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1 11:0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立足新课程改革,坚持素质教育。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评价准则。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立足新编教材,回归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反对形式化。课堂导入、多媒体使用、拓展延伸、小组讨论等环节视教学活动需要来安排,讲求实效。关注核心素养下的第四等级评价标准,适应新高考下的等级性考试要求。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是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而选择修习的课程,本单元“货币与财税制度”属于本模块国家制度建设(政治体制、人事管理、法律、外交、财政)的最后一个方面,注重的是从财政制度建设的角度使学生对中外历史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本节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为第六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两个内容:我国货币的发展演变以及不同时期的货币制度建设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是国家制度建设五个方面中财政制度里面的一个角度,和本单元第二节课是并列关系。
课程标准指出: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由此可得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是:了解中外历史上的货币问题。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时代,最早一般为自然货币,一般为某种特殊物品,后来逐渐固定为金属,并发展成固定形状和重量的金属铸币。后来货币逐渐符号化,出现纸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交往密切,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日益复杂。二战前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二战后随着《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这一体系开始瓦解,浮动汇率制逐步形成,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选修历史学科的学生,对其考核标准是全部学生要面对选拔性的等级考试。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对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特别是学业水平3和4层次的要求。
同高一阶段相比,高二学生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低,深度不足,而且抽象逻辑思维比较缺乏,大多学生在高一时主要面临的是学业水平考试,对历史课的教学重视不足,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材料等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我国货币和相关制度的发展措施以及世界货币体系的制度建设,了解货币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意图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对货币制度的利弊得失进行辩证分析。由此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其唯物史观素养。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把握不同时期和地区货币及制度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历史上我国货币及制度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进行描述、概括,理解有关制度和措施的演变进程、彼此影响和历史意义。由此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3.本节课借助大量的历史史料,论证我国货币及制度、措施以及世界货币体系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演变和产生的影响,对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注意培养学生重视历史证据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以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由此强化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与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我国货币制度和世界货币体系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货币制度的延续、变迁和相互影响,理解货币制度和世界货币体系形成和变化的复杂社会因素,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5.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我国货币制度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我国历史上货币制度的演进,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货币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进一步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两个:1.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及其制度建设的发展演变,明确不同时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影响。2.掌握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及对这一体系的评价。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业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宜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本节课第一栏目,即中国的货币演进历程,采用材料展示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和教师讲授法相结合。在讲述本部分内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关于我国历代货币制度演进的历史背景、主要表现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的史料,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相互讨论探讨得出历史结论,在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时教师注意分析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货币制度的演进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明确各个时期货币制度的利弊得失。
本节课的第二个栏目即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教师讲授法相结合。在讲述本部分内容时,可以首先提出问题:根据课件上的提示,找出金本位货币制度建立的背景、特点和影响以及这一制度崩溃的原因和影响。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对于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的背景、内容和评价,应该以教师借助相关史料,向学生分析讲解为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借助《中国通史》视频中人民币的印制导入新课,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我国货币及制度建设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的历史进程。
对本节课第一部分即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的学习,注意理清中国货币及制度发展的历史线索,总结每一时期发展的特点,借助史料分析每一时期货币及制度发展的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影响。
对本节课第二部分即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的学习,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结合图片,文本等历史资料,总结出历史背景,找出世界货币体系的组织机构及这一体系的特点,借助史料辩证分析其历史影响。
最后,由布雷顿森里体系的崩溃,引出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PPT展示视频《中国通史》中关于人民币印刷的相关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教师:刚才看到的是第五套人民币的印制过程,以及人民币作为国家名片的重要意义。看到我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金融制度和法律体系,而这曾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国家的货币及其相关制度的建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世界货币体系又是如何发展的,下面我们学习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第一步,先了解本节课的课标要求。
教师展示PPT,展示课标要求: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两个问题: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下面我们先学习第一个问题: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首先看第一步:先秦时期: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PPT展示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思之窗”,试找出货币出现的原因,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什么,有哪些证据?
