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开放性试题(温州实验中学——李孝昂)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开放性试题(温州实验中学——李孝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4-18 21:02:18

文档简介

开放性试题专题训练
1.2010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委员们领到的会议通知、日程表、便签纸等东西都是采用环保易降解的“石头纸”。“石头纸”的主要原料为碳酸钙,其外观与普通纸相似,而且写上字泡在水里,字也不会晕开。“石头纸”整个生产过程不需用水,还从根本上杜绝了传统造纸过程中产生“三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而造成的污染问题。
(3)人们研究生产“石头纸”的初衷是,用“石头纸”取代“普通纸”以减缓温湿效应。
请你作出合理解释。(关联结构)

2.如图所示,在大型平底烧瓶湿润的泥土中,插有几根新鲜的枝条和一支试管,试管中盛有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烧瓶口包一个小气球,此时烧杯刚好静止在玻璃缸的水中的某一位置,将玻璃缸放在黑暗的地方足够长时间。
(1)该装置静止在水中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哪些力作用?(单点结构)

(2)试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发生怎样变化?(多点结构)

(3)烧瓶最终的浮沉情况如何?解释原因。(关联结构)

◆信息一、温州、台州、厦门等8个城市(地区)酸雨频率达到100%!
 信息二、2010.11.09温州裕达大厦一个空调外机从10楼坠下 ,刚好砸在汽车上,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⑵该空调外机已安装多年,请详细分析空调外机掉下来的原因 ▲ 。
3.微波炉是用微波来煮饭烧菜的,微波炉的磁控管是否正常工作尤为重要,说明书上记录:将一杯200毫升的室温下的水,放入功率为500瓦的微波炉内,开动4分钟将水烧开或放入功率为600瓦的微波炉内,开动3分钟将水烧开,则磁控管可视为正常工作。
(1)微波炉工作时把电能最终转化为什么能?(单点结构) 。
(2)500瓦微波炉与600瓦微波炉比,哪个更耗电?(多点结构) 。
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关联结构)

4.某校学生开展了调查学校用电情况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各电表均正常计数,且无偷电漏电情况发生。配电房中总电能表在月末与月初的示数之差为1016kW·h,教学楼和办公楼中各分表在月末和月初的示数之差的总和为966Kw·h。
(1)从上述材料中你发现该校在这个月损失了多少电能?(单点结构) 。
(2)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点结构)

(3)如何来解决电能损失这一问题?(关联结构)

5.汽车作为曾经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跃进的现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 )社会的产物,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捷舒适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 )污染和汽车尾气,99%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排放来源于汽车尾气。将氢气、酒精、液化气等作为燃料的技术已在进一步的研制中。
(1)汽车尾气中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主要有 。(用化学式表示)(单点结构)
(2)将来用氢气、酒精、液化气(属碳氢化合物)等作为汽车燃料,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原因是
。(多点结构)
(3)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表面化学领域研究所取得的开拓性成就。这一研究成果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可用下图(图中nitrate指硝酸盐)表示,其中Pt/ Al2O3/Ba为催化剂。请你结合相关信息,解释为什么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可以净化汽车尾气?(关联结构)

