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联想质疑:
面对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你是否想过,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分类认识和研究物质,那么,怎样分类才能更有效地帮助我们认识和研究物质呢?
一些含碳元素的物质
新课导入
1.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有哪些?
你已经接触过许多物质,如钠、镁、铁、氧化镁、氯化钠、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气、氢气、氧气、氯化亚铁、三氧化二铁、碳酸钠、碳单质、硫酸、碳酸、氯化铁等。
【交流?研讨】
2.你能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将这些物质分类吗?
3.上图列出了一些含碳元素的物质,还有哪些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在这些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怎样的?含有碳元素的这些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以上讨论对你认识元素与物质的关系有什么启发?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宏观认识)物质由元素组成。
2.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
游离态
化合态
——单质中的元素
——化合物中的元素
知识梳理
3.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的分类
质
单
化合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4.同一种元素可以存在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中。
5.有些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可能呈现不同的化合价。
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
你已经学习过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的物质,那么,各类物质分别具有怎样的性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是怎样的?请你和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1.按照物质类别将下列物质分类。
金属铁、碳单质、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钠、氧气、氧化钙、氢氧化钙、盐酸、氯化钠、氯化钡、硫酸、硫酸钠、硫酸铜、氢氧化铜、氢氧化钠、硝酸银。
【活动?探究】
二、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
碱
盐
氧化物
金属铁
碳单质、氧气
二氧化碳、氧化钙、氧化铜
硫酸、盐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钠、硫酸铜、硝酸银
单质
盐溶液
非金属单质
Fe+CuSO4===FeSO4+Cu
Fe+2HCl===FeCl2+H2↑
2Na+2H2O===2NaOH+H2↑
金属
2Fe+3Cl2====2FeCl3
点燃
3Fe+2O2====Fe3O4
点燃
部分与水反应
酸
2.预测各类物质分别具有哪些相似的性质。
能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化合成盐
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少数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
Na2O+H2O====2NaOH
Na2O+2HCl====2NaCl+H2O
Na2O+CO2====Na2CO3
碱性氧化物
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多数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
CO2+H2O====H2CO3
CO2+2NaOH====Na2CO3+H2O
CO2+Na2O====Na2CO3
酸性氧化物
能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盐
HCl+NaOH====NaCl+H2O
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Fe+2HCl====FeCl2+H2↑
2HCl+Na2O====2NaCl+H2O
碱
HCl+AgNO3====AgCl↓+HNO3
酸
金属
碱性氧化物
盐
HCl+NaOH====NaCl+H2O
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Cl2+2NaOH====NaCl+NaClO+H2O
CO2+2NaOH====Na2CO3+H2O
酸性氧化物
2NaOH+CuSO4====Cu(OH)2↓+Na2SO4
碱
部分非金属单质
酸
与盐溶液
性质预测
实验现象
结论
酸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Fe+2HCl==FeCl2+H2↑
酸能跟金属单质反应
CuO+2HCl=CuCl2+H2O
NaOH+HCl=NaCl+H2O
AgNO3+HCl=AgCl↓+HNO3
酸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能跟碱发生反应
酸能跟某些盐发生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无色气体
黑色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色
白色沉淀
试管发热
类别:指示剂
类别:金属单质
类别:氧化物
类别:碱
类别:盐
类别:酸
石蕊试液
金属铁
氧化铜
NaOH
AgNO3
盐酸
3.选择一类物质,选取相应试剂,设计实验,证明你的预测。
金属
碱性氧化物
碱
非金属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小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根据物质的组成
根据物质含元素的种类
质
单
物
合
化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金属
非金属
氧化物
酸
碱
盐
电解质
非电解质
根据元素组成
溶液
浊液
胶体
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根据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
氧化剂
还原剂
根据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情况
课堂小结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3.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4.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5.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
6.CH3COOH属于一元酸。(
)
7.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
√
×
√
×
√
×
1.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下列字样:主要成分(单位:mg/L)Ca:20.2,K:39.1,Mg:3.27,Zn:0.06,F:0.02。
标签上的“Ca、K、Mg、Zn、F”是指(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B
当堂检测
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错误的是(
)
A、混合物:盐酸、生铁、空气
B、化合物:CaCl2、NaOH、HCl
C、盐:CaO、碳酸钙、食盐
D、单质:He、O2、O3
C
3.某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粗盐和烧碱都是混合物
B、纯碱和烧碱都是碱
C、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D、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凡是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C、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
5.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硝酸
石灰石
水
D
苛性钾
醋酸
苏打
三氧化硫
D
7.下列物质:
①H2O
②Cu2(OH)2CO3
③H2SO4
④NaHCO3 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
⑧AgNO3
⑨Ca(OH)2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碱的是
;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
②④⑥⑧
①⑤
⑨
③⑦
第二课时
为什么会形成一道道光柱?为什么会产生这么美丽的景象?形成这种光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找看
情景引入
认识生活中的液体:
1.水
2.酒精
3.硫酸
4.稀硫酸
5.海水
6.氯水
7.食盐水8.泥水
9.油水
4~9是分散系
想一想1~9都是分散系吗?
