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2020年暑假初中作文培训(共20主题)
主题1:自我
走着走着,青春年少的我们渐渐长大,成长的过程中总有很多难忘的人和事。感受成长,体悟成长,是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必由之路。在历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以记录自我成长足迹和表现自我个性为内容的题目占据很大一部分。
自我类中考作文命题每年都会涉及,这类命题旨在引导考生从自身生活出发,书写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在自我的世界里,我是主角,一切皆为我所生,一切皆为我而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造那个耀眼的光环,展现一个完美的自己。正确认识自己,不藐视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才能在繁杂的生活中回归本真的自我。
【命题分析】
自我成长类的作文命题往往基于以下两点:一、关注成长的过程体验;二、折射生命的内涵。比如,2017年浙江杭州题“本来我可以
”,题目中直接出现“我”,这道题目旨在引导考生回顾成长的历程,抒写自我的喜悦与烦恼。再比如2017年湖北荆门题“经历了
,我长大了”,也是直接出现“我”,旨在让考生叙写经历,感悟成长。总之,中考作文命题大都紧扣自我的成长生活,并将其作为命题的范围和内容。这里命题贴切初中生生活,能够引起考生的心理共鸣。
写好这类作文题应从三个角度切入:一是反应自我的美好追求。成长中我们难免会遭遇挫折或失败,面对他们,我们要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二是叙写字我在成长路上的真实经历和真切体验。成长路上,我们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写作时要在叙事情节上下功夫,尽量让文章的内容波澜起伏。三是抒发自我对成长的深刻感悟。我们不能满足于讲述成长故事,而应从小事中挖掘生活哲理,抒发深刻感悟。
?
考题传真1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_____
”为题,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文题解析】
1.
写幸福。可以写“我”以前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唠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逐渐懂事了,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一原来,享受唠叨也是一种幸福。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幸福”。
2.写亲情。通过回想“我”照顾父母、长辈的事,揭示亲情无价、亲情永恒的道理。比如有位同学的构思就很好:通过自已对残疾母亲的照顾,进而揭示母女深情。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注重亲情”。
3.写友情。回想和朋友、同学之间的故事,发现许多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美或令人感动之处,表现友谊的温馨、温暖。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宽容”。
4.写社会。通过对社会的观察以及亲身实践,增长了许多见识,认识到自己原来是那么孤陋寡闻。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孤陋寡闻”。
5.写自我。可以写自己通过成功完成一件事,发现以前很自卑的自己原来也是很棒的,也能成功。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棒”。
【佳作精选】
原来,我也很幸福
幸福,犹如掉落在地上的一粒纽扣,当你刻意去寻找它时,很难发现它的踪迹,但当你无意寻找它时,它又会突然出现在你眼前。
????????????????????
??????????
——题记
幸福似乎总潜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每当我感到害怕或自卑时,总会忽略了隐藏在身后的幸福,待转身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幸福的。
那年,我十岁。
那是农村六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三年,可至今我仍记得那种闷热的感受。那天,空旷的放学路上,母亲一脸怒气地背着发烧的我朝家奔去。
“那么多学生,就显着你了!还当主持人?放学不回家,排练啥?你以为自己是谁?
……呵斥的话,一句句刺穿我的耳膜,就像这闷热的天一样让人窒息。我一路上都在小声哭位,尽管我是趴在母亲的背上,但我丝毫感受不到被母亲接送放学的幸福。
第二天,我在学校一直把头埋得很低,但我仍能听到同学们针对我的窃窃私语。
那年,欢送六年级毕业生晚会很成功。谁也没有因为一个女孩的落寞而感到不高兴。
十三岁,我升入初中了。从踏人初中大门的那天起,我就一直低着头走路,因为我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的那句“你以为自己是谁”。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我也在慢慢长大。有一天,我被推选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听到消息后,我趴在书桌上,恐惧和自卑一起袭来。
“你能办到的!”母亲安慰道,“去吃饭吧!”
“我不行,同学们会嘲笑我的。我会搞砸的!”我无助地抽噎着。
“不要想着得奖,你就想着这是一次聊天。你只要在讲台上坚持五分钟就成功了。”母亲拍着我的背讲道。
我慢慢地不再哭泣,开始对着镜子练习。
“头抬起来!挺胸!”母亲边示范,边指导,“就这样,肯定行。”
我又照着做了。我想:“我能办得到。
演讲比赛那天,我成功了。
那晚,我问母亲:“妈,你为啥三年前不让我参加活动,现在却鼓励我参加呢?”、
母亲说:“当年,你还小,一个欢送六年级毕业生的晚会就把你的心给搅乱了。我再不说点难听的,刺激一下你,你能甘心?心不静,咋沉下来学习,不学习,长大有啥出息!现在,你长大了。自己能静下心来学习,成绩也好,我为啥不让你参加?”
听完母亲的话,我发现:原来,我也很幸福。
〖点评〗
1.巧用题记,引人注意。好的题记能激发阅卷老师的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文的题记语言朴实,但蕴含着十分深刻的道理,它如同本文的“纲”,总领全文。
2.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开篇点题,紧接着分别详写发生在十岁和十三岁时的两件事,最后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3.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考生运用精练、贴切的语言,例如题记后的第四段将母亲故意说难听的话的细节刻画得生动传神,带给我们极强的画面感和心灵触动。
?
