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2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班级 姓名 学号
1—1—1 核外电子排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核外电子排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量较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B.能量较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C.可以把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看成不同的电子层
D.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排满后再排下一层
2.元素化合价一般决定于原子的( )
A.核内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核外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在下列元素的原子中,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是()
A.核电荷数为3的元素 B.核电荷数为18的元素
C.核电荷数为6的元素 D.核电荷数为16的元素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B.原子中易失去的电子能量一定最低
C.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个或18个
D. M层电子的能量比L层电子的能量高
5.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 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 7 B. 8 C. 17 D. 18
6.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
A. A13+ B. Mg2+ C. Be2+ D. H+
7.下列离子的电子排布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同的是()
A. Mg2+ B. S2- C. K+ D. C1-
8.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9.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容纳电子数最多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A K层 B L层 C M层 D N层
10.今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
A.硅原子和钠原子 B。硼原子和氦原子 C。氯原子和碳原子 D碳原子和铝原子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比中子数多
B.氢离子(H+)实质上是一个裸露的质子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化学性质也相同
D.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
12.按照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预测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
A 2,8,18,32,32,18,8 B 2,8,18,32,50,8
C 2,8,18,32,18,8 D 2,8,18,32,50,18,8
13.元素R核电荷数为16,原子的质量数32,则R离子应包含(e-、Z、N分别表示电子、质子、中子)()
A 16e-、16Z、16N B 18e-、16Z、16N
C 18e-、18Z、16N D 16e-、16Z、18N
*14.a、b、c、d是1~18号以内的元素,a、b元素的阳离子和c、d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c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比d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多,则它们的核电荷数大小关系是()
A a>b>d>c B c>b>a>d C a>b>c>d D b>a>c>d
二、填空题
15.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① Na ② K
③ Xe ④ Cl-
16.两种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18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组合有(不一定填满):
1 2 3 4 5 6 7
元素符号 H、Be
17.A原子的L电子层比B原子的L电子层少3个电子,B原子核外的电子总数比A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填写元素符号)是 ,B是 。
18.若aAn+与bBz-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的值为 (用b、n、z表示)。
19.有X、Y两种元素,Y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X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的3倍,Y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是M层电子数的4/9,也是N层电子数的4倍。则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X ,Y 。
20.A、B、C三种元素,其中有一种金属元素。A、B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且化学性质稳定。又知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之和为31。试通过计算确定这三种元素的名称:A B 、C 。
三、计算题
21. R元素的单质0.9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RC13和1. 12L(标态)氢气;又知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4个中子。请你通过计算确定该元素的符号,并画出该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班级 姓名 学号
1—1--2:元素周期律(1)
一、单项选择题
1.若用x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Th的原子来说()
A x=90 y=90 z=234 B x=90 y=90 z=144
C x=144 y=144 z=90 D x=234 y=234 z=324
2.下列各组粒子中,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是()
A Al和Al3+ B Na和F- C Na+和Ne D S2-和Cl
3.下列四组物质中,两种分子不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总数的是()
A H2O2和HCl B CO和NO C H2O和CH4 D H2S和F2
4.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最高正化合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1 →-4
5. X、Y是原子序数在1-20之间的元素,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 B.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多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 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大
6.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前者小于后者的是()
A Na-Mg B S2--S C Mg-N D Al3+-Al
7.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该元素单质与酸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元素为()
A 铍 B 镁 C 铝 D 钠
8.在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共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9.下列各原子构成的单质中,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是()
A.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B.没有N层,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1/2
C. L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D. M电子层和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10.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是()
A. C、N、Si B. Al、Mg、Na C. F、Cl、Br D. P、S,、C1
11.原子序数从11-18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A.电子层数 B.元素化合价 C.原子半径 D.最外层电子数
12.2001年初,利用制造原子弹的核废料238U(原子序数为92)制成的贫铀弹在欧洲闹得沸沸扬扬。下列有关238U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38U核外有92个电子 B 238U的原子质量约为12C的238倍
C 238U原子核内有146个中子 D 238U是U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13.X、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A X>Y>Z B Y>X>Z C Z>X>Y D Z>Y>X
二、填空题
14.用(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E)电子层数填写下列各个空格。
(1)原子种类由 决定;(2)元素种类由 决定;
(3)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 决定;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 决定;
(5)核电荷数由 决定。
15.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L层比B原子的L层多4个电子,而B原子的M层比A原子M层少2个电子,推测A、B两种元素的符号,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1)A元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
(2)B元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
16.由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组成的分子、阳离子、阴离子,核外共有10个电子的微粒有(填写分子式或离子符号):
(1)分子有 、 、 、 和 。
(2)阳离子除H3O+外,还有 、 、 和 。
(3)阴离子除NH2-外,还有 、 、 和 。
17.(1)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顺序,填写元素符号。
(2)表中第二横行元素的原子都有 个电子层,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 增加到 ,原子半径(Ne除外)依次 ,最高正化合价(O、F除外)依次 ,最低化合价从一4价的元素开始递变到 价的元素。 第三横行重复上述变化。
18. A、B两种元素单质均可与水剧烈反应并生成气体,且这两种气体可按1:2的体积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B元素的单质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火焰为紫色。则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9. 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B的核电荷数比A大1,C原子的电子总数比B原子的电子总数多5;1 mol A的单质跟盐酸反应可置换出11.2 L(标准状况下)氢气,这时A转变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试回答:
(1) A(填写元素名称)是 元素,B是 元素,C是 元素。
(2)分别写出A、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与C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班级 姓名 学号
1—1—3 元素周期律(2)
一、单项选择题
1.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C.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2.下列单质中,与水或酸反应最剧烈的是()。
A. K B. Na C. Mg D. Al
3.下列微粒中.氧化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的是()。
A. F-、C1-、Br- B. Na+、Mg2+、Al3+ C. F、Cl 、Br D. Li+、Na+、K+
4.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PH3 B. H2S C. SiH4 D. HCl
5.已知R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差为4,R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K层上电子数的3倍。则R元素的名称为()
A 硫 B 碳 C 氮 D 硅
6.某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阴离子符号是RO3-,则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A HR B H2R C RH3 D 不能确定
7.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同,该元素的单质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物质的量比为2︰3。该元素为()
A Na B Mg C Al D K
*8.已知A、B是3~18号以内的元素,它们可以化合成离子化合物AmBn,在此化合物中,所有离子均能满足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若A的核电荷数为a,则B的核电荷数不可能为()
A a+8-m-n B a-8+m+n C a-m-n D a+16-m-n
9.有X、Y、Z三种元素,X与 Y可以形成XY、XY2两种化合物。Z与X、Y分别形成XZ4和Z2Y两种化合物,在这两种化合物的分子中,总的电子数都为10个。则X、Y、Z三种元素分别是()
A C、N、O B C、O、H C C、H、O D H、N、O
10.按C、N、O、F的顺序,其性质表现为递减的是()
A 最外层电子数 B 原子半径 C 非金属性 D 单质的氧化性
11.HF、H2O、CH4、SiH4四种气态氢化物按稳定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
A CH4<H2O<HF<SiH4 B SiH4<HF<CH4<H2O
C SiH4<CH4<H2O<HF D H2O<CH4<HF<SiH4
12.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10~18之间,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非金属性:X<Y<Z
B 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按X、Y、Z顺序增加
