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课一练1.2运动的快慢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课一练1.2运动的快慢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31 21:3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课一练1.2运动的快慢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C.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B.
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
C.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D.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
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B.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C.
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D.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B.
内,小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
内,小车在处于静止状态
D.
内,小车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象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一辆长20m的货车,以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s
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
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
A.
只有正确
B.
只有正确
C.
只有正确
D.
只有正确
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分别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在同一桌面同一起点同时向右运动,两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第4s时甲、乙运动的路程之差为16m
B.
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大
C.
甲做速度为的匀速运动
D.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右运动
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频闪相机拍摄所得的小球的运动情形,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其中表示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如图反映龟、兔100米赛跑的图象,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比赛结果兔子获胜
B.
比赛开始,乌龟先出发
C.
比赛过程中,兔子和乌龟共相遇三次
D.
时间段,兔子做匀速直线运动
某同学步行的速度约为米秒,他从家步行到校门口所需的时间约10分钟,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
A.
12米
B.
72米
C.
720米
D.
1200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在抗击疫情中,多地防疫站经常用洒水车在路面上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某洒水车沿平直街道匀速行驶3分钟前进了900m,该车的速度是______。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乙的速度______,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运动选填“东”或“西”。
如图所示,公交车甲和公交车乙从同一车站同时同向匀速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甲车速度为______,若运行5min,则乙车行驶的路程是______。
广甘高速公路连接广、甘两省,是四川通往西北的一条重要高速通道,该项目工程艰巨,全线桥隧比例很大,其中最长的清江河特大桥长达1714m,一列286m长的高铁匀速通过大桥主跨的时间为25s,则高铁的速度为______,若以高铁为参照物,大桥是______的。
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______选填“A”或“B”;
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______选填“”“”或“”。
如图所示,电动平衡车深受年轻人喜爱,行驶时若以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人是______的;出于安全考虑,平衡车限速,“”是指平衡车安全行驶过程中的______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以该速度在水平路面行驶,路程为______m。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家住德州的小宏想在“五一”假期陪奶奶去北京游玩,他在网上查到动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附表所示。附表:动车组时刻表
车次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路程
上海虹桥--北京南
德州东:
北京南:
300千米
青岛--北京南
德州东:
北京南:
300千米
请根据附表帮小宏选择并求出:
小宏要想到达北京用时最短,应该选择哪次动车?
小宏所选动车在这段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小明是一名跑步运动爱好者,只要条件允许,他每天都要坚持慢跑30min。如果他在一次测试中以平时慢跑的速度沿直线跑完30m,用时10s,求:
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min,他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A正确,B错误;
C、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小。但A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C错误;
D、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B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物体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有关,探究时需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问题,是一道易错题,解题时应细心、认真。
物体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物体的平均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
【解答】
A.物体运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不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平均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平均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如果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等,则平均速度相同,如果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同,则速度不同,所以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B
【解析】
【分析】
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的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即物体的路程和发生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确定路程与总时间即可求解。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求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严格按定义式求解。
【解答】
前5s的时间知道,但路程不知道,所以前5s的平均速度无法求解。同样,在后面5s内路程不知道,也无法求出平均速度。这是百米赛跑,总路程是100m,根据题目的意思,运动员全程所用时间为10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车在5s和7s内的距离,根据公式可求小车的平均速度。
物体受平衡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路程与时间图象是斜向上的直线时,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此题考查图象的分析能力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是一道学科综合题;这类题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
【解答】
A.小车在内通过的路程是,时间,所以平均速度。故A错误;
B.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所以此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在,小车通过的距离为零,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C正确;
D.在内通过的路程是,时间,所以该时间段小车的速度,此时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此时小车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解析】解:
图象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此图象表示汽车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在匀速直线运动;
此图象的意思是汽车加速行驶。
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将物理规律以函数或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6.【答案】D
【解析】解:,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

则根据可得,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故错误,正确。
货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

