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4张PPT)
鸿门宴
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作家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万余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载礼乐、音律、历法、天文等。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鸿门宴是项羽、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战争的发端。它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刘项之争的结果。这样说,是因为史家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最终断送了他的霸业。反观刘邦善于机变,利用敌方性格弱点,化险为夷,一场打不赢的战事也消弥于无形。这段史实揭示了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的重要作用。
整体感知
人物关系表
刘邦(沛公)
张良[谋师]
樊哙[武士]
曹无伤[告密者]
项羽(项籍)
范增[谋师]
项庄[武士]
项伯[告密者]
沛公
军(于)霸上
,未
得与项羽相见。
驻军
没有能跟
军:名作动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
言于项羽曰:“沛公
言于,向……报告
欲王(于)关中,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
称王
让
作(他的)国相
占有它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
为(之)击破沛公军!”
犒劳
替
我
打败
军队
当是
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
在这个。当:介词,在
驻扎在
十万,在霸上。范增
说
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
劝告
在函谷关以东地区
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妇
贪图
喜爱美女
对财物
取用
财物:名作状,表动作对象
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
其气,皆为龙
宠幸
(表现)小处
看过那里的云气
是
形作名
虎,
成五采,
此天子气也。
急
击
勿
失!”
(的样子)五彩颜色
云气
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时机
1.无伤告密
2.范增定计
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无伤告密
范增定计
第一部分(第1段)
项羽大军压境,
刘邦处境危急。
——故事的开端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
善留侯张良。
叔父
平时与留侯张良友好
善:与……友好,形作动
张良是时从
沛公,项伯乃
夜
驰
之沛公军,
跟随
于是连夜
骑马
到
军营
之,动词
私见
张良,具告(之)以事,
欲
呼张良与(之)
私下会见
具通俱,全部。(以事具告之)
叫
“以事”
作状语后置;“之”代词,代“张良”,省略句。
俱去,
曰:“毋从(之)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
离开(刘邦)
跟随
送死
替
送沛公,
沛公今
事有急,亡
去
不义,不可
护送
(入关)
情况危急
逃亡离开
是
讲道义
能
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就进去
(将实情)告诉(沛公)
“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怎么对付这件事
替
出
计策。
“奈何为之”,为:对付
主谓倒装“为大王为此计者谁”
“者”语气助词。译为“替大王出这条计策的是谁”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
毋内诸侯,秦地
见识短浅的小子
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秦国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
估计
足够用来抵挡
项王乎?”沛公默然,
曰:“固不如
也。
且为之
沉默(一会儿)本来
(人家)
将
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
请允许我去告诉
背叛
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
交情
故:形作名
(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
交往
救了他。活:使动用法,
使……活,救
故
幸
来
告良。”沛公曰:“孰与君
少长?”
所以幸亏(他)告诉
他跟你相比,谁大谁小
与君孰少孰长(固定句式)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
比。“于”在形容词后表比较
(把他)喊
吾得
兄
事
之。”张良出,要项伯。
应该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要”通邀,邀请进来
事:侍奉
兄,名作状。像对待兄长那样。
项伯即
入见沛公。沛公奉
卮
酒为寿,
就
献上一杯酒给项伯祝福
约
为
婚姻,曰:“吾入关,
秋毫不敢有所近,
约定结为亲家
(财物)丝毫
据为己有
近,形作动,接触,沾染
籍
吏
民,封
府库,而待
将军。
登记官吏人民
封闭
以等待
籍,名作动,给……登记造册。府库:收藏财物的官府仓库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
他
盗
之出入与非常
也。
(我们)
所以……者,用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所以,表原因的固定格式,者,表提顿。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
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之,取独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
伯具
言臣之不敢
反叛
希望(对项王)详细地说
之,取独
倍
德也。”项伯许诺,
谓沛公曰:“旦日
忘记(他的)恩德
答应(这件事)
第二天
倍通背,背叛,忘记。许诺,同义复词,答应
不可不蚤
自
来
谢
(于)项王。”
能
“蚤”通早,
早些亲自
道歉
向
沛公曰:
“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
中,
是
连夜回去
军营
诺,拟声词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
言
曰:“沛公不先破
话
趁机劝说
攻占
?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
有大功而击
之,
进来
人家
进攻
不义也。不如因善
遇
之。”项王许诺。
趁此友好对待
1.项伯夜访
2.刘邦讨计
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3.项王许诺
项伯夜访
刘邦讨计
项王许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刘邦积极采取对策,
形势由战向和转化
──故事的发展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带领
人马
道歉
从,使动用法,使……跟随,带领
“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
合力
而,表修饰
作战
(于)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
料想
能够
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状后
现在
流言
郤通隙,隔阂,嫌怨,
者,用在时间副词后,凑足音节无实义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
说的话
之,代曹的密报
籍
何以
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
籍,项羽的名,为什么会这样
当天就
喝酒
对人自称名,表谦恭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
南向坐,──亚父者,
面向东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
陪坐
数
目(于)项王,
举
所佩玉
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所,助词
目,名作动,使眼色
不译
以示之者三,
项王默
然不应。
而多次向项王示意
沉默着没有反应
之,代项王
三:多次
者,表提顿
范增起,
出
召
项庄,谓(之)曰:“君王
起身
出去
叫来
?
