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2020年暑假初中作文培训(共20主题)
初中作文暑假培训主题9:交际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慢慢认识世界,接触越来越多的人,建立起自己的交际圈。交际是生活中的必要内容,人人都需要交际,人人都离不开交际,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你更轻松的进行各种活动。有了知心的朋友,你就不会在遇到困难时孤立无助;有了邻里间的和谐相处,心情就会感到愉悦;有了与搭档的通力合作,工作才会越做越顺利……人与人的交往总要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交际是需要技巧的,也是需要我们用真心来对待彼此。
尊重、互助、合作、表达、对话,这些处理人际关系的要素,一直是中考作文命题的热点,而邻居、亲戚等人际交往的对象也常常进入命题者的视野.
【命题分析】
与人友好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的学业、事业成功的前提,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也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这类中考作文命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查:一是考查考生生活中的交际状况,特别是于接触较多的老师、同学、亲戚、邻居的交际状况。例如2017年湖北锦州命题作文“邻居”,这个题实际上隐含着一个修饰语“我的”,文章应“我的邻居”,可以我和邻居的关系作为文章的内容,即使偏重于刻画邻居的形象,文中也应涉及“我”与邻居的关系这一内容。二是考查对如何建立人际关系的思考,比如2015年湖北襄阳半命题作文“
需要表达”,作文题可以补充为“建立友谊需要表达”,可以写成议论文,阐明交流表达对于建立友谊的重要性,也可以写成记叙文,以具体的叙事来凸显主题。
?
考题传真1
请以“我们的心近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⑶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的全命题作文,文题并没有设置什么审题障碍,意图很明白,入题较容易,要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注重生活的积累与感悟,同时渗透着对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的教育。没有较为厚实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感悟能力,想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并不容易。
一、审清题意,把握内涵。“我们的心近了”,首先要把握“我们”的指向范围。这里的“我们”可以是亲人,可以是师生,也可以是朋友,甚至是古人、名人。当然,也可以从抽象的角度入手,比如写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与诗词的情感共鸣等等。“心”切不可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形上,而是“心”的交往,思想、情感之间的交流,写认识、说情感、谈体会、表感悟等,可以成为下笔的立足之点。“近了”,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要表现出从“不近”(不理解、不认识、反感等)到“近”(亲近、融洽)这一情感变化过程。
二、巧选角度,化虚为实。“我们的心近了”是一道很宽泛的命题作文,写作时要注意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我们可以把这个作文分解成一些具体的内容,这样就很容易下笔了。如:沟通使我们的心近了;诚信使我们的心近了;宽容使我们的心近了;关爱使我们的心近了;磨难使我们的心近了;网络(QQ、博客、跟帖)使我们的心近了;亲近自然使我们的心近了……
三、选材典型,立意高远。首先必须要抓住“和谐”这一大的主题来立意。“我们”可以写实,表现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亲近的变化过程。也可以虚写,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的怀抱,而台湾问题依然是海峡两岸人民心中的伤痛,可以通过“连战访华”等两岸政治文化的交流,表现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声。也可以通过叙写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表现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人民正在与世界各国人民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很明显,从虚的抽象的角度入手,文章更容易出彩。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佳作精选】
我们的心近了
一考生
她,今年42岁了,是一位下岗女工。她勤劳、能干,有一颗慈爱的心。她是我的妈妈,是一位好妈妈。
一年前,我还把她当作敌人,我对她恨之入骨,因为她是我后妈。我恨她同样也恨爸爸。我恨她抛开自己的家人和爸爸再次结婚;我恨爸爸为什么在妈妈去世还没有一年又和这个女人结婚。我恨透了这个家。在那时,我和她一直不说一句话,因为我看见她就焕。其实我知道这“焕”了还夹杂着“恐惧”,都说后妈会虐待像我这样的孩子,所以我天天躲着她不和她交谈。
一次,她的所作所为让我更加讨厌她了。那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她在和两个孩子哭着说话。我站在她们看不见的地方,我听出了她们的关系。那是她的孩子。因为孩子不想和爸爸在一块住了,她们的爸爸会用残暴的手段打她们。她们想和妈妈在一起。她答应了。我很气愤,这下完了,我又多两个妹妹。回到家,她们已经坐在餐桌上了,爸爸向我介绍了两个妹妹。我不想和她们有什么关系,饭没有吃就进了自己的房间。
从此,我迷上了网络,经常在放学后进入我的网络世界。我感觉在网络上才真的有人关心我,理解我。上网让我将自己彻底忘了。爸爸气得不想管我,可她,偏偏和我过不去,天天带着可怜兮兮的脸去网吧找我。每一次我玩的都半途而废。我怎么说她都不行。我急了,我骂她,我咒她。她伤心地哭了,哭得很伤心。其实骂了她后我也后悔了,毕竟是我的错。爸爸狠狠地打了我,我跑了出去,去了网吧。本想找人听听我的诉说,可她又跟了上来,找到了我。
我讨厌极了。她被几个讨厌的男人围了起来,对她动手动脚。可我一点用也没有,只能打了110。几个流氓被吓跑了。这时我哭了,不知为什么,只是因为她的眼神,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出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妈妈的爱。是的,在她的眼神里有一股浓浓的母爱。那一次我哭得好认真。我不再去上网,因为我从她那里得到了我久违的母爱。?????
我和她的关系近了,我和她的心近了!
〖点评〗
与其它优秀作文相比,或许本文要弱一些。它没有另类的文体形式让你眼前一亮;它没有深刻的主题让你心悦诚服;它没有华丽的语言让你回味无穷。但本文又确实堪称优秀。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文风朴实无华。作者以第一人称手法向我们讲述了“我”与“后妈”由“我对她恨之入骨”到“我和她的心近了”这样一个过程。写出了“后妈”对“我”的深沉的“爱”。作者的语言朴实而真诚,犹如一块璞玉处处渗透着朴实的文风。正如一位阅卷老师说:“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
我们的心近了?????
一考生??
?
同样的蓝天白云,同样的花花世界,不一样的你我他。我们和他们都是上帝撒下的苗苗。他们落在了沙漠山地,而我们有幸落在了肥沃的田地。大家同样生长着、生长着……
七岁,我们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早上睁开眼,面前是漂亮的衣服,营养的早餐:油条、鸡蛋和豆浆。我们背上花花绿绿的小书包,坐上爸爸妈妈的车子,安安稳稳地来到学校,打开书包,打开书本,跟老师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七岁,他们睡在冷冷的被单里,早上睁开眼,面前是补丁的衣服,无味的早餐:糠米、开水和窝窝头。他们扛起重重的锄头和铲子,坐在爹娘的推车里,颠来颠去地来到田里,拿起锄头,跟爹娘喊:“嘿呦,嘿呦……”
我们看见山里的照片,志愿到山里扶贫;他们看见城里的照片,发誓一定要走出去。
十四岁,我们在校园里谈笑风生,青春朝气从我们身上散发。春天有郊游的欢乐,夏天有游泳的欢笑,秋天有风筝的漫天飞舞,冬天有圣诞的祝福安康。当然,我们不忘七岁的志愿,包起曾经喜爱的衣服,装好用过的书本,看救灾的车辆驶向远方,带着我们的祝愿,我们的希望。?????