此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阅读课本后能够回答:原因: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证据1,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许多都以“贝”为偏旁。证据2,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等。
教师: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PPT展示:自然贝和铜铸贝。
教师:下面看第二步:秦代:由形状杂乱向形状统一的演变。
PPT展示图片:秦统一货币。
展示材料: 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日益扩大,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由于币制的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秦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尽管秦行基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合作探究 思考:(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学生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尝试回答,教师总结:(1)原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特点: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通行金属货币;统一形状和质量。
(2)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教师:秦代完成了货币的形状和质量的统一 ,但是货币的铸造仍然比较混乱,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下面看第三步:汉代:铸币权收归中央 。
PPT展示材料: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就是一些人将秦半两钱剪下钱上的一圈青铜,七到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12铢青铜,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汉代五铢钱重量准确,钱文秀丽,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合作探究: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货币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学生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尝试回答,教师总结:
(1)背景:货币制度混乱;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影响民生;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2)内容:从重立法,私铸钱者死罪;收回地方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影响:统一了货币发行;有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秩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的收入。
教师:唐代时,中国货币又有了新的发展:
PPT展示:唐代: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材料??隋代民间私铸之风仍然很盛,隋文帝虽屡次严加打击,终未能完全禁止。到隋炀帝继位后,朝政紊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隋朝在紊乱的通货中归于灭亡。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唐朝初步稳定国内局势后,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的铸行,使五铢钱退出了货币流通的领域。
????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其次,秦汉以来的衡量系统,以二十四铢为一两,而开无通宝钱十枚重量,恰为一两,约合三十七点三克,平均每枚钱重七三克,与出土开元钱的实测重量基本吻合。其“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开元通宝钱的大小轻重成为唐以后历代铸币的基本标准,由此,以十钱为一两的衡量单位逐步形成。……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00多年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合作探究: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铸造“开元通宝”钱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唐朝铸行“开元通宝”钱的意义。
学生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尝试回答,教师总结:
(1)背景:隋朝钱币私铸盛行、钱币紊乱促使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国内局势初步稳定。
(2)意义:对我国钱币形制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的钱币衡制改为十进位制发挥重要作用;“通宝”即“流通宝货”之意,反映了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宋代时,货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PPT展示:宋代:纸质货币“交子”的出现。
材料??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铁钱与铜钱的比价根据记载似乎在10:1,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
问题探究: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北宋交子产生的背景。
学生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尝试回答,教师总结:背景:北宋封建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交易量巨大;流通金属货币量不足;四川地区的特殊贸易和货币环境;
材料?交子本由四川民间百姓发行,发行者不久财衰,交子不能兑现,就发生了诉讼。朝廷下令将百姓发行的交子收归官营,以朝廷财力支持交子的流通和价值的稳定,交子就形成了官方发行的纸币。初期交子的价值十分稳定,有效地支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末期,为了攻打西夏而大量增发交子,使交子的流通数量远远地超过了法定的限额,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引,以增加百姓对纸币的信心。
——摘编自石俊志《中国货币法制史话》
问题探究: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北宋交子产生的影响。
学生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尝试回答,教师总结:影响:初期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市场流通,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后期都产生了消极影响,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引发信任危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教师:元代,中国的货币又有何发展呢?下面看一段视屏,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合作探究:思考:结合教材和视频内容,分析元代纸币改革失败的原因和危害?由此你对纸币有何认识?