原来我也很勇敢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向往已久的风景名胜地黄山旅游,一向恐高的我,竟然一个人登上了黄山最险峻的山峰——天都峰。
那天,我们从黄山脚下的慈光阁坐缆车,到达玉屏楼景区。走下缆车,就见远处有一座陡峭的山峰耸入云端。爸爸告诉我:“那就是有名的天都峰,据说是天上神仙相会的地方。”一听这话,我一下子来了兴致,兴奋地说:“今天我也要登上天都峰,与神仙相会。”爸爸笑了笑说:“那就要看你有没有这个胆量了。”我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不就是爬山吗?”妈妈说:“我们先到它面前看看再说。”
很快,我们便来到了天都峰前。呀,好险啊!只见一條近乎90度的山道像一架又细又长的梯子架在山上,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令人望而生畏。“怎么样,还爬吗?”爸爸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我的妈呀,这么陡的山道,我看着头就晕。”妈妈的声音都变了。我只觉得两腿发软,但又有点不甘心,因为我看到有很多人在勇敢地往上爬,并且刚才我已夸下海口。
“既然来了,我就一定要爬上去!”我咬着牙说。“你爬吧,我和你妈在下面等你。”爸爸扶着妈妈在一块巨石上坐了下来。
开始登山了。上了山道,我才发现它仅能同时容纳两个人小心翼翼地并肩通过。仰望山道,我发现登山的人爬得都很慢,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摔下旁边的万丈深渊。我低着头,死死地拽住山道一侧的缆绳,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偶尔停下来回头看山下,玉屏楼附近的房屋就像是一片片红色的树叶伏在地上,仿佛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一路往上,每走一步我都要用尽全力。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竟吓得哭了起来。
“不要怕,小弟弟,我们一起往上爬。”我鼓励他。“别怕,儿子,你就跟在这位大哥哥后面,眼睛不要往下看。”小男孩的妈妈大声地对儿子说。
于是,我一边给小男孩打气一边继续往上爬。一路上,汗水顺着我的脸颊不停地往下滴,衣服全湿透了,但我越爬越勇。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攀登,我终于登上了鲫鱼背,把天都峰踩在了脚下。
站在天都峰顶,眼前云雾缭绕,山石嶙峋,奇松挺拔,真像到了仙境一般,令人心旷神怡,难怪人们会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天都峰的美景后,我顺着山道原路返回。回到父母身边,我第一句话就是:“原来,我也很勇敢!”
〖点评〗
内容生动。这篇游记主要写了“我”攀登黄山天都峰的经过。无论是人物的语言、动作,还是心理描写,都很生动。引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言,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突出了黄山风景的引人入胜。
详略得当。文章详写登山的过程和天都峰山道之险,而对登山的起因和结果略写,做到了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充分表现了“我”征服天都峰的勇敢,突出了文章主题。
?
真题再现2
题目:越来越
的我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解析】
首先,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相比于命题作文而言较为灵活,考察学生对自我变化的认知,希望考生能审视自我;其次,题目空白处位于中间,因此横线上所填内容必须注意与前后文搭配;最后,“越来越”表明一种变化,因此在作文时注意体现变化,
立意要坚持鲜明、集中和积极健康的原则,横线上可填写的内容应体现文章的主旨,且积极向上,如“乐观”、“自信”、“坚强”、“沉稳”等。如果考生在立意上能做到新颖、深刻,比如填上“脚踏实地”、“会换位思考”等,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行文结构上,以“越来越自信的我”为例,可以先写自己之前并不自信(略写)、接着经历了一件事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详写),最后写自己己慢慢习惯用自信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学习,自己也在变得越来越好(略写)。注意详略得当。
偏题或离题:没有体现变化:内容不积极:内容跟“我”没有关系等。
【佳作精选】
越来越“女汉子”的我
曾经,我是一个很胆小怕事的女孩子。小时候,跟村里的小伙伴玩“打仗”的游戏,调皮的男孩子冲锋陷阵,奋力“拼杀”,我只能甘当“卫生员”,有时还被吓得紧闭眼睛不敢看。
不过,人都是会变化的,尤其是上了小学之后,我就变得越来越胆大了。别说玩游戏,就是真的面对“坏人”,我也不会害怕了。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我刚走到教学楼的楼梯口,看见一个小男生伸开双臂拦在那里。也许是他看出了我的厉害,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便放下了双臂,让我过去。我刚走几步,他又伸出双臂拦在那里。原来,从他身边过去的人,都要被他打一下。除了我,其他男生女生,没有一个幸免的。这还了得?我噌噌噌走了回去,小男生又把手臂放了下去;然后我再拐回来,小男生继续放行……如此反复几次,小男生乖乖地撤了。从那以后,大家都叫我“女汉子”了。
上了初中后,我这“女汉子”的性格更加“变本加厉”了。一次,年级举行拔河比赛,男子组决赛中遇上强劲的对手,我做了简短而振奋人心的赛前动员。面对参赛队员,我伸出了右手食指和中指比成“V”字型,和队员们齐声喊道:“胜利!胜利!胜利!”
“对!我们就要胜利,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队员们齐声应答。
赛场上,我不顾“形象”一线指挥,随着节奏为他们呐喊助威。眼看“小红旗”一点一点往我方移动,“耶——”欢呼声震耳欲聋,我们班男子组拿下了决赛的胜利。
比赛结束,同学们纷纷向我伸出大拇指点赞,还没有缓过劲来的我只向他们挥手表示感谢。当时我心里想:体育委员难当,“女汉子”体育委员更难当!理解万岁!
可是,我这“女汉子”的性格却没少遭妈妈的数落,她甚至经常说什么“看你将来找不到婆家咋办”来吓唬我。唉,谁不想做一枚淑女啊?没办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走“女汉子”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点评〗
写人要抓住特点,本文就做到了这一点。文章用具体的事例,对比表现“我”小时候胆小怕事与后来越来越“女汉子”的特点。本文选材合理,详略得当,过渡自然,突出地表达了中心。另外,文章用词讲究,不乏细节描写,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噌噌噌走了回去”“乖乖地撤了”“变本加厉”“体育委员难当,‘女汉子’体育委员更难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等词句的运用形象生动,表达效果十分突出。
?