十四岁,他们在田地里挥洒汗水,热情与希望从他们的身影中透露,春天有青山绿水的清新,夏天有散步花丛的彩蝶,秋天有饱满金黄的庄稼,冬天有围着火炉的温馨幸福。当然,他们也不忘七岁的誓言,捧起捐来的书本,裹上捐来的毛毯,点燃蜡烛,在黑夜中苦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望着送粮远去的车辆,带着未来和希望驶向远方。
在不久的未来,我们来到山区,带去了光明和财富,我们笑了,他们也笑了,我们大家的心近了;在不久的未来,他们来到城市,来的还有动力和惊喜,他们贡献自己的智慧,让城市更美丽,他们笑了,我们笑了,我们大家的心近了。?
我们没有“我们”和“他们”之分,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同样的蓝天白云,同样的心“扑通!扑通!”我们的心近了,紧紧地靠在了一起!
山里的孩子需要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点评〗
这是一篇让我们阅卷老师感动的文章。一个初三的学生,在这紧张的中考考场上,面对“我们的心近了”这一题目竟然挥洒出立意如此高远,文笔如此老到的文章,确实难能可贵。
立意高远。这是阅卷老师对本文的充分肯定。本文借“我们的心近了”这一题目,将乡村生活的“他们”与城市生活的“我们”进行对比,写出了同一蓝天下不同孩子的成长命运和美好愿望。文章高扬的主题就是关注乡村儿童、关注中国农村、关注希望工程。作为一名初中生,就能将写作的视角延伸到这么大的主题,立意确实不凡。
写法巧妙。这是本文给阅卷老师的又一亮点。一篇文章处处运用对比,处处又在比较中渗透着作者的观点、作品的主题,对一个初中生确实不容易。但本文小作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七岁”这个年龄的“我们”与“他们”对比,展现的是同一蓝天下不同孩子不一样的生活境况。“十四岁”这个年龄的“我们”与“他们”对比,展现的既有截然不同的生活画卷,也有彼此心灵沟通的美好愿望。“在不久的未来”展现的是“手牵手,心相近”这一让人感动的画面。文章在对比中展开,在对比中升华,文笔确实不同凡响。
?
真题再现2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表达着相互的尊重:一声善意的提醒,一次抬手相助,传递着邻里的温情。当然,或许你是依山而居,傍水为邻,花草树林,鸟兽虫鱼……一些别样的友邻也会给你带来温暖、慰藉和感动。请你以“邻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文题解析】
本题作文不但可写自己的邻居,也可把自然风物当作自己的邻居来写;不但可写实,也可写虚,其写作空间得以拓展,学生才情得以彰显。提示语也充满人性化与大智慧一一前者写自己的邻居,要求写活人物个性与风采,着眼写实,易于掌控;后者以自然风物为邻,要求抒写体验与感悟,凸显特长,易于创新。
写好此题,不妨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调动积累,扬长避短。写此文,大家不妨从自我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易于写作的对象。作文能力一般的考生.可写自己的邻居,易于掌控;作文能力较强的考生,可以自然风物为邻,易于出彩。细节描写见长者,宜写人物;写景状物见长者,宜写自然风物;善于叙事者写前者,善于状物者写后者。写此文,大家一定要从生活积累出发,结合写作特长,选准写作对象,打造出彩之文。
二、聚焦特质,细节出彩。写此文,先要深度思考:“邻居”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外在的形象与内在神韵如何?哪些方面的特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其次要善于提炼,无论是写人还是状物,均要精准地提炼与概括,力求让笔下的人、物、景的特质与神韵立体呈现,让人读之难忘。最后是要写活细节,要抓住人物言行举止细腻描绘,展现其个性与精神。对于自然风物要细绘其外在之姿与内在之美,凸显其正能量与影响力。写此文,只有凸显特质,写活细节,其形象才会光彩夺目,备受青睐。
三、巧妙布局,剪裁精当。可以“个性或神韵”为线,横向展开,从不同角度,立体呈现“邻居”的亮点,写活其高大形象。也可纵向深入,紧扣一点,运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妙用对比、悬念、抑扬等写作技巧,由外而内,逐层深入地展现其动人风采。在行文中,对于“真善美”的闪光点,一定要重笔细绘,只有如此,其文才会详略得当,主旨鲜明。
三、巧妙布局,剪裁情当。写此文,其结构安排,可以“个性或神韵”为线,横向展开,从不同角度,立体呈现“邻居”的亮点,写活其高大形象;也可纵向深人,紧扣一点,运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妙用对比、悬念、抑扬等写作技巧,由外而内,逐层深人地展现其动人风采。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均要善于取舍,精当剪裁。对干“邻居”的优点要详写,缺点要略写。对于突出其品质或神韵的重要细节要精雕细刻,对于一般性的介绍要借墨如金。在行文中,对于“真善美”的闪光点,一定要重笔细绘,只有如此,其文才会渤各得当,主旨鲜明,让人瞩目细赏。
四、方式多样,语言鲜活。写此文,在语言表达上要灵动鲜活,抢人眼球。写人之时,不妨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抒情议论,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并且在塑造人物之时,一定要梢选动词和形容词,使得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在状物之时,一定要驱遣想象,妙用修辞,展现特质,写活体验,使文章意境优美,生动形象。不仅如此.状物之时.我们还可妙用句式,使其语言长短交错,整散结合,让笔下的自然风物.美不胜收。总之,只有语言美,颜值才会高,其文才会妙笔生花,让人一见倾心。
【佳作精选】
邻 居
一考生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一个怎样更好的世界?所有的自己都藏在时间的缝隙里,邻居,遂成光照进来的地方。
又是一年呵!
一路上群莺乱飞,江南草长。像是命运设下的巧妙伏笔,一切的欣欣然,于是昭然若揭,明朗,丰润。
可夏夜总不随人意,冗长粘腻,似撑开面团一般,条络都是岁月的弹性。
我好似浅水龙被困在床上,脑海里超然物外,物我两忘,欲睡昏昏,却听一阵魔音,由远处大了过来,摩托轰鸣声,如盘古神斧开天辟地。
怒由心中起,恶从胆边生,正与开窗痛斥一顿的,我硬生生被隔壁先传来的声音勒住。
不好意思,能把音乐声小一点吗?家里老人心脏不好,谢谢!