PPT展示《中国通史》中元代宝钞改革的有关内容。
学生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尝试回答,教师总结:
原因:币制混乱;社会动荡;以满足财政需求为目的;货币超发;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危害:通货膨胀;社会矛盾激化;金融秩序遭到破坏;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人民负担加重;财政紧张。
认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反映;纸币承担货币流通功能,其价值要与真正货币相适应;纸币的流通量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教师:元代纸币改革的失败留下了惨痛的教训,明代早期虽然仍印宝钞但是和铜钱并行,即使这样,仍然出现了通胀问题,民间开始不用宝钞改用白银,到明代中期时,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PPT展示 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材料?中国从宋代至元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长途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客观上需要易于携带且价值量大的货币。明朝建国初是以铜钱为法定货币,洪武八年,明太祖命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在发行时就以法律禁止民间不得以金银、实物交易,违者治罪。但由于明代宝钞的发行并无准备金,宝钞在发行之初便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导致了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并弃而不用,迫使明政府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她位。明代银本位制的一个致命缺陷在于货币供给的不稳定,无法根本解决白银的供求矛盾,是历史的机遇促成了白银货币化切实可行。
???????????????——摘编自陈昆《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等
合作探究: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指出明朝法定货币演变及特点,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学生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尝试回答,教师总结:
变化:明朝货币从铜钱到宝钞,再到铜、钞、银兼行,最后白银升为主币(或白银货币化由非法到合法并普及全社会)。
特点:用银自民间开始,屡禁不绝;民间趋势促动与朝廷法令推动相结合(或自下而上的趋势与自上而下的展开并行);民间趋势促动为主
原因: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政局较为稳定;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迅猛;宝钞信用日益丧失;政府赋税制度改革推动;明朝中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或明朝长期保持巨额对外贸易顺差);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大量白银涌入中国。
教师:民国时期,先后进行两次币制改革。货币的发行先后推出了银元、法币和金圆券。
PPT展示银元、法币和金圆券图片。
看以下材料,讨论后回答问题:
PPT展示: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磅、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我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施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制并实行白银国有,把钞票发行权收归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统一发行法币,依附于英磅和美元,实行”汇兑本位”制。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找出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的原因并对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做简要评价。
学生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尝试回答,教师总结:
原因:币制混乱,阻碍经济和贸易发展;经济危机,白银你外流;日本侵华,倾销上平等。
积极:统一了全国货币,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消极:依附于英磅和美元,成为英美帝国主义的经济附庸;实行货币贬值刺激经济为日后的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教师: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先后发行过多种货币。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人民币产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唯一合法的货币,请结合教材,尝试填写以下表格:
背景
标志
过程
影响
人民币的产生与发展壮大
教师:结合教材“历史纵横”和“史料阅读”,分析人民币长期保持稳定的原因。
学生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尝试回答,教师总结:提示:人民币的发行有严格的管理;坚持3项原则:经济发行、计划发行和集中统一。
教师: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IMF)宣布,人民币将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自由使用的货币。……成功纳入SDR的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上的里程碑
???????????????????????????????——腾讯财经
合作探究:思考:你认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学生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尝试回答,教师总结:中国经济实力曾强,国际地位提高,社会环境良好、汇率制度稳定;国际:国际合作加强等。
上面我们学习了中国货币及制度的发展,下面我们学习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首先,结合教材,试总结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
PPT展示 背景 一、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建立与崩溃
教师列出知识框架,让学生根据提示找出相关内容。
PPT展示:背景二、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通过展示图片:1945年德国百废待举和残破的英国,对比以下材料:
材料??美国的经济在战争期间获得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圆上升到1945年的2136亿美圆。……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已占到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1948年更增至74.5%。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学生尝试总结如下:
①二战使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
②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③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教师:在上面的背景下,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建立。
PPT展示三幅图片:布雷顿森林会议会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大楼,世界银行总部大楼。
教师:结合教材,尝试总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学生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尝试回答,教师总结:黄金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和美元挂钩;美国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走向崩溃。
教师:阅读以下材料,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做出适当评价:
PPT展示材料:
材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
时间 1948—1960 1960—1965 1965—1970
增长率 6.8% 7.9% 11%
材料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根据成员国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学生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尝试回答,教师总结:
积极影响:
(1)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标准和基础。
(2)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影响: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建立起了自己的国际经济霸主地位,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
教师:当今世界,美元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的影响日益上升,人民币的国际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016年5月,中国等57个国家在北京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迈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一步。
PPT展示亚投行图片。
深度思考:课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亚投行的成立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尝试总结回答)
情感升华:中国的货币制度,需与世界接轨,通过深化改革,健全完善的金融制度,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大步迈进!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注:课堂学习效果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感受= 评价总分
班级??????????姓名????????小组?????????得分??????
