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③所处风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冷干
D.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暖湿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②气压带位于30°S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其位置向南偏移到30°S以南,可知该日北半球正处于冬季,D项正确。第2题,根据图示,③风带为南半球盛行西风带,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性质暖湿,D项正确。
答案1.D 2.D
右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甲、乙中有一支一定属于西风带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移动
4.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乙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解析第3题,图中丙处气流下沉,则丙为高压带,可能是副热带高压带或极地高压带;若丙是极地高压带,则甲、乙同属于极地东风带,故C项正确。由于不能确定丙是否为副热带高压带,故不能确定甲、乙中有一支一定为西风带。若丙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夏季时,该气压带向高纬移动。第4题,若甲、乙风向相反,说明丙为副热带高压带,受下沉气流控制,多晴朗天气。由于不能确定甲、乙所处半球,故不能确定甲和乙哪个是信风带,哪个是西风带。
答案3.C 4.C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6.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第5题,甲图副热带高压带位于20°N—30°N,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0°—20°N受东北信风带控制;20°N—30°N
盛行下沉气流;30°N—40°N受西风带控制,风向为西南风。第6题,乙图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
答案5.D 6.B
读某天气系统经过石家庄市前后的气温、气压、降水、风速变化示意图,完成第7~9题。
7.该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8.该天气系统到达石家庄市的时间是( )
A.29日
B.31日
C.1日
D.3日
9.下列现象与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无关的是( )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B.交通事故频发
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D.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解析第7题,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为冷锋。第8题,降水出现的日期即为冷锋到达的时间。第9题,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与冷锋无关。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感冒患者可能增加;路面结冰,交通事故频发;过冬害虫可能因低温死亡,使来年农作物病虫害减少。
答案7.C 8.B 9.C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第10~11题。
10.图示时期,我国东部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1.图示时期,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知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太平洋形成低压中心,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风。第11题,大陆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跟着南移。
答案10.C 11.B
右图所在国家,每年春天都会吹起令人烦恼的“五旬风”,来自南方的风向北方吹,长达两个月。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五旬风”最可能的风向是
(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3.“五旬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大量降水
B.沙尘暴
C.台风
D.寒潮
解析第12题,由海陆轮廓可知该国为埃及。春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第13题,埃及位于非洲,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五旬风”可能会带来沙尘暴。
答案12.C 13.B
读世界某区域某月盛行风示意图,完成第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图示气压分布状况时正值北半球的( )
A.春季
B.冬季
C.夏季
D.秋季
解析从图中经纬度的分布可知,图中的①位于亚欧大陆,结合①地的气流可知此时①为高压中心,此时的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
答案14.A 15.B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B.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
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
17.热带辐合带(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解析第16题,根据四处所在的纬度位置可以推知,①是东北信风,②是东南信风。③④在高空,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为西风,选D项。第17题,根据材料可知,热带辐合带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因此热带辐合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也就是黄赤交角的存在;热带辐合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故受其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据此分析选D项。
答案16.D 17.D
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第18~19题。
18.若图中出现锋面天气系统,则锋面出现的位置及锋面的类型是( )
A.①—冷锋
B.②—暖锋
C.③—冷锋
D.④—冷锋
19.有关图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地区一定出现沙尘暴天气
B.天津将可能出现降温和阴雨天气
C.
M点的气压值为995百帕
D.
④处风力较②处小
解析第18题,低压槽处冷、暖空气交汇形成锋面,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在③处形成冷锋。第19题,③处冷锋将向偏东方向移动,受其影响天津可能出现降温和阴雨天气。
答案18.C 19.B
2020年1月6日晚间,纷纷扬扬的雪花降落在菏泽大地;7日凌晨,菏泽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2020年悄然而至的第一场雪送给菏泽市民一个雪白的世界。据此完成第20~21题。
20.此次降雪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受下面图中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
21.关于题中所示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B.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
C.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D.空气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解析第20题,北方冬季的降雪多受冷锋影响形成,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C图符合。第21题,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答案20.C 21.A
某日,小程在微信群聊“只有歌声能表达”上看到各位安徽宣城好友当天发的微信:
甲:我的黑夜比白天多
乙:北风那个吹
丙:坐看青竹变琼枝
据此完成第22~23题。
22.该日,下列诗句最符合宣城季节特征的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3.该日,宣城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下列哪种天气系统造成的?( )
解析第22题,“黑夜比白天多”,说明昼短夜长;“北风那个吹”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盛行偏北风;“坐看青竹变琼枝”是雪盖住了青竹而呈现白色,说明此时为冬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春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夏季;“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描写秋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冬季。故选D项。第23题,冬季我国易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多冷锋天气。故选C项。
答案22.D 23.C
读美国本土部分城市分布图,完成第24~25题。
24.库比蒂诺附近地区的瓜果较甜,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
A.冬季多晴天,光照充足
B.全年高温,促进葡萄成熟
C.夏季降水少,光照充足
D.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25.与图中西雅图的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气温和降水统计图是( )
解析第24题,根据库比蒂诺的地理位置,可确定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是其附近地区瓜果较甜的原因。第25题,根据西雅图的地理位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据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可知A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温带季风气候,C为地中海气候,D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D项。
答案24.C 25.D
二、综合题(共50分)
26.(9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为低压,B为高压)
(1)图中A气压中心是 ,B气压中心是 。(名称)?
