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内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下列对这三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鲍诗以水泻地面、四方流淌这一现象起兴,比喻人的命运因门第而不同的现实。
B.鲍诗三、四句看似用人生有命的宿命论自我宽慰,实际上言语间蕴含不平之气。
、C.柳诗尾联紧扣“愁”字,进一步抒发自己被贬蛮荒之地、离乡别友的凄楚之情。
D.李词五、六句写词人眼见南唐的宫殿依旧,宫女青春已逝,突出物是人非之感。
7.下列有关这三首诗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鲍诗是一首杂言诗,既有民歌语言质朴的特色,又有文人乐府诗蕴藉的优点。
B.《拟行路难》是鲍照模仿南北朝民间歌谣之作,歌咏人世忧患,寄寓悲愤之情。
C·柳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幽思苦语,深得《离骚》精髓,是柳宗元律诗代表作。
D.李煜亡国后,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他的词作改变了五代词狭小的题材空间。
8.柳诗和李词都运用了“江水”这一意象,其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课外古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汉河南尹王遵之后,世为州郡著姓。魏太和中,除殿中
将军。荆州新经寇难,尤藉慰抚。以罴为荆州刺史,进号抚军将军。梁复遣曹义宗众数万
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板。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堿全当授本
州刺史。城中粮尽,罴煮粥,与将士均分而食之。每出战,尝不擐甲胄。屡经战阵,亦不
被伤。弥历三年,义宗方退。魏孝武西迁,拜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尝修州城未毕
递在处齐神或读轨从河东宵济煮罴不之觉比晓轨众总楼入城罴尚卧来起,闻阔外
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挺,大呼而出。敌见之惊,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
破之,轨众遂投城遁走。时关中大饥,征税民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
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