课堂学习效果评价量表(50分)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赋分 自评 小组互评 老师评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唯物史观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我国货币和相关制度的发展措施以及世界货币体系的制度建设,了解货币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意图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对货币制度的利弊得失进行辩证分析。 10 8 6 4


时空观念 把握不同时期和地区货币及制度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历史上我国货币及制度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进行描述、概括,理解有关制度和措施的演变进程、彼此影响和历史意义。 10 8 6 4


史料实证 掌握我国货币及制度、措施以及世界货币体系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演变和产生的影响,对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注意培养学生重视历史证据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以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 10 8 6 4


历史解释 理解我国货币制度和世界货币体系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货币制度的延续、变迁和相互影响,理解货币制度和世界货币体系形成和变化的复杂社会因素。 10 8 6 4


家国情怀 能够清楚地认识我国货币制度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我国历史上货币制度的演进,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货币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10 8 6 4


注:课堂学习效果评价=自评分+小组互评得分+老师评分的平均分
课堂表现评价量表(30分)
表现 赋分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成员5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表现积极 10 8 6 4




主动协助小组成员解决问题,赢得其他成员认可 10 8 6 4




他的建议和意见对小组学习很有帮助 10 8 6 4




注:课堂表现评价得分=5位小组平分的平均分
学习感受(20分)
?????????????????????????????????????????????????????????????????????
????????????????????????????????????????????????????????????????????
????????????????????????????????????????????????????????????????????
?????????????????????????????????????????????????????????????????????
????????????????????????????????????????????????????????????????????
????????????????????????????????????????????????????????????????????
????????????????????????????????????????????????????????????????????
?????????????????????????????????????????????????????????????????????
???????????????????????????????????????????????????????????????????????
??????????????????????????????????????????????????????????????????????
??????????????????????????????????????????????????????????????????????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上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上老师基本上都是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但是本节课的内容史料分析较多,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很紧,自由讨论的时间不充裕。教学的关键是要教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教师主要是在关键时候点拨,应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资源】
秦代的币制改革
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汉代的币制改革
?汉初采取比较宽松的经济政策,“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武帝即位后,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四铢”“榆英”等币量不一的货币对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中央政府收回铸币权,由上林三官,即钟官、辨钢和均输专门负责铸币事宣,铸造新的五铢钱。此时所铸五铢,史称“上林三官钱”,币质上乘,钱文挺秀,郭圆周正,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因此,汉初以来的私铸、盗铸之风逐渐消失,铸币杈分散之枳弊也同时根除,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至此终获成功。
五铢钱流通范围极广,从东南沿海到新疆地区,从云贵川到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都流通五铢钱。五铢钱历东汉魏晋南北朝隋代,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废止,前后跨度为738年。
——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唐代币制改革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隋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新钱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唐王朝还严刑禁止盗铸,犯者处死,家口没官。开元通宝钱被认为”’轻重大小最为折中”,便于流通,所以一直到高宗乾封前,新钱流通很稳定。但是,私铸问题未能禁绝,而且日益严重,恶钱转多。故乾封元年(666年),改铸乾封泉宝,重二铢六分,以一当旧钱(开元通宝)十。结果因为它的体积大、重量也大,流通不便,以致“商贾不通,未帛踊贵”,难于使用,不得已又恢复使用开元通宝钱。从高宗乾封到玄宗开元年间,官铸扩大了,但私钱也开始增多,“犯法日蕃”,虽经官府多方禁毁,均无多大效果,严重影响着物价的稳定。
——郑学檬等著《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宋代“交子”的出现