开放性试题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2010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委员们领到的会议通知、日程表、便签纸等东西都是采用环保易降解的“石头纸”。“石头纸”的主要原料为碳酸钙,其外观与普通纸相似,而且写上字泡在水里,字也不会晕开。“石头纸”整个生产过程不需用水,还从根本上杜绝了传统造纸过程中产生“三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而造成的污染问题。
(3)人们研究生产“石头纸”的初衷是,用“石头纸”取代“普通纸”以减缓温湿效应。
请你作出合理解释。(关联结构) 石头纸的原料是碳酸钙,取自自然界的矿藏和贝壳,而
普通的原料是木质纤维,取自树木。因此,用石头纸取代普通纸可以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有
利于保持光合作用的总量。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因此,这样有利于保持大气中二氧化
碳的相对稳定,从而缓解温室效应 。
2.如图所示,在大型平底烧瓶湿润的泥土中,插有几根新鲜的枝条和一支试管,试管中盛有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烧瓶口包一个小气球,此时烧杯刚好静止在玻璃缸的水中的某一位置,将玻璃缸放在黑暗的地方足够长时间。
(1)该装置静止在水中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哪些力作用?(单点结构)
重力和浮力 。
(2)试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发生怎样变化?(多点结构)
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氢氧化钠将逐渐减少,而不断转化为碳酸钠 。
(3)烧瓶最终的浮沉情况如何?解释原因。(关联结构)
由于新鲜的枝条在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能跟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气球部分体积进入烧瓶中, V排减小,烧瓶受到的浮力变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瓶的总重量不变,这样,G>F浮。根据运动和力的关系,可得烧瓶沉到水底 。
27.信息一、温州、台州、厦门等8个城市(地区)酸雨频率达到100%!
 信息二、2010.11.09温州裕达大厦一个空调外机从10楼坠下 ,刚好砸在汽车上,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⑵该空调外机已安装多年,请详细分析空调外机掉下来的原因 ▲ 。
铁是活泼金属,受酸雨作用腐蚀,使得支架支持力减小,此时重力大于支持力,物体受力下落。
3.微波炉是用微波来煮饭烧菜的,微波炉的磁控管是否正常工作尤为重要,说明书上记录:将一杯200毫升的室温下的水,放入功率为500瓦的微波炉内,开动4分钟将水烧开或放入功率为600瓦的微波炉内,开动3分钟将水烧开,则磁控管可视为正常工作。
(1)微波炉工作时把电能最终转化为什么能?(单点结构) 内能(热能) 。
(2)500瓦微波炉与600瓦微波炉比,哪个更耗电?(多点结构) 500瓦微波炉更耗电 。
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关联结构) 正常工作时,500瓦微波炉比600瓦微波炉电流做功较慢,相等时间内电能转化为内能较少,因此,被加热的食物升温较慢,食物烧熟经历的时间较长,导致微波炉向外界散热量增大,能量利用率降低,因此耗电较大 。
4.某校学生开展了调查学校用电情况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各电表均正常计数,且无偷电漏电情况发生。配电房中总电能表在月末与月初的示数之差为1016kW·h,教学楼和办公楼中各分表在月末和月初的示数之差的总和为966Kw·h。
(1)从上述材料中你发现该校在这个月损失了多少电能?(单点结构) 50 Kw·h 。
(2)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点结构) 由于导线本身有电阻,当电流通过导线时,通过电流做功有部分电能转化为导线的内能而损失 。
(3)如何来解决电能损失这一问题?(关联结构) 造成电能损失的根本原因是导线本身有电阻,因此,减小导线的电阻是解决电能损失的基本思路。具体做法有:在承重量允许的前提下,可尽量使用较粗的导线;尽量使用导线性能好的材料做导线;研制导电性能好且轻质的材料做导线 。
5.汽车作为曾经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跃进的现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 )社会的产物,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捷舒适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 )污染和汽车尾气,99%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排放来源于汽车尾气。将氢气、酒精、液化气等作为燃料的技术已在进一步的研制中。
(1)汽车尾气中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主要有 CO、NO 。(用化学式表示)(单点结构)(2)将来用氢气、酒精、液化气(属碳氢化合物)等作为汽车燃料,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原因是 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酒精和液化气的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对大气都没有污染 。(多点结构)
(3)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表面化学领域研究所取得的开拓性成就。这一研究成果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可用下图(图中nitrate指硝酸盐)表示,其中Pt/ Al2O3/Ba为催化剂。请你结合相关信息,解释为什么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可以净化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经过汽车尾气净化装置时,在催化剂表面发生一系列相关的化学反应,最后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这些都是无毒无害物质,达到净化效果 。(共59张PPT)
1. 对开放性试题的解答无从释手
1.1表现一:找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
1.1表现二: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
1.2归因分析:
对开放性试题的评价依据了解不够;
缺乏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技能
将学习成果划分为五个层次或称五种结构:
●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 题的理解,回答问题逻 辑混 乱;或同义反复;
●单点结构:回答问题时, 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 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 上去;或同义反复;
科学开放试题的评价依据——SOLO分类评价
●多点结构:回答问题 时,能联系多个孤立事 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 整体认识;
●关联结构:回答问题 时,能够联想多个事件, 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 来。
●拓展抽象结构: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放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1.3对策分析
★科学开放性试题的常见类型:
(1)“直进式”——过程开放
(2)“菜单式”——条件开放、策略开放
(3)“辐射式”——结果开放
案例1.2:将一只未充气的气球放入锥形瓶中,把气球的开口翻在锥形瓶的瓶颈上封住瓶口,如图所示。然后向气球内吹气,发现气球很难被吹大,这是为什么呢 请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 。
(1)“直线式”——过程开放
“直进式”开放性试题的答题策略
——“执果索因”
“结果” ——问题终点
“起因” ——问题起点

