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1 20:5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辛亥革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吸食鸦片
裹小脚女子
贫穷的民众
官员腐败
列强瓜分
中国当时社会现状
外伤——西方列强的瓜分
结与国之欢心
量中华之物力
内痛——清政府腐朽的统治
一 革命志士的奋斗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起义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特点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刘道一
蔡绍南
第一次
安庆起义
1907年
徐锡麟
秋瑾
孙中山
黄兴
1911年
黄兴
影响最大
黄花岗起义
广西起义
1907年
失败
失败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失败
失败


萍浏醴
起义
萍浏醴
1905年,湖南发生水灾,官僚豪绅乘机哄抬米价,饥民载道。
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等从日本回到湖南联络会党,确定了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发动起义。12月初起义爆发,起义军声势浩大,屡败清军。清政府数万军队镇压,起义军失败,刘道一等遇害。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在安庆策划、组织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并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在激战4小时后,起义失败,徐锡麟等被捕,慷慨就义。
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徐锡麟
秋瑾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广西起义(镇南关起义)
1907年,孙中山、黄兴筹划领导广州起义,奇袭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临时决定提前发动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
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广州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
起义
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 武昌起义
二、武昌起义
1.领导机构:
2.主要力量:
3.直接原因:
4.时间:
5.经过:
6.结果:
7.影响: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10月9日,孙武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计划泄露
1911年10月10日
取得胜利
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起义爆发
夺取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湖北军政府成立
湖北军政府旗帜
黎元洪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后,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武昌
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1912年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下台,去世。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场。
—— 《中国近现代史》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大门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
背景
外伤——西方列强的瓜分
过程
意义
内痛——清政府腐朽的统治
爆发
武昌起义(1911.10.10)
革命志士的奋斗
安庆起义
萍浏醴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①推翻清朝,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②开创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的大门
影响
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课堂训练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 )
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 )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C
D
3.武昌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A.湖北新军  B.湖北文学社
C.中国同盟会    D.湖北共进会
4.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
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A
C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