D 元素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变大
13.从下列叙述中,可以肯定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
A.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从酸中置换出H2比B从酸中置换H2难
C. 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H十生成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H十生成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
14.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D>C 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D>B>A D.单质的还原性A>B >D>C
二、填空题
15.在11~18号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填符号):
①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②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
③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④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
⑤碱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 ,它对应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⑥酸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 ,它对应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⑦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⑧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
16.试推断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
(1)X、Y两种元素能形成XY2型化合物,XY2中共有38个电子,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或 ;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
(2)1~18号元素中,A、B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4,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为AB,其化学式是
或 。
(3 )某物质是由1~18号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且这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1 mol该物质中三种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各为1 mol,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总数为20 mol,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4)某非金属X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m,它的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形成的酸中有b个氧原子,则这种酸的化学式是 。
(5) X元素的最高正价和负价绝对值之差为6,Y元素和X元素原子的次外电子层上都有8个电子,X和Y形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则X和Y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或 。
(6). M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其中L层有1个电子,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17.A、B、C三种元素,它们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1molA单质与水反应能置换出1g氢气,而A变为具有跟氖原子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B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气体,B成为稳定的气态氢化物。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既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
(1)由此可知,A(填写元素名称)为 ,B为 ,C为 。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A单质与水: ;
B单质与水剧烈反应: ;
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
班级 姓名 学号
1—1—4 元素周期表(1)
一、单项选择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
A.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C.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D.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上的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中,周期的划分依据是()
A.元素的核电荷数 B.元素的化合价
C.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B.位于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C.IA族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只有1个电子,所以IA族元素(除H外)均为活泼金属元
素
D.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稀有气体元素所在的族称为ⅧA族
4.同周期的三种非金属元素X、Y、Z,它们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X<Y<Z,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 Y、 Z顺序增强
C. X、Y、 Z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
D. X、 Y、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6. 国际上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于1989年规定,取消原长式周期表中主、副族族序号和“族”的概念,将元素周期表由左向右按顺序依次编为18列,如碱金属是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的列序号为18。按照国际上这一新规定,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3列中元素种类数最多,第14列中元素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B.第10列中没有非金属元素,第12列中都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最外层电子个数为2的元素都位于第2列
D.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第1列元素和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依次降低
7. 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B.发现元素周期律 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
8.在元素周期表中,第3、4、 5、 6周期元素的种类数目分别是()
A. 8、18、32、32 B. 8、18、18、32 C. 8、18、18、18 D. 8、8、18、18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以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均相同
二、填空题
10.填写下列空白:
(1)周期表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位于第 纵行。(2)所含金属元素种类最多的是第 族。
(3)所含元素超过18种的周期是第 、第 周期。
(4)处在周期表第8纵行的铁元素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5)短周期元素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是第 、 族,次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位于第 周期。
11.(1)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其中L层有5个电子,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2)R元素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非金属元素,若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ROm,则此时R元素的化合价为 ,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
12.(1)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逐渐 ,原子半径逐渐 ,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最后以 元素结束。
(2)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逐渐 ,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1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列出了11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金属性最强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①③⑤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3)①②③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
(4)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元素为 。在这两种盐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为 ,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向该元素和⑧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5 元素周期表(2)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磷 B 铁 C 钙 D 碘
2.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A 金属元素 B 稀有气体元素 C 非金属元素 D 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
3.周期表中16号元素和4号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A 化合价 B 最外层电子数 C 电子层数 D 次外层电子数
4.某元素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3,该元素的氧化物不可能是()。
A. R2O B. R2O3 C. R2O5 D. RO3
5.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 R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式为H2R
C 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 R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6.A、B是周期表中相邻两主族的两种元素,若A的原子序数为a,以下不可能是B的原子序数是()
A a-17 B a-7 C a+18 D a+19
7.X和Y是短周期元素,两者能组成化合物X2Y3,已知X原子序数为n,则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 n+11 B n+3 C n-5 D n-6
8.能形成A2B化合物的一组元素是()
A 原子序数分别是3和17的元素 B 原子序数分别是12和8的元素
C 核电荷数分别为11和16的元素 D 核电荷数分别为13和17的元素
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H2S、H2O、HF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B. RbOH、KOH、Mg(OH)2的碱性依次减弱
C. Ca、Mg、 Na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D. H4SiO4、H2CO3、H2SO4的酸性依次增强
10.已知X、Y、Z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2X、YH3、 H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X>Y
B.核电荷数:Z> Y> X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ZO4 > H2XO4>H3YO4
D.氢化物的稳定性: YH3>HZ> H2X
11.第3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下列关于此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钠的原子半径小 B.氯化物难溶于水
C.原子半径比铍的原子半径大 D.碳酸盐难溶于水
12.硒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ⅥA族,下列对硒元素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硒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B.硒与氢气的反应比砷(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VA族)与氢气的反应慢
C. H2SeO4的酸性比H3AsO4弱
D.硒的原子半径比硫的大
13.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除氦外)
B.其原子与同周期第ⅠA、ⅡA族金属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
D.其单质只能形成单原子分子
*14.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它的位置在第7周期ⅣA族,称为类铅。关于它的性质,预测错误的是()
A.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 B.它的金属性比铅强
C.它有7个电子层 D.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是强酸
二、填空题
15.比较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元素,哪一种元素表现出更强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有哪些实验事实可以证明?
①Na、K ②O、S ③Si、N
.
.