气球难被吹大
直接原因
没有足够的气压差
直接原因
气球内外气压同时增大
直接原因
吹气、瓶口封住
吹气时,气球内气压变大,气球膨胀,由于瓶口被封住,所以此时瓶内气压也同时变大,导致气球内外没有足够的向外的气压差,所以难被继续吹大。
(关联结构“能找到多个联系点,并能形成问题的整体认识”)
案例1.3: 夏天夜晚,常会看到灯蛾扑火现象。灯蛾围着烛焰等光源一圈又一圈飞行,圈子越来越小,直至遇到火焰。远古时期就有灯蛾,那时灯蛾在夜间飞行是依靠星光来辨别方向的,遥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近似于平行光线。
科学家对“灯蛾为什么会扑火”这一问题的解释,用如图加以表达。请运用图中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对“灯蛾扑火”现象作出解释: ▲ 。
链接中考
“直进式”开放性问题的答题策略
——“执果索因”
终点
起点

扑火
直接原因
辐射光 α飞行
直接原因
遗传远古习性
远古 α飞行
30.检测发现许多蔬菜中含有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达到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生活中,蔬菜有室温贮存和低温贮存两种方式。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贮存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某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一:蔬菜存放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一直升高。
假设二:蔬菜存放相同时间,冰箱贮存比室温贮存产生的亚硝酸盐要少。
他们选用新鲜的黄瓜、番茄、青椒三种蔬菜分别采用室温贮存、冰箱贮存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获得数据整理如下表(略):
链接中考
(2)实验结果支持假设二。查阅资料得知,蔬菜中的硝酸盐通过代谢作用可转化为亚硝酸盐。请你利用新陈代谢的相关知识,对“蔬菜存放相同时间,冰箱贮存比室温贮存产生的亚硝酸盐要少”这一现象作出一种解释: ▲ 。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冰箱贮存温度低,蔬菜体内的酶活性更弱,导致新陈代谢减弱,所以蔬菜体内的硝酸盐分解为亚硝酸盐的量也相对较少.
案例1.4:如图所示,在大型平底烧瓶湿润的泥土中,插有几根新鲜的枝条和一支试管,试管中盛有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烧瓶口包一个小气球,此时烧杯刚好静止在玻璃缸的水中的某一位置,将玻璃缸放在黑暗的地方足够长时间。
(1)该装置静止在水中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哪些力作用?
(单点结构)
(2)试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
质发生怎样变化?(多点结构)
(3)烧瓶最终的浮沉情况如何?
解释原因。(关联结构)
“直进式”开放性问题的答题策略
——“执果索因”
终点
起点

