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 )
A. 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B. 军民体质下降
C. 林则徐禁烟无成效 D. 白银大量外流
2.央视热播《湄公河行动》电影是根据湄公河惨案改编,讲述了一支行动小组为解开中国商船船员遇难所隐藏的阴谋,最终揪出毒品贸易幕后黑手诺卡的故事。170多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他是( )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魏 源 D.郑 和
3.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林则徐关于禁烟的建议?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才是真正的原因( )
A. 鸦片损害人民的健康 B. 坚持闭关政策
C.银荒兵弱对大清统治不利 D. 皇帝信任林则徐
4.八年级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一些历史资料:①林则徐生平史迹 ②英国军队侵华暴行 ③割让香港岛示意图。根据这些历史资料,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关于(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虎门销烟 C. 鸦片战争 D. 甲午战争
5.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代表耆英、伊里布到南京下关江南英舰“皋华丽”号上,被迫接受英国代表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款是( )
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占香港岛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 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 )
A. 厦门 B. 福州 C. 上海 D. 广州
7.1839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通过鸦片战争英国实现了这一目的。这个“岛屿”是( )
台湾岛 B. 香港岛 C.澎湖列岛 D. 澳门岛
8.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实力雄厚 B.清朝社会制度腐朽落后
C.英军船坚炮利 D.清军武器低劣
9.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鸦片走私利益 B.解决“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惩罚清政府拒绝“修约”的行为
12.针对如表的贸易情况,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 )
年代(年) 英输华货物总值(单位:万英镑)
1837﹣1839 年均不足100
1845 约239
1846 约179
1854 约100
A.要求协定关税 B.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C.在中国开设工厂 D.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
13.有些历史遗址总是激起我们心中阵阵的伤痛,看见下图就会联想到是哪次列强侵华的见证(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日战争
14.马克思称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的是( )
A. 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B. 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C. 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 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15.一部《1860:圆明园大劫难》让人们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感受到了刻骨的“记忆”。与这个“记忆”有关的侵略者是( )
A.英法联军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16.“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好的好处。这个国家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俄国
17.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8.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19.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
A.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 C.永安建制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0.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1.右图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纲领性文件,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缺乏条件没有实施 B.由洪仁玕制定的建国方案
C.探索中国独立道路 D.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2.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3.老师在给八年级(8)班的同学们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图。此图不能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24.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太平天国(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25.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3 分,27题 12分,共25分。)
26.(13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
材料三:1853年,洪秀全明文规定:“凡一切孔孟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
——张强:《上帝教对太平天国的消极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在炮口逼迫下被迫打破隔绝状态的被迫开放行为具体是什么? (2分)
(2)材料一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1分)
(3)材料二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英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侵略的什么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4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太平天国是如何对待儒家经典的?太平天国的宗教政策会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吗?请说明理由。(4分)
(5)通过以上史实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2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图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导致该帝国沉迷的根源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4分)
(4)你认为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主要说的是清朝吸食鸦片的现象普遍,因此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
2.B 解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B。
3. C 解析:道光帝作出决策的出发点都是维护自己的君主专制统治,意识到鸦片的输入严重威胁到清朝的统治,所以接受林则徐的建议进行禁烟。故选C。
4. C 解析:林则徐生平史迹重要的就是虎门销烟,而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中英《南京条约》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等,再加上英军等关键词,可得出相关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故选C。
5. D 解析:《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该条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故选D。
6. C 解析: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被迫由南往北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上海。故选C。
7. B解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一直到1997年,香港岛才回到中国。故选B。
8. B 解析:鸦片战争是清政府同西方列强的第一次较量。英国较早的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第一强国。这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故选B。
9. B 解析: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故选B。
10.D 解析:据材料“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C 解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要求修改条约,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故选D。
12.B 解析:依据表格“1854年约100,英输华货物总值减少,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于1856﹣1860年联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B。
13. B 解析:题目给出的图片反映的是圆明园远瀛观和大水法的残迹.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故选B。
14. A解析: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暴露了侵略者的残暴性和侵略性。故选A。
15.A 解析:制造火烧圆明园这场人类文明史上浩劫的是英法联军,故选A。
16.D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是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选D。
17. D 解析: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根本原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结果都是列强迫中国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并且两次战争的主要侵略者都有英国。故选D。
18. A 解析:两次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故选A。
19. A 解析: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B是太平天国兴起的标志;C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D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故选A。
20.B 解析:农民阶级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反抗压迫的革命性;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所以其两面性是由其经济地位即受地主阶级压迫和小生产者地位所决定的。故选B
21.D 解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探索中国独立道路。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它未能付诸实践。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的是《天朝田亩制度》。故选D。
22. B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除具备其他农民运动反封建的性质外,它还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新任务。从世界形势来看,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也就符合了时代的新特点。故选B。
23. D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但从图片不能看出,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故选D。
24. D 解析:“采用了宗教、建设天国”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A项和B项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在太平天国的斗争中,与中外反动势力始终没有妥协,并对中外反动势力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故B项错误。故选D。
25. B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阻碍近代化的是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而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所以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所以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3 分,27题 12分,共25分。)
26.(1)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分)
(2)封建制度(封建专制制度或君主专制制度)(1分)
(3)严禁鸦片的决心;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4分)
(4)尽行焚毁(1分)不会。太平天国宣扬的上帝教,对儒学及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的冲击(3分 。没有说明理由不得分)
(5)腐朽的制度导致近代中国受到侵略,农民阶级无法使中国摆脱落后;中华民族勇于反抗外来侵略,不屈不饶(2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英国;中国。(2分)根源:工业革命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2分)
(2)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2分)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近代化。(4分)
(4)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独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