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1 10: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一课,立足西方社会两大治理体系——法律与宗教,着重学习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以及基督教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并由此认识到:法律制度有着深刻的时代和阶级的烙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是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承担教化职能的基督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法律与教化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历经社会变迁而经久不衰,归根结底在于二者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适应了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的需求。
本课以丰富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资料为依据,通过知识梳理、问题探究、归纳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识上述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从多元化的角度认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拓宽国际视野,增长历史智慧,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法律与教化”,这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并用的治理手段、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由于中西历史发展轨迹不同,其法律与教化都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教材的编排突出了历史的横向对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基本特征及宗教伦理的社会影响。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熟悉《十二铜表法》、万民法和《民法大全》,了解《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等法律文件的内容、主要原则和特征,理解宗教改革的主张和影响等,因此,在分析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以及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时,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本课出现的新概念,如日耳曼法、教会法、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等,学生缺乏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也相对有限,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去了解每一个概念的具体内涵,理解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最终如何形成、各自有何特点,从而提高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
1、梳理从奴隶制时代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学会将具体的法律制度放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内去考察,会用表格、时间轴等方式整体把握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
2、用史实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认识到法律制度有着时代和阶级的烙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是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学会史论结合、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
3、运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基督教在中世纪和近代发挥的不同作用,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能说出基督教对人的消极影响,学会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宗教伦理的社会影响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以古代罗马法为渊源,后吸收了中世纪的日耳曼法、教会法,又融入了近代的启蒙思想,逐渐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大法律体系,并留下了资产阶级的烙印。宗教在西方社会承担着教化的职责,基督教自诞生以来,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宗教改革在推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中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上述内容,学生能更好地将新旧知识衔接,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史论结合的方法看问题,提升核心素养,因此是本课的重点。该部分将以时间轴、史料分析等方式来完成。
2、难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是法律专业术语,其内涵丰富、体系宏大、分支众多、各具特色,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基础,理解起来会有一点难度。该部分要充分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料,再搜集相关案例,才能更好地理解。
教学设计思路
以图片“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引出西方法律制度所蕴含的某些精神和原则,导入本课学习主题。
学习任务划分为三部分:一,以问题链为导向,梳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用表格或时间轴呈现出来;二,根据教材和相关资料,分组讨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三,以文字、图片等史料为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讨论基督教在中世纪和近代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将提高搜集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历史问题,得出规律性认识,并用于指导实践,更好地理解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拓宽视野,增长智慧。
教学过程
导入:(3分钟)
教师展示图片“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师:这是古罗马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她在西方社会常常作为法律或司法机构的标志出现。她左手提秤,右手持剑,双眼蒙布,同学们知道是何寓意吗?
生:秤,比喻裁量公平;剑,体现法律的强制力;蒙眼,代表司法全凭理智,不受表象迷惑。
师:没错,正义女神蕴含着西方法律制度的诸多精神和原则,如:公平、公正、法律至上等。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对稳定社会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西方法律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近代以来的西方法律制度有哪些特征?除法律以外,西方社会还用什么方式去规范社会秩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去了解这两大社会治理体系在西方的发展概况。
学习任务一:以问题链为导向,梳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并用表格或时间轴呈现出来。(12分钟)
问题链:
1、西方的成文法何时出现?
2、为什么说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3、在不同历史时期,西方社会主要使用哪些法律,各自有什么特点?
4、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征?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整理知识。预设答案如下:
问题1:西方的成文法何时出现?
早在奴隶制时代,西方就出现了成文法。教材导入框列举了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克里特岛的石刻,说明当时已经有成文法。
公元前450年,古罗马也诞生了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主要使用公民法。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疆域不断扩大,3世纪诞生了万民法,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问题2:为什么说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这部法律内容详实、结构严密、体系完善,代表着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罗马法中的私法体系被后来各国的民事立法所借鉴;罗马法的立法技术和法律概念、术语被后世继承和发展;罗马法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继承制度和一些重要的司法原则,如裁决要有文字记录、没有证据不能定罪等被后世沿用;罗马法中保护私有财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因此,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问题3:在不同历史时期,西方社会主要使用哪些法律,各自有什么特点?
