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2.1(课件+教案+学案)3份打包-元素与物质分类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2.1(课件+教案+学案)3份打包-元素与物质分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8-01 16:12:36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联想质疑:
面对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你是否想过,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分类认识和研究物质,那么,怎样分类才能更有效地帮助我们认识和研究物质呢?
一些含碳元素的物质
新课导入
1.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有哪些?
你已经接触过许多物质,如钠、镁、铁、氧化镁、氯化钠、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气、氢气、氧气、氯化亚铁、三氧化二铁、碳酸钠、碳单质、硫酸、碳酸、氯化铁等。
【交流?研讨】
2.你能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将这些物质分类吗?
3.上图列出了一些含碳元素的物质,还有哪些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在这些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怎样的?含有碳元素的这些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以上讨论对你认识元素与物质的关系有什么启发?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宏观认识)物质由元素组成。
2.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
游离态
化合态
——单质中的元素
——化合物中的元素
知识梳理
3.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的分类


化合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氧化物



4.同一种元素可以存在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中。
5.有些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可能呈现不同的化合价。
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
你已经学习过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的物质,那么,各类物质分别具有怎样的性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是怎样的?请你和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1.按照物质类别将下列物质分类。
金属铁、碳单质、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钠、氧气、氧化钙、氢氧化钙、盐酸、氯化钠、氯化钡、硫酸、硫酸钠、硫酸铜、氢氧化铜、氢氧化钠、硝酸银。
【活动?探究】
二、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氧化物
金属铁
碳单质、氧气
二氧化碳、氧化钙、氧化铜
硫酸、盐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钠、硫酸铜、硝酸银
单质
盐溶液
非金属单质
Fe+CuSO4===FeSO4+Cu
Fe+2HCl===FeCl2+H2↑
2Na+2H2O===2NaOH+H2↑
金属
2Fe+3Cl2====2FeCl3
点燃
3Fe+2O2====Fe3O4
点燃
部分与水反应

2.预测各类物质分别具有哪些相似的性质。
能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化合成盐
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少数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
Na2O+H2O====2NaOH
Na2O+2HCl====2NaCl+H2O
Na2O+CO2====Na2CO3
碱性氧化物
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多数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
CO2+H2O====H2CO3
CO2+2NaOH====Na2CO3+H2O
CO2+Na2O====Na2CO3
酸性氧化物
能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盐
HCl+NaOH====NaCl+H2O
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Fe+2HCl====FeCl2+H2↑
2HCl+Na2O====2NaCl+H2O

HCl+AgNO3====AgCl↓+HNO3

金属
碱性氧化物

HCl+NaOH====NaCl+H2O
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Cl2+2NaOH====NaCl+NaClO+H2O
CO2+2NaOH====Na2CO3+H2O
酸性氧化物
2NaOH+CuSO4====Cu(OH)2↓+Na2SO4

部分非金属单质

与盐溶液
性质预测
实验现象
结论
酸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Fe+2HCl==FeCl2+H2↑
酸能跟金属单质反应
CuO+2HCl=CuCl2+H2O
NaOH+HCl=NaCl+H2O
AgNO3+HCl=AgCl↓+HNO3
酸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能跟碱发生反应
酸能跟某些盐发生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无色气体
黑色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色
白色沉淀
试管发热
类别:指示剂
类别:金属单质
类别:氧化物
类别:碱
类别:盐
类别:酸
石蕊试液
金属铁
氧化铜
NaOH
AgNO3
盐酸
3.选择一类物质,选取相应试剂,设计实验,证明你的预测。
金属
碱性氧化物

非金属
酸性氧化物


小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根据物质的组成
根据物质含元素的种类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金属
非金属
氧化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根据元素组成
溶液
浊液
胶体
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根据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
氧化剂
还原剂
根据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情况
课堂小结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4.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6.CH3COOH属于一元酸。(

7.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

×

×
1.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下列字样:主要成分(单位:mg/L)Ca:20.2,K:39.1,Mg:3.27,Zn:0.06,F:0.02。
标签上的“Ca、K、Mg、Zn、F”是指(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B
当堂检测
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错误的是(

A、混合物:盐酸、生铁、空气
B、化合物:CaCl2、NaOH、HCl
C、盐:CaO、碳酸钙、食盐
D、单质:He、O2、O3
C
3.某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粗盐和烧碱都是混合物
B、纯碱和烧碱都是碱
C、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D、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凡是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C、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
5.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硝酸
石灰石

D
苛性钾
醋酸
苏打
三氧化硫
D
7.下列物质:
①H2O 
②Cu2(OH)2CO3
③H2SO4 
④NaHCO3 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
⑧AgNO3 
⑨Ca(OH)2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②④⑥⑧ 
①⑤