邻居来的比我家早,刚说话是那个中年男子,早见他便有冷面阎罗之感,不苟言笑,早日白衬衫,黑西装,如此刻板的人竟如此谦和近人。
更出意料,楼下小哥,马上关了音乐,“不好意思啊,真对不起”,想象中骂街的场景,并未出现。只因两句,“不好意思”。
又想想,平日里车位被占,他都极平和的降下车窗,探出头,“能先挪一下吗?我想把车开过去,谢谢”,多半是楼下外卖小哥,聚集成云。我总觉得他们粗鄙不堪,走起路来未免有睥睨天下之意。
陌生人,教养有时是多余的。
反观邻居君子之行,我竟觉得他背影无限大了起来,几乎要刺穿,我睡衣下的“小”。
体谅对方难处,视为不易。体谅对方难处,人保有平和谦易,为更不易。邻居体谅的是一个陌生人,永不再见的陌生人的难处,保有尊重与体谅。
邻居忽散发出一种辐射性的能量,降临宗教厚厚的慈光,涉世悯人,掩住岁月的大门,阻断寒流,让路遥马亡的游子,温暖如昔。
岁月柔和到了极致,色彩单纯到了圣洁。
对于那些萍水相逢,欢喜也好,愤懑也罢,都是又一年的百花,都是茫茫大地上扬起来的一声欢呼。
《阿甘正传》说,生活像一盒巧克力,你永不知下一口什么味道,邻居变甜了人生,白发如新,倾盖如故。
〖点评〗
作为考场作文中的精品,本文有三大亮点夺人眼球。其一,取材不落俗套,立意深远。邻居的几句温和礼貌的话语,化解了与外卖小哥之间即将爆发的一场矛盾,跳脱出“表现邻里和睦关系”的大众构思,揭示陌生人之间相处应放下偏见,“保有尊重与体谅”的主题,引人深思。其二,善于运用对比衬托来丰富人物形象。“我”平日里对邻居的“刻板”印象与今日邻居的“谦和近人”、“我”的“怒由心中起”?与邻居的平和、有教养,形成对比,突显了邻居的“君子之行”。其三,语言生动别致,富有文学性。像开头描写夏夜“似撑开面团一般,条络都是岁月的弹性”,以这样新奇的比喻来表现独特的主观感受的句子比比皆是,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功底。
邻 居
一考生
深巷尽头,谁家酒酿,屋檐角的风铃,轻轻摇晃,白鹭惊扰了桂棹兰桨,远山云雾茫茫,不觉间灯火朦胧,与邻居间的情谊,如风似雨,盈盈入画。
画一笔炊烟十里,依偎着人间朝夕。
有关邻居的记忆深处,是那个扎着马尾,眉清目秀的女孩,孩提时代莫大的欢乐,不过是晚饭后,我每天都要急忙穿好鞋吧,跑去敲人家的门,她总是等不到门开,在里面喊着来了来了,紧紧拉在一起的小手,两束随风浮动的马尾,清新可人的小裙子,踏着火红的晚霞,蹦跳着出了门。去,那是我至今不曾忘却的画面,我们曾一起幻想,以后要闯进森林,潜入海底,看日出日落,我们在同一天为彼此庆祝生日,吹出的泡泡在阳光下七彩灿烂,映照着我们的笑颜。
几度花开花落,有时快乐,有时落寞,很欣慰,生命中的某段时刻与你度过。
借一缕月色如洗,点染成相思无题。
长大后,父母带着我搬了家。与那个可爱的女孩,再也不曾联系。取而代之的,是一对五十多岁的慈祥和蔼一对夫妇。平日里也没有过多交谈,在各自家门口的相遇,他们总是面带微笑,顺便问上一句,回家了呀,我也是以微笑点头回应着。那年春节家里热闹非凡,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吵闹,开门,迎面而来的是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和两位老人的微笑。
惊回首,枝缝青阳落满裳,青云流水织琳琅。
故事中原来是你,便一生山水为迹。
那日父母出差,正在床上梦着蝴蝶的我,享受着清晨阳光的美好,比闹钟先来一步的是邻居奶奶的敲门声,和一句亲切的起床了,我漫步开了门,奶奶递给我一杯温热的牛奶,和她亲手做的三明治,那般明亮、鲜艳,这何尝不是十五年来最温暖的早晨呢?
画江湖,静水流深踏沧浪,白衣祉思一苇航。青砖伴马稀,白马踏新泥。云海在天边翻涌,情谊与心间澎湃。
青山漫漫,星光杳杳,只愿能平过那山海茫茫,拥抱情谊芬芳。
〖点评〗
本文以散文般的轻盈明快的笔调,勾画了三幅优美的画面:晚饭后牵手相约,童真无邪;春节送来的饺子,微笑互应;清晨的牛奶,温暖四溢。虽然取材略显俗套,但描写生动精当,充分展现了邻里间的和睦互助,充满温情。三幅画面用“画一笔炊烟十里,依偎着人间朝夕”“借一缕月色如洗,点染成相思无题”“惊回首,枝缝青阳落满裳,青云流水织琳琅”串联勾连,自然灵动,加之开头、结尾诗化的语言,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
真题再现3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有过如下一段议论:“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张潮虽然列举了众多“物”以“人”为知己的故事,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想必在你并不漫长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种“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的人生知己,请以《我以
为知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文题解析】
“我”、“知己”这两个关键词直指考生内心,横线上所填“物”也必定最能触动考生的心灵——这样的作文题目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表现命题者要求考生“关注生命体验、表达内心呼唤”的真诚期待。
此作文题的出奇之处在于,跳出了以往的认知窠臼,不再要求考生写以“人”为知己的套路文章,而是要求学生写以“物”为知己的创新作文——材料中列举了多个“物”以“人”为知己的事例,实际上折射的是“人”以“物”为知己的关系,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新的选材要求:不能写我们惯常认为的“小伙伴”、“好同桌”、“好朋友”,而要写与自己产生交集、发生碰撞、激发意趣、沟通心意的一种“物”。它们或许是墙角的一朵小花、路边的一株小草、江边的一颗鹅卵石;或许是书房里的一只笔、床头柜上的一本书、地台上的一把吉他;或许是伴随“我”成长的一条古巷、陪着我挑灯夜读时窗前的一棵梧桐树、始终放在我书包里的一面镜子??这时候,“物”的身上已经打上了“人”的情感烙印,指向作者不同角度的人生体验与不同层次的生命感悟——考生在考场上选择什么样的“物”作为自己的情感载体,表现了作者“选材”的智慧和巧妙,也决定了作文的思想高度。
选择什么“物”作为知己?借助“物”要表达一种怎样的“知己”观?学生在这个问题上高屋建瓴,就会站在写作的制高点上,纵横驰骋,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文章。学生的思想水平越高,文章的的立意就越深;学生的思维能力越强,文章立意就越巧。?