(2)该图为 (填“1”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3)图中气压分布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4)此时,东亚的盛行风向为 风,南亚盛行 风。?
(5)此时,地表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 (填“南”或“北”)。?
解析第(1)题,根据A、B所在经纬度位置及A为低压、B为高压判断A气压中心是印度低压,B气压中心为夏威夷高压。第(2)题,根据气压中心判断此时为7月。第(3)题,A处为陆地,夏季增温快,形成印度低压,并把副热带高压带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第(4)题,7月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第(5)题,7月份,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
答案(1)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2)7
(3)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夏季陆地增温强烈,形成热低压,原来的副热带高压带被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4)东南 西南
(5)北
27.(11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 ,其控制地区大气垂直运动方向是 ,干湿状况是 。?
(2)甲图所示北半球处于 季,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因 的移动而位置偏南。此时M地受甲图所示的 (填字母)带控制,气候特征是 。半年后,M地受甲图所示的 (填字母)带控制,气候特征是 。?
(3)乙图中N地终年受甲图中 (填字母)带控制,盛行风向是 。?
解析第(1)题,A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压带,低压带气流是上升的,易成云致雨,气候湿润。第(2)题,甲图中赤道低压带位于南半球,位置偏南,太阳直射点南移,可判断出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此时M地受西风带(D)控制,温和多雨。半年后为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M地受副热带高压带(C)控制,炎热干燥。第(3)题,N地处西风带,北半球西风带(D)盛行西南风。
答案(1)赤道低压带 上升 湿润
(2)冬 太阳直射点 D 温和多雨 C 炎热干燥
(3)D 西南风
28.(14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 地,其形成原因主要与 有关。?
(2)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 地,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 ?
。?
(3)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的为 地,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 ?
。?
(4)当③地草木枯黄时,④地的气候特征为 。?
(5)在右面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表示高压带,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解析第(1)(2)题,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而④地是由海陆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气候。所以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①②地。第(3)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③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第(4)题,当③地草木枯黄时,为南半球的冬季,此时北半球为夏季,东亚季风区此时高温多雨。第(5)题,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要南移。
答案(1)④ 海陆的热力差异
(2)①② ①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3)③ 该地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4)高温多雨
(5)如图,要求一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必须要偏南;二是两个风带的方向无误。
29.(16分)下图为2019年3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城市中以多云和阴雨天气为主的是 。?
(2)图中AB天气系统是 ,请把该天气系统的剖面图画出来。?
(3)AB天气系统在 季对我国影响最大,它会给我国带来 天气。?
(4)图中D天气系统习惯上被称为 。把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方向画在右图中。?
(5)D天气系统对我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解析第(1)题,冷锋主要在锋后降水,暖锋主要在锋前降水,由图示等压线及锋面气旋的分布可判断:石家庄位于冷锋前,哈尔滨位于暖锋后,扬州位于暖锋前,长沙位于冷锋后。第(2)题,AB为冷锋,画图时注意气流运动方向、冷暖气团位置、云系及雨区等。第(3)题,冷锋在冬季往往带来大风、降温等灾害性的寒潮天气。第(4)题,D位于海洋之上,气压很低,往往形成台风;画图时注意气压、气流的分布等。第(5)题,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会对我国造成巨大威胁;带来的降水有时会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答案(1)扬州、长沙
(2)冷锋 见右图
(3)冬 大风、降温等灾害性的寒潮
(4)台风 见下图
(5)带来的狂风、暴雨、风暴潮等会给我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带来的降水有时会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共18张PPT)
本章整合
专题
世界气候的影响因素和主要类型对比?
