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图线表专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复习图线表专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7-05 17: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中考热点突破
【例1】图甲为叶的结构示意图,图乙和图丙表示一昼夜中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光合作用的曲线为___________,该活动主要在图甲中的______(填数字)进行。
(2)图中结构[5]对曲线a所示生命活动的作用是:通过它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b与曲线a所表示的生命活动相比,具有的特点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活动都有气体参与,这些气体的进出都是通过甲图中的[ ]_________。
(5)图乙和图丙表示春季和夏季的某一晴天,表示春季某一晴天的是图___________。
【解析】(1)图乙中a表示的生命活动在6点左右开始进行,而上午10点左右最强,下午3点左右有一个小高峰后逐渐减弱。即此生命活动只在白天进行,而b生命活动白天、夜晚都进行。因此a曲线代表光合作用,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含叶绿体的细胞。图丙表示春季某一晴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曲线,原因是春季光照不强,气孔没有必要进行保护性关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曲线只有一个“拐点”。
(2)[5]是叶脉,运输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和制造的有机物。
(3)a代表的光合作用白天进行,而b代表的呼吸作用昼夜进行。
(4)[6]是气孔,是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答案:(1)a、c 2和3
(2)运来需要的水,运走制造的有机物
(3)曲线b表示的生命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意思对即可)
(4)[6]气孔 (5)丙
【例2】(2008·临沂中考)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从手臂处静脉注射药物,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 ]____。
(2)当膈肌处于_______状态时,空气进入肺。经过[5]处的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下表为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及含量:(单位:克/100毫升)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B]和[C]的成分差别是由于图中[ ]__
____________的作用形成的。
【解析】(1)从手臂处静脉注射药物,经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所以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空气进入肺为吸气状态,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肋间肌收缩。
(4)由表格可知,成分C中无蛋白质和葡萄糖,应为尿液。B与A相比,B中含有较少的蛋白质,为小分子蛋白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只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质,所以B为原尿,A为血浆。
答案:(1)[3]右心房
(2)收缩 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颜色鲜红、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或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或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3)小肠长;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很薄等(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4)[9]肾小管
【例3】图A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分别从其不同的部位抽取样品甲、乙、丙三种液体进行化验,结果如表B所示:
(1)图中[②]是指________,管内流动的是____________。
(2)样品丙是指___________,抽取样品丙的结构部位为[ ]__
________________。
(3)样品乙中的葡萄糖是由_____________作用重吸收的。
(4)下图曲线表示肾单位中尿素含量的变化,请根据曲线变化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①ab段的肾单位结构与图A中哪一结构相对应( )
A.① B.③ C.④ D.⑥
②oa段肾单位结构中流动的液体为( )
A.原尿 B.尿液
C.动脉血 D.静脉血
【解析】本题考查肾单位中各结构的特征及作用。主要关键点可归纳如下:
答案:(1)出球小动脉 动脉血
(2)原尿 [④]肾小囊
(3)肾小管的重吸收
(4)①D ②A
专题综合突破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和数量最少的生物体分别是( )
A.甲和丁 B.丁和甲
C.乙和丙 D.丙和乙
【解析】选A。根据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富集特点可知,有毒物质最少的甲为生产者,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有毒物质逐渐增加。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为:甲→丙→乙→丁。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为:甲>丙>乙>丁。
2.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下列坐标图表示一天内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寻找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的“拐点”。前一天日落之后至当日日出以前,绿藻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早上6∶00左右时的二氧化碳浓度为最高值;下午6∶00左右,即日落之前,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此时的二氧化碳浓度为最低值。符合以上变化特点的曲线如选项D所示。
3.(2009·山东中考)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解析】选C。植物体由大到小的结构层次为:植物体→植物器官→植物组织→植物细胞。选项A中,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是平行关系,裸子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之间不是包含关系,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之间是平行关系。选项B中,结构层次与图示正好相反。选项D中,上皮组织与肌肉组织是平行关系。
4.在下表列出的四种食物中,有利于防治佝偻病的是( )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佝偻病的防治。佝偻病是由于饮食中缺少维生素D和钙等造成的。要想有效预防,应多吃含维生素D和钙丰富的食物。比较表格中4类食物,食物A中维生素D的含量最高,所以食物A能有效预防佝偻病。
5.如图是显微镜下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准备实验时,我们应选取尾鳍色素较少的活小鱼作为观察材料
B.视野中观察到的A段是小静脉,B段是毛细血管,C段是小动脉
C.比较各血管中的血流速度,其中C段的血流速度最快,A段的血流速度最慢
D.观察过程中,时常用滴管往裹小鱼的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并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
【解析】选C。根据血流方向和血管分支特点可知,C为小动脉,A为小静脉,B为毛细血管,所以血流速度的关系为:C>A>B,最慢的应为B,因此选项C错误。实验结束后为体现对小动物的关爱,应将小鱼放回大自然,在实验时应尽量减少对小鱼的伤害。