在作者笔下,“物”化身为伴随自己一路成长、给予心灵丰富养料的真诚“知己”。选用不同的“物”作为写作对象,可以表达不一样的精彩立意:以“柳”为知己,写出柳婀娜的外形之美,更写出柳“越是高大越是俯首亲吻大地”的谦逊之美,并写柳带给自己的人生启示:优美却不炫耀,高大却朴实谦逊,让自己在读懂柳内敛之美的同时收获了“做人要谦逊朴质”的人生要义;以“鹅卵石”为知己,由开始的不懂鹅卵石的美到读懂它的万年寂寞、读懂它寂寞而不失本心的淡定守望,读懂它甘为铺路石的无悔奉献,考生在以鹅卵石为知己的过程中懂得了“固守寂寞、云淡风轻”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
以“书法”为知己,在横竖撇捺的不断练习中感悟到“横”教我稳重、“竖”教我正直、“撇”教我潇洒旷达、“捺”教我洒脱自信的生命体验;以“老家门口的枣树”为知己,枣树是童年的伙伴,也是思念家乡的载体,它带自己穿越时空,捡拾散落在岁月深处的美好,它让自己透过树的枯荣轮回,感悟到生命的生死轮回也是一种必须面对的无奈和失去??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在写“物”的过程中,若能勾连到与“物”相关联的人,这样,“我”、“物”、“人”三线并行,会写得更加摇曳生姿、丰厚感人。?
本次作文命题,在选材上有特定的限制,但唯有这限制,更能表现出考生的智慧;在立意上有较高的要求,但唯有这要求,让优秀的考生得以用真情配乐、以文字清唱,持语言彩练、携思想起舞,为我们带来一篇篇气韵不凡而又摇曳生姿的考场佳作。?
【佳作精选】
我以古柳为知己?
一考生
竹楼临溪,古柳荫蔽。自幼时起,那棵古柳就一直站在那里,未曾离弃。有多少年少的心事曾被它在黄昏日落听了去,有多少动人的欢欣曾被它铭记在枝桠里,我记不清了,却只记得它是伴我走过年少的知己。
古柳于我,是子期,是祢衡。儿童时,我也曾躲进黝黑的树洞,也曾爬上过那嶙峋枝桠。少年时,我也曾傍树临溪轻诵浅呤,也曾听雨观云在树底安憩。我对它讲童话,它便报以一地的翠叶如碧,恍若梦境。我对它念古诗,它便让阳光透过古老的枝桠,仿佛如画。吾之知己,惟古柳矣,解我心意,知我忧喜。
秋风萧索的傍晚,那是我记忆里古柳的最后身影。我双目盈着泪坐在它身边,我难以理解人的生死无常,更无法接受奶奶的猝然离世。抱着古柳粗壮的枝桠,仿佛是奶奶哄我入睡时的臂弯。抚着古柳粗糙的树皮,仿佛是奶奶摸我时的手背。我就这样倚着它,含泪望着天边的余晖,虽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而游子却断肠天涯。我无声的流着思念的泪水,在古柳的怀抱里安睡,一如当年儿时依偎在奶奶怀里一样。余晖还斜斜的照着,秋风还静静地刮着,我还安稳地睡着。
一觉醒来,古柳的叶子在秋风中上下翻飞狂舞,我身上,那溪上满是金色如辉的枯叶。我刹那间被这雄奇而静谧的大自然奇景打动了。树叶的枯荣是常事,人的生死也是必然。世事茫茫,光阴难量。落尽繁华的动魄难以诉说,豁然开朗的开阔清明无以言表。老树无言,却用它的方式教诲着我。在一草一木的枯荣之间,在一生一世的转换轮回之间,多少离合在上演。人的生死,不过是沧海中的一颗石砾罢了。?
古柳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古柳是子期读懂我心。人生知己再难觅,古柳知我心。
〖点评〗
作者选材新颖,立意深刻,诠释了知己的内涵。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岁岁枯荣,这是自然的法则。感叹于作者小小年纪,却拥有面对命运坦然承受的从容气度。昔日的轻诵浅呤,听雨观云只有古柳解我心意,知我忧喜;今日奶奶离去后的无助、泪水、思念,唯有古柳能懂我,安抚我,教诲我。人生得古柳这一知己足矣。
?
我以雨声为知己?
一考生
独爱听雨声,听雨声一曲,平和一丝,闲谈一缕,坚定一份,更听知己续续音,雨声,懂我。?
小楼一夜听春雨?
夜里独坐桌旁,面对着还未复习的试卷,颓然坐着,夜深的很,窗外的灯光和秋后的果实,一盏盏的沉了下去,心绪揉在墨色里,拧成一团。
突然,雨声四面来叩,长一根短一根的落着,如长短句的韵脚,不急不缓,如少女抚弦,低眉信手续续谈,放下笔听雨,心似为平和的雨声抚静,树影斑驳在窗台上,在雨的斜线里密密地织着,随着雨音,心平静了。
雨声如我知己,知我心之烦杂,慰我音之平和,雨声,懂我。?
潇潇暮雨子规啼?
在城里待久了,便也想念起了乡下的那缕闲时淡泊的心境,于是端午,回到故乡。?山景林空,细雨乍到,似迎故友,潇潇落着。树木翠绿明人眼,林间子规依旧啼。雾气迷蒙,雨音轻落,沿山而行,雨水夹香湿人衣,心似被这暮雨洗净了。于是坐在苍苔下,望雨丝飘飘洒洒而落,声音甚是轻柔,如与老友会晤,闲适淡泊之情油然而生,草木之间,各具闲淡之趣。
雨声如我知己,共赏山林闲淡之趣,彼此怡然,雨声,懂我。?
夜阑卧听风吹雨?
晚上,夜阑初至,挑灯夜战,奋笔疾书。忽闻雨声卷风而至,似知己为我鼓舞助力。?于是启窗观雨,雨夹狂风飞散而落,湿尽发丝,鞺鞺鞳鞳,似马蹄正疾,声势浩大,如金珠落地,玉手拨弦,八音具备,节奏时起时落,时急时缓,雨音不绝,伴我笔墨挥毫,听着淋漓而至的雨,心中多了一份坚定。
雨声如我知己,鼓舞助威,坚定我决胜之心。雨声,懂我。?雨声如我知己,慰我烦忧,给我闲淡,赠我坚定。?雨声清扬兮临窗听,知己相悦兮续续谈。?
