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同步测试(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同步测试(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31 18:5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人教版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60分)
1.如图某型号手机屏幕的尺寸是6.4英寸,1英寸2.54cm,则这型号手机的屏幕对角线长度为(?? )
A.?1.6256dm?????????????????????????B.?16.256mm?????????????????????????C.?162.56cm?????????????????????????D.?16.256m
2.小凯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是1.242米,若他的测量过程及读数是正确的,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单位标度一定是米?????????????????????????B.?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24米
C.?估计值是2??????????????????????????????????????????????????????????D.?测量结果精确到1毫米
3.关于误差的说法,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测量中的错误就是误差
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D.?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 ?)
A.?1.6m??????????????????????????????????B.?7.5dm??????????????????????????????????C.?18cm??????????????????????????????????D.?70μm
5.如图所示,眼睛到手机的距离大约是(?? )
A.?25mm??????????????????????????????????B.?25cm??????????????????????????????????C.?25dm??????????????????????????????????D.?2.5m
6.下列物体的尺寸符合实际的是(?? )
A.?写字台的高度约75cm?????????????????????????????????????????B.?教室的门高约4.0m
C.?九年级物理书的厚度约10cm??????????????????????????????D.?成人走一步的距离约1.5m
7.小明走进家里的厨房,对其中的一些物品的物理量进行估计,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满瓶酱油的质量约为6kg?????????????????????????????????B.?自来水管流出水的温度约为90℃
C.?微波炉功率大约为100W?????????????????????????????????????D.?餐桌的高度约为80cm
8.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 )
A.?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B.?六月份河北省的平均气温约为50℃
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8s???????????????????????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额定功率约为200W
9.物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身边物理量的估测结果符合实际的是(?? )
A.?学校教室墙的厚度约为30dm??????????????????????????????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C.?小张的身高约为1.7m??????????????????????????????????????????D.?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kg
10.为了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信息,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梦所在班级的同学﹣起去恐龙博物馆进行参观如图是某中年游客在恐龙博物馆参观时的场景,他旁边恐龙模型的高度最接近(?? )
A.?1m??????????????????????????????????????B.?2m??????????????????????????????????????C.?4m??????????????????????????????????????D.?10m
1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 )
A.?2. 40cm????????????????????????????B.?2. 80cm????????????????????????????C.?2. 40mm????????????????????????????D.?2. 80mm
12.小敏同学用一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记录为: 17.82cm、 17.80cm、 17.81cm、 17.28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应为:( ??)
A.?17.70cm????????????????????????????B.?17.704cm????????????????????????????C.?17.8cm????????????????????????????D.?17.81cm
13.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如图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25.1cm???????????????????????????????B.?25.10cm???????????????????????????????C.?1.75m???????????????????????????????D.?1.85m
14.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用刻度尺测木块长度的四种测量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15.使用拉长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偏大????????????????????B.?比真实值偏小????????????????????C.?不受影响????????????????????D.?和真实值相同
二、填空题(共5题;共21分)
16.如图中停表的示数为________ s。
17.如图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18.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 7.2mm7.2mm ;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钢管的外径,如图所示则钢管壁的厚度是________ mmmmmmmm 。
19.如图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读出它们的示数。图(甲)中物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图(乙)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s。
20.请阅读《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任何物理实验测量中都存在误差,它不等同于错误,错误可以避免,但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少。在实验的评估环节,要进行误差分析。按照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可以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系统误差可能是由于仪器结构上不够完善或仪器未经很好校准等原因会产生误差;也可能是由于实验本身所依据的理论、公式的近似性,或者对实验条件、测量方法的考虑不周造成误差;还可能是由于测量者的生理特点,例如反应速度,分辨能力,甚至固有习惯等造成的误差。以上都是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结果向一个方向偏离,其数值按一定规律变化。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系统误差的特点,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它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会出现测量值时而偏大,时而偏小的误差现象,这种类型的误差叫做偶然误差。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例如测量点的位置不准确,实验仪器由于环境温度、电源电压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微小变化,因此偶然误差难以找出原因加以排除。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确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并且用它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物理量的测量结果,能够比较好地减少偶然误差。
下面是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砝码、小烧杯和量筒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步骤:
①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酸奶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酸奶的质量m2;
③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
④根据公式ρ= mVmV = 算出密度。
小组同学计算出酸奶的数值后觉得误差太大,经过讨论后提出两条改进建议:
⑴由于步骤③中无法将烧杯中的酸奶全部倒入量筒中,体积的测量值总小于真实值导致所测得密度值偏大,可将步骤顺序调整为②③①④;
⑵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密度的平均值。
请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以上减小误差的两条改进建议中,建议(1)是从________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建议(2)是从________的角度进行分析的。(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三、计算题(共2题;共8分)
2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多少厘米?细钢丝的直径是多少毫米?