越来越被漠视的我
我似乎不受待见,不被喜欢,慢慢地淡出人们的生活,然后消失不见。
——题记
“这书的插画真精致,作者文笔也好,就它啦!”小女孩甜甜一笑,
把我紧拥在怀里带回了家。
小女孩小心地翻动书页,聚精会神地读简介并翻到目录,她对品读的深切渴望汇聚于目光,并洒落在我的身上。我欣喜若狂,甚至将要眉飞色舞,恨不得将自己的一切灌入她的脑海。
一阵手机消息提示音改变了这一切,撼动了小女孩,惹怒了我。
小女孩开始盯着手机,手指头在屏幕上跃动,微笑漾于脸上。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小女孩始终没有再把目光投到我的身上,哪怕是一丝余光。“没关系,她应该是有急事吧。她会再拿起我来着的,会的,一定会!”我暗中安慰自己。
我松了口气,小女孩站起身来了。然而,这次却是离开了房间。
“可能是真有急事吧?没关系,我再等等看,很快的,很快她就回来的吧……”
是的,她回来了。她出去了半天。我看着她缓缓地向我走来,心里按捺不住的激动喷涌而出。“她过来了!她真的过来了!”
“砰!”我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原来,小女孩将其它书重重地砸到我身上,又把我们一齐胡乱塞进书柜。“哐!”我又一头重重地撞向柜子。
“一定是有什么事惹她生气了,我再等等看吧。”
我静静地待在书柜里,暗无天日。然而,小女孩再也没有打开过书柜。
一丝光慢慢入侵书柜,清新的空气迎面撞来,是小女孩!我再次燃起了热情澎湃的情怀。“她终于要来阅读我了!快把我翻个尽透吧!”
不料,我被小女孩随手一甩,重重地摔到地上,连同几本掉书页的和没书皮的本子一起,被堆进箱子送至储物室。小女孩关上灯,转身出门的那一刻,支撑我的信念灰飞烟灭了。
我不再企盼会被翻阅。我曾是满怀希望的,现在盈满内心的是不尽的苦楚和失落。
现在,不被待见的我渐渐淡然,在储物室里倒变得一身轻松。我收到朋友发送来的短信,我们的遭遇一模一样……
〖点评〗
这是一篇想象力丰富的作文,不仅想象合情合理,而且叙述流畅顺达。一本书渴望被阅读,却一次次遭到小女孩的拒绝。一次次渴盼,一次次冷遇,不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也使“我”越来越感到自己被漠视的现实。在写法上,作者采用题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结尾又以点带面,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引人深思。
?
真题再现3
小时候的牛汉,把一半的语文课本送给乔元贞,是一种长大;小英子,硬着头皮独自去汇款,是一种长大;可爱的你,为刚刚下班回家的父母沏上一壶热茶,是一种长大……长大意味着学会为他人着想,长大意味着学会承担责任,长大意味着学会感恩回报……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文题解析】
这道作文题将考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命题依据,关注考生的成长体验,引导考生审视自我、感悟成长。作文题将课本学习与语文的生活外延勾连起来,引导考生运用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智慧来观照自己的现实生活。它既要求考生通过材料中的提示,联系所学过的知识来确立作文的选材、立意、表达,也要求考生深入生活,从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写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
,作文题所给材料中,人物所做的事情都发生在小时候,所以我们作文所写人物——“我”,应该是一个孩子,而不能写成大人。其次,材料中人物所经历的事件都能够表现人物的“长大”,所以作文内容的选择要以此为标准,写那些能表现人物变得懂事、成熟的事情。最后,材料还对“长大”的内涵做了明确的说明,即“为他人着想”“承担责任”“感恩回报”等,这对选材做了进一步的提示。所以,综合来看,作文题是要求考生写一件深深触动自己的事情,在这件事情中,考生学会了为他人着想,或者勇于承担责任,或者知恩图报,最终获得了成长。
此外,在具体确立作文的主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提及的三种精神不必在篇作文中全部涉及,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写具体、写生动即可,面面俱到反而什么也说不清。而且,考生也不必非得写这三种精神,长大、成熟的特征及相应的品质太多,只要作文时写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深刻的认识即可。
我们还要注意作文题中的另一个词语——“那一刻”,这要求我们写作时,主题的表达需要集中在一件事、一个具体的情节或某一个猛然醒悟的瞬间,从而使作文更生动、更深刻、更切题。
思路要点
1.学会分享
独享资源的“我”很少会想到别人,即使是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这好像已经成了习惯。一次,“我”将自己的物品(如食物、玩具、工具等)或独有的经验与大家共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体验。从此,“我”学会了与人分享,学会了帮助有需要的人。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2.换位思考
“我”与母亲因自己的学习、家中琐事等问题产生了隔阂我”始终不觉得自己有错。一次,妈妈不在家,“我”独自一人处理一些日常由妈妈做的事情时,发现自己以前错了,从而消除了对妈妈的误解,真正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从此,“我”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3.学会担当
