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姓名:
班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掌握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理解古典诗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比手法中感悟诗歌之美,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
学习习惯养成:做好随堂笔记,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课后复习巩固。
1、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
①
。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
。
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⑤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⑥
。
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自主学习
鹧鸪天⑴·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⑵,东邻蚕种已生些⑶。平冈细草鸣黄犊⑷,斜日寒林点暮鸦⑸。
山远近,路横斜⑹,青旗沽酒有人家⑺。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⑻。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⑵陌上柔桑:小路旁柔弱的桑树。古乐府有《陌上桑》歌。破:长出。[2]
⑶已生些:指已孵出了小蚕。些(sā),句末语助词。
⑷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⑸寒林:略感寒意的树林。暮鸦:傍晚归巢的乌鸦。
⑹山远近,路横斜:远处近处都有山,小路纵横交叉。
⑺青旗:青布做的酒幌,酒店作招牌用。沽(gū)酒:卖酒。
⑻荠(jì)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思考: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对比手法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提问方式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答题格式与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对比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
(3)对比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随堂检测
小重山(1)·端午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2)。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3)。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释:
(1)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
(2)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系臂,相传这五彩丝线代表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可以抵御邪祟灾瘟,人们称之为"长命线"。
(3)日星光:屈原《九章·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这句是说屈原的忠义气节永不泯灭,就像太阳和星星的光辉一样。
思考: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5、作业:赏析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采地黄者①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②,卖与白面郎③。与君啖④肥马,可使照地光⑤,
愿易马残粟⑥,救此苦饥肠!
注释:
①地黄:药草名,晒干的叫生地,蒸熟的叫熟地。这首诗写荒年无食的贫苦农民采地黄卖给富贵人家喂马以谋生,形象地表现出贫苦人民生活不如牛马。
②朱门家:指富贵人家。
③白面郎:指富贵人家养尊处优不懂事的子弟。南朝宋代的沈庆之在一次讨论北伐大事时,曾讽刺徐湛之等世族出身的文官说:“为国譬如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指宋文帝)今与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这里借用其讽刺含意。
④啖(dàn):给······吃。
⑤“可使”句:是说马吃了地黄后,膘壮有力,毛色光亮,可以光彩照地。
⑥马残粟:马吃剩的粮食。(共10张PPT)
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Maple
Leaf
International
Schools
-
Hainan
海
南
枫
叶
国
际
学
校
【教学目标
01.
知识与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掌握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0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理解古典诗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比手法中感悟诗歌之美,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04.
学习习惯养成:做好随堂笔记,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课后复习巩固。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对比手法: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准确指出用了对比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
(3)对比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与步骤
随堂检测: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作对比。
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摒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课堂小结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小重山·端午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作业: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
A
上阙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
下阙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感伤形成对比。
B
C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掌握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理解古典诗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比手法中感悟诗歌之美,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
学习习惯养成:做好随堂笔记,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课后复习巩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2.难点:在对比手法中感悟诗歌之美,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讲授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演讲及点评
2、导入:本堂课学习目标(对比的好处是什么?)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3、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选择一句进行赏析
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⑤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题格式与步骤
(1)明手法
(2)手法的具体运用
(3)作用
4、随堂检测:(自学/讨论+投影展示+讲解)
鹧鸪天⑴·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⑵,东邻蚕种已生些⑶。平冈细草鸣黄犊⑷,斜日寒林点暮鸦⑸。
山远近,路横斜⑹,青旗沽酒有人家⑺。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⑻。
思考: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作对比。
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摒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5、课堂小结:
诗词中的对比艺术手法,是将两种对立的事物或情理加以互相对照,使其中某一方面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把事物的美丑、善恶、曲直、是非表现出来。它不在于形式上的对偶或排比,而在于注重内容的对比,只要在事物的情理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便能引起对比联想,突出所要表现的方面,从而产生艺术感染力。通过今天的两个例题,理解古典诗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6、作业:整理今日课堂笔记,并结合诗句分析《小重山·端午》中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