③⑦ 
第二课时
为什么会形成一道道光柱?为什么会产生这么美丽的景象?形成这种光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找看
情景引入
认识生活中的液体:
1.水
2.酒精
3.硫酸
4.稀硫酸
5.海水
6.氯水
7.食盐水8.泥水
9.油水
4~9是分散系
想一想1~9都是分散系吗?
自学检测
1.分散质:
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这种物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的混合物统称为
分散系。
归纳:什么是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
2.分散剂:
3.分散系:
自学归纳
本质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1nm
1~100nm
>100nm
一、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00nm
1nm
梳理提升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微粒直径
微粒组成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1nm
>100nm
1~100nm
单个分子或离子
大量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多分子集合体,高分子
不能

二、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鸡蛋内膜、动物的肠衣膜等


不能
不能
1.下列哪些属于溶液、浊液或胶体?
泥浆水、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牛奶、海水、豆浆
【提示】泥浆水和Ca(OH)2悬浊液属于浊液。
澄清石灰水和海水属于溶液,牛奶和豆浆属于胶体。
2.PM2.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胶体吗?
【提示】PM2.5是指直径小于2.5pm的颗粒,1000pm=1纳米,而胶体的范围在1到100纳米之间。所以一般来说不是胶体粒子直径。
思考与交流
认识生活中的分散系——胶体
联系生活


认识生活中的分散系——胶体

烟水晶
有色玻璃
认识生活中的分散系——胶体
Fe(OH)3胶体
夜晚的霓虹灯
认识生活中的分散系——胶体
1.根据分散剂状态分类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液溶胶:Fe(OH)3胶体
气溶胶:烟、云、雾
Fe(OH)3胶体
三、胶体的分类
2.根据分散质的构成微粒分类
粒子胶体:Fe(OH)3胶体
分子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1个大分子的直径就在1~100nm之间
多个微粒的集合体
四、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定义: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能在胶体中形成一条明亮的“光路”。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演示实验
Fe(OH)3胶体
胶粒对可见光发生光的散射。
原因:
应用:
区别溶液和胶体。
丁达尔现象: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电荷
2.电泳:
应用:利用高压电对气体尘埃(气溶胶)的吸附作用,减少气体尘埃对空气的污染。
在直流电作用下,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
能使胶体聚沉的方法:
3.聚沉
a.加入可溶性盐
b.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c.加热或搅拌
——适用于液溶胶
或酸、碱
(1)盐卤点制豆腐
(2)微波手术刀可止血
(3)江河入海口易形成三角洲
(4)FeCl3溶液可用于伤口止血
(5)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6)阳光透过小树林时出现万道光线
五、与胶体有关的现象
下列事例分别应用了胶体的什么性质?
聚沉
聚沉
聚沉
聚沉
电泳
丁达尔现象
【想一想】
六、胶体的分离、提纯——渗析
用半透膜把胶体中的离子或分子分离除去的方法叫渗析。
原理: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蒸镏水
半透膜内:
淀粉胶体和
NaCl溶液
1.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化学方程式:
不能搅拌;加热时间不能过长;当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时停止加热。
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mol·L-1FeCl3溶液,加热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2.注意事项:
七、胶体的制备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大小
分散质粒子结构
特点
稳定性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实例
<1nm
1~100nm
>100nm
>100nm
分子、离子
少量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小颗粒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体小液滴
均一、透明
多数均一、透
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
明,久置沉淀
不均一、不透
明,久置分层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淀粉溶液
泥水、石灰乳
油漆
课堂小结
2.胶体的性质
a.加入可溶性盐或酸、碱
b.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c.加热或搅拌
Fe(OH)3胶粒带正电荷,电泳时向电源负极移动。
胶体特性,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
电泳:
聚沉:
丁达尔现象: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4.胶体的净化、提纯——渗析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1.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

A.透明程度
B.分散质颗粒大小
C.稳定性
D.丁达尔现象
2.鉴别胶体和溶液可采用的最好方法是(

A.闻气味
B.观察
C.稀释
D.丁达尔现象
B
D
达标检测
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渗析
3.下列区分Fe(OH)3悬浊液和Fe(OH)3胶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静置片刻出现分层现象的是Fe(OH)3胶体
B.用放大镜观察,颗粒大小为1~100nm的是Fe(OH)3胶体
C.用光束照射,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Fe(OH)3胶体
D.看颜色,有色的是Fe(OH)3胶体
C
4.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
A.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A
5.某胶体遇卤盐(MgCl2·6H2O)或石膏易发生聚沉,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相遇聚沉的效果就差一些。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胶体中胶体粒子大小约为10-9~10-7cm
B.该胶体粒子带负电
C.该胶体遇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聚沉
D.Na+使此胶体聚沉的效果不如Ca2+、Mg2+
A