自学检测
1.分散质:
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这种物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的混合物统称为
分散系。
归纳:什么是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
2.分散剂:
3.分散系:
自学归纳
本质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1nm
1~100nm
>100nm
一、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00nm
1nm
梳理提升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微粒直径
微粒组成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1nm
>100nm
1~100nm
单个分子或离子
大量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多分子集合体,高分子
不能
能
二、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鸡蛋内膜、动物的肠衣膜等
能
能
不能
不能
1.下列哪些属于溶液、浊液或胶体?
泥浆水、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牛奶、海水、豆浆
【提示】泥浆水和Ca(OH)2悬浊液属于浊液。
澄清石灰水和海水属于溶液,牛奶和豆浆属于胶体。
2.PM2.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胶体吗?
【提示】PM2.5是指直径小于2.5pm的颗粒,1000pm=1纳米,而胶体的范围在1到100纳米之间。所以一般来说不是胶体粒子直径。
思考与交流
认识生活中的分散系——胶体
联系生活
雾
烟
认识生活中的分散系——胶体
云
烟水晶
有色玻璃
认识生活中的分散系——胶体
Fe(OH)3胶体
夜晚的霓虹灯
认识生活中的分散系——胶体
1.根据分散剂状态分类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液溶胶:Fe(OH)3胶体
气溶胶:烟、云、雾
Fe(OH)3胶体
三、胶体的分类
2.根据分散质的构成微粒分类
粒子胶体:Fe(OH)3胶体
分子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1个大分子的直径就在1~100nm之间
多个微粒的集合体
四、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定义: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能在胶体中形成一条明亮的“光路”。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演示实验
Fe(OH)3胶体
胶粒对可见光发生光的散射。
原因:
应用:
区别溶液和胶体。
丁达尔现象: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电荷
2.电泳:
应用:利用高压电对气体尘埃(气溶胶)的吸附作用,减少气体尘埃对空气的污染。
在直流电作用下,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
能使胶体聚沉的方法:
3.聚沉
a.加入可溶性盐
b.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c.加热或搅拌
——适用于液溶胶
或酸、碱
(1)盐卤点制豆腐
(2)微波手术刀可止血
(3)江河入海口易形成三角洲
(4)FeCl3溶液可用于伤口止血
(5)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6)阳光透过小树林时出现万道光线
五、与胶体有关的现象
下列事例分别应用了胶体的什么性质?
聚沉
聚沉
聚沉
聚沉
电泳
丁达尔现象
【想一想】
六、胶体的分离、提纯——渗析
用半透膜把胶体中的离子或分子分离除去的方法叫渗析。
原理: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蒸镏水
半透膜内:
淀粉胶体和
NaCl溶液
1.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
3.化学方程式:
不能搅拌;加热时间不能过长;当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时停止加热。
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mol·L-1FeCl3溶液,加热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2.注意事项:
七、胶体的制备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大小
分散质粒子结构
特点
稳定性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实例
<1nm
1~100nm
>100nm
>100nm
分子、离子
少量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小颗粒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体小液滴
均一、透明
多数均一、透
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
明,久置沉淀
不均一、不透
明,久置分层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能
能
不能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淀粉溶液
泥水、石灰乳
油漆
课堂小结
2.胶体的性质
a.加入可溶性盐或酸、碱
b.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c.加热或搅拌
Fe(OH)3胶粒带正电荷,电泳时向电源负极移动。
胶体特性,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
电泳:
聚沉:
丁达尔现象: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4.胶体的净化、提纯——渗析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1.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
)
A.透明程度
B.分散质颗粒大小
C.稳定性
D.丁达尔现象
2.鉴别胶体和溶液可采用的最好方法是(
)
A.闻气味
B.观察
C.稀释
D.丁达尔现象
B
D
达标检测
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渗析
3.下列区分Fe(OH)3悬浊液和Fe(OH)3胶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静置片刻出现分层现象的是Fe(OH)3胶体
B.用放大镜观察,颗粒大小为1~100nm的是Fe(OH)3胶体
C.用光束照射,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Fe(OH)3胶体
D.看颜色,有色的是Fe(OH)3胶体
C
4.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
A.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A
5.某胶体遇卤盐(MgCl2·6H2O)或石膏易发生聚沉,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相遇聚沉的效果就差一些。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胶体中胶体粒子大小约为10-9~10-7cm
B.该胶体粒子带负电
C.该胶体遇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聚沉
D.Na+使此胶体聚沉的效果不如Ca2+、Mg2+
A
谢
谢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3.学会对常见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4.了解胶体和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5.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方法。
【学习重难点】
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
,其中,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
,化合物可以分为
、
、
、
等。
2.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
。
3.碳元素存在于碳单质、碳的氧化物(如
、
)、碳酸盐(如
、
)等物质中;
铁元素存在于铁单质、铁的氧化物(如
、
)、铁盐(如
、
)等。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分别是
、
。
5.氧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三种物质中铁元素化合价分别是
、
、
。
6.同一种元素可以存在于不同
的物质中,同一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可能呈现出_____的化合价。
二、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1.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
。
2.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
;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
。
3.酸性氧化物性质:
、
、
。
4.碱性氧化物性质:
、
、
。
5.金属单质通性:
、
、
6.非金属单质通性:
7.酸的通性:
、
、
、
、
。
8.碱的通性:
、
、
、
。
9.盐的通性:
、
、
、
。
三、知识拓展
1.酸按强弱怎么分?按电离出氢离子数怎么分?按酸根是否含有氧元素怎么分?碱按强弱怎么分?按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数怎么分?按溶解性怎么分?
