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吊饰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时数: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民间工艺品一吊饰及其造型,色彩,花纹的装饰特点;
(2)、学习运用点,线,面进行装饰。
2、过程与方法:(1)、在探索中领悟设计制作小吊饰的方法。
(2)、通过学生运用剪,折,贴的方法制作小吊饰,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和
制作能力。
情感:通过小组协调合作活动,从小树立互助,合作的集体观念,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
与交流。
4、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示范作品。
5、学具准备:折纸、卡纸、小剪刀、双面胶、彩笔等。
二、教学重点: 能合理运用纸材,通过点,线,面,色彩,装饰等艺术形式,折,剪,贴
等手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小吊饰。
教学难点: 能把一个个小形象进行有目的地串联,形成一串有特色的小吊饰。
教学过程:
(一)、欣赏 感受 体会
1 、教师带着各种小吊饰走进教室,让学生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 ? 有什么用呢 ?
2 、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民间吊饰:A ,教师出示几种不同风格的民间吊饰
供学生欣赏。 B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说说小吊饰在形状色彩,花样上的不同特
征,以及作者表达的意义,每说对一次加一分,看哪个小组能夺得最高分。
3 、教师表扬奖励高分的小组。
(直观形象的民间吊饰欣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点和兴趣点。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
(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吊饰,通过"看一看", "说一说",既生动又高效,增强了课堂活动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分析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潜移默化地增长美术及人文知识。吊饰形态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主动性,但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推波助澜)
(二)、分析 学习 体验 分析、体验
1 、教师出示几串学生作品 ( 吊饰 ) ,并引导学生赏析:A ,它们与刚才的民间吊饰
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B ,都有哪些形状呢 ?C ,这些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
的呢 ? D ,你认为还有哪些材料也可制作吊饰呢 ?
2 、这些美丽的小吊饰是怎样做出来的 ?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边读课本一边开展
小组讨论:如何做小吊饰 ?
3 、老师请每个小组各推荐一名代表上来演示制作吊饰 ( 每人做一件单个形象 ) ,有
哪些同学愿意来试试 ? 其他同学就在自己的座位上尝试制作。
4 、做好后,再挑选一位同学上来串联。
5 、教师边示范边总结制作步骤:画形象,剪出形象,贴花纹,串联。
6 、启发学生思考:怎样串联才能使小吊饰更美更特别呢 ?
五、学习、体验
1 、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 ( 如 A ,学生做的吊饰和民间吊饰都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学生作品是纸做的,民间吊饰是布和线做的。 B ,学生做的吊饰有动物,花,水果,几何形,人物等形象。 C ,还有汽水罐,布,废纸,树叶??都可以做小吊饰。 )
2 、同学们一起阅读美术课本,积极开展讨论:"怎样制作小吊饰"。
3 、部分学生主动上台演示,其余学生都在自己座位上尝试制作吊饰。
4 、大胆的同学上台串联小吊饰。
5 、学生观看老师的示范,并学习制作步骤,为自主制作打下基础。
6 、学生思考串联的方法,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出示学生作品,引入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分析同龄人的作品,为激发形象思维打基础,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降低难度。通过"议一议","试一试",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小吊饰, 旨在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发现性的学习,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但学生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协助,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教师对制作步骤的示范讲解要简明,通俗,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发现新的方法,大胆张扬自己的审美个性。
四、合作 设计 制作
1 、教师通过多媒体 ( 录像或图片 ) 展示一些动物,植物,人物及几何图形,激发学生
的形象记忆。
2 、教师出示作业要求:利用各种纸材,小组合作学习,制作一串有趣的吊饰。
3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 以六人为一小组 ) 。
4 、指导各小组协商讨论各自的任务和合作方法。协调各小组活动情况。
5 、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分组活动是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交流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增进友谊和合作,去自主探索和发现。
五、展示 感想 评价
1 、教师在黑板上布置展示区,供学生自主选择悬挂。
2 、组织各组的学生观赏同学们的作业。体验成功的乐趣。
3 、展示师生互动评价活动。 A ,让学生说说自己制作的作品。 B ,评评别人作品的优缺点。 C ,教师因势利导,有的放矢,总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