〖点评〗
本文用很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三幅不同的画面,如历历在目。开篇一句话总领全文,结尾换一种说法回应开头,升华主题,中间用三句诗作为三个分述部分的小标题,简洁清晰明了,层次感强。作者紧扣“雨声懂我”这四个字,既用不同的雨声渲染了不同的气氛和心境,同时又用雨声向我们诠释了知己对作者的意义,也表现了作者对知己的轻易不移。正所谓:雨声潺潺,心境阑珊。知己谓谁,且作慢谈。?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作文暑假培训主题9:交际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慢慢认识世界,接触越来越多的人,建立起自己的交际圈。交际是生活中的必要内容,人人都需要交际,人人都离不开交际,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你更轻松的进行各种活动。有了知心的朋友,你就不会在遇到困难时孤立无助;有了邻里间的和谐相处,心情就会感到愉悦;有了与搭档的通力合作,工作才会越做越顺利……人与人的交往总要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交际是需要技巧的,也是需要我们用真心来对待彼此。
尊重、互助、合作、表达、对话,这些处理人际关系的要素,一直是中考作文命题的热点,而邻居、亲戚等人际交往的对象也常常进入命题者的视野.
【命题分析】
与人友好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的学业、事业成功的前提,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也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这类中考作文命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查:一是考查考生生活中的交际状况,特别是于接触较多的老师、同学、亲戚、邻居的交际状况。例如2017年湖北锦州命题作文“邻居”,这个题实际上隐含着一个修饰语“我的”,文章应“我的邻居”,可以我和邻居的关系作为文章的内容,即使偏重于刻画邻居的形象,文中也应涉及“我”与邻居的关系这一内容。二是考查对如何建立人际关系的思考,比如2015年湖北襄阳半命题作文“
需要表达”,作文题可以补充为“建立友谊需要表达”,可以写成议论文,阐明交流表达对于建立友谊的重要性,也可以写成记叙文,以具体的叙事来凸显主题。
考题传真1
请以“我们的心近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⑶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的全命题作文,文题并没有设置什么审题障碍,意图很明白,入题较容易,要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注重生活的积累与感悟,同时渗透着对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的教育。没有较为厚实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感悟能力,想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并不容易。
一、审清题意,把握内涵。“我们的心近了”,首先要把握“我们”的指向范围。这里的“我们”可以是亲人,可以是师生,也可以是朋友,甚至是古人、名人。当然,也可以从抽象的角度入手,比如写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与诗词的情感共鸣等等。“心”切不可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形上,而是“心”的交往,思想、情感之间的交流,写认识、说情感、谈体会、表感悟等,可以成为下笔的立足之点。“近了”,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要表现出从“不近”(不理解、不认识、反感等)到“近”(亲近、融洽)这一情感变化过程。
二、巧选角度,化虚为实。“我们的心近了”是一道很宽泛的命题作文,写作时要注意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我们可以把这个作文分解成一些具体的内容,这样就很容易下笔了。如:沟通使我们的心近了;诚信使我们的心近了;宽容使我们的心近了;关爱使我们的心近了;磨难使我们的心近了;网络(QQ、博客、跟帖)使我们的心近了;亲近自然使我们的心近了……
三、选材典型,立意高远。首先必须要抓住“和谐”这一大的主题来立意。“我们”可以写实,表现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亲近的变化过程。也可以虚写,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的怀抱,而台湾问题依然是海峡两岸人民心中的伤痛,可以通过“连战访华”等两岸政治文化的交流,表现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声。也可以通过叙写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表现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人民正在与世界各国人民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很明显,从虚的抽象的角度入手,文章更容易出彩。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佳作精选】
我们的心近了
一考生
她,今年42岁了,是一位下岗女工。她勤劳、能干,有一颗慈爱的心。她是我的妈妈,是一位好妈妈。
一年前,我还把她当作敌人,我对她恨之入骨,因为她是我后妈。我恨她同样也恨爸爸。我恨她抛开自己的家人和爸爸再次结婚;我恨爸爸为什么在妈妈去世还没有一年又和这个女人结婚。我恨透了这个家。在那时,我和她一直不说一句话,因为我看见她就焕。其实我知道这“焕”了还夹杂着“恐惧”,都说后妈会虐待像我这样的孩子,所以我天天躲着她不和她交谈。
一次,她的所作所为让我更加讨厌她了。那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她在和两个孩子哭着说话。我站在她们看不见的地方,我听出了她们的关系。那是她的孩子。因为孩子不想和爸爸在一块住了,她们的爸爸会用残暴的手段打她们。她们想和妈妈在一起。她答应了。我很气愤,这下完了,我又多两个妹妹。回到家,她们已经坐在餐桌上了,爸爸向我介绍了两个妹妹。我不想和她们有什么关系,饭没有吃就进了自己的房间。
从此,我迷上了网络,经常在放学后进入我的网络世界。我感觉在网络上才真的有人关心我,理解我。上网让我将自己彻底忘了。爸爸气得不想管我,可她,偏偏和我过不去,天天带着可怜兮兮的脸去网吧找我。每一次我玩的都半途而废。我怎么说她都不行。我急了,我骂她,我咒她。她伤心地哭了,哭得很伤心。其实骂了她后我也后悔了,毕竟是我的错。爸爸狠狠地打了我,我跑了出去,去了网吧。本想找人听听我的诉说,可她又跟了上来,找到了我。我讨厌极了。她被几个讨厌的男人围了起来,对她动手动脚。可我一点用也没有,只能打了110。几个流氓被吓跑了。这时我哭了,不知为什么,只是因为她的眼神,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出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妈妈的爱。是的,在她的眼神里有一股浓浓的母爱。那一次我哭得好认真。我不再去上网,因为我从她那里得到了我久违的母爱。
我和她的关系近了,我和她的心近了!
〖点评〗
与其它优秀作文相比,或许本文要弱一些。它没有另类的文体形式让你眼前一亮;它没有深刻的主题让你心悦诚服;它没有华丽的语言让你回味无穷。但本文又确实堪称优秀。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文风朴实无华。作者以第一人称手法向我们讲述了“我”与“后妈”由“我对她恨之入骨”到“我和她的心近了”这样一个过程。写出了“后妈”对“我”的深沉的“爱”。作者的语言朴实而真诚,犹如一块璞玉处处渗透着朴实的文风。正如一位阅卷老师说:“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我们的心近了
一考生
同样的蓝天白云,同样的花花世界,不一样的你我他。我们和他们都是上帝撒下的苗苗。他们落在了沙漠山地,而我们有幸落在了肥沃的田地。大家同样生长着、生长着……
七岁,我们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早上睁开眼,面前是漂亮的衣服,营养的早餐:油条、鸡蛋和豆浆。我们背上花花绿绿的小书包,坐上爸爸妈妈的车子,安安稳稳地来到学校,打开书包,打开书本,跟老师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七岁,他们睡在冷冷的被单里,早上睁开眼,面前是补丁的衣服,无味的早餐:糠米、开水和窝窝头。他们扛起重重的锄头和铲子,坐在爹娘的推车里,颠来颠去地来到田里,拿起锄头,跟爹娘喊:“嘿呦,嘿呦……”
我们看见山里的照片,志愿到山里扶贫;他们看见城里的照片,发誓一定要走出去。
十四岁,我们在校园里谈笑风生,青春朝气从我们身上散发。春天有郊游的欢乐,夏天有游泳的欢笑,秋天有风筝的漫天飞舞,冬天有圣诞的祝福安康。当然,我们不忘七岁的志愿,包起曾经喜爱的衣服,装好用过的书本,看救灾的车辆驶向远方,带着我们的祝愿,我们的希望。
十四岁,他们在田地里挥洒汗水,热情与希望从他们的身影中透露,春天有青山绿水的清新,夏天有散步花丛的彩蝶,秋天有饱满金黄的庄稼,冬天有围着火炉的温馨幸福。当然,他们也不忘七岁的誓言,捧起捐来的书本,裹上捐来的毛毯,点燃蜡烛,在黑夜中苦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望着送粮远去的车辆,带着未来和希望驶向远方。
在不久的未来,我们来到山区,带去了光明和财富,我们笑了,他们也笑了,我们大家的心近了;在不久的未来,他们来到城市,来的还有动力和惊喜,他们贡献自己的智慧,让城市更美丽,他们笑了,我们笑了,我们大家的心近了。
我们没有“我们”和“他们”之分,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同样的蓝天白云,同样的心“扑通!扑通!”我们的心近了,紧紧地靠在了一起!