“我”一直都认为自己不会犯错误,觉得自己总是对的。有一次,“我”欺负了一位同学,“我”很害怕,就更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了。结果“我”每天都疑神疑鬼,胆战心惊。后来,在同伴的鼓励下,“我”勇敢地向被“我”欺负过的同学道歉,获得了原谅。那一刻,“我”开始懂得,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从此,“我”学会了担当,“我”长大了。
4.帮助别人
有一次,“我”独自乘坐公交车,把座位让给了更需要的老人,老人真诚地向“我”道谢;在图书馆看书时,“我”把有趣的绘本让给了眼巴巴看着书的孩子,他兴奋地跳了起来……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那一刻,“我”学会了帮助别人,获得了成长。
【佳作精选】
那一刻,我长大了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忽高忽低、时断时续的唱腔又一次从窗口传入,即便我已经将窗户关得严丝合缝,甚至连窗帘都拉上了,那婉转曲折的拖音仍直入耳中,将我脑海里好不容易厘清的思绪又拉扯纠缠,绕成了一团乱麻。我烦躁地甩开手中的笔,看着作文纸上突兀的空白,抱怨道:“吵死了!隔壁怎么又看戏了?每次音量还都开这么大还让不让人写作业了!”我拉开椅子,站起身向客厅走去。
“又怎么了?瞧你这脸皱得跟苦瓜有一拼了。”老妈放下手中的杂志,开口便是一句调侃。“别提了。我才开始打草稿隔壁又传来唱戏声,把我的思路都吓跑了!”本以为妈妈会和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谁知道,妈妈突然收起了一脸嬉笑,脸上浮起伤感,叹息道:“丫头,多包容隔壁的那位老奶奶,她是个苦命的人啊。”
直到被妈妈推出门外,我还是有些稀里糊涂的,脑海里一遍回放着妈妈的话:“老奶奶早年丧夫,独自拉扯儿子长大,如今唯一的儿子去了外地上大学,孤独的老人只能一遍遍听戏来怀念曾经是戏曲演员的丈夫。”
“丫头,自己去看看吧,你会改变主意的。”我轻手轻脚地走到了隔壁,门是敞开的。
年过七旬的老奶奶坐在沙发上,两鬓斑白,密密麻麻的皱纹爬满了她的脸颊,记录下岁月给予她的苦难。她的目光十分悠远,仿佛在凝视那遥远岁月中也是一身戏服的男子。她记忆中的丈夫,应是意气风发,站在热爱的舞台上用表演打动台下的观众,也包括老奶奶自己。光阴苒他先行离去,剩她一人在静坐中回忆那些过往。曾经的苦与乐、喜与悲都化作了如今眼角的一滴泪,无声落下。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懂得了很多。我静静地立在门口,不忍惊动那一室的追忆与哀思。原来,我耳中的噪声是老奶奶的心声。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埋怨那戏曲声了,毕竟,那里面沉淀了太多的爱,我不忍惊扰。
此刻,我的心竟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宁静。我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坐下拾起笔,在那悠扬婉转、缠绵悱恻的戏曲声中开始写作,我决定要将这促我长大的戏曲声写下来。
〖点评〗
1.语言优美,描写生动。文章由戏曲的唱词开启叙事,而且唱词的内容更是暗合人物心境,增添了语言的趣味性、文学性。对老人的描写生动细腻,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将老人对离世丈夫的那份思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运用悬念,引人入胜。整个事件的叙述起于突兀的戏曲声,这是开篇设置的悬念。紧接着妈妈一听“我”的抱怨,就收起了一脸嬉笑,脸上浮起伤感”,还让我”去看看老奶奶。一个个念吊足了胃口,引人入胜。
3.对比说理,感情真挚。作文中“我”的前后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初烦躁、抱怨,最后“前所未有的宁静在这样的变化中,凸显了“我”对老人的敬重与同情,颇为动人。
?
那一刻,我长大了
我不顾身边任何人的目光,径直走向屋外。天上乌云密布,像浓浓的烟雾,挡住来自太阳的一切温暖,而此刻的世界,一片冰凉,无边阴暗。
我背着父亲偷偷弃赛了,原因很简单,我怕自己会输。我也无法接受自己全力以赴换来的仅仅是“谢谢参与”这样敷衍的结果,更无法接受来自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讽。儒弱也好,不求上进也罢,不论如何,我都要极力逃避。
我躲到屋檐下一块狭窄的地方,这时,父亲慢慢地走到我身边,默默地看着我,而我则一声不吭地看着大街。他果然还是忍不住开口了:“能告诉我为什么不想参加吗?”我犹豫了半天,最终蛮不讲理地说:“我就是不想……”
突然,天下起了大雨。我看着路人狼躲雨的样子,笑了起来。
父亲突然拍拍我的肩膀,手指向一个地方,神情略微激动地说:“看那儿!”那儿,是一片青郁郁的草。
“你看,所有的人都在躲雨,可是它们呢?”它们?它们没有庞大的身躯,但依然在滂沱大雨中昂首挺立,娇小的身驱在雨水的打击下不断挣扎,好像要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我不禁有些动容。
“而你呢?”父亲顿了顿,意思不言而喻。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轻易退缩了并且还自以为是,沾沾自喜,认为这是个明智的选择。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的决定。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是啊,人生并非时时都是顺境,就像瞬息万变的天气,可能前一刻晴空万里下一秒就大雨倾盆。面对这一切,关键就是要有一颗不畏艰险、不惧拼搏的心,要像这在雨中顽强抵抗的草,在逆境中爆发出浑厚的力量。那一刻,我明白了许多我觉得我长大了。我感激地抬起头,看着爸爸说:“爸爸,我懂了!”
人生的种种遭遇,不论是好是坏,你只需坚信,这些道遇的存在都是为了让你的生命变得更加精彩,像雨后的彩虹一样绚烂迷人!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勇敢?