浮沉?
重力 浮力
质量守恒 V排
气球的体积
瓶内气压
瓶内气体的质量
呼吸作用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由于新鲜的枝条在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气球部分体积进入烧瓶中, V排减小,烧瓶受到的浮力变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瓶的总重量不变,这样,G>F浮 根据运动和力的关系,可得烧瓶沉到水底。
案例1.5.有些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气囊中装有“叠氮化钠”(NaN3)等固体粉末。一旦汽车发生强烈的意外碰撞,传感器将激活特定的电路放电,叠氮化钠迅速分解生成钠并放出氮气(N2),使安全气囊打开,起到保护作用。此后气体通过气囊上的小孔迅速消散,气囊收缩。
(2)写出安全气囊中选用叠氮化钠的理由: ▲ 。
叠氮化钠能迅速分解产生无毒气体;
分解快;产生气体;气体无毒;
(2)“菜单式”——条件开放
链接中考
答题策略:“因果结合”
“菜单式”——策略开放
案例1.6:Pisa样题:苍蝇
一个农夫在一个农业实验站养乳牛。乳牛生活的牛棚里有很多苍蝇,以至影响到乳牛的健康。农夫就在牛棚和牛身上喷洒了杀虫剂A,结果苍蝇几乎死光了。过了一段时间,苍蝇又多起来了,农夫又喷洒了杀虫剂,效果和第1次差不多。大多数,但不是全部的苍蝇都死了。没过多久,苍蝇又多起来,农夫又喷洒杀虫剂加此反复进行了5次。但农夫发现,杀虫剂A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差。农夫注意到,这些
杀虫剂是一次性大批量配制的,每次喷洒的都是这些杀虫剂。这样农夫就猜测,可能是时间过久了,杀虫剂慢慢地变质失效了。
(1)农夫猜测,时间久了,杀虫剂慢慢地变质失效了。请你简要说明如何验证农夫的这个猜测。
策略:关注设计时,变量的合理控制。
编码为4(满分)的回答:
例如,将新配制的杀虫剂和原来配制的杀虫剂(同浓度),应用于牛棚中未接触过杀虫剂的苍蝇。
编码为3的回答:
例如,对这种杀虫剂,在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化学分析,看看其中有没有因为时间推移而发生变质。
编码为2的回答:将新配制的杀虫剂喷洒,没提到和原来配制的杀虫剂进行比较。
编码为1的回答:提到对杀虫剂进行化学分析,没有提到比较杀虫剂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或者仅仅提到将杀虫剂送到实验室化验,没有提到进行比较。
(3)“辐射式”——结果开放
案例1.7:2010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委员们领到的会议通知、日程表、便签纸等东西都是采用环保易降解的“石头纸”。“石头纸”的主要原料为碳酸钙,其外观与普通纸相似,而且写上字泡在水里,字也不会晕开。“石头纸”整个生产过程不需用水,还从根本上杜绝了传统造纸过程中产生“三废”而造成的污染问题。
(1)“石头纸”遇到酸性较强的物质,会发生什么现象?(单点结构)
(2)就生产原料而言,“石头纸”与“普通纸”比具有哪些优点?(多点结构)
(3)人们研究生产“石头纸”还有一个初衷是,用“石头纸”取代“普通纸”以减缓温室效应。请你作出解释。(关联结构)
策略:“由因导果”
主要弱点:
1、对开放性试题的解答无从释
2、缺乏用概念判断的习惯
3、定势思维严重
4、严谨性欠缺
5、严密性不够
2.缺乏用概念判断的习惯
2.1表现:仅凭感觉做题
案例2.1:有一种无焰野外加热器,由镁和水反应产生热量来进行加热,化学方程式为Mg+2H2O Mg(OH) 2+H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案例2.2:如图是科学家利用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培育能产生人乳铁蛋白的奶牛“牛牛”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
(1)从图中信息可知,科学家培育“牛牛”采用的生殖方式属于 ▲ 生殖。
2.2归因分析
不重视概念、原理的积累;
作业习惯差,对貌似熟悉的试题,不做分析就写答案.
作业过多,机械做题,做作业成了练肌肉.
我觉得是这样的。
因为-----,所以是这样的。
感性
理性
2.3对策分析
回归书本,整理知识点;
做题时试图回忆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养成用知识点来判断问题的习惯。
例: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的红豆杉,成为世博会中国馆珍稀植物展出品种。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假皮呈红色得名。从植物分类上看,红豆杉属于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3.定势思维严重
3.1表现一:以书本结论代替探究结果
案例3.1.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右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着火点40℃)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白磷
在水里燃烧。
由此可以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
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充分接触
3.1表现二:以“旧答案”代替“新回答”
案例3.2: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
(1)上面是实验桌上摆放的实验器材,小明已经选择了a、b仪器,完成本实验还需选择__▲__实验仪器(不定项)。
(2)说明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__▲__。