16.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右图
所示,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X的元素符号为
;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Y和Z中,
原子半径较大的是 ,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
与氢气反应更剧烈的是 ;Z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
呈现 性。
1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 、⑥ 、⑦ 、⑾ 。
(2)在所列12种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
(3)在所列12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写出两者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班级 姓名 学号
1—2—1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离子键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阴阳离子间的相互吸引即离子健
B.非金属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有离子键
C.一个阳离子只可与一个阴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
D.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一般形成离子键
2.下列物质中,可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 可溶于水 B 水溶液能导电
C 具有较高的熔点 D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3.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4.在下列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样的是()
A CaO B KCl C MgCl2 D Na2S
5.下列过程能生成离子键的是()
A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B 镁在空气中逐渐失去金属光泽
C 硫磺在空气中点燃 D 氢碘酸与氯气反应
6.在周期表的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
成化合物时原子个数之比为1:2,则这两种元素不可能是()。
A.钠和氧 B.钙和氯 C.镁和氟 D.硫和氧
7.在短周期元素中,现有x和Y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XY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Y3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 X和Y一定不属于同一主族
C. X和Y可属于同一周期,也可属于两个不同周期
D.若X的原子序数为n,Y的原子序数一定是n土4
8.第4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下列关于此元素的叙
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镁的原子半径大 B.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
C.碳酸盐易溶于水 D.碳酸盐受热易分解
9.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11. A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的2个电子转移到B元素的2个原子中形成了化合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B2
B.这种化合物是由AB2分子聚集而成的
C.这种化合物中存在A 2+和B-两种离子
D.这种化合物是由A2+和B-两种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
12. X和Y两种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则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A. X>Y>Z B. Y>X>Z C. Z>X>Y D. Z>Y>X
13.在由A、B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A离子和B离子的个数比为1:1,且核外电子总数相等,A离子的电子数比A原子的电子数少,B离子的电子数比它的质子数多两个,如果B离子的质子数为x,则A离子的质子数为()。
A. x B. 4 C. x一4 D.x+4
14. a、b、c、d四种主族元素,a、b元素的阳离子和c,d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a的阳离子的氧化性比b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弱,c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比d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多,则它们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是()。
A. b>a>d>c B. a>b>c>d C. c>b>a>d D. b>a>c>d
二、填空题
1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表示
(1)KCl (2)CaCl2
(3)Na2S (4)MgS 。
16. X元素位于第ⅡA族,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质量分数是60%,Y元素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X与Y能形成稳定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它是通过 键结合的。
17.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里的四种元素,A能与D形成AD2型化合物,AD2中核外电子总数是30;D-的核外电子排布跟A13+相同;B和C可以形成BC型化合物,BC分子中质子总数是18, BC水溶液是一种强酸。试回答:
(1)上述四种元素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
(2)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AD2 。
(3) A单质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 X、Y、Z三种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连续的三个不同周期。原子序数:Z>X>Y,其中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X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与Y、Z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均不相同,X与Y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族序数。已知X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Y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由此推出:(填写元素名称)X是 ,Y是 ,Z是 。
X与Y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X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Y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班级 姓名 学号
1—2—2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共价键
一、单项选择题
1.两种元素可以组成AB2型离子化合物,它们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A 11和8 B 6和8 C 7和8 D 12和9
2.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示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A 6和8 B 16和8 C 12和17 D 7和8
3.下列物质的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目最多的是()
A H2 B NH3 C H2O D CH4
4.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 H2O B CaCl2 C NaOH D Cl2
*5.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若A、B、C、D间分别形成化合物时,属于离子化合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 D2A B C2B C C2A D D2B
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SiCl4 B H2O C BF3 D PCl5
7.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D3O+ B.Li+ C. OD- D. OH-
8.最新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粒子,这种新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有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对于这种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种粒子含有3个质子 B.它的组成可以表示为H3
C.这种粒子含有3个中子 D.是氢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9.下列微粒中,不存在共价键的是()
A. He B.H2 C.NH4Cl D.H2SO4
10.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于斯莫利等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富勒烯(C60)开辟了化学研究的新领域。C60分子结构酷似足球,由12个五边形与20个六边形构。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发现了棒碳(是由300~500个碳原子组成的新物质,其分子中只含有交替连接的单键和叁键)。请对以下二个问题进行选择:
(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60摩尔质量是720 B 棒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金刚石
C C60在一定条件下能与CuO发生置换反应 D 棒碳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
(2)有关金刚石、石墨、C60、棒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B 棒碳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D 它们与氧气反应唯一产物是二氧化碳
11.X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Z的熔点较低 B Z可表示为X2Y
C Z一定溶于水 D X形成+2价阳离子
1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 △H=-297.23kJ。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S(g)+O2(g)=SO2(g),△H=-Q,Q值小于297.23kJ
B S(s)+O2(g)=SO2(s),△H=-Q,Q值小于297.23kJ
C 1mol SO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 S和1mol O2的键能之和
D 1mol SO2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 S和1mol O2的键能之和
二、填空题
1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1)N2 (2)HF
(3)CO2 (4)PCl3
14.在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中:A氨气 B氯化钡 C氯化铵 D干冰 E苛性钠 F食盐 G冰 H氦气 I过氧化钠 J乙烯 K氢气
①只有共价键的是 ;②只有离子键的是 ;
③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④无任何化学键的是 ;
15.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X; E与A同主族;A、B、C这三种元素,每一种都能与D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如能形成A2D、A2D2、;BD2、BD;CD、CD2、C2D5等
(1)写出元素的名称:C ,E 。 (2)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 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是 。
*16.短周期元素的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已知A、B、C 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据此填空:
(1)A的氢化物分子式为 ,电子式 。
(2) B的元素符号为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族。
(3 )C的单质分子式为 ,C与氢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 ,该物质属于 化合物。
17.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原子半径是除稀有气体外半径最大的,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多3个电子,C元素是人体中质量分数最大的,D元素的一种核素质量数与质子数相等。请据此填空:
(1)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B2分子的电子式是 。
(2) C元素常见单质的化学式为 、 。
(3) C和D可形成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该两种粒子反应后生成一种中性分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 A与B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4%,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不超过70 g/tnol, 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其中可能有的化学键为 。
班级 姓名 学号
1—2—3 分子间作用力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就是化学键
B.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C.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D.阴阳离子间的相互吸引是离子键
2.下列微粒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 Ca(OH)2 B. H2O C. Na2O D. MgCl2
3.下列物质的变化中,需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的是()
A.二氧化硅的熔化 B.碳酸钙受热分解 C.冰熔化 D.氧化铝熔化
4.下列变化或应用中,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
A.氯化钠晶体溶于水 B.硝酸钾晶体的熔化、冷却
C.次氯酸用于杀菌消毒D.夏天马路洒水降温
5.碘晶体升华时,下列所述内容发生变化的是()
A 分子内共价键 B 分子间的氢键
C 分子间的距离 D 分子内两碘原子之间的距离
6.硫在下列变化中,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
A.硫蒸气的冷凝 B.硫在氧气燃烧
C.加热条件下硫与氢气反应 D.加热条件下硫与铁反应
7.在解释下列物质的性质变化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化学键键能无关的变化是()
A 常温常压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放热
B HF、HCl、HBr、HI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 F2、Cl2、Br2、I2的沸点逐渐升高
D 二氧化硅的熔点比二氧化碳高
8.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 所有氢化物分子中都存在氢键
C 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D 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不是由于氢键引起的是()
A.沸点:H2O>H2S B.溶解性:NH3(易溶于水)>PH3(难溶于水)
C.稳定性:H2O>H2S D. 等质量的体积: 冰>水
10.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沸点:HI> HC1 B.半径:S2- > Na+
C.熔点:CS2> CO2 D.酸性:HClO> H2CO3
11.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
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 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 W的氢化物比X的氢化物稳定
D 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12.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所示,若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7/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阴离子的半径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Y>X
B Y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C Y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可以相互转化
D 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W>Z
13. 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 B. H3O+ C. NaH D. H2O2
二、填空题
14.对于卤素单质Cl2、Br2、I2来说,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分子内共价键键能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单质分子的热稳定性逐渐 (填“增强”或“减弱”);分子间的作用力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单质的沸点逐渐 (填“升高”或“降低”)。
15.请写出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哪种作用力有关?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
B.HCl、HBr、HI的沸点依次升高 。
C.VA、ⅥA、ⅦA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第2周期明显高于第3周期 。
16.A、B、C、D、E为五种原子序数小于20的元素,其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B同周期,两者相隔一种元素;B、D同主族相邻;A、B、D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0;C、E能形成CE型离子化合物。
(1)写出各元素的名称:A 、B 、C 、D 、E 。
(2) A、D、E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3)写出A、B 氢化物的电子式:A ,B ;比较A、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
(4) 写出D、E氢化物的结构式:D ,E ;比较D、E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
*17.臭氧(O3)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化学方程式为:
KI+O3+H2O-KOH+I2+O2(未配平)
(1)配平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该反应中氧化剂的名称为 ,还原产物的化学式为 ;
(3)若消耗0.1mol氧化剂,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班级 姓名 学号
1—3—1 同素异形现象(1)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20年代起,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1)O4和O2属于()。
A 同位素 B 同素异形体 C 同一物质 D 以上都不是
(2).有关O4新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的结构与P4相同
B 它的摩尔质量为64
C 它是氧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
D 它是由两个氧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新微粒
2.下列关于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臭氧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臭氧吸收紫外线造成温室效应
C 臭氧是氧的同位素 D 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是臭氧层破坏的原因之一
3.科学监测数据表明:大气高层臭氧层的存在能保护人类不受紫外线的伤害,同时,波长较长的A紫外线对人体合成维生素D有促进作用;波长居中的B紫外线照射过多会致皮癌及使人的免疫功能受抑制,但也能大量杀灭致病菌;波长短的C紫外线对生物有重大杀伤作用,但能全部被臭氧所吸收。据此可判断()
A 地球高层大气中臭氧厚度越厚,对人类越有利
B 地球高层大气中臭氧厚度稀薄,或臭氧“空洞”产生,对人类生存无影响
C 地球高层大气中臭氧厚度应保持适中的臭氧层厚度
D 近地面若能形成臭氧层,则越有利于人类生存
4.喷气式飞机在对流层中飞行时排放的尾气NO,能进行下列反应:O3→O2+O;NO+O3→NO2+O2,NO2+O→NO+O2,则NO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是()
A 催化剂 B 还原剂 C 氧化剂 D 中间产物
5.下列各组两物质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氧气和臭氧 B 白磷和红磷 C 水晶和石英 D 石墨和C60
6. 有一种磷的结构式是,有关它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它完全燃烧时的产物是P2O5 B 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红磷
C 它在常温下呈固态 D 它与白磷互为同位素
7.根据C(石墨)=C(金刚石)-1.894kJ,可得出的结论是()
A 石墨比金刚稳定
B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金刚石转变成石墨时,能量升高
D 相同质量的这两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石墨多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活性炭能吸附某些有毒气体和有色气体
B 金刚石具有可燃性
C 石墨可作润滑剂和电极
D 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是同一种物质
9.下列物质变化时,需克服的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的是()
A HCl溶于水 B I2升华 C H2O电解 D 烧碱熔化
10.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 Na2O2;② SiO2;③ 碘;④ 金刚石;⑤ NaCl;⑥ 白磷,其中含有两种结合力的组合是()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②③⑥
11.31g白磷分子(P原子最外层都形成8电子结构)中存在的共价键数目是 ()
A 4NA B NA C 1.5NA D 0.25NA (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12.将下列固体置于隔绝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冷却后又聚集为原来物质的是()
A NH4Cl B NH4I C 碘片 D 红磷
13.在2KI+O3+H2O=2KOH+O2+I2反应中,若有4mol KI被氧化,则被还原的O3为()
A 2mol B 4/3mol C 2/3mol D 1mol
二、填空题
14.指出下列元素产生同素异形现象的原因:
A.碳元素能形成金刚石、石墨等,是因为这些晶体中碳原子
不同。
B.氧元素能形成氧气、臭氧等,是因为这些气体中氧原子
不同。
15.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发现氟氯烃破坏臭氧的机理是按链反应进行的。CF2Cl2可在紫外光作用下产生Cl原子,对臭氧会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据统计,一个氟氯烃分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这个循环包括下列三个化学方程式。请补充化学方程式2。
①CF2Cl2+hν=Cl+CF2Cl ② ③O+ClO=Cl+O2
写出以上②、③反应的净结果
上述反应过程中,Cl是
A 反应物 B 生成物 C 中间产物 D催化剂
16.有A、B、C、D、E五种主族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7、6、4,原子序数按E、B、C、A、D的顺序依次增大。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气态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79:1,且该原子核内有45个中子,A、B、C原子的次外层都有8个电子,E原子的次外层有2个电子。求:
(1) D的相对原子质量 ;(2)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写出元素符号:A 、B 、C 、D 、E 。
(4)按酸性由强到弱、碱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写出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 。
班级 姓名 学号
1—3—2 同素异构现象(2)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臭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臭氧空洞的提前消失,与人们目前减少或停止使用氟氯代烃有关
B.臭氧与氧气可以相互转化,其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C.臭氧和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
D.臭氧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大量的臭氧存在有利于人体健康
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 重氢、超重氢 B 乙烷与乙烯 C 红磷、白磷 D H2O D2O
3.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1H与2H B. O2与O3 C.乙烯(C2H4)与丙烯(C3H6) D.正丁烷与异丁烷
5.下列事实能够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的是()。