?〖点评〗
1.借物说理,形象生动。勇敢、坚强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品质,如何让尚未长大的“我”明白?文章通过风雨中的野草巧炒地借物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
2.取材生活,巧用对比。考生写风雨中看野草的经历,取材于生活,让文章显得很真实。“我”与父亲谈话前后的心理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了“我”的成长。
3.重点突出,描写细致。“我”长大的关键不在野草本身,而在于从野草身上领悟出生活的道理,而这恰恰是父亲在与我”交谈中不断启发的结果。考生正是抓住这一重点,进行细致描写,很好地凸显了主题。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作文暑假培训主题1:自我
走着走着,青春年少的我们渐渐长大,成长的过程中总有很多难忘的人和事。感受成长,体悟成长,是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必由之路。在历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以记录自我成长足迹和表现自我个性为内容的题目占据很大一部分。
自我类中考作文命题每年都会涉及,这类命题旨在引导考生从自身生活出发,书写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在自我的世界里,我是主角,一切皆为我所生,一切皆为我而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造那个耀眼的光环,展现一个完美的自己。正确认识自己,不藐视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才能在繁杂的生活中回归本真的自我。
【命题分析】
自我成长类的作文命题往往基于以下两点:一、关注成长的过程体验;二、折射生命的内涵。比如,2017年浙江杭州题“本来我可以
”,题目中直接出现“我”,这道题目旨在引导考生回顾成长的历程,抒写自我的喜悦与烦恼。再比如2017年湖北荆门题“经历了
,我长大了”,也是直接出现“我”,旨在让考生叙写经历,感悟成长。总之,中考作文命题大都紧扣自我的成长生活,并将其作为命题的范围和内容。这里命题贴切初中生生活,能够引起考生的心理共鸣。
写好这类作文题应从三个角度切入:一是反应自我的美好追求。成长中我们难免会遭遇挫折或失败,面对他们,我们要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二是叙写字我在成长路上的真实经历和真切体验。成长路上,我们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写作时要在叙事情节上下功夫,尽量让文章的内容波澜起伏。三是抒发自我对成长的深刻感悟。我们不能满足于讲述成长故事,而应从小事中挖掘生活哲理,抒发深刻感悟。
考题传真1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_____
”为题,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文题解析】
1.
写幸福。可以写“我”以前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唠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逐渐懂事了,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一原来,享受唠叨也是一种幸福。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幸福”。
2.写亲情。通过回想“我”照顾父母、长辈的事,揭示亲情无价、亲情永恒的道理。比如有位同学的构思就很好:通过自已对残疾母亲的照顾,进而揭示母女深情。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注重亲情”。
3.写友情。回想和朋友、同学之间的故事,发现许多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美或令人感动之处,表现友谊的温馨、温暖。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宽容”。
4.写社会。通过对社会的观察以及亲身实践,增长了许多见识,认识到自己原来是那么孤陋寡闻。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孤陋寡闻”。
5.写自我。可以写自己通过成功完成一件事,发现以前很自卑的自己原来也是很棒的,也能成功。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棒”。
【佳作精选】
原来,我也很幸福
幸福,犹如掉落在地上的一粒纽扣,当你刻意去寻找它时,很难发现它的踪迹,但当你无意寻找它时,它又会突然出现在你眼前。
????????????????????
??????????
——题记
幸福似乎总潜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每当我感到害怕或自卑时,总会忽略了隐藏在身后的幸福,待转身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幸福的。
那年,我十岁。
那是农村六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三年,可至今我仍记得那种闷热的感受。那天,空旷的放学路上,母亲一脸怒气地背着发烧的我朝家奔去。
“那么多学生,就显着你了!还当主持人?放学不回家,排练啥?你以为自己是谁?
……呵斥的话,一句句刺穿我的耳膜,就像这闷热的天一样让人窒息。我一路上都在小声哭位,尽管我是趴在母亲的背上,但我丝毫感受不到被母亲接送放学的幸福。
第二天,我在学校一直把头埋得很低,但我仍能听到同学们针对我的窃窃私语。
那年,欢送六年级毕业生晚会很成功。谁也没有因为一个女孩的落寞而感到不高兴。
十三岁,我升入初中了。从踏人初中大门的那天起,我就一直低着头走路,因为我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的那句“你以为自己是谁”。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我也在慢慢长大。有一天,我被推选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听到消息后,我趴在书桌上,恐惧和自卑一起袭来。
“你能办到的!”母亲安慰道,“去吃饭吧!”
“我不行,同学们会嘲笑我的。我会搞砸的!”我无助地抽噎着。
“不要想着得奖,你就想着这是一次聊天。你只要在讲台上坚持五分钟就成功了。”母亲拍着我的背讲道。
我慢慢地不再哭泣,开始对着镜子练习。
“头抬起来!挺胸!”母亲边示范,边指导,“就这样,肯定行。”
我又照着做了。我想:“我能办得到。
演讲比赛那天,我成功了。
那晚,我问母亲:“妈,你为啥三年前不让我参加活动,现在却鼓励我参加呢?”、
母亲说:“当年,你还小,一个欢送六年级毕业生的晚会就把你的心给搅乱了。我再不说点难听的,刺激一下你,你能甘心?心不静,咋沉下来学习,不学习,长大有啥出息!现在,你长大了。自己能静下心来学习,成绩也好,我为啥不让你参加?”