山里的孩子需要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点评〗
这是一篇让我们阅卷老师感动的文章。一个初三的学生,在这紧张的中考考场上,面对“我们的心近了”这一题目竟然挥洒出立意如此高远,文笔如此老到的文章,确实难能可贵。
立意高远。这是阅卷老师对本文的充分肯定。本文借“我们的心近了”这一题目,将乡村生活的“他们”与城市生活的“我们”进行对比,写出了同一蓝天下不同孩子的成长命运和美好愿望。文章高扬的主题就是关注乡村儿童、关注中国农村、关注希望工程。作为一名初中生,就能将写作的视角延伸到这么大的主题,立意确实不凡。
写法巧妙。这是本文给阅卷老师的又一亮点。一篇文章处处运用对比,处处又在比较中渗透着作者的观点、作品的主题,对一个初中生确实不容易。但本文小作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七岁”这个年龄的“我们”与“他们”对比,展现的是同一蓝天下不同孩子不一样的生活境况。“十四岁”这个年龄的“我们”与“他们”对比,展现的既有截然不同的生活画卷,也有彼此心灵沟通的美好愿望。“在不久的未来”展现的是“手牵手,心相近”这一让人感动的画面。文章在对比中展开,在对比中升华,文笔确实不同凡响。
真题再现2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表达着相互的尊重:一声善意的提醒,一次抬手相助,传递着邻里的温情。当然,或许你是依山而居,傍水为邻,花草树林,鸟兽虫鱼……一些别样的友邻也会给你带来温暖、慰藉和感动。请你以“邻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文题解析】
本题作文不但可写自己的邻居,也可把自然风物当作自己的邻居来写;不但可写实,也可写虚,其写作空间得以拓展,学生才情得以彰显。提示语也充满人性化与大智慧一一前者写自己的邻居,要求写活人物个性与风采,着眼写实,易于掌控;后者以自然风物为邻,要求抒写体验与感悟,凸显特长,易于创新。
写好此题,不妨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调动积累,扬长避短。写此文,大家不妨从自我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易于写作的对象。作文能力一般的考生.可写自己的邻居,易于掌控;作文能力较强的考生,可以自然风物为邻,易于出彩。细节描写见长者,宜写人物;写景状物见长者,宜写自然风物;善于叙事者写前者,善于状物者写后者。写此文,大家一定要从生活积累出发,结合写作特长,选准写作对象,打造出彩之文。
二、聚焦特质,细节出彩。写此文,先要深度思考:“邻居”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外在的形象与内在神韵如何?哪些方面的特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其次要善于提炼,无论是写人还是状物,均要精准地提炼与概括,力求让笔下的人、物、景的特质与神韵立体呈现,让人读之难忘。最后是要写活细节,要抓住人物言行举止细腻描绘,展现其个性与精神。对于自然风物要细绘其外在之姿与内在之美,凸显其正能量与影响力。写此文,只有凸显特质,写活细节,其形象才会光彩夺目,备受青睐。
三、巧妙布局,剪裁精当。可以“个性或神韵”为线,横向展开,从不同角度,立体呈现“邻居”的亮点,写活其高大形象。也可纵向深入,紧扣一点,运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妙用对比、悬念、抑扬等写作技巧,由外而内,逐层深入地展现其动人风采。在行文中,对于“真善美”的闪光点,一定要重笔细绘,只有如此,其文才会详略得当,主旨鲜明。
三、巧妙布局,剪裁情当。写此文,其结构安排,可以“个性或神韵”为线,横向展开,从不同角度,立体呈现“邻居”的亮点,写活其高大形象;也可纵向深人,紧扣一点,运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妙用对比、悬念、抑扬等写作技巧,由外而内,逐层深人地展现其动人风采。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均要善于取舍,精当剪裁。对干“邻居”的优点要详写,缺点要略写。对于突出其品质或神韵的重要细节要精雕细刻,对于一般性的介绍要借墨如金。在行文中,对于“真善美”的闪光点,一定要重笔细绘,只有如此,其文才会渤各得当,主旨鲜明,让人瞩目细赏。
四、方式多样,语言鲜活。写此文,在语言表达上要灵动鲜活,抢人眼球。写人之时,不妨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抒情议论,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并且在塑造人物之时,一定要梢选动词和形容词,使得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在状物之时,一定要驱遣想象,妙用修辞,展现特质,写活体验,使文章意境优美,生动形象。不仅如此.状物之时.我们还可妙用句式,使其语言长短交错,整散结合,让笔下的自然风物.美不胜收。总之,只有语言美,颜值才会高,其文才会妙笔生花,让人一见倾心。
【佳作精选】
邻 居
一考生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一个怎样更好的世界?所有的自己都藏在时间的缝隙里,邻居,遂成光照进来的地方。
又是一年呵!
一路上群莺乱飞,江南草长。像是命运设下的巧妙伏笔,一切的欣欣然,于是昭然若揭,明朗,丰润。
可夏夜总不随人意,冗长粘腻,似撑开面团一般,条络都是岁月的弹性。
我好似浅水龙被困在床上,脑海里超然物外,物我两忘,欲睡昏昏,却听一阵魔音,由远处大了过来,摩托轰鸣声,如盘古神斧开天辟地。
怒由心中起,恶从胆边生,正与开窗痛斥一顿的,我硬生生被隔壁先传来的声音勒住。
不好意思,能把音乐声小一点吗?家里老人心脏不好,谢谢!
