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040011087100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同步作业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中的“汉祖”是( )
A.嬴政 B.项羽
C.刘邦 D.李斯
2.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
A.秦→西汉 B.西汉→秦
C.西周→东周 D.西周→秦
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改变这种状况,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穷兵黩武
C.增加赋税 D.“以德化民”
4.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 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西汉王朝重视“以德化民”出现在( )
A.汉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光武帝时期
6.汉文帝曾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这反映了汉文帝提倡( )
A.勤俭治国,反对奢华 B.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C.以农为本,劝课农桑 D.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7.缇萦救父的故事发生在西汉,缇萦的勇气感动了当时的统治者,使统治者废除了断残肢体的肉刑。由此判断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 )
A.秦二世时 B.汉高祖时
C.文景时期 D.汉武帝时
8.汉文帝采纳晁错提出的“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建议,提倡( )
A.把奴婢释放为平民 B.“以德化民”
C.以农为本 D.勤俭治国
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了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提倡勤俭治国等措施。西汉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
A.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B.西汉统治者是农民出身,还保留着农民本色
C.西汉国力尚弱,统治者还不能享受
D.西汉统治者奉行儒家思想
10.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这句话表明汉初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重商 B.重农
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
11.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注重农业生产
C.减轻赋税和徭役
D.郡县制的开创与实施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醇驷:四匹马的毛色一样)
——《汉书》
材料二 国家粮仓丰满,陈粮上压陈粮;府库里的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材料三 你见过微笑俑吗?在“帝国表情——汉景帝阳陵出土文物展”上可以看到汉阳陵的陶俑个个面带微笑。也许正是“文景之治”时期太平盛世的幸福,深深刻画在了所有人的面孔上。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的什么状况?造成该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材料二中繁荣局面的出现。
(3)文景时期被誉为“太平盛世”,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从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这些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C 2.A
3.A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依据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故选A。
4.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所以必须紧扣“劳动力”这个关键词。只有①士兵还乡务农和③将奴婢释放为平民的做法才能增加劳动力,故选C。
5.B
6.A [解析]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由“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可知,这反映了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华。故选A。
7.C
8.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主要信息,题干信息“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强调的是以农为本,减轻赋税。故选C。
9.A
10.B [解析] “农,天下之本也”意为农业是国家之根本,反映出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实行重农政策。故选B。
11.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西汉时期社会变化的史实,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郡县制的开创与实施开始于秦朝。故选D。
12.(1)状况: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
(3)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4)统治者要重视民情,要减轻农民负担;制定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政策;注意听取他人的建议;适时改革统治政策;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要保持社会的稳定;等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