A. 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 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 CHCl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D. CH4结构完全对称的分子
6.13C--- 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 a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 、15N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 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7.白磷在高压下隔绝空气加热后急速冷却,可得钢灰色固体——黑磷,其转化过程如下:白磷黑磷,黑磷性质稳定,结构与石墨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黑磷与白磷互为同分异构体 B 黑磷能导电
C 白磷转化为黑磷是物理变化 D 黑磷能在空气中自燃
8.下列分子式①C2H6O ②C4H10 ③N2 ④C ⑤CH4 ⑥P,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A.③⑤⑥ B.③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9.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10.下列微粒的性质不相似的是()
A.O2与O3 B.12C与13C C.NH3与NH4+ D.正丁烷与异丁烷
11.以M原子为中心形成的MX2Y2分子中,X、Y分别只以单键与M结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MX2Y2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四边形,则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若MX2Y2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四边形,则无同分异构体
C.若MX2Y2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则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D.若MX2Y2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则四种同分异构体
二、填空题
12.下列属于:同位素(填编号)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
A 金刚石和石墨 B 和Ca C C和C D O2和O3
E SO2和SO3 F CH3CH2OH和CH3OCH3 G D2O和T2O
13.有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虽然既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但它的化学性质和它在周期里的左上方或右下方的另一主族元素相似,这称为对角线规则。如Li与Mg元素性质相似,它们的单质、氧化物性质相似,甚至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也相似。请你推测铍(Be)的最高价氧化物属于 氧化物;并写出该性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4.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变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X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请回答:(1)X元素的名称是 ;Y元素的名称是 ;Z元素的名称是: 。
(2)XZ3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电子式是 。
(3)分别写出X、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 、 。
(4)X元素的最高氧化物的相应水化物的稀溶液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情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热,O3的氧化能力比O2强得多。若将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O2中含有约3%的O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约20--25公里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超音速飞机排出废气中的CO、CO2、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致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O2和O3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______ ____现象。
(3)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O2转变成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采用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5)SO2遇O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SO3,SO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SO2的理想方法。写出SO2与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 学号
1—3—3 不同类型的晶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
A. KBr B. NaOH C. HCl D. I2
2.下列各物质的晶体中,晶体类型相同的是()。
A. O2和SiO2 B. NaI和I2 C. CO2和H2O D. CCl4和NaCl
3.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 HC1气体溶于水
4. 干冰熔点很低是由于()
A. CO2分子间以氢键结合 B. C =O键的键能小
C. CO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CO2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
5. X是第二周期元素,能与氧形成X2O5。则有关X的叙述正确的是()。
A. X的单质在常温下以分子晶体形式存在
B. X2O5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C. X的氢化物在固态属于离子晶体
D. X所在族元素的单质在固态时都属于同一晶体类型
6.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①二氧化硅 ②碘 ③镁 ④蔗糖 ⑤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⑤
7.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 C(金刚石)和CO2 B. NaBr和HBr C. CH4和H2O D. Cl2和KCl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都是化合物 B.原子晶体都是单质
C.金属在常温下都以晶体形式存在 D.分子晶体在常温下不可能为固体状态
9.具有下列原子序数的各组元素,能组成化学式为AB2型化合物,并且该化合物在固态时为原子晶体的是()。
A. 6和8 B. 20和17 C. 14和6 D. 14和8
10. X和Y两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22,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比Y的少6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X的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B. Y的单质是原子晶体
C. X与Y形成的化合物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D. X与碳形成的化合物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11.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或升华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 Na2O和SiO2熔化 B. MgO和S熔化
C.氯化钠和蔗糖熔化 D.碘和干冰升华
12. SiCl4的分子结构与CCl4类似,对其作出如下推断:①SiCl4晶体是分子晶体;②
常温常压下SiCl4是液体;③SiCl4是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④SiCl4熔点高于CCl4。其
中正确的是()
A 只有①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④
13.完全电解19g含有重水(D2O)的普通水时,共产生气体33.6L(标准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得气体的质量为18g B 该水的物理性质和普通水完全相同
C 电解前H2O和D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D 如果得到的氢气只有H2和D2两种,则它们的质量之比是1︰1
二、填空题
14. BBr3的熔点是-46℃,KBr的熔点是734℃,其水溶液能导电。根据熔点分析,BBr3可能属于 晶体,KBr可能属于 晶体。
15. BaCl2是无色晶体,熔点963℃,沸点1 560 ℃,易溶于水,在熔化状态能导电。它可能属于 晶体,写出BaCl2的电子式 。
16. SiC和CO2物质中的化学键均为共价键,SiC的熔点高且硬度大,而CO2的晶体干冰却松软而且极易汽化。由此可判断,CO2是 晶体,而SiC可能是 晶体。
17. 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已知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X、Y、Z的顺序依次增大,且原子序数之和为33,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在周期表中,X、 Z上下相邻,Y、Z左右相邻。
(1)X、 Y、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 、 、 。
(2) Y的氧化物是 性氧化物。
(3) X和Z分别能与氧形成XO2和ZO2,XO2在固态时属于 晶体,ZO2在固态时属于 晶体。
(4) 分别写出X、Y、Z的最高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三、问答题
18.根据下列物质的物理性质,推测它们在固态时可能属于哪类晶体。
(1)NaOH:熔点318. 4℃,沸点1 390 ℃,易溶于水,熔融时能导电。
(2) SO2:熔点-72. 7℃,沸点-10.08℃。
(3)B:熔点2 300℃,沸点2 550℃,硬度大。
(4)SiC:熔点2 327℃,硬度大。
19.下表列出了钠的卤化物(NaX)和硅的卤化物(SiX4)的熔点:
NaX NaF NaCl NaBr NaI
熔点/℃ 995 801 775 651
SiX4 SiF4 SiCl4 SiBr4 SiI4
熔点/℃ -90.2 -70.4 5.2 120.5
从表中可以看出,(1)钠的卤化物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降低,硅的卤化物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2)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的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很多,请用所学知识简单解释。
班级 姓名 学号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6分,每小题3分)
1. 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B.发现元素周期律 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
2.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3、4、5、6周期所含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A. 8、18、32、32 B. 8、18、18、32 C.8、18、18、18 D. 8、8、18、18
3. 根据原子序数推断,下列各组元素化合时能以离子键结合的是(
A. 10与19 B. 6与16 C. 11与17 D. 14与8
4. 下列微粒中,与氩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是(
5.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是H4RO4,则其氢化物的分子式是()
A. RH4 B. RH3 C. H2R D. HR
6. 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有8个电子
B.其原子与同周期ⅥA、ⅦA族元素形成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C.通常条件下,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
D.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下表给出了各个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H-H H-Cl H-I Cl-Cl Br-Br
键能/kj·mol-1 436 431 299 243 194
下列分子中,最稳定的是()
A.Cl2 B.Br2 C.HCl D.H2
8. 当今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的C60与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
A.同位素 B.同素异形体 C.同分异构体 D.同一种物质
9. 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B.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C.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 D.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分子晶体