邻居来的比我家早,刚说话是那个中年男子,早见他便有冷面阎罗之感,不苟言笑,早日白衬衫,黑西装,如此刻板的人竟如此谦和近人。
更出意料,楼下小哥,马上关了音乐,“不好意思啊,真对不起”,想象中骂街的场景,并未出现。只因两句,“不好意思”。
又想想,平日里车位被占,他都极平和的降下车窗,探出头,“能先挪一下吗?我想把车开过去,谢谢”,多半是楼下外卖小哥,聚集成云。我总觉得他们粗鄙不堪,走起路来未免有睥睨天下之意。
陌生人,教养有时是多余的。
反观邻居君子之行,我竟觉得他背影无限大了起来,几乎要刺穿,我睡衣下的“小”。
体谅对方难处,视为不易。体谅对方难处,人保有平和谦易,为更不易。邻居体谅的是一个陌生人,永不再见的陌生人的难处,保有尊重与体谅。
邻居忽散发出一种辐射性的能量,降临宗教厚厚的慈光,涉世悯人,掩住岁月的大门,阻断寒流,让路遥马亡的游子,温暖如昔。
岁月柔和到了极致,色彩单纯到了圣洁。
对于那些萍水相逢,欢喜也好,愤懑也罢,都是又一年的百花,都是茫茫大地上扬起来的一声欢呼。
《阿甘正传》说,生活像一盒巧克力,你永不知下一口什么味道,邻居变甜了人生,白发如新,倾盖如故。
〖点评〗
作为考场作文中的精品,本文有三大亮点夺人眼球。其一,取材不落俗套,立意深远。邻居的几句温和礼貌的话语,化解了与外卖小哥之间即将爆发的一场矛盾,跳脱出“表现邻里和睦关系”的大众构思,揭示陌生人之间相处应放下偏见,“保有尊重与体谅”的主题,引人深思。其二,善于运用对比衬托来丰富人物形象。“我”平日里对邻居的“刻板”印象与今日邻居的“谦和近人”、“我”的“怒由心中起”?与邻居的平和、有教养,形成对比,突显了邻居的“君子之行”。其三,语言生动别致,富有文学性。像开头描写夏夜“似撑开面团一般,条络都是岁月的弹性”,以这样新奇的比喻来表现独特的主观感受的句子比比皆是,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功底。
邻 居
一考生
深巷尽头,谁家酒酿,屋檐角的风铃,轻轻摇晃,白鹭惊扰了桂棹兰桨,远山云雾茫茫,不觉间灯火朦胧,与邻居间的情谊,如风似雨,盈盈入画。
画一笔炊烟十里,依偎着人间朝夕。
有关邻居的记忆深处,是那个扎着马尾,眉清目秀的女孩,孩提时代莫大的欢乐,不过是晚饭后,我每天都要急忙穿好鞋吧,跑去敲人家的门,她总是等不到门开,在里面喊着来了来了,紧紧拉在一起的小手,两束随风浮动的马尾,清新可人的小裙子,踏着火红的晚霞,蹦跳着出了门。去,那是我至今不曾忘却的画面,我们曾一起幻想,以后要闯进森林,潜入海底,看日出日落,我们在同一天为彼此庆祝生日,吹出的泡泡在阳光下七彩灿烂,映照着我们的笑颜。
几度花开花落,有时快乐,有时落寞,很欣慰,生命中的某段时刻与你度过。
借一缕月色如洗,点染成相思无题。
长大后,父母带着我搬了家。与那个可爱的女孩,再也不曾联系。取而代之的,是一对五十多岁的慈祥和蔼一对夫妇。平日里也没有过多交谈,在各自家门口的相遇,他们总是面带微笑,顺便问上一句,回家了呀,我也是以微笑点头回应着。那年春节家里热闹非凡,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吵闹,开门,迎面而来的是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和两位老人的微笑。
惊回首,枝缝青阳落满裳,青云流水织琳琅。
故事中原来是你,便一生山水为迹。
那日父母出差,正在床上梦着蝴蝶的我,享受着清晨阳光的美好,比闹钟先来一步的是邻居奶奶的敲门声,和一句亲切的起床了,我漫步开了门,奶奶递给我一杯温热的牛奶,和她亲手做的三明治,那般明亮、鲜艳,这何尝不是十五年来最温暖的早晨呢?
画江湖,静水流深踏沧浪,白衣祉思一苇航。青砖伴马稀,白马踏新泥。云海在天边翻涌,情谊与心间澎湃。
青山漫漫,星光杳杳,只愿能平过那山海茫茫,拥抱情谊芬芳。
〖点评〗
本文以散文般的轻盈明快的笔调,勾画了三幅优美的画面:晚饭后牵手相约,童真无邪;春节送来的饺子,微笑互应;清晨的牛奶,温暖四溢。虽然取材略显俗套,但描写生动精当,充分展现了邻里间的和睦互助,充满温情。三幅画面用“画一笔炊烟十里,依偎着人间朝夕”“借一缕月色如洗,点染成相思无题”“惊回首,枝缝青阳落满裳,青云流水织琳琅”串联勾连,自然灵动,加之开头、结尾诗化的语言,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真题再现3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有过如下一段议论:“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张潮虽然列举了众多“物”以“人”为知己的故事,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想必在你并不漫长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种“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的人生知己,请以《我以
为知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文题解析】
“我”、“知己”这两个关键词直指考生内心,横线上所填“物”也必定最能触动考生的心灵——这样的作文题目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表现命题者要求考生“关注生命体验、表达内心呼唤”的真诚期待。
此作文题的出奇之处在于,跳出了以往的认知窠臼,不再要求考生写以“人”为知己的套路文章,而是要求学生写以“物”为知己的创新作文——材料中列举了多个“物”以“人”为知己的事例,实际上折射的是“人”以“物”为知己的关系,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新的选材要求:不能写我们惯常认为的“小伙伴”、“好同桌”、“好朋友”,而要写与自己产生交集、发生碰撞、激发意趣、沟通心意的一种“物”。它们或许是墙角的一朵小花、路边的一株小草、江边的一颗鹅卵石;或许是书房里的一只笔、床头柜上的一本书、地台上的一把吉他;或许是伴随“我”成长的一条古巷、陪着我挑灯夜读时窗前的一棵梧桐树、始终放在我书包里的一面镜子??这时候,“物”的身上已经打上了“人”的情感烙印,指向作者不同角度的人生体验与不同层次的生命感悟——考生在考场上选择什么样的“物”作为自己的情感载体,表现了作者“选材”的智慧和巧妙,也决定了作文的思想高度。