将点燃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熄灭,则已满
案例3.3: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3)在森林防火中,各种灭火设备各尽其用。有一种灭火弹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钾等物质,当投向火焰中,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使燃烧物瞬间熄灭。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角度来分析,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  ▲ 。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而且密度比空气大
案例3.4.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配制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a.计算所需的蔗糖和水的质量。
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蔗糖,倒入烧杯。
c.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装蔗糖的烧杯,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e.将配制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1)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蔗糖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如右图),小明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 。
将平衡螺母向左移,直到天平平衡
3.1表现三:以“旧方法”代替“新做法”
案例3.5: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取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15.25g,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收集到一定质量的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求得所制氧气的质量,他们将加热后剩余物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通过多次加水测定剩余物质量的办法即可求出。加水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MnO2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
编号 1 2 3 4
加水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7.25 4.05 m 3
试求:(1)表中m值为 ▲ 。
(2)所制得氧气的质量。
mO2=15.25g-7.25g-3.2g=4.8g
新做法:
3.1表现四:以“旧观念”代替“新思路”
案例3.6:某化学调查小组的同学到钢铁厂做社会调查。他们抽取组成完全相同的质量为2.84g、4.26g、6.23g的三份钢样(假设钢样中只含铁和碳),分别加入100g稀硫酸中进行实验(实验I、Ⅱ、Ⅲ),充分反应后,将得到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如下图像:
试回答(计算结果精确到0. 1%):
(2)实验I中铁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 .
(3)稀硫酸完全参加反应的实验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倾斜程度
产生气体的快慢
单位金属质量所产生的氢气质量
案例3.7: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探究,电源为可调压直流学生电源,电压表量程为“0~15V”,电流表量程为“0~0.6A”,小灯泡标有“6V 1.2W”字样,Ro为20Ω的定值电阻。兴趣小组根据记录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描绘出U-I关系图,如图(乙)所示。试求:
(3)调节电源电压,当小灯泡与定值电阻R0消耗的总功率为0.8W时,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3.2归因分析
重结果,轻过程;
重答案,轻分析。
造成对问题的条件、关键词、
问题的指向关注不够。
3.3对策分析
“老题新做”;
关注过程和条件;
确认答案与条件是否匹配。
4.严谨性欠缺
4.1表现一:语言表述不规范
案例4.1:因果倒置:“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问题模式→假设模式或假设模式→问题模式.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流表变大
移动滑片→移动滑动变阻器 变大→大
4.1表现二:概念表述不准确
案例4.2:“核聚变”→“核巨变”;
“神经”→“神精”; “熔化”→“溶化”
“根”→“跟”、“很”、“恨”
“自动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
链接中考评分标准:
概念填空以现行教材为准
案例4.3:温州市政府计划今年内建造4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为温州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做好配套设施建设。下表为某品牌电动汽车的部分相关数据:
4.1表现三:计算过程书写欠规范
空车质量 续驶
里程 每千米消耗电能
(40千米/小时) 电池
类型 工作电压
1600千克 300
千米 0.12千瓦时 铁电池 310伏
(1)空车时,若该电动汽车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400厘米2,则该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帕?(g取10牛/千克)
解:p=F/S=16000牛/0.04米2=4×105帕
F=mg=1600×10=16000牛
链接中考评分标准:
计算依据合理,过程交代清楚
4.1表现四:不能有效利用信息
案例4.4.某同学用氯酸钾制取干燥、较纯净的氧气。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②先在试管中放入适量二氧化锰,再放入略多于计算量的氯酸钾;
③连接好实验装置;
④加热;
⑤收集气体;
⑥适当的时间后,停止加热,拆卸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⑷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气体比预计的少很多,百思不得其解。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
装置气密性不好;部分氧气残留在装置中;加热时间不够长;氯酸钾的量不足
平时作业随意、潦草;
平时只注重计算结果,很少完整书写计算过程;
对自己做错的题目没有认真纠错和反思。
4.2归因分析
回归书本,重视重点概念的书写和表述;
从作业开始认真对待,规范书写;
做题时强化对给定信息及问题指向的关注(如标注记号)。
4.3对策分析
5.严密性不够
5.1表现一:控制变量的意识淡薄
案例5.1:探究结论的表述,老忘条件。
案例5.2:设计对照实验时 ,无关变量的控制总是不到位。
5.1表现二:归纳不完全
案例5.3:某校科学兴趣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如下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
项目
组别 水源 水量(mL) 水温(℃) 蛙卵数 孵出
蝌蚪数
A 池塘水 500 23~25 250
B 池塘水 500 16~18 250
C 自来水 500 23~25 250
D 自来水 500 16~18 250
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较高,说明 ▲ 。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较高,说明 ▲ 。
(水温越高,越有利于蛙卵孵化)
(水质越好,越有利于蛙卵孵化)
5.1表现三:探究评价无从着手
案例5.4:甲图是小强在测量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速率的实验装置。平底烧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水平玻璃管中水柱位于标尺刻度2.3厘米处,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读出水柱的位置,标尺读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4)本实验测量结果的影响因素是多种的,小强同学设计的实验主要不足之处是 ▲ 。
测量型实验——关注“测量的准确性”
案例5.5:为了研究物质溶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某同学利用天平、量筒、温度计、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研钵、20℃冷水、60℃热水等器材,在相同环境中进行如下实验:
(一)用量筒等仪器准确量取冷水和热水各50毫升,倒入两个同样的烧杯中;
(二)-----;
(三)热水组用玻璃棒搅拌,记录食盐完全溶解所用的时间;冷水组用手握烧杯轻轻摇晃,记录食盐完全溶解所用的时间;
(四)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温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完成步骤(二) ▲ ;
(4)若步骤二正确无误,实验中观察到两烧杯食盐溶解现象无明显差异,能否认为温度对物质的溶解快慢无影响?为什么? ▲ 。
对照实验——关注“对照组是否设置,无关变量是否控制到位,自变量是否合理改变”
做多想少,理性提升不够。
5.2归因分析
整理错例,反思原因,
感悟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5.3对策分析
例1:生命的层次结构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不同类群生 物的细胞
观察动植物细胞
显微镜
制作临时装片
分裂、分化
不同类群的生物
组成
成分
功能
结构
例2:运动和力
参照物→机械运动→速度、平均速度→运动状态

惯性
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
概念
特点
测量
作用效果
力的图示
常见力
二力平衡
例3:计算
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2、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有关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
5、有关密度公式的计算
6、有关G=mg的计算
7、有关压强公式的计算
8、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
9、有关欧姆定律的计算
10、有关功和功率公式的计算
11、有关杠杆平衡原理的计算 12、有关电功、电功率的计算 13、电路综合计算
基本计算
分析计算
信息
文字信息
图象信息
表格信息
过程分析
数据获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