奴隶社会,古希腊和古罗马分别制定了法律,如前所述。
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后,建立起几个国家。日耳曼人在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成文法,与罗马法并存于欧洲。日耳曼法包括财产制度、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刑事制度、司法制度等,采用属人主义原则,即日耳曼人适用日耳曼法,罗马人适用罗马法。
除此之外,中世纪的欧洲还盛行教会法。教会是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权往往凌驾于王权之上,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教会法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以基督教神学为基础而形成的,它既适用于教会,也适用于许多世俗事务。
问题4: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征?
11世纪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现行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逐渐不相适应,这个时候,调节商品经济关系最完备的罗马法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1136年,《查士丁尼学说汇编》的原稿在意大利北部被发现,欧洲各国迅速出现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热潮,这就是历史上的“罗马法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广泛传播,后来的英国、法国在参考罗马法的基础上,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英国在12世纪前后形成了全国普遍适用的“普通法”。13世纪,英国贵族在教会的支持下,迫使国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明确规定了国王必须遵守的各种具体法律规范,由此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障议会的权力,英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此后,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的法律,构成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法国在13世纪以后开始把地方法律统一化。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它虽然不属于法律,但是它所阐述的基本人权、人民主权、分权和法治等原则是近代宪法的基本精神。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不仅继承了罗马法中保护私有财产等内容,还融入了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法国民法典推广到欧洲各地,逐渐形成了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
根据教材42页“历史纵横”,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前者遵循判例,法官在审案中起主导作用;后者遵循制定法,法官的作用不是很突出;前者主要在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使用,后者主要在法国、德国、日本、土耳其等国家使用。
教师补充:除此之外,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法律结构、法院体系设置、推理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例如:在法律结构上,前者主要包括普通法和衡平法,后者主要包括公法和私法;在法院体系设置上,前者没有性质上的区别,后者则根据法律门类设置一般法院、行政法院和宪法法院;在推理方式上,前者多采用归纳法,后者多采用演绎法。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是西方最主要的两大法律体系,请同学们课后再搜集一些典型案例,做进一步探究。
请同学们从上述知识中提炼要点,整理成表格或时间轴,相互展示和分享。
本环节教师活动: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梳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
学生活动: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教材内容,解开问题链,在整理叙述的过程中提炼要点,做成表格或时间轴。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学会将具体的法律制度放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内去考察,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
学习任务二:根据材料1、材料2和教材43页“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概括指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根据材料3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有哪些局限性。(12分钟)
教师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1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二条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修正案第一条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修正案第四条?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
——节选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2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488满21岁为成年,到达此年龄后……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
第537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4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节选自《拿破仑法典》
材料3
第一条第二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服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地安人。
修正案第十三条(1865年)第一款 在合众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迫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依法判罪者犯罪之惩罚,不在此限。
修正案第十五条(1870年)第一款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修正案第十九条(1920年)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节选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预设答案如下:
根据材料1可以得出,西方法律制度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实行三权分立的目的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
另外,西方法律制度注重保护个人权利。材料1说明法律保护人们的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材料2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
根据教材内容,西方法律制度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历史纵横”说明了陪审团的作用是减少失误,保证司法公正;律师的作用是通过辩护揭开事实真相,便于法官做出公正的裁决。“学思之窗”提到了无罪推定原则,就是说,只有当法官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前提下,根据XX法律第X条第X款宣判被告犯了某项罪之后,他才能被称为罪犯,而在此之前,他的基本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所以这项原则有利于保障基本人权,同时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教师补充两点:一,关于陪审团制度,推荐同学们观看电影《十二怒汉》,进一步了解陪审团的运作方式及其作用。二,无罪推定,又称疑罪从无,是西方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指的是,在刑事诉讼中,如果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则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例如:1995年,美国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黑人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涉嫌杀妻案。当时,警方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他是杀人凶手,但是警方在办案和起诉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失误,导致一些有力证据丧失或可信度下降。而根据美国法律,做出判决的唯一依据就是证据。最终,经过一场世纪审判,辛普森被判无罪。这个案例突出地反映了西方法律追求程序正义和司法公正。
教师追问:“学思之窗”这段材料的时间是1764年,18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什么?虽然各国的法律制度不尽相同,但是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呢?