1.气候的影响因素
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其影响因素如下:
(1)影响气温的因素
①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②地形、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的山地、平原、盆地。
③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④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⑤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⑥下垫面:地面反射率,绿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于裸地。
⑦人类活动: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专题
(2)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②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③海陆位置: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
④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⑤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情况。
⑥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利用技术手段增加降水。
专题
2.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
专题
专题
(2)亚热带
专题
(3)温带
专题
(4)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
专题
例题1读各种气候类型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专题
图3
图4
(1)图1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哪个半球?该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有何规律?
(2)图2中,表示热带雨林气候的数码是 。?
(3)图3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
(4)图4所示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是? 。?
专题
思路导引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把握气温和降水两项重要指标的变化。先判断南北半球,然后“以温定带”(热量带),“以水定型”。第(1)题,图1中,7月气温较低,说明位于 半球。最冷月平均气温
0
℃,且各月降水均匀,应为 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海岸。第(2)题,图2中①所示气候全年 ,应为 气候。第(3)题,乙地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各月降水
,为 气候。第(4)题,图4中所示气候具有夏季 ,冬季 的特点,且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应为 气候,其成因为海陆的热力差异。
南
大于
温带海洋性
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比较均匀
温带海洋性
高温多雨
低温少雨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
题目答案:(1)南半球。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海岸。
(2)①
(3)乙
(4)海陆的热力差异
“地球上的大气”相关自然现象解释
阴天天空呈灰白色
阴天,空气中的尘埃、杂质、水滴较多,使得各种波长的可见光几乎都被散射,被散射的光合成灰白色
烟雾预防霜冻
增强大气逆辐射
夏季,太阳照射下裸露沙地和林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
秋高气爽
高气压(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
例题2下图是北半球夏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百帕)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天气系统过境M市,可能出现( )
A.阴雨连绵
B.大雪纷飞
C.持续干旱
D.狂风暴雨
(2)该天气系统北移过境M市,该市的风向( )
A.东北风转西南风
B.东南风转西南风
C.东北风转西北风
D.西北风转偏南风
思路导引
第(1)题,
低
低
低
狂风暴雨
第(2)题,
题目答案:(1)D (2)A
北
东北
南
西南(共17张PPT)
问题研究 阿联酋“造山引雨”是否可行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1.收集资料,了解阿联酋的水资源短缺状况。
2.结合资料,了解阿联酋解决缺水问题的已有措施。
3.结合图文信息,推测阿联酋适合造山的地点。
4.搜集材料,探讨阿联酋“造山引雨”是否可行。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1.阿联酋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1)阿联酋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主要集中在2—3月,其他月份几乎无雨,且夏季漫长高温,水分蒸发量极大。
(2)地下水资源有限,近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退化,供给量不断降低。
(3)地表水资源少,政府在全国各地兴建水坝,以拦蓄地表水,但由于少雨、蒸发量大等原因效果不佳。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2.降水的类型有哪些?
依据造成空气上升运动的原因,把降水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和台风雨四种类型。
(1)地形雨
潮湿气流前进时受到山地阻挡,气流就会被迫沿迎风坡上升,这时潮湿空气的温度就会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降水,称为地形雨。地形雨常随海拔升高而增多。
(2)对流雨
对流雨多发生在热带及温带夏季午后,当地面受热,接近地面的空气气温会增高,蒸发旺盛,富含水汽的气流剧烈上升,冷却成云致雨,称为对流雨。对流雨的特点是强度大、雨时短、雨区小,常伴有雷电、短暂强风。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3)锋面雨
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后,其接触面被称为锋面。暖湿空气因密度小,因此会沿着锋面爬升,而致水汽凝结降雨,称为锋面雨。锋面雨多发生于温带气旋的天气系统内,故又称气旋雨。
(4)台风雨
台风雨是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带来的降雨。在热带洋面出现的热带气旋,
其降雨主要是由海上潮湿空气的强烈辐合上升作用而形成,因而称为台风雨。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3.阿联酋有何法“解渴”?
(1)加强立法:制定国家战略,为保护水资源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2)海水淡化:电厂一般都采用蒸发海水来产生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同时获得的冷凝水可以作为饮用水。
(3)兴修水利:为防止地下水枯竭,在全国各地兴建水坝,拦蓄地表水,逐步提高地下水位。
(4)水的循环利用:修建废水处理厂,“污水利用”,有效减少农业、林业和园林绿化使用淡水的压力。
(5)倡导节约用水:政府在草坪、公园等公共绿化设施上安装现代节水灌溉系统,为洗车设备、水龙头等加装节水装置;大力宣传节水观念,增强节水意识。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4.阿联酋“造山引雨”,“积土成山”真能“风云兴焉”?