为
人不忍。
若入前
为寿,寿毕,
待
忍心(下手)
你进去上前敬酒
完毕
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
于坐,
杀之。
请求用舞剑(助兴)
把沛公刺倒在坐位上者,(并)
?
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庄则入为寿。
否则
都将被
为……所……:表被动引进主动者
者,表提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
(固定格式)
为
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
作为娱乐
?
项庄拔
剑起
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抽出
起身
舞剑
常以
身
翼蔽沛公,
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翼,象鸟的翅膀一样,名作状。
庄
不得击。
(使)
(始终)
刺杀(刘邦)
1.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2.范增举玦—项羽不应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3.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刘邦谢罪
范增示意
项庄舞剑
关于鸿门宴上的坐次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
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
常在沛公也。”哙曰:“此
迫矣!臣
用意
身上
这太紧迫了?
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
盾入军
门。
同他同生死
拿着盾牌
军营大门
交戟
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兵士
阻止
让他进去
樊哙侧
其盾以
撞,卫士仆(于)地。哙遂入,
侧举
一撞
跌倒在地上
就
以,连词表承接,来
披
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
指,
揭开帷幕
瞪目看着
向上竖起来
目眦尽
裂。项王按
剑而跽
曰:
“客何为
眼眶像全部要裂开
握着
跪直身体
是干什么的
而,连词,表修饰
?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
樊哙者也。”项王曰:
是
卫士
“壮士!
──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哙拜谢,
赏他
(左右的人)就
一大杯
起,立而饮之。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
起身
站着。而,连词,表修饰
猪腿
彘肩。樊哙覆其盾
于地,加
彘肩(于其)
把他的盾牌翻过来放在地上
盾
?上,拔剑切
而啖之。“壮士!能复饮乎?”
切着吃
而,连词,表承接
樊哙曰:“臣死且
不避,卮酒安
足
辞!
尚且
害怕
怎么值得推辞
避,躲避,害怕
夫秦王有虎狼
之心,
杀人如
不能举,
一样的心肠
惟恐
杀完
刑
人如恐不胜
,天下
皆叛之。
处罚
能用尽酷刑
人
背叛
如,好像,惟恐
刑,名作动,施加肉刑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
秦入咸阳者
王之。’
打败
的人
封作王
之,代指关中地区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
宫室,还
军(于)霸上,以待
大王来。故
退军驻军,名作动,在
等待
到来
特意
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是为了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
说,
像这样
赏赐
却
小人的谗言
?欲诛有功之人,此
亡
秦
之续耳。
这是已亡秦国的后续者
窃为大王不
取也!”
项王未有
以应,
(应该)采取(这种作法)
没有话来回答
曰:“坐。”樊哙从
良坐。坐须臾,沛公起
挨着
起身
如厕
,因
招
樊哙
出。
上
趁机招呼
(一起)离开
1.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2.义责项羽—羽无以应
第4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张良召哙
义责项羽
第三部分(3─4段)
写宴会上的明争暗斗──高潮(三起三落)
项羽由主动变被动,
刘邦由被动变主动。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
沛公。
招呼
(回来)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
刚才离开
告辞
“
大行
不
顾
细谨,
大礼
不
辞
小让。
(做)大事情不必考虑细枝末节(讲)大礼节不必避免小责备
谨:行为
让:责备
?如今人
方为刀
俎,我为
鱼肉,
现在别人正是菜刀和砧板
(砧板上的)
何
辞
为?”于是遂去。
为什么告辞呢
就
乃令张良留
谢。良问曰:“大王来
叫
留下(向项羽)
告辞
何操?”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于)项王;
来的时候带什么礼物
定语后置句“一双白璧”
何操:操何,宾语前置
?玉斗
一双,欲与(于)亚父。会
其怒,不
酒杯
正赶上
发怒
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
替
他们
遵命,好
项王军在鸿门下,
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
军队
驻扎
隔
沛公则置车
骑,
脱身独
骑,
丢下车辆人马(从项羽的军营里)
独自一人骑马
独骑脱身
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徒步
逃跑
从郦山下,
道芷阳
间
行。沛公谓张良曰:
脚下
取道
从小路
“从此道
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
我至军
这条路
估计
?中,公乃入。”
才进去(见项王)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
不胜
桮杓,不能
辞。谨
使臣良奉
禁不起多喝酒
(前来)
恭敬地
叫
奉上
?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
行两拜礼
足下:称人的敬词
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
在哪里,宾语前置句
王有意督过
之,
脱身独骑,已至军矣。”
责备
他(的过失)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
上。亚父受玉斗,置之
就
把它放在坐位
?(于)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
击得粉碎
这小子
值得
破:使动用法,使……破
与(之)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
共事
一定是
?吾属今
为之虏
矣!”