听完母亲的话,我发现:原来,我也很幸福。
〖点评〗
1.巧用题记,引人注意。好的题记能激发阅卷老师的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文的题记语言朴实,但蕴含着十分深刻的道理,它如同本文的“纲”,总领全文。
2.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开篇点题,紧接着分别详写发生在十岁和十三岁时的两件事,最后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3.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考生运用精练、贴切的语言,例如题记后的第四段将母亲故意说难听的话的细节刻画得生动传神,带给我们极强的画面感和心灵触动。
原来我也很勇敢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向往已久的风景名胜地黄山旅游,一向恐高的我,竟然一个人登上了黄山最险峻的山峰——天都峰。
那天,我们从黄山脚下的慈光阁坐缆车,到达玉屏楼景区。走下缆车,就见远处有一座陡峭的山峰耸入云端。爸爸告诉我:“那就是有名的天都峰,据说是天上神仙相会的地方。”一听这话,我一下子来了兴致,兴奋地说:“今天我也要登上天都峰,与神仙相会。”爸爸笑了笑说:“那就要看你有没有这个胆量了。”我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不就是爬山吗?”妈妈说:“我们先到它面前看看再说。”
很快,我们便来到了天都峰前。呀,好险啊!只见一條近乎90度的山道像一架又细又长的梯子架在山上,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令人望而生畏。“怎么样,还爬吗?”爸爸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我的妈呀,这么陡的山道,我看着头就晕。”妈妈的声音都变了。我只觉得两腿发软,但又有点不甘心,因为我看到有很多人在勇敢地往上爬,并且刚才我已夸下海口。
“既然来了,我就一定要爬上去!”我咬着牙说。“你爬吧,我和你妈在下面等你。”爸爸扶着妈妈在一块巨石上坐了下来。
开始登山了。上了山道,我才发现它仅能同时容纳两个人小心翼翼地并肩通过。仰望山道,我发现登山的人爬得都很慢,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摔下旁边的万丈深渊。我低着头,死死地拽住山道一侧的缆绳,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偶尔停下来回头看山下,玉屏楼附近的房屋就像是一片片红色的树叶伏在地上,仿佛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一路往上,每走一步我都要用尽全力。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竟吓得哭了起来。
“不要怕,小弟弟,我们一起往上爬。”我鼓励他。“别怕,儿子,你就跟在这位大哥哥后面,眼睛不要往下看。”小男孩的妈妈大声地对儿子说。
于是,我一边给小男孩打气一边继续往上爬。一路上,汗水顺着我的脸颊不停地往下滴,衣服全湿透了,但我越爬越勇。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攀登,我终于登上了鲫鱼背,把天都峰踩在了脚下。
站在天都峰顶,眼前云雾缭绕,山石嶙峋,奇松挺拔,真像到了仙境一般,令人心旷神怡,难怪人们会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饱览天都峰的美景后,我顺着山道原路返回。回到父母身边,我第一句话就是:“原来,我也很勇敢!”
〖点评〗
内容生动。这篇游记主要写了“我”攀登黄山天都峰的经过。无论是人物的语言、动作,还是心理描写,都很生动。引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言,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突出了黄山风景的引人入胜。
详略得当。文章详写登山的过程和天都峰山道之险,而对登山的起因和结果略写,做到了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充分表现了“我”征服天都峰的勇敢,突出了文章主题。
真题再现2
题目:越来越
的我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解析】
首先,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相比于命题作文而言较为灵活,考察学生对自我变化的认知,希望考生能审视自我;其次,题目空白处位于中间,因此横线上所填内容必须注意与前后文搭配;最后,“越来越”表明一种变化,因此在作文时注意体现变化,
立意要坚持鲜明、集中和积极健康的原则,横线上可填写的内容应体现文章的主旨,且积极向上,如“乐观”、“自信”、“坚强”、“沉稳”等。如果考生在立意上能做到新颖、深刻,比如填上“脚踏实地”、“会换位思考”等,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行文结构上,以“越来越自信的我”为例,可以先写自己之前并不自信(略写)、接着经历了一件事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详写),最后写自己己慢慢习惯用自信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学习,自己也在变得越来越好(略写)。注意详略得当。
偏题或离题:没有体现变化:内容不积极:内容跟“我”没有关系等。
【佳作精选】
越来越“女汉子”的我
曾经,我是一个很胆小怕事的女孩子。小时候,跟村里的小伙伴玩“打仗”的游戏,调皮的男孩子冲锋陷阵,奋力“拼杀”,我只能甘当“卫生员”,有时还被吓得紧闭眼睛不敢看。
不过,人都是会变化的,尤其是上了小学之后,我就变得越来越胆大了。别说玩游戏,就是真的面对“坏人”,我也不会害怕了。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我刚走到教学楼的楼梯口,看见一个小男生伸开双臂拦在那里。也许是他看出了我的厉害,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便放下了双臂,让我过去。我刚走几步,他又伸出双臂拦在那里。原来,从他身边过去的人,都要被他打一下。除了我,其他男生女生,没有一个幸免的。这还了得?我噌噌噌走了回去,小男生又把手臂放了下去;然后我再拐回来,小男生继续放行……如此反复几次,小男生乖乖地撤了。从那以后,大家都叫我“女汉子”了。
上了初中后,我这“女汉子”的性格更加“变本加厉”了。一次,年级举行拔河比赛,男子组决赛中遇上强劲的对手,我做了简短而振奋人心的赛前动员。面对参赛队员,我伸出了右手食指和中指比成“V”字型,和队员们齐声喊道:“胜利!胜利!胜利!”
“对!我们就要胜利,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队员们齐声应答。
赛场上,我不顾“形象”一线指挥,随着节奏为他们呐喊助威。眼看“小红旗”一点一点往我方移动,“耶——”欢呼声震耳欲聋,我们班男子组拿下了决赛的胜利。
比赛结束,同学们纷纷向我伸出大拇指点赞,还没有缓过劲来的我只向他们挥手表示感谢。当时我心里想:体育委员难当,“女汉子”体育委员更难当!理解万岁!