高山能让潮湿的空气上升到高处、冷却,并在凝结后以雨水的形式返回地面。一般来说,迎风坡一侧会出现降雨,而背风坡一侧则会较为干燥。
理论上,人工造山虽然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降雨量,但计划能否落实仍取决于其成本。荷兰此前提出一个建造一座高1
931米高山的计划,成本高达2
300亿美元。
阿联酋至今已花了40万美元探讨人工造山的可行性,但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最终的成本对阿联酋来说可能过于高昂。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典例剖析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阿联酋地图。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材料二 马斯达尔位于西亚国家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约24°N,54°E)的郊外,是世界上第一座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城市。
材料三 马斯达尔(1977—2007年)的气候资料表。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1)根据材料一,请描述阿联酋的地理位置特征。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马斯达尔使用的能源应该以 、
为主,原因是 、
。?
(3)根据材料判断,参观马斯达尔这座“零排放”城市, 季去最好,原因是 。?
(4)根据材料三分析,马斯达尔气候类型是 气候,其形成原因是 ,并说明该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包括自然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从纬度位置看,该国中部有北回归线穿过,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部。从经济地位看,濒临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石油航线的必经要道,交通地位非常重要。第(2)题,根据材料二可知,马斯达尔是世界上第一座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城市,说明它使用的是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结合图示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适合开发利用太阳能;该地沿海,风力大,适合开发利用风能。所以该地能源以太阳能、风能为主。第(3)题,根据材料,该城市靠近北回归线,是热带沙漠气候。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此地太阳高度低,气候较凉爽,适宜游客参观。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第(4)题,根据材料三,该地全年高温,最冷月气温大于15
℃,为热带,全年降水稀少,可以判断是热带沙漠气候。成因:从图中纬度看,该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处热带,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所以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影响:全年高温,晴天多,光热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但是这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短缺是最大的不利影响。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答案:(1)北回归线穿过,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阿拉伯半岛的东部;濒临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石油航线的必经要道。
(2)太阳能 风能 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光照强 沿海,风力大
(3)冬 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半球,此地太阳高度低,气候凉爽
(4)热带沙漠 地处热带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晴天多,光热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
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短缺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迪拜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阿联酋当前人口:17%为阿联酋公民,83%为外国移民。移民年龄大多为20—50岁的男性,其中印度人占42.3%,巴基斯坦人占13.3%,孟加拉人占7.5%,阿拉伯人占9.1%,其他占10.8%。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材料三 “迪拜印象”:原本以为,应该是一片一望无垠的大沙漠,整个城市应是笼罩在黄色的基调中。没想到,刚下飞机,一整片的绿就向你涌来。
(1)迪拜被誉为“海湾的明珠”,指出迪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从经济方面分析,大量外国人移民阿联酋的原因。
(3)“忘记石油吧,我们可做的事情非常多。”近年来迪拜的“非油产业”发展迅速,其中铝产品出口已占全国非石油产品出口的60%。有人认为应该让其发展成为中东最主要的炼铝工业中心,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迪拜位于霍尔木兹海峡的咽喉(或中东石油海上运输航线的咽喉);地处亚、非、欧三洲航空交通枢纽。第(2)题,从阿联酋人口结构可以看出,83%为外国移民,主要原因是该国石油资源丰富;开采及加工石油需要大量劳动力,且工资较高;当地缺乏年轻的劳动力(或当地人口较少);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附近邻国劳工迁入。第(3)题,开放式题目,合理即可。若赞同,需要从该地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条件分析。若不赞同,需从炼铝工业生产产生的环境问题角度分析。
研究导引
材料研究
强化练习
答案:(1)迪拜位于霍尔木兹海峡或中东石油海上运输航线的咽喉位置;地处亚、非、欧三洲航空交通枢纽。
(2)石油资源丰富;开采及加工石油需要大量劳动力,且工资较高;当地缺乏年轻的劳动力或当地人口较少;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邻国劳工迁入。
(3)赞同。该地石油资源丰富或能源丰富;海洋运输便利;铝材市场广阔。或不赞同。加剧石油资源枯竭或破坏资源环境;加剧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