6.以下能正确反映酵母菌发酵时,产酒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的是( )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曲线变化规律和寻找曲线的“拐点”。当外界温度为0时,由于温度较低,酵母菌的活性较低,产酒量较少,随着温度的升高,酵母菌的活性增强,产酒量也不断增加。当外界温度到达一定数值后,酵母菌的活性受到影响,产酒量又下降。与以上变化特点相适应的曲线应为选项C所示。
7.(2008·常德中考)下图中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据此判断甲、乙各处于呼吸的什么时期( )
A.甲吸气、乙呼气 B.甲呼气、乙吸气
C.甲、乙都吸气 D.甲、乙都呼气
【解析】选A。此题考查膈肌在呼吸运动中的状态知识。当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变小,即乙图状态;当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变大,即甲图状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5分)
8.(16分)(2008·呼和浩特中考)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______溶解到酒精中。
(2)漂洗后,分别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是( )
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
C.乙叶
D.丙叶的绿色部分
E.丙叶的白斑部分
F.丁叶
(3)本实验中有_____组对照实验,其中乙叶片与________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4)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水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F.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
G.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5)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解析】(1)叶绿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酒精。
(2)甲叶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叶因缺少CO2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丙叶的白斑部分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本实验有三组对照实验:见光与不见光(甲叶)、有无CO2(乙叶、丁叶),有无叶绿体(丙叶)。
(4)从甲叶可看出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从乙叶可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从丙叶看出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从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丙叶的绿色部分及丁叶可看出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
(5)植物在光下也进行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出来;同时烧杯内的水分也能蒸发到烧杯壁上。
答案:(1)叶绿素 (2)ADF (3)三 丁 (4)ACEF
(5)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液体的蒸发
9.(8分)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分析回答。
(1)淀粉和脂肪的消化分别对应着图中的哪条曲线?________。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_。D中含有哪些消化液?____________。
(3)脂肪、蛋白质各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消化淀粉,所以在口腔(A)中减少的Y为淀粉。在胃中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由图可知,在C中蛋白质减少了,因此C为胃。小肠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均能消化,三种物质在小肠内均减少,所以D为小肠,小肠内有肝脏分泌的胆汁、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1)Y、X
(2)[D]小肠 胆汁、胰液、肠液
(3)小肠、胃
10.(8分)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的一
部分,箭头代表血流方向,请结合
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的血液循环路线的
起点是心脏的__________。
(2)健康人饭后一小时后,[ ]
血管中血糖浓度最高,此时体内__
_______的分泌量增加,调节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
(3)血管[f]与[e]中的血液相比,除氧气含量明显降低外,_____________的含量也明显降低。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消化、循环、排泄、激素调节等知识。图中c和d相比,d中流动着营养丰富的静脉血,c、e和g中流动脉血。图中f为肾静脉,其内流动的静脉血中代谢废物明显减少。
答案:(1)左心室 (2)[d]胰岛素 (3)尿素
11.(18分)(2009·甘肃模拟)如图是人体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D、E、B结构中流血液的是_______;含尿液的是_____;含原尿的是__________。
(2)图中的G是________,里面流的是_______血;D处流的是_
______血。
(3)B内含有而E内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这种不同是由于_
________作用造成的。
(4)如果在E处检测出红细胞和蛋白质,则最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____________(名称)。
【解析】解读肾单位模式图可知,A为肾动脉,内流动脉血,B为肾小囊腔,里面的液体为原尿,F为肾小球,内流动脉血,C为肾小管,G为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D为肾静脉,内流静脉血,E内的液体为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原因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若肾小球发生病变,其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滤过的红细胞和蛋白质可以滤过到原尿中并进入尿液。
答案:(1)A、D E B
(2)出球小动脉 动脉 静脉
(3)葡萄糖 肾小管的重吸收
(4)[F]肾小球
12.(15分)某班同学对人群中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其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第_______组调查的结果可推测出控制_______眼皮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2)如果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第3组所调查的家庭中,其母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其父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
(3)如果第2组某家庭中的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是____________。
【解析】解该题的突破口为第1组家庭,因为第1组家庭中父母全为双眼皮,而后代中有单眼皮,由此可知双眼皮为显性性状,第3组家庭母亲单眼皮为aa,只有父亲基因组成为AA或Aa时,子女才会出现双眼皮与单眼皮比例不相等的情况。第2组某家庭中母亲做双眼皮手术,没有改变其基因组成,所以他们生出双眼皮孩子的可能性依然是0。
答案:(1)1 单 (2)aa Aa或AA (3)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