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科学合理的整理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优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线索体系,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本节课内容。本节课从“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两条主线,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线索,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2.充分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形成系统时空观念。通过“民族融合”等历史概念的阐释,使学生全面、深刻地分析理解历史现象。通过探究思考、课堂讨论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能力。
3.紧扣热点,以史鉴今,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和认知能力。通过古代民族关系让学生正确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形成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学习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认识中华文明的和平开放,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分析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秦汉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隋唐至两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元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各民族人民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压迫和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形成了中华文化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限制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思维能力,能较为全面地看待问题,初步具备了查找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虽然本课内容知识点多,但却紧贴现实,学生学习时可参考图片、历史史料、联系社会现实等。?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和影响。
了解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史实及特点,理解丝绸之路及闭关锁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图片和整理课本,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形成清晰完整的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分类整理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2. 通过探究中国古代民族政策和民族融合,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的能力。认识和平友好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通过自主学习整理古代对外交往,了解“丝绸之路”主导下的对外关系及所形成的中华文化圈,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古代的民族政策,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感受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中国古代的边疆管理制度,认识边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通过古代的对外交往,理解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体会中华民族友好开放的民族传统。
【重点】:
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民族融合的含义、影响;古代对外关系的史实
【难点】:
古代民族政策及民族融合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强调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确定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两条主线,民族关系以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重点理解古代民族融合,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历程。古代对外交往以丝绸之路为核心,展现对外交往的史实,体会中华民族友好开放的民族传统。
教学过程
导入:
师:首先来看一个图片:这是唐朝时期的一幅墓室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代鸿胪寺官员接待东罗马帝国、高丽和东北少数民族使节的场景。下面史料记载了鸿胪寺的职责、工作。两幅图片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
生:中国古代设置机构,管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中国各民族之间和中外之间交往密切。
师:古代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管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些政策?管理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师:首先来看学习目标,大家齐读一下。
通过课标我们知道本节课有两条主线: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其中民族政策、边疆管理制度、对外关系体制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好,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中国的古代民族关系。
师:同学们首先自主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结合课本内容思考不同时期的民族、管理机构、政府政策、影响。完成下面的表格。(5分钟)
生:回答略
师:这些政策的影响概括时注意关键词,还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统一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发展等多角度思考概括。古代统治者的这些政策主要有:战争、和亲、册封、会盟等方式,也就是以战争与和平为表现形式,其中和平是主流。好,下面我们就以汉唐为例来探究学习。
生:回答略
师:汉唐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有所不同,那么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政策?为此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生: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自己的统治。
生:不同的政策是由两个王朝不同的社会形势所决定的。
师:对,面临着社会形势的不同、国家实力的强弱,影响国家政策的实施,所以我们评价历史事件的时候要注意一定把它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思考分析,即历史的评价。
师:整理一下我们的认识
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以战与和的形态表现,和平形态是主要形式
2.民族战争不具有侵略反侵略性质,但有正义非正义之分
3.历史事件放到当时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即历史的评价。
师:在民族关系中,中央政府在对少数民族征服、管理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我国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的形成。下面我们学习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下面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总结不同时期中央政府对我国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南部(岭南)地区的管辖。
生:回答略
师: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明了这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是主流,以古鉴今,今天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是禁止的。
师:古代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发展,共同缔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民族融合。先来了解民族融合的概况。
师:注意理解:1、民族融合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全方面的融合,民族融合的高峰往往是国家分裂时期或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对全国的统治时期。
2、由于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民族融合的过程往往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师:理解了以上知识,我们做题巩固一下
生:回答略
师:通过这两道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生:有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也有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师:对,民族融合是双向的,少数民族也为我们中华文明注入了新鲜血液。少数民族抛弃了自身的民族传统,融入到中原文明之中来,是进步还是倒退?我们该如何认识呢?
下面看探究二
学生讨论5分钟
生:回答略
师:历史事件的评价离不开历史背景,我们在评价时注意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历史的评价。客观的看待。
师:古代友好团结的民族关系和民族融合,是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另外,古代发达的对外交往,也加强了中外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我们学习古代对外交往。
师:先来学习对外交往的表现,同学们结合课本梳理出从秦到明清的知识体系
生:回答略
师:注意几个重要历史事件:马可波罗来华是在中国元朝时期,反映了中国对外交往的繁荣,元大都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马可波罗把在中国的见闻写成《马可波罗游记》,后来引发了西欧社会的寻金热,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原因。郑和下西洋是古代对外交往的壮举,但是为什么没能像新航路开辟促进社会的转型呢?
生:郑和下西洋是炫耀国威,是政治目的,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是经济目的。
师:很好。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特点重礼仪的平等友好的交往,这也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不同的地方。马嘎尔尼来华又反映了什么呢?
生:中国闭关锁国
师:对,也是中国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体现。这也体现了农耕经济与资本主义的碰撞,也造成了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通过以上表现我们概括出对外交往的阶段和特点
生:回答略
师:古代对外交往最主要的通道就是“丝绸之路”,尤其是宋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宋朝的海上丝路。
生:回答略
师: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重要通道,它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是和平友好之路,是合作共赢之路,这与今天的“一带一路”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师: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使我们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开明团结的民族关系。以丝绸之路为主要通道的对外交往,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友好的民族传统,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我们今天走向民族复兴、实行中国梦的重要的精神源泉和重要力量。
课后作业:完成学案及课后习题
教学评价设计
课题名称????????????????????????????课程类型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权重 得分
教学目标 1.符合新课程新教材要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及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20
教学内容 1.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逻辑,重点突出,难易适中。
2.注意联系现实生活,有效拓展教学资源。 20
教学实施 1.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2.课堂结构合理,互动模式多样
3.课堂调控能力强,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能力 25
学生学法 1、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教师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
3、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善于独立思考 25
教学效果 1.学生认真参与课堂,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2.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的发展,人文素养得以丰富,历史意识初步形成。
3.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10
总体评价:????????????????????????????? 总体得分:
注: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本量表仅作评价参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胆整合教材,紧扣历史核心素养,认真研究学习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想把一节设计独特、紧跟课程改革又能让学生喜欢的带有历史韵味的课堂呈现给我们的同行,以供我们探究思考。在设计中由于属于选必修知识,材料和考题有限,有些问题设计还不太成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思考研究,努力完善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