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题
第十三章内能
13.2内能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刻大
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t4时刻物体内能不为零
D.该物质是晶体
2.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B.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不能发生热传递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0℃的冰的内能为零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4.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5.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热的物体具有内能,冷的物体没有内能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6.母亲节,小秦为妈妈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
C.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
D.面条没有粘到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
7.小明在学做“过桥米线”时,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
B.米线起锅时,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只有在高温下运动
C.米线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D.米线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8.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停止在10m高处,这两冰块(
)
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二、填空题
9.汽车的发动机经常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这利用了水的
特性;若
汽车水箱内装有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25℃的水,一段时间后,水箱内水的温度变为35℃,那么水吸收的热量为
J,水的内能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c水=4.2×lO3J/(kg·℃)).
10.1938年,科学家首次用________(填“电子”“中子”或“质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1
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
000
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如果煤的热值为3×107
J/kg,那么1
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J.
11.如图所示,拿一个大口玻璃瓶,瓶内装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
(1)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会出现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瓶内的空气膨胀做功时,内能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温度_______
(选填“升高”或“降低”),使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12.如图所示,将一根铁丝用手快速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热,弯折越快、时间越长,铁丝弯折处分子运动越_____,温度越高,这个实验说明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3.炮弹里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炸开弹壳后温度降低,是用_____的方法减少了气体的内能.食物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_____的方法减少了食物的内能.
14.今天的天气真热啊!这里的“热”是指_____;物体的熔化需要吸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双手相互摩擦可以生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填“内能”、“温度”或“热量”)
三、实验题
1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小明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1)如图所示,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抽掉中间的玻璃片(b图、c图),仔细观察,会看到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竟能运动到上面的瓶子里,而上面瓶子里面的空气也能运动到下面的瓶子里,最终两个瓶子中的气体的颜色就变得一样了。
对于这个现象,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猜想:_____。
(2)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小明接着做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先在量筒中盛半量筒水,再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密度比
水大)小心的倒入量筒底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和硫酸铜的分
界面由模糊而逐渐消失,两种溶液自动混合了。这个实验同样可以说明_____。
(3)做了气体、液体的实验后小明又做了固体的实验,但连续做几个实验都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后来偶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小明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有人用固体做实验,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毫米深。
这段文字表明了_____。
小明欣喜万分,他把以上三次结论进行了总结,这个总结应是:_____。
16.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水中冷却,如图甲所示;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热奶和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的曲线是图乙中的_______;(填“A”或“B”)
(2)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图乙中_______;(填“A”或“B”)
(3)水的初温是______℃,热奶的末温是______℃,水的末温是______℃
(4)热奶和水会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这个过程中热奶的内能_____,水的内能_____.
17.如图所示,是研究做功与内能的改变的一个实验装置.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把瓶口塞紧,并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瓶塞会从瓶口跳出来.
(1)在这一实验中,你应该注意观察的是____.
A.打气的过程
B.打气的过程中瓶内的情况
C.瓶塞跳起的高度
D.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发生的现象
(2)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你认为应该观察的一项中,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所能说明的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
18.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并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至少写两条),并分析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
①现象:________?,原因:________?;
②现象:________?,原因:________?
(2)试分析实验中能量转化或转移的情况________
19.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个钩码重力不等,释放后重钩码下降,轻钩码上升,然后反复对调左右两个钩码,通过传动装置可实现:在钩码升降过程中,能使放在隔热容器水中的叶轮不停地转动。
(1)叶轮在不停地转动过程中,可以知道容器中水的温度___________-,原因是叶轮通过______的方式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2)实验中钩码升降做功与水温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容器中水的质量为500
g,c水=4.2×103
J/(kg·℃)]
在钩码升降1次的过程中,容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J。
对比发现,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于对应的钩码升降所做的功。
(3)综合分析实验装置及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实验中能量损失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调热水器
空调热水器,又名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题图所示,工作过程中空调热水器通过一种工作煤质在蒸发器里迅速变成气态,在经过压缩机(消耗少量电能)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在冷凝器中重
新变成液态,达到给水加热的目的.空调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的能量更高.
热水产出率和能效比是衡量空调热水器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热水产出率是指该热水器当进水温度为20℃,出水温度为50℃时,每小时可出热水的体积数,能效比是指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与消耗电能的比值.下表为两种型号“空调热水器”在进水温度20℃时测定的部分参数.
(1)水箱中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________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2)空调热水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所消耗的电能.
(3)下列关于空调热水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
A.工作媒质在冷凝器中不断吸热
B.空调热水器消耗的电能越少,其能效比越高
C.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热水吸收的热量一部分来自于电流产生的热量
D.压缩机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工作媒质的内能
(4)A
型热水器正常加热过程中,每小时流经冷凝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其能效比为________.
(5)若
B
型热水器的能效比为
4.2,则它的热水产出度为________L/h.
【参考答案】
1.B
2.B
3.D
4.C
5.C
6.A
7.AC
8.BC
9.比热容大;8.4×104J;增加
10.
中子
6×1013
11.白雾
减小
降低
12.剧烈
做功
13.做功
热传递
14.温度
热量
内能
15.(1)气体分子做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
2分
(2)液体分子做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
(3)固体分子做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
16.B
A
20
40
40
温度
减小
增加
17.D
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瓶口有水雾产生;由于气体对瓶塞做了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18.
橡胶塞被冲出
水蒸气对橡胶塞做功
出现“白气
水蒸气对橡胶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发生了液化现象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9.升高
做功
420
小
容器和叶轮等吸热、部件间的摩擦等
。
20.热传递大于D1.26×1073.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