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贾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开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铰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元代的货币改革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七月,革除诸路行用钞法之弊,诏统一印造交钞,以丝为本。十月,又以银为本,印造发行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面额分二贯文、一贯文、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共10种,法定银钞比价为钞两贯同白银一两。中统钞为唯一法定通货,通行全国。各路旧钞可到指定地点换用新钞。至元十二年(1275年),又废止南宋铜钱,以1:50的比价收回南宋会子,换发中统钞,并发行“厘钞”二文、三文、五文作为辅币。1282年禁止金银私相交易,只可在各路官库兑换。……至元二十四年……印造发行“至元通行宝钞”(简称至元钞),从五文到二贯共11种面额,与中统钞并行,以中统钞五贯折至元钞一贯。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至正十年)下诏云:“以中统交钞壹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宝钞二贯,仍铸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至元宝钞,通行如故。子母相权,新旧相济,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十一年(1351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鼓铸至正通宝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昏软者不复行用。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
——《元史》卷九七《食货志》五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
洪武元年(公元 1368年),明太祖命户部与行省铸造洪武通宝钱,“其制凡五等”,自一钱以上,按比例增加重量,足值铸币,这是明初的第一种法定货币。自洪武八年起,又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不可兑换、不限制发行数量。此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之后官府一方面严令禁止金银交易,另一方面推动宝钞流通。到正统年间,尽管宝钞与银的比价已经贬值千倍,但是朝廷仍下诏“各处诸色课程,……今后俱照例收钞”。成(化)弘(治)时出现了“宝钞今惟官府行之,然一贯仅值银三厘,钱二文。民间得之,置之无用之地耳”的现象。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白银的使用得到了官方认可。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改革,赋役折银计算,“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
民国时期的法币改革
1935 年11 月,南京国民政府根据英国首席经济顾问李滋罗斯的方案,实行法币政策。废除银本位制,实行白银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同时实行白银管制,大幅度提高白银出口税率。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规定法币可无限制买卖外汇。实行汇兑本位(以外汇为本位,信用由外汇的价格决定),确定法币与英镑的汇率为1元比1.25先令。美国政府以当时中国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不支持改革为要挟,要求把中国售银所得的款项存在纽约、并由美、英平分中国的货币权。双方最终妥协,签署了“中美售银协议”,将法币纳入美元集团。国民政府获得了发行法币的外汇准备金,法币改革得以实施。
——周春英《英美日三国与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人民币的发行?
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统一流通。人民币的出现使各区间的物资流通有了统一的参照系。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使人民币市场迅速扩大,新解放区规定人民币为解放区统一流通之合法货币。货币统一的实施也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自王春英《新中国货币统一初探(1949—1953)》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一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1944年,主要欧美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课堂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
1.“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
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秦统一中国以后,政府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些措施所体现的国家政权功能是(????)
A.保障国家人民安全?????????????B.加强对社会的管理
C.实行严格阶级统治?????????????D.提高对思想的控制
3.下图是汉朝货币五铢钱(铢,计量单位,24铢等于1两)的图片。汉武帝即位后不久,下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通行全国。由材料可知,五铢钱
A.与秦朝货币半两钱的重量相同????B.圆形方孔的形状从没有出现过
C.影响深远一直沿用至近代以前?????D.为解决货币私造的弊端而铸造
4.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
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B.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
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D.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
5.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
A.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
6.《元史》载:“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由此可知(??)
A.文中的“交钞”是中国最早的纸币??B.元代纸币和铜钱已并行流通
C.纸币的发行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元代滥发纸币引发通货紧缩
7.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这主要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B.商业发展推动白银普遍使用
C.中央的控制力遭到削弱????D.白银等矿产被大量开采出来
8.1945年9月9日,国民党陆军总部发布命令,规定自12日起,一律使用法币,并将法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按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法币1元约合伪币50元。由此可知,这一规定(??)