2.对于化学反应,你会分类吗?按反应前后种类、类别分类,应分为什么?按是否得氧失氧分类分为什么?
3.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依据是什么?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依据是什么?分为溶液、胶体、浊液的依据是什么?
4.分类意义是
、
。
第2课时
1.分散系是
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分散
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来分类:
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
)——表现出均一、稳定
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
)——表现出浑浊、不稳定
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
)——表现出介稳性
3.当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
。
4.
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可用于实验室鉴别另一种分散系属于胶体还是属于溶液。
5.比较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1nm
1-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种类
许多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分子集合体
外观
多处透明
不透明
稳定性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否
否
实例
6.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者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
。
7.胶体的微粒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变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叫
。
聚沉方法有:
、
、
。
8.氢氧化铁胶体步骤
(1)取烧杯盛
25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
FeCl3
饱和溶液。
(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即是Fe(OH)3
胶体。
(4)制备原理:
9.把盛有溶液和胶体得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盐酸溶液
Fe(OH)3胶体
现象
有无丁达尔效应
结论
10.常见的胶体:
烟、云、雾,河、湖、池塘中的水、血液、豆浆、果冻、米粥汤、蛋清、胶水、墨水、液状涂料、肥皂水、有色玻璃、变色玻璃、土壤胶体、淀粉溶液。
【达标检测】
1.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烧碱、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2.既属于钠盐,有属于硫酸盐的物质是( )
A.Na2SO3
B.Na2SO4
C.K2SO4
D.NaHSO4
3.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以下物质中的( )
A.混合物
B.化合物
C.纯净物
D.单质
4.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一定不能和酸反应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
5.工业上制取高纯度硅的反应之一为。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A.Na2CO3
B.Mn2O7
C.MgO
D.NH3
7.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MgO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8.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B.CuSO4·5H2O属于纯净物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1.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 )
A.淀粉溶液
B.有色玻璃
C.饱和食盐水
D.肥皂水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蒸馏水
B.稀H2SO4
C.CuSO4溶液
D.Fe(OH)3胶体
3.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体能发生电泳现象
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聚沉
4.歌手那英在歌曲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或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冷水
B.煮沸的蒸馏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7.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色玻璃是固溶胶
B.雾、云、烟都是气溶胶
C.用滤纸能把胶体中的分散质与分散剂分离
D.胶粒大小在1nm~100nm之间
3
/
6元素与物质分类
【教学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物质的分类,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方法,了解胶体的概念和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语
在图书馆中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在网页上为什么我们能迅速挑出所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是因为书、信息都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分类且根据类别已经摆放好了。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投影:超市图片、一些碳元素的物质
在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很多,分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分类是有依据的,我们也可以称为分类的标准。
二、知识回顾
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2.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分为固态、气态、液态三态。
3.对于化合物,我们可以根据组成特点,把它们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四大类。
4.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把它们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思考:上述分类的标准是否相同?你的见解是什么呢?与同伴交流并说出答案,老师引导学生构建出分类标准并总结。
三、讲授新课
板书:元素与物质分类
投影:下列物质:钠、镁、铁、氧化镁、氯化钠、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气、氢气、氧气、氯化亚铁、三氧化二铁、碳单质、硫酸、碳酸、氯化铁等
1.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有哪些?
2.如何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活动一:让学生回答:每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活动二:哪些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哪些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活动三:将“元素组成的角度”作为标准,对物质如何分类?讨论并回答。
活动四:请同学们填一填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其中,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非金属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2.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化合态。
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思考与交流:
1.上面图片对物质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标准是什么?
