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2 05:2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一章
静电场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Question
1:自然界中存在哪几种电荷?
正电荷,负电荷
Question
2:何为正电荷?何为负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问题导入


Question
3:是谁命名正电荷、负电荷的呢?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Question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问题导入
Question
5:预习时了解到了哪些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
2.感应起电
3.接触起电
问题导入
实验
1: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演示实验
实验
1:摩擦起电
在“摩擦起电”实验中有没有电荷的产生或消失?
质疑互动
没有!
实验
2:感应起电
演示实验
感应起电: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演示实验
实验
2:感应起电
在“感应起电”实验中有没有电荷的产生或消失?
质疑互动
没有!
实验
3: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发生摩擦,当两个物体重新分开后所产生的静电起电现象。
演示实验
移走橡胶棒
实验
3:接触起电
在“接触起电”实验中有没有电荷的产生或消失?
质疑互动
没有!
通过观察三种起电方式的本质,
高素质的金高学子们发现了什么?
这几种起电方式的本质都是使电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转移,而不是创造出了电荷。
质疑互动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它是自然界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
生成展示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符号:
Q
q
国际单位:库伦
符号:C
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
元电荷: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符号相反。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
e
表示。
实验发现: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
e
,或者是
e
的整数倍。说明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生成展示
元电荷
e
的数值:
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密立根因此获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比荷:
又称荷质比,是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
电子质量:
比荷(荷质比):
生成展示
课堂小结
3.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
二、三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三、电荷守恒定律
四、电荷量、元电荷、荷质比
练习巩固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正电荷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上。
(2)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3)原来不带电的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后分别带上了异种电荷,说明通过摩擦可以创造电荷。
(4)某一带电体的电荷量可能等于5×10-19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