学生回答:18世纪的欧洲正在进行启蒙运动,近代西方国家在制定法律的时候,明显融入了启蒙思想,比如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天赋人权等等。
教师继续追问:西方法律制度有了民主、自由、公正等烙印,是不是可以说完美无瑕?
学生回答:不是的。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从材料3可以看出,它的公民权范围不够广泛,比如美国的黑人、妇女和土著居民为了获得公民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教师点评:任何法律都有着时代和阶级的烙印。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在法律制度中融入自由、平等、民主等启蒙思想,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但是,法律始终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任何法律制度都不是完美的。西方法律制度是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本环节教师活动: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组讨论,归纳要点,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学会史论结合、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认识到法律制度有着时代和阶级的烙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是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过渡:(2分钟)
教师引导: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它为人们设置了底线,告诉你什么是坚决不能做的。在社会治理中,除了采用法治的手段,还需要采用教化的手段,对民众进行教育与引导,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在西方,谁来承担教化的职责呢?主要是宗教。
教师提供“知识链接”——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公元1世纪诞生于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此后两百多年间受压制,教徒受到迫害;
313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
392年,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
4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基督教随之开始分裂,形成东西两派;
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正式分裂,东派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自称公教(即天主教);
16世纪宗教改革,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新教(包括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学习任务三:根据材料4—材料6以及教材相关内容,概括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根据材料7—材料9,分析基督教在宗教改革后所起的作用。(13分钟)
教师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4
图片一: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注释: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受洗皈依基督教,此后,教会的势力随着法兰克王国的扩张而不断扩大。)
图片二:查理曼加冕“罗马人的皇帝”
(注释: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此后,中世纪西欧国王的加冕礼都由教皇主持。)
材料5
进入中世纪以后,……西欧各国教会逐渐发展成为一国之内的特权组织,世俗政府一般很少干涉教会的事务。教会掌握着西欧1/3的地产,教皇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教会向教徒征税,西欧民众必须把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同时,教会又享有免税特权,积聚了大量财产。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教徒对正统教义和教士的权威表示怀疑,会被判有罪,须向教会认罪赎罪,否则就会被开除教籍。公开反对教会统治的人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陈曦文《基督教与中世纪西欧社会》
材料6
图片三:索邦神学院
(注释:1253年由罗伯特·德·索邦创建,早期以神学研究享誉,1261年改为巴黎大学)
图片四:巴黎圣母院
(注释:始建于1163年,哥特式建筑,法国天主教堂。)
学生分组讨论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预设答案如下:
政治上,天主教是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皇是最高的精神领袖,世俗王权必须得到教皇的认可;教会拥有特权,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经济上,教会占据了大量土地,控制着社会财富,教皇是最大的封建主。
思想文化上,教会有禁锢人们思想的一面,同时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教师提示:基督教对欧洲社会和人们的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基督教信仰上帝,认为上帝的爱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平等地爱每一个人,包括穷人。不仅要相互关爱,还要共同维护公平、正义和自由,为社会树立了一整套行为规范。
西方有很多节日与基督教有关,比如圣诞节、复活节等。对于基督徒来说,其一生都与基督教密不可分。出生要去教堂受洗、起教名、指定教父,长大后要定期去教堂做礼拜,听神父讲圣经,向神父忏悔自己的过错,结婚时去教堂举行婚礼,在上帝面前表示对婚姻的忠诚,死前要请神父做弥撒,死后安葬在教堂旁边的墓地中。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7
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任何活着或死了的真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都分享基督和教会的一切恩惠,这些恩惠是上帝所赐的。
——马丁·路德《关于赎罪票效能的辩论》
材料8
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地说,由于上帝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我们坚信这种安排。就被选者一方面来说,是完全根据他(神)白白施赐的仁爱,与人的功劳丝毫无关。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材料9
天主教徒……保佑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德国俏皮话说得好:“要么吃好,要么睡好。”显然,新教徒吃得高兴,而天主教徒则乐于睡得安稳。
???????????????????????????????????????????????——奥芬巴赫
学生分组讨论基督教在宗教改革后所起的作用。预设答案如下:
材料7路德的观点是,只要真诚悔罪就能得救,不需要购买教会的赎罪券。换句话说,你应该信仰上帝,而不是信仰教会。上帝是唯一的权威,你对上帝的信仰,包括对《圣经》的解读都应该是自由的,教会不能捆绑个人的思想。肯定了人具有自由和自主信仰权利,打破教会的权威,摧毁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推动人的思想解放。提倡自主阅读《圣经》,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材料8加尔文的观点是,谁是上帝的选民,早就被安排好了,是不能改变的。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上帝的选民,可以去证明。如果努力之后生活得更好了,你就是上帝的选民。这样就激发了人们发财致富的热情。
材料9“新教徒吃得高兴,天主教徒睡得安稳。”意思是,天主教徒收入微薄,却安于现状,因为教会要求人们逆来顺受,以求死后升入天堂,得到永恒的幸福。而新教徒呢?他们不想等到死后得到幸福,活着就要追求幸福,所以他们积极进取,努力积累财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师提示:基督教对社会生活有没有消极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有,比如说宗教迷信,人患疾病不及时就医,寄希望于上帝的宽容和救赎。
教师提示:宗教本身也包含着哲学,基督教属于哲学的哪一范畴呢?
学生回答:属于唯心主义,相信上帝创造和主宰一切,贬低了人的创造性。
教师总结:虽然如此,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中的影响力仍然是巨大的,请同学们观看BBC纪录片《基督教历史》,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基督教。
本环节教师活动: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基督教在中世纪和宗教改革后的所起的作用。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组讨论,归纳要点,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基督教在中世纪和近代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识到基督教对人的消极影响,学会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本课小结(3分钟)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锻炼了搜集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学会了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认识到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法律与教化一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二者历经社会变迁而经久不衰,归根结底在于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适应了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的需求。联系实际,当前中国已进入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国家法律、政策等也作出了相应调整,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教学评价设计
A-基础篇(任选其一,共40分)
1、了解“辛普森杀妻案”始末,解释无罪推定原则。
2、观看电影《十二怒汉》,说明陪审团制度的作用。
B-提高篇(必选,共60分)
1、查阅相关资料,比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异同,绘制成表格;(20分)结合司法案例加以说明。(10分)
2、观看纪录片《基督教历史》,总结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的影响。(30分)
板书设计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发展
1、渊源:罗马法
2、发展:日耳曼法、教会法、英美法系、大陆法系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权力制衡
2、保护个人权利
3、程序公正、无罪推定
4、局限性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基督教的作用:
1、中世纪
政治:封建统治精神支柱
经济:控制社会财富
思想:禁锢人的思想
文化:推动文化教育
社会:稳定社会秩序
2、宗教改革后
因信称义,思想解放
自读《圣经》,文化普及
鼓励致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
教学反思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一课在教学实践中较好地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学生已经学习了罗马法的发展演变,对《十二铜表法》、万民法和《民法大全》等比较熟悉;学习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对《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等法律文件的内容和主要原则、特征等有一定的认识;学习了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对其主张、影响等有正确的理解。因此,在分析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宗教伦理的社会影响等问题时,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小组交流等有效的互动,学生能够较容易地得出结论,有助于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历史,提升历史学习的素养和品质。
本课涉及到许多历史专业名词,如克里特文明、罗马帝国、日耳曼国家、庄园法庭、罗马法复兴运动、诺曼征服、宗教伦理等,教师在学案中设置了“知识链接”板块,对每一个名词都作出了具体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文本。
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教材新增了日耳曼法、教会法、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陪审团制度、无罪推定原则和宗教伦理等知识点,涉及到法学、宗教学等专业知识,高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相对有限,应在课前搜集大量资料,课堂上充分交流,相互启迪,加深理解。由于试教准备时间短暂,学生掌握的资料有限,课堂上的交流和展示略显不足,对难点的突破力度不够,因此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针对上述知识点设计了几项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
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围绕教学理念,有序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并联系实际对所学内容作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较好地发挥了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认识进一步深化,视野变得开阔,促进了历史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为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