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 人口
一、单选题
1.(2020·浙江_?????????_2_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水域西部互利共赢之举。完成下面小题。 21教育网
(1)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 )
①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
②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农民迁居至浙江
③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
④招商引资,搬迁浙江IT企业扎根海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 )
A.人口密度大
B.经济规模小
C.土地生产力低
D.生产技术水平低
2.(2020·天津)下表为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21·cn·jy·com
(1)据表1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_????????°é?????è??_
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
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
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2·1·c·n·j·y
(2)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
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
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
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21*cnjy*com
3.(2020·全国Ⅲ)户_?±????????????????_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来源:21cnj*y.co*m】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出处:21教育名师】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4.(2020·全国Ⅱ)_??°??????????????¨_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www-2-1-cnjy-com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二、双选题
5.(2020·江苏)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
A.东部地区占比先_??????é??
B._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C.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
D.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减小21cnjy.com
(2)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
A.全国交通条件_??????????????????_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B.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
C.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
D.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2-1-c-n-j-y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1)A
(2)C
考点: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1)浙江省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科技发达,通过电商直播为海西农产品找到销路,利于海西农民提高收入,①正确。浙江人多地少,两地距离远,生活习惯、文化风俗差异大,搬迁成本高,不适合将海西农民迁居浙江,②错误。青海地处西部内陆,科技教育落后,缺乏人才,浙江科技教育发达,科技人才丰富,选派浙江人才到海西,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帮助海西州实现整体脱贫,③正确。IT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海西科技落后,缺少科技人才,不适合IT产业发展,④错误。A正确。故答案为:A。(2)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我国西部地区多山地、高原,降水较少,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力低下,农牧业产出少,造成环境承载力小,C正确。当地人口密度小,A错误。经济规模小和科技水平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是环境承载力小的主要体现,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2. (1)B
(2)D
考点: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解析:(1)据表中数_???????????????é?¨_经济地带跨省流入数量较多,西部较少,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数量不均衡,A错误。表中东部经济地带省份2010年流入人数较2000年均在增加,说明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因此B正确。表中数据显示,西部省份中新疆流入人数大于云南,因此C错误。据表中数据计算,上海增速为约为186.9%,北京增速约为186.5%,天津增速约为309.6%,天津增速最快,D错误。故答案为:B。(2)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差距,广东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D正确。交通发达、生态环境、政府鼓励等均不是最主要原因,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人口迁移中经济原因是主要的,如为摆脱贫困和失业,改善生活,或为发财致富,谋求事业成功等。此外,政治、宗教、文化及战争和灾荒也可能导致迁移。人口迁移的直接后果表现在对迁出、迁入地区人口数量、性别和年龄构成的不同影响。一般移民中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多于儿童和老人。从间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看,迁出地人口压力减轻,可能得到移民汇款收入,但劳动力减少,特别是具有熟练技能与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迁出,使迁出地的抚养、教育费用受到很大损失。对迁入地区,由于人口和劳力增加,经济上有利,但也可能带来民族矛盾或其他社会问题。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 (1)D
(2)C
(3)B
考点:地图的基本知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1)2001_-2005???_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C正确。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稳定,A错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B错误。1986-1990年左右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太快,D错误。故答案为:C。(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正确。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A错误。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再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C错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虽然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但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问题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现象,如下表。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规模大 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4. (1)A
(2)D
考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1)地名“_??????????????????_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故答案为:A。(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故答案为:D。 www.21-cn-jy.com
【点评】河流对聚_è?????????????±???_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21·世纪*教育网
二、双选题
5. (1)A,C
(2)C,D
考点: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解析:_???1??????_图分析,东部地区占比1982年-2005年上升,2005年之后占比下降,A正确。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向上升后下降再上升,B错误。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C正确。但是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年-1987年较快,1987年-1990年较慢,1990年至2008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D错误。故答案为:AC。(2)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量在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主要是经济差距加大、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引起的,A错误,C正确。各地户籍则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B错误。2014年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减少,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且不必远距离流动到东部,中西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D正确。故答案为:CD。
【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引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教育和医疗等方面落后;另一方面,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较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因此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版权所有:21教育】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