就要被他俘虏了
沛公至军,立
诛杀曹无伤。
立即
杀掉
第4部分主要写了几件事?
1.沛公脱险
3.刘邦锄奸
2.张良留谢
沛公脱险
刘邦锄奸
第四部分(5─7段)
刘邦的逃走、
项羽一方对失败的反映──故事的结局
人物对话艺术
各具风姿
栩栩如生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
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旦日
急不可待,遇事浮躁
击破
自负轻敌
鸿门宴之
无伤告密
交锋
鸿门宴之
项伯说情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虚心求教
从善如流
虚伪
很有
眼
随机应变
善笼人心
孰与君少长?
君为我入,吾得兄事之。
“君安与项伯有故?”
项羽
刘邦
人
物
虚心求教
从善如流
虚伪
很有心眼
随机应变
善笼人心
自负轻敌
急不可待
遇事浮躁
项羽个性与将帅之‘每逢大事有静气’的要求相去甚远,必败无疑。
刘邦依靠审时度势的政治眼光与圆滑多谋的政治手腕,
通过利用项伯
,哄骗项羽,避过范增,躲过了此劫。
个
性
“吾入关,
秋毫不敢
有所近,籍吏
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常也。日夜望
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不曾
等
恭顺
虔诚
迫切
表白
“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将军
战河北,臣战
河南,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
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卑词谢罪
言间称将军,戮力意味是战友。
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满足项羽的虚荣心。
项羽的愤怒归咎小人的挑拨
否认罪责、摸清底细给了项羽台阶下
鸿门宴之
樊哙力斥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代沛公讨赏,制造自居下僚的假象,同时抬高项羽天下至尊的地位
刘邦一行的话迎合了项羽
自信自负,沽名钓誉的心态。
自矜功伐的项羽听了当然顺心
舒心,所以他不理会范增的示
意,迟迟不行动杀刘邦。
正是吃准了项羽轻敌自大,
寡谋轻信的特性,张良才精
心导演了这场起伏跌宕的戏
剧。
沛公……,“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
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分析两人的语意重心、语气语调、说话策略的异同?
通过两人的一唱一和,一守一攻,配合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使项羽深信不疑。同时,透过语言的背后也使我们看到了刘邦集团的精心策划周密安排!
语意中心
人
物
语气语调
说话策略
辩解(不敢背德)
委婉含蓄、
满腹委屈
以屈求伸、
以柔克刚
理直气壮责之以义
话语激烈尖锐、愤愤不平
以攻为守、
以刚对刚
刘邦
樊哙
刚愎自用,乏政治远见;
寡谋轻信,失判断能力;
自矜功伐,有妇人之仁;
沽名钓誉,致轻敌败亡。
知人善用,
能言善变,
狡诈伪饰,
见机能断。
老谋桀骜的范增,
干练透辟的张良,
甘被人用的项伯,
豪壮孔武的樊哙。
人物
形象
项羽
群像
刘邦
故事情节
全文以“鸿门设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故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无伤告密
项羽欲击
范增说项
项伯用私张良献计
沛公约婚
项伯具告
沛公谢罪
范增举玦
项羽不应
项庄舞剑
项伯翼蔽
张良告急
樊哙闯帐
刘邦逃席
无伤被杀
3起3落
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刘邦则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全自己。
?
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
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虚心细致,随机应变。
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
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
项羽养奸遗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则有奸必除,又能收敌为其所用。
下面我们看看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如何论述自己成功及项羽失败的原因的——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本人对自己的失败又有何高见呢?我们从下面的《垓下歌》可见一斑——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下面是历代文人墨客对项羽的评价——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让我们来看一看后人是如何
评价项羽的?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
敬仰。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
雄的赞美和敬仰。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
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
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
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
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
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
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
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他的精神世界里惟一的支柱或许就是每次战斗的胜利。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英雄末路。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独特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扛鼎拔山还是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的辉煌与悲壮。
结束语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
鸿门宴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