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垂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点,成四个角;体验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垂线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形成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点:建立相交和垂直的概念,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突破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使学生掌握垂直的概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建立相交和垂直的概念,理解直线外的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突破方法:利用实际图像,直观形象,让抽象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引导学生在观察、测量中进行概念的理解,在交流中获得新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好三角尺、小棒、一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唤起经验。
在白班上画一个“×”,提问:你们认识它吗?(学生答×或者英文单词X)今天我们要重点来介绍这样的形状,因为这里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知识。
说明:看,这两条直线交叉着,我们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交,或者说成这是一组相交的直线;相交的这一个点,叫交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生活中像这样相交的现象吧。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相交(第二张ppt):
1.出示实物图,并提问:从这三幅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相交的直线?
(指名学生上白板指一指)
2.课件出示相交的直线图。
观察思考:仔细看看这几组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教师小结:都相交于一点 形成了四个角
3.提问:如果请你根据你的发现把它们分成两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分组讨论,确定分法。
4.总结:我们今天就一起重点学习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直角的情况
(二)认识垂直(第三张ppt)。
⑴提问:你是怎样判断它们相交成直角的?
(请一位同学上来笔画一下)
⑵说明:想确定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需要用量角器或者三角板测量,并且只要在其中一个角上标上直角符号。
2.揭示概念(第四张ppt)。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
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3.(1)观察直线a和b的位置关系,你发现了什么?(第五张到第八张ppt)
(2)如果换成直线1和2,又该怎么说呢?
(3)如果我们将直线a缩短,那这两条直线还互相垂直吗?指名回答,如果把b再缩短,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吗?为什么?
总结: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只要有一个是90度,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4.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咱们生活中有哪些垂直的例子?(请学生上台指一指)
5.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能找出图中的垂直现象吗?看看谁说的最完整。(第十张ppt)
6.现在请你们睁大你们的火眼金睛,猜测一下下面四组直线,哪些是互相垂直的?(第十一张ppt)
想要准确知道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还需要借助三角板或者量角器去量一量,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到第90页练一练,自己动手量一量吧。
总结:两条直线是否垂直,与他们的方向无关,只要看它们相交形成的角是不是直角就可以确定,如果是直角,就互相垂直。
下面哪些图形中有互相垂直的线段?(点名回答)
你能在下面的字母中找互相垂直的线段吗?(点名回答)
小发明: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你能创造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吗?
(请折好的学生站到讲台上举过头顶展示给大家看折的方法,大家判断是否是互相垂直的线段)
㈢学习例7,认识距离。
1.故事引入:小蚂蚁在P点,想要过这条河,到对岸寻找食物。乘上叶子船,你会建议小蚂蚁走哪一条路能尽快赶到对岸呢?为什么?(第15张ppt)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初步领会垂直于直线的那条线段最短。
2.测量验证:请打开课本看例7的图,让这个图也帮助我们进行验证,用尺子量一量,验证你的猜想。
3.提问:有没有更短的路线提供给小蚂蚁?这条直线与直线的位置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吗?
(学生表达结论)
揭示概念: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我们把从直线外的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追问:现在你能说一说图上P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多少吗?
完成“练一练”第2题。(第16张ppt)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你能说说怎样找点A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三、巩固新知,内化知识。
1. 同学们都认识了垂直线段,我们现在来比比谁更聪明(第十七张ppt)
2.实际应用:小明家遇到了一个麻烦——停水了,需要从大街边上把自来水管接到小明家,下面的几条线路,聪明你会选择哪一条呢?为什么?
总结: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
三、总结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认识垂直”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明白垂线在活中的应用。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中。
教材以生活场景为素材,抽象出直线相交成直角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认
识互相垂直。教学时,我采用通过生活中的额“×”来引导学生感悟新知,并从实践的过程中自觉领悟互相垂直的概念。这样,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直线的过程,感受自己在学习有用的数学,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注重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在做中学数学。
“做中学”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思考、质疑、学习、发展。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画相交线、用纸折垂线等活动,让学生在折线是经历创造垂线的过程,加深对垂线的认识,能在做中学到知识、学会思考。
注重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
对小蚂蚁路线的选择、不是直接交给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索,在交流与探索中体会垂线的意义等,这样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培养了学生会倾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