可是,我这“女汉子”的性格却没少遭妈妈的数落,她甚至经常说什么“看你将来找不到婆家咋办”来吓唬我。唉,谁不想做一枚淑女啊?没办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走“女汉子”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点评〗
写人要抓住特点,本文就做到了这一点。文章用具体的事例,对比表现“我”小时候胆小怕事与后来越来越“女汉子”的特点。本文选材合理,详略得当,过渡自然,突出地表达了中心。另外,文章用词讲究,不乏细节描写,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噌噌噌走了回去”“乖乖地撤了”“变本加厉”“体育委员难当,‘女汉子’体育委员更难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等词句的运用形象生动,表达效果十分突出。
越来越被漠视的我
我似乎不受待见,不被喜欢,慢慢地淡出人们的生活,然后消失不见。
——题记
“这书的插画真精致,作者文笔也好,就它啦!”小女孩甜甜一笑,
把我紧拥在怀里带回了家。
小女孩小心地翻动书页,聚精会神地读简介并翻到目录,她对品读的深切渴望汇聚于目光,并洒落在我的身上。我欣喜若狂,甚至将要眉飞色舞,恨不得将自己的一切灌入她的脑海。
一阵手机消息提示音改变了这一切,撼动了小女孩,惹怒了我。
小女孩开始盯着手机,手指头在屏幕上跃动,微笑漾于脸上。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小女孩始终没有再把目光投到我的身上,哪怕是一丝余光。“没关系,她应该是有急事吧。她会再拿起我来着的,会的,一定会!”我暗中安慰自己。
我松了口气,小女孩站起身来了。然而,这次却是离开了房间。
“可能是真有急事吧?没关系,我再等等看,很快的,很快她就回来的吧……”
是的,她回来了。她出去了半天。我看着她缓缓地向我走来,心里按捺不住的激动喷涌而出。“她过来了!她真的过来了!”
“砰!”我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原来,小女孩将其它书重重地砸到我身上,又把我们一齐胡乱塞进书柜。“哐!”我又一头重重地撞向柜子。
“一定是有什么事惹她生气了,我再等等看吧。”
我静静地待在书柜里,暗无天日。然而,小女孩再也没有打开过书柜。
一丝光慢慢入侵书柜,清新的空气迎面撞来,是小女孩!我再次燃起了热情澎湃的情怀。“她终于要来阅读我了!快把我翻个尽透吧!”
不料,我被小女孩随手一甩,重重地摔到地上,连同几本掉书页的和没书皮的本子一起,被堆进箱子送至储物室。小女孩关上灯,转身出门的那一刻,支撑我的信念灰飞烟灭了。
我不再企盼会被翻阅。我曾是满怀希望的,现在盈满内心的是不尽的苦楚和失落。
现在,不被待见的我渐渐淡然,在储物室里倒变得一身轻松。我收到朋友发送来的短信,我们的遭遇一模一样……
〖点评〗
这是一篇想象力丰富的作文,不仅想象合情合理,而且叙述流畅顺达。一本书渴望被阅读,却一次次遭到小女孩的拒绝。一次次渴盼,一次次冷遇,不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也使“我”越来越感到自己被漠视的现实。在写法上,作者采用题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结尾又以点带面,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引人深思。
真题再现3
小时候的牛汉,把一半的语文课本送给乔元贞,是一种长大;小英子,硬着头皮独自去汇款,是一种长大;可爱的你,为刚刚下班回家的父母沏上一壶热茶,是一种长大……长大意味着学会为他人着想,长大意味着学会承担责任,长大意味着学会感恩回报……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文题解析】
这道作文题将考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命题依据,关注考生的成长体验,引导考生审视自我、感悟成长。作文题将课本学习与语文的生活外延勾连起来,引导考生运用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智慧来观照自己的现实生活。它既要求考生通过材料中的提示,联系所学过的知识来确立作文的选材、立意、表达,也要求考生深入生活,从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写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
首先,作文题所给材料中,人物所做的事情都发生在小时候,所以我们作文所写人物——“我”,应该是一个孩子,而不能写成大人。其次,材料中人物所经历的事件都能够表现人物的“长大”,所以作文内容的选择要以此为标准,写那些能表现人物变得懂事、成熟的事情。最后,材料还对“长大”的内涵做了明确的说明,即“为他人着想”“承担责任”“感恩回报”等,这对选材做了进一步的提示。所以,综合来看,作文题是要求考生写一件深深触动自己的事情,在这件事情中,考生学会了为他人着想,或者勇于承担责任,或者知恩图报,最终获得了成长。此外,在具体确立作文的主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提及的三种精神不必在篇作文中全部涉及,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写具体、写生动即可,面面俱到反而什么也说不清。而且,考生也不必非得写这三种精神,长大、成熟的特征及相应的品质太多,只要作文时写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深刻的认识即可。
我们还要注意作文题中的另一个词语——“那一刻”,这要求我们写作时,主题的表达需要集中在一件事、一个具体的情节或某一个猛然醒悟的瞬间,从而使作文更生动、更深刻、更切题。
思路要点
1.学会分享
独享资源的“我”很少会想到别人,即使是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这好像已经成了习惯。一次,“我”将自己的物品(如食物、玩具、工具等)或独有的经验与大家共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体验。从此,“我”学会了与人分享,学会了帮助有需要的人。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2.换位思考
“我”与母亲因自己的学习、家中琐事等问题产生了隔阂我”始终不觉得自己有错。一次,妈妈不在家,“我”独自一人处理一些日常由妈妈做的事情时,发现自己以前错了,从而消除了对妈妈的误解,真正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从此,“我”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3.学会担当