2.上述物质分类后,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有交叉现象吗?是否相互独立?
活动五:酸按强弱怎么分?按电离出氢离子数怎么分?按酸根是否含有氧元素怎么分?
碱按强弱怎么分?按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数怎么分?按溶解性怎么分?
反思:分类标准不同,结果相同吗?
活动六:同学们讨论并交流结果
碳元素存在于碳单质、碳的氧化物(如CO、CO2)、碳酸盐(如碳酸钠、碳酸钙)等物质中;
铁元素存在于铁单质、铁的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亚铁)、铁盐(如氯化铁、氯化亚铁)等物质中。
板书:同一种元素可以存在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中
活动七:请同学们计算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分别是多少?
氧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三种物质中铁元素化合价分别是多少?
板书:同一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化合价
活动八:读图
反思:1.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2.这种图给我们有何启示?
同一类别的物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分门类别地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可以找到有关规律,发现同类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投影:阅读课本P44页内容,与同伴讨论、交流
活动一:回顾酸、碱、盐的性质,与同伴交流,老师总结。
活动二:写出铁分别与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总结:铁可与非金属单质、酸、盐反应
反思:金属单质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
板书:二、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铁可与非金属单质、酸、盐反应
活动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吗?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吗?氧化钙与水反应吗?与稀的盐酸溶液反应吗?写出化学方程式,老师总结并引导发现规律
1.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
2.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板书:酸性氧化物定义、碱性氧化物定义
活动四:总结酸性氧化物性质、碱性氧化物性质
板书:酸性氧化物性质
与水反应
与碱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碱性氧化物性质
与水反应
与酸反应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反思:这是按什么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
活动五:对于化学反应,你会分类吗?按反应前后种类、类别分类,应分为什么?按是否得氧失氧分类分为什么?
投影:人们对物质分类不同角度
活动:阅读课本内容回答:
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依据是什么?
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依据是什么?
分为溶液、胶体、浊液的依据是什么?
反思:
分类一般步骤:确定分类标准、选择分类方法、得出正确的分类
活动六:与同伴交流,分类意义有哪些?
板书:分类意义
四、作业设计与布置
1.课后题1,2,3,6
2.练习册相关内容
第2课时
导语
投影:阳光穿过茂密枝叶间隙的景象
清晨当太阳升起时,漫步在茂密的森林里,会看到一缕缕阳光穿过枝叶间隙洒在地面上;雾天行驶的汽车的灯光等等,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美丽的景象吗?这种现象与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知识回顾
1.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溶剂也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
3.溶液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4.溶液不一定是透明的。
5.浊液具有不稳定性。
三、讲授新课
板书:元素与物质分类
根据溶液的定义以及课本相关内容,得出分散系的定义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剂)里形成的分散系。
活动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用“分散质微粒直径”作为标准,对分散系进行分类,与同伴从课本上找出答案。
活动二:溶液有均一、稳定的特征,结合此想法说说胶体、浊液是否均有稳定性?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佐证?
板书:
分散系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剂)里形成的分散系。
分散系分类: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分散
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来分类:
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1nm)——表现出均一、稳定
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100nm)——表现出浑浊、不稳定
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1-100nm之间)——表现出介稳性
活动三: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什么是半透膜?半透膜的孔隙与滤纸的孔隙比较,谁的孔隙大?
活动四: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泥水、碘化银胶体两种物质能否透过滤纸、半透膜,观察并记录现象。在老师指导下,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五:老师演示实验:把盛有盐酸和氢氧化铁胶体、碘化银胶体的烧杯置于桌面,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当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物理方法)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可用于实验室鉴别另一种分散系属于胶体还是属于溶液。
活动六:从不同角度比较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1nm
1-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分子集合体
外观
透明
多处透明
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介稳性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否
是
否
实例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
泥水
板书:
活动七:拓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演示实验:制备Fe(OH)3胶体。
烧杯里蒸馏水煮沸后,滴加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宜用玻璃棒搅拌;也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生成沉淀。所得胶体应该是透明、呈红褐色的。
Fe(OH)3胶体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
活动八: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7拓展视野内容,说说胶体特性。
1.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者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2.胶体的微粒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变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叫聚沉。
聚沉方法有:加入电解质、加热、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粒的胶体
活动九:利用胶体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①盐卤点豆腐
②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明矾、Fe2(SO4)3溶液净水
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水泥硬化
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⑧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
四、作业设计与布置
1.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 )
A.分散质直径大小
B.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C.是否稳定
D.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
2.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C.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光带
D.溶液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不稳定,放置会生成沉淀
3.氢氧化铁胶体逐滴加入下列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是( )
A.稀硫酸
B.酒精
C.饱和硫酸钠溶液
D.磷酸钠溶液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