10.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铊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与铝是同主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下列对铊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断中,错误的是()
A.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B.铊能生成+3价的阳离子
C.氢氧化铊是两性氢氧化物 D. T13+的得电子能力比A13+弱
11.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及其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是因为构成晶体的粒子是有规律排列的
B 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离子晶体
C 固态时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 水在4℃时密度最大的原因与H2O分子间形成氢键有关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在气态单质分子中,一定存在着共价键
C.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着共价键
D.只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才是离子化合物
二、选择题(有一至二个正确选项)(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3. 下列化学式中,能表示其分子组成的是(
A. NaCl B. Ar C. SiO2 D. CO2
14.A、B两种元素均为主族元素,其原子最外层上分别含有1个电子和7个电子。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A.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一定是A2B型化合物
15.下列性质中,能较充分地说明某晶体是离子晶体的是()
A.具有高的熔点 B.固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可溶于水 D.固态不导电,熔化状态能导电
16. 在下列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中:
17.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B.原子半径:X<Y
C.离子半径:X>Y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
18.在医院施行外科手术时,常用HgCl2稀溶液作为手术刀的消毒剂,已知HgCl2有如下性质:①HgCl2晶体熔点较低;②HgCl2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③HgCl2在水溶液中可发生微弱电离,下列关于HgCl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gCl2属于共价化合物 B H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
C HgCl2属于非电解质 D HgCl2属于弱电解质
19. 下表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SiCl4是分子晶体 B. 单质B是原子晶体
C. AlCl3加热能升华 D. MgC12所含离子键的强度比NaCl大
20. 右图所示的是干冰晶体,则每个CO2分子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O2分子数目为()
A.6 B. 8 C.10 D. 12
21.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根据以上数据,试估计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A. 80 pm B. 110 pm C. 120 pm D. 70 pm
22. 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C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4种元素原子序数关系中正确的是()
A. C>D>B>A B. D>B>A>C C. A>D>C>B D. B>A>C>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6分)
23.(1)完成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A.H ,B.Na+ ,C.Cl- ,D.H2O ,E.KOH 。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
H2S: ;MgCl2: 。
24.下列微粒之间,属于同位素的是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固体时属于同种晶体的是 。
A.正丁烷与异丁烷 B.红磷与白磷 C.氕与氚 D.氯化钠与干冰 E.金刚石与水晶
25.几种HX晶体的熔点见下表:
HX HF HCl HBr HI
熔点/℃ -83.57 -114.18 -86.81 -50.79
在HX晶体中,HF的熔点反常,比HC1的高,这是由于 .
26.根据晶体类型的不同,填写下表:
27.已知A元素的原子K、L层上的电子数之和比它的L、M层上的电子数之和多1,B元素的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比A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多5.请回答:
(1)写出这两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A 、B 。
(2)画出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写出A的最高氧化物相应水化物与B的气态氢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8. X、Y、Z是三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它们可以形成XY2、XY3、Z2X、Z2Y、Z2Y2等化合物。已知X与Y同主族且X原子比Y原子多一个电子层,Y得到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时与Z离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X是 ,Y是 ,Z是 (填写元素名称)。
(2) Z的单质属于 晶体,Z与Y能形成Z2Y,写出Z2Y的电子式: .
29.X、Y、Z为三个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A、B在常温下是气态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 Y+X→A(g) Y+Z→B(g)
请针对以下两种不同情况回答:
(1)若常温下X、Y、Z均为气体,且A和B化合生成固体C时有白烟产生,则:
①Y的化学式是 ;
②生成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常温下Y为固体,X、Z为气体,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B,则:
①B的化学式是 ;
②向苛性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A,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A能跟氯气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8分)
30.已知某元素A能与ⅦA族某一元素B生成A本身的最高价化合物AB4,在此化合物中B的含量为92.2%,而在与此相应的氧化物AO2中,氧的含量为72.7%。A与B生成的化合物为一无色透明液体,沸点77℃,其蒸气在同温同压下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5.3。回答下列问题:
(1)A元素名称,并指出属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2)A元素与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A元素相应的氧化物的分子式。
(3)列举A与B形成的化合物的两种用途。
专题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2—1--1 化学反应速率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来表示
C,若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5mol·(L·s)-1 则指的是在该时间内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 mol·(L·s)-1
D,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程度的物理量
2、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 mol,则下列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 )
A , v(O2)=0.01 mol·(L·s)-1 Bv(NO)=0.008mol·(L·s)-1
C ,v(NH3)=0.002 mol·(L·s)-1 D ,v(H2O)=0.015 mol·(L·s)-1
3、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v(NH3)、v(O2) 、 v(NO)、v(H2O) [单位均为mol·(L·s)-1]表示,则正确的是 ( )
A, 4/5v(NH3)=v(O2) B, 4/5 v(O2)= v(NO)
C, 5/6 v(O2)= v(H2O) D, 2/3 v(NH3)= v(H2O)
4、在四个不同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N2 +3H22NH3 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数据判断,生成氨速率最快的是 ( )
A, v(NH3)=0.1mol·(L·min)-1 B ,v(N2 )= 0.1mol·(L·min)-1
C, v(N2 )= 0.004 mol·(L·s)-1 D, v(H2 ) =0.3 mol·(L·min)-1
5、下列四种X 的溶液,分别加入到盛有100ml 2mol/L HCl 的烧杯中,并加水稀释至500 ml此时X和HCl缓和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
A,20ml,3 mol/L B,20ml,2mol/L C,10ml,4 mol/L D,10ml,2mol/L
6、N2 +3H22NH3 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浓度增加了0.6 mol/L,在此段时间里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 mol·(L·s)-1, 则此段时间是 ( )
A,1s B,2s C,0.44s D,1.33s
7、下列过程中,需要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
A,钢铁腐蚀 B,食物腐败 C.塑料老化 D,工业合成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B, 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并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C,不管什么反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加热或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D,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浓度
9、反应① AB+C (1000k),② DE+F (500k),他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无法确定
10、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用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降低压强能加大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11、反应mA(g)+nB(g) xC(g) ,已知v(A)=a mol·(L·s)-1 ,v(B)=b mol·(L·s)-1, v(C)=cmol·(L·s)-1 则x的值是 ( )
A,cb/n B,cn/b C,c/am D,ac/m
12,对于反应M+N=P ,如果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3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54min,将温度提高到40℃,完成反应的10%需要时间为 ( )
A,2min B,3min C,6min D,9min
二、填空题
13、化学反应速率是 ,用 表示,常用单位为 数字表达式为 。
14、在同一化学方程式中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它们的数值比等于
15、A和B反应生成C,将A 、B放入密闭容器中,若A、B的起始浓度均为1 mol/L。反应进行到2min后A的浓度为0.8 mol/L,B的浓度为0.6 mol/L,C的浓度为0.6 mol/L,则2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A)= v(B) = v(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25℃时,向100ml含HCl 14.6g的 盐酸里放入5.6g铁粉(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反应开始至2min末,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下) H2 ,在此之后,又经过4min,铁粉完全溶解。则:
在前2min内用 FeCl2表示的平均速率为
在后4min内用 HCl表示的平均速率为
前2min 和后4min相比,反应速率 较快,其原因是
17、把已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容器里,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中:
三.简答题
18、为什么面粉厂和加油站一样,也高挂“严禁烟火”警示牌?
