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01 09:2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自主学习
一、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阅读教材112页~113页,探究学习下列问题。
1.同学们进行分组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的现状时,调查方法有哪些?
实地调查;到当地环境部门咨询;通过图书馆、报社杂志,
电视台或互联网收集资料。
2.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的依据是什么?
当地近年来人口数量的变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等。
3.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分析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指出有关部门和
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该如何做。
4.概括完成“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活动的大致步骤。
分组、选择存在的问题、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写出保护当
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交流、汇报。
5.在进行实地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的状况时,应该注意
哪些问题?
实地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做到分工明确、
团结合作。
二、退耕还林还草
阅读教材114页“科学、技术、社会”内容,探究学习下面的问题。
1.造成我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频发
的原因是什么?
毁林、毁草、开荒和陡坡种粮。
2.如何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频发等问题?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3.退耕还林还草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措施: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容易造成水土流
失的陡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的停止耕种,本着宜乔
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结合各地的具体情
况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意义: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关键点拨
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人口的过度增长致使资源紧缺。因此人们大量
伐木、畜牧、开荒,致使土地沙化。
当堂演练区
1.调查当地生态环境时,其调查的方式包括(
B)
①实地调查②到当地的环保部门咨询③自己想象④通过图书馆、报刊杂志社、电视台或互联网收集资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A)
①指出有关部门和公民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问题方面应当如何做②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③小组成员
间要分工明确、团结合作④进行实地调查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的是
(
D)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4.下列不属于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是(
D)
A.植树造林
B.发展水土,保护生态型农业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5.要使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得到根本解决,最根本的措施是(A)
A.退耕还林还草
B.开垦荒地
C.陡坡种粮
D.污水处理
6.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恰当的是(B)
A.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
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
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
7.毁林毁草、开荒种粮,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A.水土流失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形成酸雨
课后检测区
8.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
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C)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9.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
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CO,
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A)
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10.沙尘暴形成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
(D)
A.对土地的滥垦造成大量土壤荒芜
B.大量砍伐树木破坏森林,使林地退化
C.盲目增加放牧的牛、羊导致啃食牧草过度
D.以上三种因素都有
11.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C.解决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问题
D.“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12.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原因是(B)
A.回收利用
B.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圈
C.防止酸雨发生
D.节约土地
13.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B)
A.人口过快增长
B.植被遭受破坏
C.全球气温升高
D.野生生物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