A.实现对全中国的经济控制????B.解决了国民党的军费问题
C.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D.促进了国统区的经济恢复
9.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的篮子货币,这样在欧元、美元、英镑、日元之后,人民币成为了第五种货币,而且占的权重还比较大,为10.92%,仅次于美元和欧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标志。据此说明
A.中国改革成就突出成为世界一极?????B.人民币和欧元等结盟对抗美元
C.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加快???????????D.新国际货币体系仍以美元为主导
10.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是美国保证35美元兑换l盎司黄金的兑换比率。一方面,美元既是各国的储存货币,也是清偿手段,但是只有当美国的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时,各国才能取得美元;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又会影响到美元信用。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
A.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B.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矛盾
C.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D.依赖于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
一、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洪武八年(1375)印造“大明宝妙”,命民间通行,同时禁止金银物货交易。但白银因其自身体积小价值高、便于分割和携带等天然属性,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一直在民间作为货币使用,有禁无止。后来,由于政府滥发宝钞,宝钞大幅贬值,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正统元年(1436)以后,政府逐渐把田赋、商税、盐课折成银两征收并以白银支付俸禄。弘治、正德年间,钞法废止。嘉靖以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隆庆年间开放海禁,海外大量白银输入中国,进一步催化了正在演变的货币制度。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赋役一律征银,白银货币化最终完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磅、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我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施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制并实行白银国有,把钞票发行权收归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统一发行法币,依附于英磅和美元,实行”汇兑本位”制。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16年,英国政府公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率先实行金本位制,英镑和黄金可以自由兑换。英镑开始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1826年,英国政府公布了《银行法》,鼓励设立股份制银行,逐步开始大力推动英镑的跨境贷款。1844年,英国政府公布了《银行特许法》,将维护英镑的可兑换性确定为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授权中央银行和各国央行开展货币互换等合作。英国央行充分借助货币发行权力以及货币政策影响英镑的市场利率和流动性,灵活调节国际收支,成功引导了各国对英镑的预期,奠定了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1860年,英国和法国签订了贸易协定《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随后和欧洲其他国家签署了类似的贸易协定,构筑了以英国为核心的全面区域贸易网络。以贸易便利化为理由,英国的大多数贸易伙伴国家被要求以英镑计价结算。
——摘编自孟刚《货币国际化经验对“一带一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材料二??1941年,美英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提出了促进国际经济合作问题。1942年初,在《联合国家宣言》中,各国重申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鉴于历史教训,英美两国都力图避免“以邻为壑”的货币战和贸易战,以期重建一个汇率稳定、贸易自由的古典经济,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促进世界和平和拯救资本主义。
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最终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蓝本、凯恩斯计划为补充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学者斯基德尔斯基说,“如果说协定确实有一种意识形态的支撑,那就是摩根索(美国财长)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在华盛顿的观念。”英国曾拖延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但美国利用战后英国的困难对其施加压力。1945年12月,美国答应向英国提供37.5亿美元的长期贷款,英国同意执行布雷顿森林协定。布雷顿森林协定确认了美元与黄金挂钩以及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该体系中的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美国早在1934年就规定了。1946年美元的购买力比1939年下降了28.9%。
——摘编自李屹东、彭志文《“布雷顿森林体系”与战后世界金融秩序》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和美国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之争的实质,并分析英美两国达成妥协的条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B.3.D4.C5.A6.B7.B8.C9.C10.B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自身的优越性;宝钞贬值;政府赋役制度改革的推动;新航路开辟后白银流入。
(2)评价:积极:统一了全国货币,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依附于英磅和美元,成为英美帝国主义的经济附庸;实行货币贬值刺激经济为日后的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12.【答案】(1)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拥有广阔的市场;制定成熟的金融政策;具有雄厚的黄金储备;打压他国货币。
(2)实质:争夺世界金融霸权。
条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英国缺少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制衡力量;30年代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教训;理想主义的使命感;经济学家的远见和共识。
(2)重建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抬高美元的对外价值,有利于美国向外经济扩张;美元取得等同于黄金的地位,使美国控制了世界金融大权,增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美元霸权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具有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