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八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认识平均数》
1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解决求平均数的简单问题。
2、在读统计表、交流信息、自主计算的教学活动中,经历进一步认识“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3、在用平均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半学期已经学过简单的统计表。教师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
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也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的练习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基础进行设计。
3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4教学过程
4.1.1创设情境,顺势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则招聘广告:本公司待遇较高平均月薪
2000元。小丽看完后特别高兴,心想:工资有2000呢,我能买好多喜欢的东西呢。于是她决定应聘并且顺利的进入这家公司。当她满心欢喜的等盼到了开工资这天。她确发现:“我的天呀,怎么回事?怎么只有800元?”她大呼:“上当了,上当了……”
同学们,她受骗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只要有孩子发现“平均数”的信息便顺势导入新课:看来小红没有弄清“平均数”的意义,使得自己空欢喜一场。那你们了解平均数吗?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平均数”。(板书)
4.1.2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师:请看大屏幕上两组统计表:这是2003年某市举办小学生篮球友谊赛,进入决赛的两支球队部分队员的身高和体重统计表。
师:读上面的统计表,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给大家1分钟时间。考虑好了就可以举手。
学生举手发言,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当学生有发现银河队张春光的身高在两队最高时,老师设疑:那我猜银河队的平均身高要比红星队的平均身高高。你认为呢?
师:看来意见不统一,那两组的平均体重呢?哪组重一些?(指名回答)
师:怎么又产生分歧了怎么办?
生:具体算一算。
师:怎么验证?
生:求平均数。师:怎么求?
让学生充分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师:好拿出学习单完成一至四题。我们先看“温馨提示”。
活动2【讲授】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小组交流展示学习单上的内容。
问题一、二:
平均身高=球队的总身高÷球队的总人数。
平均身高不是每个队员的身高。
某个队员的身高不能代表整支球队的平均身高。
适时追问①在算了平均身高后,每个队员是否真的一样高了呢?
生:不可能,只是假设他们一样高。
②平均数平均分有区别吗?
交流后总结:平均分是实际进行分配,最后每份数量是一样多的。但平均数只是假设他们一样多,而实际数量是没有变的。
问题三、四:
平均体重=球队的总体重÷球队的总人数。
最重的队员的体重超过本支球队平均体重多少千克?
红星队最重的队员{刘劲松和胡东风:56千克}56-50=6(千克)
银河队最重的队员{张春光:56千克}56-49=7(千克)
??
最轻的球员的体重比本支球队平均体重少多少千克?
红星队最轻的队员{李斌:35千克}50-35=15(千克)
银河队最重的队员{李来群:40千克}49-40=9(千克)
适时追问:平均体重在各组中的位置是?
让学明白平均数始终在最小数据与最大数据之间。
两支球队队员的平均体重和平均身高有关系吗?
一般来说平均身高高的,平均体重就重一些。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谁能总结出平均数的方法。
问题四: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板书)
师:所以以后在求平均数时只需求出数据中的总数量和总份数就可以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平均数的知识来解决。想一想,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吗?
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看来平均数的用处可真大,它对我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接下来我们来看四一班同学的体重统计表,这里截取了五组六组的数据。
问题五:
师:你发现它和我们上面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吗?
生:横线代表没有,所以第五组与第六组的人数不一样。我们计算时要注意……。
汇报:1、投影展示学生做题情况。
2、追问:42千克、40千克分别表示什么?
师:对于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明白了吗?但老师还想再考考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书上99页1、3题。一定要认真观察统计表,看清问题再汇报。
活动3【练习】巩固提升
1、交流时重点说说为什么(1)小题除以6?而(2)小题除以人数呢?
2、学生独立完成,重点交流(2)。销售量大小应该比什么?
活动4【活动】畅谈收获,课外拓展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现在起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本年级患近视眼的情况,算一算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患近视眼?我们怎么做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呢,最后祝愿每位同学都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