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春》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1 16:29: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3.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散文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等,使得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了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写下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散文名篇《春》。
3.文体知识
写景散文即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或时间等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字词积累】
1.字音  
朗润(

水涨(

嫩绿(

宛转(

抖擞(
)
应和(

捉迷藏(
)
撑伞(

薄烟(
)
黄晕(
)酝酿(
)
窠巢(
)
披蓑(
)
戴笠(
)
2.词义
酝酿:
欣欣然:
朗润:
卖弄:
宛转:
抖擞: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和停连。
本文是篇充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应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望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欣赏之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的情感要到位,要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中。
2.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请你分别给绘春的每个画面拟一个小标题。(如“春草图”)
【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①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在语气上的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2.第③段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几句是从正面描写春草的?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哪几句是从侧面来写春草的?衬托了春草给人带来的什么感受?
3.第④段中作者主要写的是春花,他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方面的特征?
4.第⑦段最后一句作者引用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意在说明什么?
5.朗读⑧-⑩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描绘景物时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语言赏析】
1.绘写春花,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能否调换顺序?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的“闹”字用得好不好?有什么表达效果?
4.第⑤段首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雨是最寻常的,……全笼着一层薄烟。”这一句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探究写法】
1.结构严谨,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
作者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描绘了五幅春天的画面。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主旨。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而又富有变化。
2.语言朴实清新,生动传神。
作者锤字炼句,在文中运用了不少凝练形象的字、词。如写蜜蜂嗡嗡地“闹”,写花香在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写鸟儿“卖弄”喉咙,写细雨在微风中“斜织”,写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等等,生动传神。而且本文句式富于变化,在散语中夹杂着对称或排比的短语、短句,既流畅又整齐。在描述中运用叠词叠句,增强了表现力。有些口语,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显得活泼、自然。此外,本文有许多精彩的比喻句、拟人句,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作者感情有突出作用。比喻句,如写地上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绘出了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分别形容雨丝的细密、闪亮、绵长,三个比喻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
答案提示
【字词积累】
1.朗润(rùn)
水涨(zhǎnɡ)
嫩绿(nèn)
宛转(wǎn)
抖擞(sǒu)应和(hè)
捉迷藏(cánɡ)
撑伞(chēnɡ)
薄烟(bó)
黄晕(yùn)酝酿(yùn
niànɡ)
窠巢(kē)
披蓑(suō)
戴笠(lì)
2.词义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抖擞:振作(精神)。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整体感知】
2.
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草报春
花争春
风唱春
雨润春
人迎春)
【深层探究】
1.叠用“盼望着”是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
写盼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创设诗一样的氛围,是绘春的依托。
2.先正面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种子从肥沃的土壤中发芽,小草悄悄地安静地生长;“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最后两句写出了春草给人欢乐和充满活力的感受,通过春天“人”在春草上的活动,“风”吹拂春草的景象,侧面描写出春草新、嫩、绿的特点,令人喜爱不已。
3.四个角度。自上而下:树上的花,树中的昆虫,树下的野花;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由眼前的花想到了结的果;调动了视觉、味觉、听觉等感官,突出了春花花色艳,花朵多,花味甜三个方面的特点。
4.引用俗语启迪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
5.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是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强调春天的“新”“美”“力”。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颂春,着墨于意。
【语言赏析】
1.拟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表现出欢欣跃动的活泼与情趣;
比喻、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具体生动。
2.不能。这一句运用排比描绘花色的鲜艳、缤纷。句中的三种颜色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3.“闹”字写出蜂喧蝶舞的场面,不仅烘托出花香之浓,花蜜之多,而且还使画面具有一种动感,进一步表现果树开花的繁荣景象。
4.第⑤段首句运用了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煦。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将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用“抚摸”巧妙地表现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5.“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多、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用“可别恼”,细说春雨的可喜。“斜织”“薄烟”形象贴切地描绘出了春雨轻盈、迷蒙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