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做功和不做功实例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现象的方法。
3.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
教学重点
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一节 怎样才叫做功》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自学互研
(一)怎样才叫做功
自主阅读教材P2~3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手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二)怎样测算功
自主阅读教材P4~5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请你尝试计算小明做的功。
在平地上,小明用1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60N的箱子,匀速前进了5m,请问小明做了多少功?
解:W=F×s=10N×5m=50J
(三)机械功原理
自主阅读教材P6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机械功原理的实质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如图所示,两小儿之辩,关于机械省力、省功的辩论,你支持哪一方的说法?不支持另外一方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支持小明的说法,小芳的说法错在使用斜面省功,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三、合作探究
1.对学
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四、交流展示
方案一 结合课本P2图11-2进行分析,找出图中做功的共同点有哪些?
方案二 结合课本P3图11-3进行分析,总结一下如何判断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
问题: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不完全相同,如图所示,怎么求解功的大小呢?
答:当力的方向与移动的距离不完全相同,即二者之间有个夹角θ时,如何计算这个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我们知道,力F产生了两种作用效果:一种是水平拉动物体前进,另一种是把物体竖直向上提起(当物体没有离开地面是因为在竖直方向上的这个分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很明显,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对地面的压力要比没有这个力时要小些),可以看出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分力的作用下产生了向前移动一段距离的成效,因此,只有水平方向的分力才对物体做功,竖直方向的分力没有做功。所以,水平方向的分力做的功就是这个力所做的功,故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F1s=Fcosθ·s。由此可见,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大小在0~Fs之间。顺便指出,如果力的方向与移动距离方向相反,那么这个力对物体起阻碍作用,这个力对物体也做功,是消极功,所以,通常我们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到此,同学们会发现,力与移动距离的夹角θ不同,做功的大小不同。当夹角θ为90°时,不做功。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怎样才叫做功
1.怎样才叫做功
2.怎样测算功
3.机械功原理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