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件:11.3 电荷(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件:11.3 电荷(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1 12:02: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3张PPT)



么?
第三节:电荷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现象。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一样吗?
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吗?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带电的头发飘起来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
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D
3.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D
物体带电性的判断
(1)两物体互相排斥:则两物体必定带同种电荷.
(2)两物体相互吸引:①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②其中一个物体不带电.
三、验电器
作用: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想一想: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答: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两种电荷相互抵消叫做中和。
三.静电的利用
静电复印
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特性,将绒毛放在带负电荷的容器中,把需要植绒的物体放在零电位或接地的条件下,移动容器靠近被植绒物体,绒毛在容器内带的是负电荷,受到异电位被植物体的吸引,成垂直状加速飞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由于被植物体涂有胶粘剂,绒毛就被垂直粘植在被植物体上。
静电植绒
静电除尘
利用静电产生的高压
电警棍
电子点火器
电蚊拍
利用静电放电
负离子发生器
负离子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材料,对于每个正负离子而言,它的寿命是短暂的,一般只存在几秒钟到十几分钟。一般而言,人每天需要约130亿个负离子,而我们的居室,办公室,娱乐场所等环境,只能提供约1——20亿个。
空气负离子能还原来自大气的污染物质

负离子在医学界被称为是“空气维生素”
四、静电的防止
静电防止的一般办法
保持空气潮湿
良好接地
使用避雷针
金属外壳,弧线外形
保持接地,危险标志
雷电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危害、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丧生、能为土壤制造出许多天然化肥。还会产生大量的臭氧,大气中的臭氧层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保护伞,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危害。
五、原子的结构
摩擦起电的实质
1、物质的构成:
2、原子由
分子、原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
(带负电)组成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想一想:这个氧原子带电吗?
想一想:这个氧离子带电吗?
摩擦起电的实质: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负,弱

正。
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时,丝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带负电;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得失
课堂小结
一、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现象。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1.自然界中只存在____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

排斥
吸引
2.物体有了____________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
吸引轻小物体
3.在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的过程中,有一部分______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因此而带____电。
电子

4.有三个带电的小球,甲吸引乙,乙吸引丙,那么当甲和丙靠近时,看到的现象是(

A.
互相吸引
B.
互相排斥
C.
既不相吸也不相斥
D.
无法判断
B
5.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这可以表明金属箔(

A.
得到电子
B.
失去电子
C.
得到或失去电子
D.
得到或失去质子
C

业:
《课堂精练》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