选择什么“物”作为知己?借助“物”要表达一种怎样的“知己”观?学生在这个问题上高屋建瓴,就会站在写作的制高点上,纵横驰骋,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文章。学生的思想水平越高,文章的的立意就越深;学生的思维能力越强,文章立意就越巧。
在作者笔下,“物”化身为伴随自己一路成长、给予心灵丰富养料的真诚“知己”。选用不同的“物”作为写作对象,可以表达不一样的精彩立意:以“柳”为知己,写出柳婀娜的外形之美,更写出柳“越是高大越是俯首亲吻大地”的谦逊之美,并写柳带给自己的人生启示:优美却不炫耀,高大却朴实谦逊,让自己在读懂柳内敛之美的同时收获了“做人要谦逊朴质”的人生要义;以“鹅卵石”为知己,由开始的不懂鹅卵石的美到读懂它的万年寂寞、读懂它寂寞而不失本心的淡定守望,读懂它甘为铺路石的无悔奉献,考生在以鹅卵石为知己的过程中懂得了“固守寂寞、云淡风轻”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以“书法”为知己,在横竖撇捺的不断练习中感悟到“横”教我稳重、“竖”教我正直、“撇”教我潇洒旷达、“捺”教我洒脱自信的生命体验;以“老家门口的枣树”为知己,枣树是童年的伙伴,也是思念家乡的载体,它带自己穿越时空,捡拾散落在岁月深处的美好,它让自己透过树的枯荣轮回,感悟到生命的生死轮回也是一种必须面对的无奈和失去??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在写“物”的过程中,若能勾连到与“物”相关联的人,这样,“我”、“物”、“人”三线并行,会写得更加摇曳生姿、丰厚感人。
本次作文命题,在选材上有特定的限制,但唯有这限制,更能表现出考生的智慧;在立意上有较高的要求,但唯有这要求,让优秀的考生得以用真情配乐、以文字清唱,持语言彩练、携思想起舞,为我们带来一篇篇气韵不凡而又摇曳生姿的考场佳作。
【佳作精选】
我以古柳为知己
一考生
竹楼临溪,古柳荫蔽。自幼时起,那棵古柳就一直站在那里,未曾离弃。有多少年少的心事曾被它在黄昏日落听了去,有多少动人的欢欣曾被它铭记在枝桠里,我记不清了,却只记得它是伴我走过年少的知己。
古柳于我,是子期,是祢衡。儿童时,我也曾躲进黝黑的树洞,也曾爬上过那嶙峋枝桠。少年时,我也曾傍树临溪轻诵浅呤,也曾听雨观云在树底安憩。我对它讲童话,它便报以一地的翠叶如碧,恍若梦境。我对它念古诗,它便让阳光透过古老的枝桠,仿佛如画。吾之知己,惟古柳矣,解我心意,知我忧喜。
秋风萧索的傍晚,那是我记忆里古柳的最后身影。我双目盈着泪坐在它身边,我难以理解人的生死无常,更无法接受奶奶的猝然离世。抱着古柳粗壮的枝桠,仿佛是奶奶哄我入睡时的臂弯。抚着古柳粗糙的树皮,仿佛是奶奶摸我时的手背。我就这样倚着它,含泪望着天边的余晖,虽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而游子却断肠天涯。我无声的流着思念的泪水,在古柳的怀抱里安睡,一如当年儿时依偎在奶奶怀里一样。余晖还斜斜的照着,秋风还静静地刮着,我还安稳地睡着。
一觉醒来,古柳的叶子在秋风中上下翻飞狂舞,我身上,那溪上满是金色如辉的枯叶。我刹那间被这雄奇而静谧的大自然奇景打动了。树叶的枯荣是常事,人的生死也是必然。世事茫茫,光阴难量。落尽繁华的动魄难以诉说,豁然开朗的开阔清明无以言表。老树无言,却用它的方式教诲着我。在一草一木的枯荣之间,在一生一世的转换轮回之间,多少离合在上演。人的生死,不过是沧海中的一颗石砾罢了。
古柳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古柳是子期读懂我心。人生知己再难觅,古柳知我心。
〖点评〗
作者选材新颖,立意深刻,诠释了知己的内涵。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岁岁枯荣,这是自然的法则。感叹于作者小小年纪,却拥有面对命运坦然承受的从容气度。昔日的轻诵浅呤,听雨观云只有古柳解我心意,知我忧喜;今日奶奶离去后的无助、泪水、思念,唯有古柳能懂我,安抚我,教诲我。人生得古柳这一知己足矣。
我以雨声为知己
一考生
独爱听雨声,听雨声一曲,平和一丝,闲谈一缕,坚定一份,更听知己续续音,雨声,懂我。
小楼一夜听春雨
夜里独坐桌旁,面对着还未复习的试卷,颓然坐着,夜深的很,窗外的灯光和秋后的果实,一盏盏的沉了下去,心绪揉在墨色里,拧成一团。
突然,雨声四面来叩,长一根短一根的落着,如长短句的韵脚,不急不缓,如少女抚弦,低眉信手续续谈,放下笔听雨,心似为平和的雨声抚静,树影斑驳在窗台上,在雨的斜线里密密地织着,随着雨音,心平静了。
雨声如我知己,知我心之烦杂,慰我音之平和,雨声,懂我。
潇潇暮雨子规啼
在城里待久了,便也想念起了乡下的那缕闲时淡泊的心境,于是端午,回到故乡。山景林空,细雨乍到,似迎故友,潇潇落着。树木翠绿明人眼,林间子规依旧啼。雾气迷蒙,雨音轻落,沿山而行,雨水夹香湿人衣,心似被这暮雨洗净了。于是坐在苍苔下,望雨丝飘飘洒洒而落,声音甚是轻柔,如与老友会晤,闲适淡泊之情油然而生,草木之间,各具闲淡之趣。
雨声如我知己,共赏山林闲淡之趣,彼此怡然,雨声,懂我。
夜阑卧听风吹雨
晚上,夜阑初至,挑灯夜战,奋笔疾书。忽闻雨声卷风而至,似知己为我鼓舞助力。于是启窗观雨,雨夹狂风飞散而落,湿尽发丝,鞺鞺鞳鞳,似马蹄正疾,声势浩大,如金珠落地,玉手拨弦,八音具备,节奏时起时落,时急时缓,雨音不绝,伴我笔墨挥毫,听着淋漓而至的雨,心中多了一份坚定。
雨声如我知己,鼓舞助威,坚定我决胜之心。雨声,懂我。雨声如我知己,慰我烦忧,给我闲淡,赠我坚定。雨声清扬兮临窗听,知己相悦兮续续谈。
〖点评〗
本文用很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三幅不同的画面,如历历在目。开篇一句话总领全文,结尾换一种说法回应开头,升华主题,中间用三句诗作为三个分述部分的小标题,简洁清晰明了,层次感强。作者紧扣“雨声懂我”这四个字,既用不同的雨声渲染了不同的气氛和心境,同时又用雨声向我们诠释了知己对作者的意义,也表现了作者对知己的轻易不移。正所谓:雨声潺潺,心境阑珊。知己谓谁,且作慢谈。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