22.小明同学,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六次的测量结果为:L1=25.8,L2=27.81cm,L3=25.82cm,L4=25.816cm,L5=25.81cm,L6=25.82cm,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测量结果记录中哪些是错误的?
(2)物理课本的长度应记作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1分)
23.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
24.小明学习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后,进行了下列实验:

(1)如图1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s。
(2)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体的长度为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25.如果需要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更精确的测量,可以选用游标卡尺。某规格游标卡尺的构造如图甲:①是主尺(最小刻度是毫米);②是游标尺(10个等分刻度),它是套在主尺上可移动的部件;③是测量爪。移动游标尺,把被测物体夹在两测量爪之间,两爪之间的距离等于被测物体的长度。

(1)图甲中,当测量爪对齐时,游标尺上的0刻线与主尺上的0刻线对齐,游标尺的第10刻线与主尺上9mm刻线对齐,其它刻线都与主尺上的刻线不对齐,则游标尺上每小格比主尺上每小格的长度少________毫米。

(2)如果将1张厚度为0.1mm的A4纸夹在测量爪间,游标尺的第1刻线与主尺刻线对齐,读数为0.1mm;如果将2张这样的A4纸夹在测量爪间,游标尺的第2刻线与主尺刻线对齐,读数为0.2mm;依次类推,如果将10张这样的A4纸夹在测量爪间,游标尺与主尺刻线对齐的情况如图乙,读数为1.0mm;……
如图丙,如果将一个小钢球夹在测量爪间,则这个小钢球的直径为________毫米。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只能准确地读到毫米,而用本题中的游标卡尺测量时,就能准确地读到________毫米,这个数值叫做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如果用L表示待测物体的长度,用L0表示主尺的整毫米数,k表示与主尺刻线对齐的游标尺上的刻线序数,a表示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则待测物体的长度表达式可归纳为: L=L=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ABCD.某型号手机屏幕的尺寸是6.4英寸,1英寸2.54cm,则这型号手机的屏幕对角线长
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2.【答案】 B
【解析】【解答】由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是1.242m可知,刻度尺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24米,则刻度尺的单位标度可能是米或者分米,估读值是0.002m;测量长度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由此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即刻度尺的测量结果可以精确到1cm。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最后位数是估计值。
3.【答案】 A
【解析】【解答】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和错误不同之处,是不可避免的,所以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称为误差,误差不可以被避免,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实现。
4.【答案】 C
【解析】【解答】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18cm.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5.【答案】 B
【解析】【解答】人的眼睛到手机的距离大约是 ,不会是25mm这么小,也不会是2.5m这么大。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6.【答案】 A
【解析】【解答】A.写字台的高度约为75cm,A符合题意;
B.教室的门高约2.0m,B不符合题意;
C.九年级物理书的厚度约1cm,C不符合题意;
D.成人走一步的距离约0.5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合理数据解答。
7.【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一满瓶酱油的质量约为600g,A不符合题意;
B、自来水管流出水的温度约为20℃,B不符合题意;
C、微波炉属于大功率用电器,其功率约为1000W,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餐桌的高度约为人身高的一半,为0.8m=80c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物理学中常见物理量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8.【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2B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A符合题意;
B、六月份河北省气温虽然炎热,但最高气温不超过40℃,所以平均气温远低于50℃.B不符合题意;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C不符合题意;
D、家用电风扇的功率约40W,教室中日光灯的功率与此差不多,在40W左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物理学中常见物理量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9.【答案】 C
【解析】【解答】 解:A、学校教室墙的厚度约为30cm=3dm,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m/s左右,B不符合题意;
C、小张的身高约为1.7m,C符合题意;
D、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物理学中常见物理量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10.【答案】 C
【解析】【解答】解:人的身高约1.7m,模型约为人身高的2倍,故与4m接近。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人的身高和其它物体的比例大小,估计未知物体的高度。
11.【答案】 B
【解析】【解答】由图像可知待测物体起始端对齐0刻线,末端对齐2.80cm刻度线,故物体A的长度是2.80cm。
故答案为:B。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12.【答案】 D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测量数据17.28cm是错误数据,应去掉;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物理课本的宽度是:
故答案为:D。
【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称为误差,误差不可以被避免,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实现。
13.【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为1mm,由图知脚印长度为25.10cm,则“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cm×7=175.7cm=1.757m,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为1m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根据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得出身高.