“我”一直都认为自己不会犯错误,觉得自己总是对的。有一次,“我”欺负了一位同学,“我”很害怕,就更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了。结果“我”每天都疑神疑鬼,胆战心惊。后来,在同伴的鼓励下,“我”勇敢地向被“我”欺负过的同学道歉,获得了原谅。那一刻,“我”开始懂得,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从此,“我”学会了担当,“我”长大了。
4.帮助别人
有一次,“我”独自乘坐公交车,把座位让给了更需要的老人,老人真诚地向“我”道谢;在图书馆看书时,“我”把有趣的绘本让给了眼巴巴看着书的孩子,他兴奋地跳了起来……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那一刻,“我”学会了帮助别人,获得了成长。
【佳作精选】
那一刻,我长大了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忽高忽低、时断时续的唱腔又一次从窗口传入,即便我已经将窗户关得严丝合缝,甚至连窗帘都拉上了,那婉转曲折的拖音仍直入耳中,将我脑海里好不容易厘清的思绪又拉扯纠缠,绕成了一团乱麻。我烦躁地甩开手中的笔,看着作文纸上突兀的空白,抱怨道:“吵死了!隔壁怎么又看戏了?每次音量还都开这么大还让不让人写作业了!”我拉开椅子,站起身向客厅走去。
“又怎么了?瞧你这脸皱得跟苦瓜有一拼了。”老妈放下手中的杂志,开口便是一句调侃。“别提了。我才开始打草稿隔壁又传来唱戏声,把我的思路都吓跑了!”本以为妈妈会和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谁知道,妈妈突然收起了一脸嬉笑,脸上浮起伤感,叹息道:“丫头,多包容隔壁的那位老奶奶,她是个苦命的人啊。”
直到被妈妈推出门外,我还是有些稀里糊涂的,脑海里一遍回放着妈妈的话:“老奶奶早年丧夫,独自拉扯儿子长大,如今唯一的儿子去了外地上大学,孤独的老人只能一遍遍听戏来怀念曾经是戏曲演员的丈夫。”
“丫头,自己去看看吧,你会改变主意的。”我轻手轻脚地走到了隔壁,门是敞开的。
年过七旬的老奶奶坐在沙发上,两鬓斑白,密密麻麻的皱纹爬满了她的脸颊,记录下岁月给予她的苦难。她的目光十分悠远,仿佛在凝视那遥远岁月中也是一身戏服的男子。她记忆中的丈夫,应是意气风发,站在热爱的舞台上用表演打动台下的观众,也包括老奶奶自己。光阴苒他先行离去,剩她一人在静坐中回忆那些过往。曾经的苦与乐、喜与悲都化作了如今眼角的一滴泪,无声落下。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懂得了很多。我静静地立在门口,不忍惊动那一室的追忆与哀思。原来,我耳中的噪声是老奶奶的心声。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埋怨那戏曲声了,毕竟,那里面沉淀了太多的爱,我不忍惊扰。
此刻,我的心竟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宁静。我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坐下拾起笔,在那悠扬婉转、缠绵悱恻的戏曲声中开始写作,我决定要将这促我长大的戏曲声写下来。
〖点评〗
1.语言优美,描写生动。文章由戏曲的唱词开启叙事,而且唱词的内容更是暗合人物心境,增添了语言的趣味性、文学性。对老人的描写生动细腻,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将老人对离世丈夫的那份思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运用悬念,引人入胜。整个事件的叙述起于突兀的戏曲声,这是开篇设置的悬念。紧接着妈妈一听“我”的抱怨,就收起了一脸嬉笑,脸上浮起伤感”,还让我”去看看老奶奶。一个个念吊足了胃口,引人入胜。
3.对比说理,感情真挚。作文中“我”的前后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初烦躁、抱怨,最后“前所未有的宁静在这样的变化中,凸显了“我”对老人的敬重与同情,颇为动人。
那一刻,我长大了
我不顾身边任何人的目光,径直走向屋外。天上乌云密布,像浓浓的烟雾,挡住来自太阳的一切温暖,而此刻的世界,一片冰凉,无边阴暗。
我背着父亲偷偷弃赛了,原因很简单,我怕自己会输。我也无法接受自己全力以赴换来的仅仅是“谢谢参与”这样敷衍的结果,更无法接受来自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讽。儒弱也好,不求上进也罢,不论如何,我都要极力逃避。
我躲到屋檐下一块狭窄的地方,这时,父亲慢慢地走到我身边,默默地看着我,而我则一声不吭地看着大街。他果然还是忍不住开口了:“能告诉我为什么不想参加吗?”我犹豫了半天,最终蛮不讲理地说:“我就是不想……”
突然,天下起了大雨。我看着路人狼躲雨的样子,笑了起来。
父亲突然拍拍我的肩膀,手指向一个地方,神情略微激动地说:“看那儿!”那儿,是一片青郁郁的草。
“你看,所有的人都在躲雨,可是它们呢?”它们?它们没有庞大的身躯,但依然在滂沱大雨中昂首挺立,娇小的身驱在雨水的打击下不断挣扎,好像要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我不禁有些动容。
“而你呢?”父亲顿了顿,意思不言而喻。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轻易退缩了并且还自以为是,沾沾自喜,认为这是个明智的选择。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的决定。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是啊,人生并非时时都是顺境,就像瞬息万变的天气,可能前一刻晴空万里下一秒就大雨倾盆。面对这一切,关键就是要有一颗不畏艰险、不惧拼搏的心,要像这在雨中顽强抵抗的草,在逆境中爆发出浑厚的力量。那一刻,我明白了许多我觉得我长大了。我感激地抬起头,看着爸爸说:“爸爸,我懂了!”
人生的种种遭遇,不论是好是坏,你只需坚信,这些道遇的存在都是为了让你的生命变得更加精彩,像雨后的彩虹一样绚烂迷人!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勇敢?
?〖点评〗
1.借物说理,形象生动。勇敢、坚强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品质,如何让尚未长大的“我”明白?文章通过风雨中的野草巧炒地借物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
2.取材生活,巧用对比。考生写风雨中看野草的经历,取材于生活,让文章显得很真实。“我”与父亲谈话前后的心理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了“我”的成长。
3.重点突出,描写细致。“我”长大的关键不在野草本身,而在于从野草身上领悟出生活的道理,而这恰恰是父亲在与我”交谈中不断启发的结果。考生正是抓住这一重点,进行细致描写,很好地凸显了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