19、等质量的铁钉和铁粉在与稀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哪一个较快?为什么?
四.计算题
20,已知合成氨反应为N2 +3H22NH3 ,在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2和5molH2 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经过2min后测得NH3为0.4mol,求 (1)以N2,H2,NH3表示 的反应速率
(2)三种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间有何联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2—1--2 化学反应限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可逆反应2SO2+O22SO3 达到一定限度后通入18O2,再经过一段时间,18O存在于( )
A、SO3, O2中 B、 SO3, SO2中 C、 SO3, SO2 ,O2中 D 、SO2, O2中
2,对于反应N2 +3H22NH3,该反应放热,下列不是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A生成氨的速率与分解氨的速率相等 B断开一个N≡N,同时有六个N-H键生成
C N2 、H2,、NH3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总压不再改变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B2(g) 2AB(g)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A容器中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A2同时消耗1molB
C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A B同时消耗1mol A2 D单位时间内分解2molA B同时消耗1mol A2
4,可逆反应2SO2+O22SO3 正反应速率分别用v(SO2)、v(O2)、v(SO3) [单位:mol·(L·min)-1] 表示 ,逆反应速率分别用 v’(SO2)、v’(O2)、v’(SO3)表示,当化学平衡时正确的关系是 ( )
A v(O2)= v’`(SO2),=v(SO3) B v’(SO2) =v(SO3)
C v(O2)= 1/2v’(O2) D v’(SO2)=v’(O2)=v’(SO3)
5,在一定温度下, 硫酸铜晶体在饱和水溶液中有如下平衡: CuSO4+ X H2O CuSO4.X H2O 当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增大 B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减小C硫酸铜晶体变大D 溶液颜色变浅
6,保持相同温度时,可逆反应2A(g)+B(s) 2C(g) 在1×105Pa达到平衡时和 在1x106Pa达到平衡时,其逆反应速率 (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不能肯定
7, 说明可逆反应A(g)+B(g) C(g)+D(g)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的事实是 ( )
A、容器中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A,B,C,D四者共存
C、 A D消耗速率相等 D、D C生成速率相等
8,下图的曲线是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T是平衡的时间,能以此曲线表示的反应是 ( )
T
9,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平衡发生改变的是 ( )
A H2(g) + I2(g) 2HI(g) B N2(g) + 3H2(g) 2NH3(g)
C 2SO2(g) + O2(g) 2SO3(g) D C(s) + CO2(g) 2CO(g)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B在其他条件不改变时,增大压强对溶液间反应几乎无影响
C温度升高,可以使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加快,但逆反应速率可以不变
D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原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变为可能发生了
11,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12,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后,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 ( )
A 加入一种反应物 B 对平衡体系加压 C 升高温度 D 使用催化剂
二、填空题
13,可逆反应是指
14,化学平衡状态是指 反应在 下,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和 相等, 与 的浓度 的状态。
15,已知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2+H2O HCl+HClO
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ml的针筒里吸入40ml Cl2 , 再吸进10mL水,写出针筒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若将此针筒长时间放置,有可看到什么变化?
试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加以解释
16,在20℃时,将a molH2 (g)和b mol I2 (g) 充入到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H2(g)+I2(g) 2HI(g)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C(H2)= , mol.L- C(I2)= mol.L- 而C(HI)= mol.L- 所以化学反应速率 最大,而 最小(为零)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 c(H2) , c(I2) 而c(HI) 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V正 而V逆 (填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少)
(3)当反应进行到V正与V逆 时,此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若外界条件不变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等都将
三、简答题
17,氯气能与水反应,但在实验室制氯气时,可以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为什么?
四、计算题
18.把6 molA气体和5 molB气体混合放入4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3A(g)+B(g) 2C(g)+xD(g),经5min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molC,测得D平均反应速率为
0.15 mol·(L·min)-1 ,求;(1)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2)B的转化率.(3)x的值 .
班级 姓名 学号
2—2—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是化石能源的是 ( )
A. 氢气 B. 煤 C. 石油 D. 天然气
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矿物燃料是 ( )
A.水煤气 B.CO C.石油 D.天然气
3根据以下叙述,回答第(1) --(2)题
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电能是一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焦炉气是一级能源
(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地球上含量非常丰富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能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总能量的大小
D.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5.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
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
6.天然气(CH4)、液化石油气(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 CO2 + 2H2O,
C3H8 +5O2 3 3CO2 + 4H2O,现有一套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欲改为燃烧天然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已知:气态物质的分子数之比等于体积比) ( )
A.减小空气进气量,增大可燃气进气量
B.增大空气进气量,减小可燃气进气量
C.增大空气进气量,也增大可燃气进气量
D.增大空气进气量,或减小可燃气进气量
7.下列关于煤炭应用效率最高的是 ( )
A.直接燃烧 B.粉碎后燃烧
C.转化为水煤气 D.干馏综合利用
8.伊拉克战争期间,有部分油井着火,在灭火工作中,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是 (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降低火焰温度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燃料有足够的空气就能充分燃烧
B.氢氧化钾与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 焦炭在高温下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放热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释放出来
10.以下各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
?A.甲烷燃烧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铝片与盐酸反应 D.氧化钙与水反应
11.下列有关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贮着大量的能量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为人类所利用
?D.吸热反应中由于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因而没有利用价值
二、填空题
12.物质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 ;欲使燃料燃烧充分,则需要考虑两点: ;
13.家庭中生炉子取暖采取的做法是:打开炉门,挑开窝头盖,说明燃料的充分燃烧需满足的条件为 ,但当我们看到炉子中的煤还剩很小一部分发红时,如果采取上述做法,炉子很快灭了,其原因是
14.火力发电厂燃煤时用煤粉可使燃烧充分,而家用煤炉若用煤粉则会灭火,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汽车中的电喷装置可使汽油雾化而尾气的污染物要少得多,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油成分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三、简答题
16.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之一,是将装有芒硝(Na2SO4·10H2O)的密闭塑料管安装在房屋的外墙内,当太阳照射时,它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达到蓄热的作用,使室内保持较低温度;晚上,它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出,使室内保持温暖。请利用化学原理分析热能的转化过程。
17.由“燃着的蜡烛一扇就灭,而炉火越扇越旺”这一事实,谈谈你对燃料的充分燃烧及有效利用的认识。
班级 姓名 学号
2—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一、单项选择题
1.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2.有专家指出,如果将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变成CH4、CH3OH、NH3等的构想能够成为现实,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可消除对大气的污染 B可节约燃料
C 可缓解能源危机 D此题中的CH4、CH3OH、NH3等为一级能源
3.对于放热反应2H2+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物H20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由于是放热反应,H2和O2混合反应就能自发进行.