谢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3.学会对常见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4.了解胶体和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5.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方法。
【学习重难点】
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
,其中,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
,化合物可以分为



等。
2.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

3.碳元素存在于碳单质、碳的氧化物(如

)、碳酸盐(如

)等物质中;
铁元素存在于铁单质、铁的氧化物(如

)、铁盐(如

)等。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分别是


5.氧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三种物质中铁元素化合价分别是



6.同一种元素可以存在于不同
的物质中,同一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可能呈现出_____的化合价。
二、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1.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

2.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
;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

3.酸性氧化物性质:



4.碱性氧化物性质:



5.金属单质通性:


6.非金属单质通性:
7.酸的通性:





8.碱的通性:




9.盐的通性:




三、知识拓展
1.酸按强弱怎么分?按电离出氢离子数怎么分?按酸根是否含有氧元素怎么分?碱按强弱怎么分?按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数怎么分?按溶解性怎么分?
2.对于化学反应,你会分类吗?按反应前后种类、类别分类,应分为什么?按是否得氧失氧分类分为什么?
3.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依据是什么?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依据是什么?分为溶液、胶体、浊液的依据是什么?
4.分类意义是


第2课时
1.分散系是
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分散
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来分类:
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
)——表现出均一、稳定
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
)——表现出浑浊、不稳定
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
)——表现出介稳性
3.当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

4.
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可用于实验室鉴别另一种分散系属于胶体还是属于溶液。
5.比较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1nm
1-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种类
许多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分子集合体
外观
多处透明
不透明
稳定性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实例
6.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者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

7.胶体的微粒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变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叫

聚沉方法有:



8.氢氧化铁胶体步骤
(1)取烧杯盛
25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FeCl3
饱和溶液。
(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即是Fe(OH)3
胶体。
(4)制备原理:
9.把盛有溶液和胶体得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盐酸溶液
Fe(OH)3胶体
现象
有无丁达尔效应
结论
10.常见的胶体:
烟、云、雾,河、湖、池塘中的水、血液、豆浆、果冻、米粥汤、蛋清、胶水、墨水、液状涂料、肥皂水、有色玻璃、变色玻璃、土壤胶体、淀粉溶液。
【达标检测】
1.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烧碱、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2.既属于钠盐,有属于硫酸盐的物质是(  )
A.Na2SO3
B.Na2SO4
C.K2SO4
D.NaHSO4
3.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以下物质中的(  )
A.混合物
B.化合物
C.纯净物
D.单质
4.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一定不能和酸反应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
5.工业上制取高纯度硅的反应之一为。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A.Na2CO3
B.Mn2O7
C.MgO
D.NH3
7.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MgO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8.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B.CuSO4·5H2O属于纯净物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1.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  )
A.淀粉溶液
B.有色玻璃
C.饱和食盐水
D.肥皂水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蒸馏水
B.稀H2SO4
C.CuSO4溶液
D.Fe(OH)3胶体
3.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体能发生电泳现象
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聚沉
4.歌手那英在歌曲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或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冷水
B.煮沸的蒸馏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7.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色玻璃是固溶胶
B.雾、云、烟都是气溶胶
C.用滤纸能把胶体中的分散质与分散剂分离
D.胶粒大小在1nm~100nm之间
3
/
6元素与物质分类
【教学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物质的分类,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方法,了解胶体的概念和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语
在图书馆中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在网页上为什么我们能迅速挑出所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是因为书、信息都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分类且根据类别已经摆放好了。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投影:超市图片、一些碳元素的物质
在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很多,分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分类是有依据的,我们也可以称为分类的标准。
二、知识回顾
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2.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分为固态、气态、液态三态。
3.对于化合物,我们可以根据组成特点,把它们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四大类。
4.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把它们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思考:上述分类的标准是否相同?你的见解是什么呢?与同伴交流并说出答案,老师引导学生构建出分类标准并总结。
三、讲授新课
板书:元素与物质分类
投影:下列物质:钠、镁、铁、氧化镁、氯化钠、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气、氢气、氧气、氯化亚铁、三氧化二铁、碳单质、硫酸、碳酸、氯化铁等
1.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有哪些?
2.如何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活动一:让学生回答:每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活动二:哪些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哪些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活动三:将“元素组成的角度”作为标准,对物质如何分类?讨论并回答。
活动四:请同学们填一填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其中,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非金属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2.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化合态。
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思考与交流:
1.上面图片对物质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标准是什么?
2.上述物质分类后,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有交叉现象吗?是否相互独立?
活动五:酸按强弱怎么分?按电离出氢离子数怎么分?按酸根是否含有氧元素怎么分?
碱按强弱怎么分?按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数怎么分?按溶解性怎么分?
反思:分类标准不同,结果相同吗?
活动六:同学们讨论并交流结果
碳元素存在于碳单质、碳的氧化物(如CO、CO2)、碳酸盐(如碳酸钠、碳酸钙)等物质中;
铁元素存在于铁单质、铁的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亚铁)、铁盐(如氯化铁、氯化亚铁)等物质中。
板书:同一种元素可以存在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中
活动七:请同学们计算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分别是多少?
氧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三种物质中铁元素化合价分别是多少?
板书:同一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化合价
活动八:读图
反思:1.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2.这种图给我们有何启示?
同一类别的物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分门类别地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可以找到有关规律,发现同类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投影:阅读课本P44页内容,与同伴讨论、交流
活动一:回顾酸、碱、盐的性质,与同伴交流,老师总结。
活动二:写出铁分别与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总结:铁可与非金属单质、酸、盐反应
反思:金属单质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
板书:二、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铁可与非金属单质、酸、盐反应
活动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吗?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吗?氧化钙与水反应吗?与稀的盐酸溶液反应吗?写出化学方程式,老师总结并引导发现规律
1.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
2.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板书:酸性氧化物定义、碱性氧化物定义
活动四:总结酸性氧化物性质、碱性氧化物性质
板书:酸性氧化物性质
与水反应
与碱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碱性氧化物性质
与水反应
与酸反应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反思:这是按什么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
活动五:对于化学反应,你会分类吗?按反应前后种类、类别分类,应分为什么?按是否得氧失氧分类分为什么?
投影:人们对物质分类不同角度
活动:阅读课本内容回答:
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依据是什么?
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依据是什么?
分为溶液、胶体、浊液的依据是什么?
反思:
分类一般步骤:确定分类标准、选择分类方法、得出正确的分类
活动六:与同伴交流,分类意义有哪些?
板书:分类意义
四、作业设计与布置
1.课后题1,2,3,6
2.练习册相关内容
第2课时
导语
投影:阳光穿过茂密枝叶间隙的景象
清晨当太阳升起时,漫步在茂密的森林里,会看到一缕缕阳光穿过枝叶间隙洒在地面上;雾天行驶的汽车的灯光等等,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美丽的景象吗?这种现象与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知识回顾
1.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溶剂也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
3.溶液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4.溶液不一定是透明的。
5.浊液具有不稳定性。
三、讲授新课
板书:元素与物质分类
根据溶液的定义以及课本相关内容,得出分散系的定义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剂)里形成的分散系。
活动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用“分散质微粒直径”作为标准,对分散系进行分类,与同伴从课本上找出答案。
活动二:溶液有均一、稳定的特征,结合此想法说说胶体、浊液是否均有稳定性?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佐证?
板书:
分散系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剂)里形成的分散系。
分散系分类: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分散
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来分类:
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1nm)——表现出均一、稳定
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100nm)——表现出浑浊、不稳定
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1-100nm之间)——表现出介稳性
活动三: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什么是半透膜?半透膜的孔隙与滤纸的孔隙比较,谁的孔隙大?
活动四: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泥水、碘化银胶体两种物质能否透过滤纸、半透膜,观察并记录现象。在老师指导下,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五:老师演示实验:把盛有盐酸和氢氧化铁胶体、碘化银胶体的烧杯置于桌面,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当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物理方法)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可用于实验室鉴别另一种分散系属于胶体还是属于溶液。
活动六:从不同角度比较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1nm
1-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分子集合体
外观
透明
多处透明
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介稳性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实例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
泥水
板书:
活动七:拓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演示实验:制备Fe(OH)3胶体。
烧杯里蒸馏水煮沸后,滴加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宜用玻璃棒搅拌;也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生成沉淀。所得胶体应该是透明、呈红褐色的。
Fe(OH)3胶体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
活动八: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7拓展视野内容,说说胶体特性。
1.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者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2.胶体的微粒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变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叫聚沉。
聚沉方法有:加入电解质、加热、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粒的胶体
活动九:利用胶体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①盐卤点豆腐
②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明矾、Fe2(SO4)3溶液净水
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水泥硬化
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⑧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
四、作业设计与布置
1.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  )
A.分散质直径大小
B.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C.是否稳定
D.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
2.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C.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光带
D.溶液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不稳定,放置会生成沉淀
3.氢氧化铁胶体逐滴加入下列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是(  )
A.稀硫酸
B.酒精
C.饱和硫酸钠溶液
D.磷酸钠溶液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