14.【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B不符合题意;
C、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C不符合题意;
D、图中刻度尺的使用符合要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应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15.【答案】 B
【解析】【解答】当软塑料尺被拉长,刻度被拉长,测量的结果会偏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刻度尺的刻度被拉长,测量的结果偏小。
二、填空题
16.【答案】 162
【解析】【解答】机械停表的大表盘以秒为单位,小表盘以分钟为单位。现小表盘指针已过2min30s,所以大表盘应以30s后来读数,故图中机械停表的示数为2min42s,即162s。
【分析】测量时间的长短需要用秒表来测量,小表盘是分钟,大表盘是秒钟,结合指针读数即可。
17.【答案】 2.83(2.81~2.85范围内均可)
【解析】【解答】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时需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并注明单位,还需注意被测物体的一端是否和零刻度线对齐,该物体的长度
因为最后一位为估计值,所以数据在2.81~2.85之间均可。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18.【答案】 2.9
【解析】【解答】左侧三角尺直角对应的刻度尺上的刻度为6.50cm,右侧三角尺直角对应的刻度为7.80cm,所在钢管外径为
外径与内径的差是5.8mm,厚度应为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19.【答案】 1.45;217.5
【解析】【解答】解:(1)由图甲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物体左侧与4.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5.45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45cm﹣4.00cm=1.45cm;(2)由图乙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180s;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180s+37.5s=217.5s。
故答案为:1.45;217.5。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值测量长度,利用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计算时间。
20.【答案】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解析】【解答】解:由于步骤③中无法将烧杯中的酸奶全部倒入量筒中,体积的测量值总小于真实值导致所测得密度值偏大,测量结果向一个方向偏离,其数值按一定规律变化,符合系统误差的特点,所以建议(1)是从系统误差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确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并且用它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物理量的测量结果,能够比较好地减少偶然误差。
所以建议(2)是从偶然误差的角度进行分析的。
故答案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分析】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是多次测量中表现出一致性的误差,而随机误差指的是在多次测量中表现出互补性的误差。
三、计算题
21.【答案】 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线圈左端与10.00cm对齐,右端与15.0cm对齐,估读为15.00cm
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15.00cm-10.00cm=5.00cm
线圈的直径为d= =0.25cm=2.5mm
【解析】【解答】根据20圈钢丝对应的刻度尺上的位置读数,是20各钢丝的直径总数,再除以个数就是钢丝的直径。
【分析】测量微小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测量一些,再计算平均数减小误差。
22.【答案】 (1)解:将六个测量结果比较知:L1=25.8没有单位,是错误的
L2=27.81cm与其它几个测量值的准确值不同,所以是错误的
L4=25.816cm的精确程度与其它测量值不同,也是错误的
(2)解:正确的测量结果是L3=25.82cm,L5=25.81cm,L6=25.82cm
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 = ≈25.82cm
【解析】【分析】(1)测量结果要有单位,多次测量同一物体,数据差值不可能太大,测量中读取估计值时,只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根据测量的合理数据,求平均值就是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四、实验探究题
23.【答案】 (1)A;C;用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 E B F
【解析】【解答】(1)利用累计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不用测量铜丝的长度,也不能用长度除以圈数,需要用总圈数的长度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
(2)实验时,先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笔杆上,数出缠绕的圈数,利用刻度尺总量所有圈数的总长度,再利用总长度除以圈数,计算直径,顺序为DEBF。
【分析】(1)测量微小长度时,可以测量多个,求平均值,计算一个的长度;
(2)根据实验顺序,先测总长,再根据圈数求一个的长度。
24.【答案】 (1)337.5
(2)B;2.50(2.48~2.52)
【解析】【解答】(1)根据图,1,分钟盘指针超过5后的半格,则时间超过5分钟30s,秒钟盘指针为37.5s,总时间为5×60s+37.5s=337.5s;(2)根据图像2,读取刻度尺上刻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B符合题意,物体的长度为2.50cm。
【分析】(1)根据秒表的分钟盘指针位置读取分钟数并判断秒钟指针的读取方法,分钟时间加秒钟时间为总时间;
(2)读取刻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上的刻度值读取长度。
25.【答案】 (1)0.1
(2)3.5
(3)0.1;L0+ak
【解析】【解答】(1).9mm平分为10小格,则每格长度相差: ;(2).刻度5处刚好上下对齐,由分析可得计算小球直径: ;(3).最小值可读到0.1mm,由题目分析可得,每小格相差0.1mm,则根据刚好对齐的刻度线处可计算相差多少0.1mm,再加上可直接读出的毫米数,则 。
【分析】(1)根据游标尺与主尺的长度求出每一格的长度,然后即可求出差.
(2)主尺读数时看游标的0刻度线超过主尺哪一个示数,该示数为主尺读数,看游标的第几根刻度与主尺刻度对齐,乘以游标的分度值,即为游标读数.
(3)得出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据此即可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