则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故正确,错误。
故选:D。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减去车长,根据公式求出时间;
货车通过大桥上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加上车长,根据公式求出时间。
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本题的难点是求货车行驶的路程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减去车长;货车通过大桥上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加上车长,不是单纯的桥的长度,这是最易出错的,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7.【答案】B
【解析】解:
A、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第4s时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4m,且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同时向右运动,所以第4s时两者相距;故A错误;
B、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由可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则甲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的压力;又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甲受到的摩擦力大于乙受到的摩擦力;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所以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大;故B正确;
CD、根据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则,乙与甲的距离不断增大,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左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首先会根据图象判断甲乙的运动状态;然后从图象中得出第4s时两者相距的路程;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先判断两物体压力大小,再根据二力平衡得出甲乙所受到的拉力大小;
根据图象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以甲为参照物乙的运动状态。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8.【答案】D
【解析】解:
A、物体在沿直线运动,但相同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大,因此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物体在沿直线运动,但相同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减小,因此做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物体尽管做匀速运动,但是做圆周运动,不是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物体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并且速度也不变,因此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物体沿直线做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本题考查速直线运动,根据选项中的照片,分析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是判断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
A、全程为100m,跑完全程时,兔子用的时间短,所以兔子获胜,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乌龟在0秒时出发,兔子在0秒之后出发,所以乌龟先出发,故B正确;
C、兔子和乌龟相遇时,相对于出发点的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从开始计时,表现在图象上是两图象的交点,两图象共有三个交点,所以途中兔子和乌龟相遇三次,故C正确;
D、时间段,兔子运动的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兔子静止,故D错误。
故选:D。
观察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是前进的路程,横坐标表示的是运动的时间。图象上点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此点的速度。观察图象,判断对错。
此题考查学生看图象的能力,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需从图象中判断出速度、路程随时间的变化。
10.【答案】C
【解析】解:时间,
由可得,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为;

故选:C。
已知速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变形公式可求出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
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因为条件已知,所以难度不大。
11.【答案】5
【解析】解:该车的速度:

故答案为:5。
知道洒水车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求出该车的速度。
此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难度不大,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12.【答案】2?
西
【解析】解:甲图为图象,由图知,,
乙图为图象,为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其速度大小为一定值,则,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运动的,
故答案为:2;西。
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
13.【答案】36?
1500m
【解析】解:
由图形可知:t表示运动的时间,s表示运动的路程,
当t为2s时,甲的路程是20m,乙的路程是10m,则
甲车速度:,
乙车速度:,
由可得,运行5min,乙车行驶的路程:。
故答案为:36;1500m。
分析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t表示运动的时间,s表示运动的路程,利用分别求出甲、乙两车的行驶速度,然后再利用即可计算出运行5min,乙车行驶的路程。
要求能从路程和时间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求出运动速度、求出一段时间后物体运动的距离。
14.【答案】80?
运动
【解析】解:
高铁完全通过大桥时行驶的路程:,
所用时间为25s,则高铁的速度为:;
若以高铁为参照物,大桥与高铁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大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80;运动。
高铁完全通过大桥时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加上车长,又知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若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度不大,关键是知道高铁完全通过大桥时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加上车长。
15.【答案】A?
【解析】解:
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A球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刻内B球的路程不变,所以B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A。
由图可知,第1s至第6s,A球通过的路程大于20个小格、B球通过的路程为20个小格,即A球通过的路程大于B球通过的路程,所以A球的平均速度大于B球的平均速度,即。
故答案为:;。
根据图示判断A、B两球的运动状态。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图示比较A、B两球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得出结论。
此题考查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关键是从图片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利用好控制变量法。
16.【答案】静止?
最大速度?
5000
【解析】解:平衡车在行驶过程中,以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人相对于车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平衡车限速,“”是指平衡车安全行驶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由可得,行驶的路程:。
故答案为:静止;最大速度;5000。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平时所指的限速值是指最大行驶速度值。
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判断、最大速度的判断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17.【答案】解:从13:17到15:21,运行时间,
D338从16:00到17:30,运行时间,
故小宏应选用D338次动车;?????????????????????????????????
,,
动车在这段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

答:应该选择D338次动车;
动车在这段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
【解析】列车时刻表上能给大家提供的有:要乘坐的列车车次、发车时间、到站时间,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已知路程和所需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变形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时间、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难点是时间的计算。
18.【答案】解: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

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min,他通过的总路程:

答: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为;
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min,他通过的总路程是5400m。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比较简单。
知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可求出慢跑的平均速度;
知道慢跑的平均速度以及时间,根据可求出总路程。
第4页,共10页
第5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