4在相同温度下,下列3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以Q1、Q2、Q3表示,则Q1、Q2、Q3的关系是 ( )
(1)2H2(气)+O2(气)=2H2O(气)+Q1
(2)2H2(气)+O2(气)=2H2O(液)+Q2
(3)H2(气)+1/2 O2(气)=H2O(气)+Q3
A. Q1>Q2 , Q2=2Q3 B.Q1=Q2=Q3
C. Q15.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已知C0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03分解是吸热反应
6.已知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石墨是放热的。据此,以下判断或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性差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放热反应不加热也能进行
7.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分别以△H1和△H2表示:
(1)2H2(气)+O2(气)=2H2O(气)+△H1
(2)2H2(气)+O2(气)=2H2O(液)+△H2
△H1和△H2的关系为 ( )
A △H2>△H1 B △H1>△H2
C △H1=△H2 D 无法确定
二 填空题
8.城市使用的燃料,现大多为煤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的混合气体,它有煤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试回答:
(1)写出制取水煤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放热)。
(2)设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C3H8),其充分燃烧后产物为C02和H2O,试比较:
①完全燃烧等质量的C3H8与CO所需的氧气的质量比为: 。
②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C3H8与CO所需的氧气的质量比为: 。
9.在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中,若断裂1mol H - 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裂1mol Cl- Cl键要吸收243KJ的能量,断裂1molH - Cl键要吸收432KJ的能量,则1mol H2在Cl2中充分燃烧的能量变化是△H= 。
写出该化学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0.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Ⅰ:C(s)+O2(g) ==CO2(g) ( 放热Q1 kJ )
途径Ⅱ:先制水煤气
C(s)+H2O(g) == CO(g)+H2(g) (吸热Q2 kJ)
再燃烧水煤气
2CO(g)+O2(g)==2CO2(g)
2H2(g)+O2(g) ==2H2O(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两种途径放热: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
(2)Q1、Q2、Q3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_______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为______ 。若停止加热,则该反应 (填停止或继续进行)
(4)简述煤通过途径Ⅱ作为燃料的意义: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汽时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三、计算题
11、已知破坏1mol N≡N键、H-H键和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46kJ、436kJ、391kJ。试计算1molN2(g)和3 molH2(g)完全转化为 NH3(g)的反应热的理论值,并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班级 姓名 学号
2—2—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一、单项选择题
1 25℃、101kPa时,1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同时放出22.68kJ热量,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热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CH4O(l)+O2(g)==CO2(g)+2H2O(g);△H=—725.8kJ· mol—1
B 2CH4O(l)+3O2(g)==2CO2(g)+4H2O(l);△H=+1451.6kJ· mol—1
C 2CH4O(l)+3O2(g)==2CO2(g)+4H2O(l);△H=—22.68kJ· mol—1
D CH4O(l)+O2(g)==CO2(g)+2H2O(l);△H=—725.8kJ· mol—1
2.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 △H=-285.8 kJ / mol
CO(g)+1/2O2(g)=CO2(g); △H=-283.0 kJ / mol
C8H18(l)+25/2O2(g)=8CO2(g)+9H2O(l); △H=-5518 kJ / mol
CH4(g)+2O2(g)=CO2(g)+2H2O(l); △H=-890.3 kJ / 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
A. H2(g) B. CO(g) C. C8H18(l) D. CH4(g)
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效应△H1>△H2的是 ( )
A. 2H2(g)+O2(g)= 2H2O(l);△H1 2H2(g)+O2(g)= 2H2O(g);△H2
B. S(g)+O2(g) =SO2(g);△H1 S(s)+O2(g)=SO2(g);△H2
C. C(s)+1/2O2(g) =CO(g);△H1 C(s)+O2(g) =CO2(g);△H2
D. H2(g)+Cl2(g) = 2HC(g);△H1 1/2H2(g)+1/2Cl2(g)= HCl(g);△H2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H2(g) +1/2O2(g) ==H2O(l); △H=-285.8 kJ/mol
B. 2SO2 +O22SO3; △H=-196.6 kJ/mol
C.2H2(g) +O2(g)==2H2O(l); △H=-571.6 kJ
D.C(s) +O2(g) ==CO2(g); △H=+393.5 kJ/mol
5、含11.2gKOH的稀溶液与1L0.12mol/L的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
A. KOH(aq)+1/2H2SO4(aq)==1/2K2SO4(aq)+H2O(l); △H=-11.46 kJ/mol
B.2KOH(aq)+ H2SO4(aq)==K2SO4(aq)+2H2O(g); △H=-114.6 kJ/mol
C.2KOH(aq)+ H2SO4(aq)==K2SO4(aq)+2H2O(l); △H=+114.6 kJ/mol
D.KOH(aq)+1/2H2SO4(aq)==1/2K2SO4(aq)+H2O(l);△H=-57.3 kJ/mol
6、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 △H= -571.6 kJ/mol
C3H8(g) +5O2(g)==3CO2(g)+4 H2O(l); △H= -2220kJ/mol
实验测得H2和C3H8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合气体中H2与C3H8的体积比为( )
A.1:3 B.3:1 C.1:4 D.1:1
7、已知 2 SO2(g)+O2(g) 2 SO3(g); △H=-196.6kJ/mol。当4molSO2与一定量O2混合反应测得出放出314.3kJ热量时, 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
A.40% B.50% C.80% D.90%
8、已知葡萄糖(C6H12O6)的燃烧热是2804 kJ·mol-1,当它氧化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
A.26.0kJ B.51.9kJ C.155.8kJ D.467.3kJ
9、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2 H2(g)+ O2(g)===2 H2O(g); △H2=+484 kJ·mol-1
B. 2 H2(g)+ O2(g)===2 H2O(l); △H2=- 484 kJ·mol-1
C. H2(g)+1/2 O2(g)====H2O(g) ; △H1=+242 kJ·mol-1
D. H2O(g) == H2(g)+1/2 O2(g); △H1=+242 kJ·mol-1
二、填空题
10.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的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度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