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9340010287000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七、八单元规范检测
[范围:第七、八单元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 )?
A.假戏真演为内战 B.一心一意谋发展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2.下列哪项不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取得的成果 ( )
A.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
B.向社会各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
C.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D.迫使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3.历史课上,老师出示了下面地图,据此判断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是 ( )
A.转战陕北、指挥若定 B.千里跃进、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4.下图是1947年在解放区拍摄的一张照片,它反映的主题是 ( )
A.土地改革 B.重庆谈判
C.三大战役 D.解放南京
5.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形象地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地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是指 (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孟良崮战役
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
A.解放军作战勇敢 B.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C.民众的大力支援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8.“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 )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变法图强
9.以下为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厂家
资本
工人
1913年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人
1920年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人
A.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中国民族资本实力雄厚
10.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合理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11.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
A.断发易服
B.移风易俗
C.实业救国
D.践行民权
12.《申报》报道民国时期的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大众传媒的普及 B.男女平等的实现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封建思想的根除
13.通过学习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我们可以 ( )
A.知道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成就
B.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C.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D.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情况
14.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可以做到的事是 ( )
①看《申报》 ②吃西餐 ③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④乘坐轮船外出旅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时代的缩影。下列中国近代文艺作品及其作者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
A.《义勇军进行曲》—聂耳
B.《愚公移山》—齐白石
C.《狂人日记》—鲁迅
D.《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支撑中国作为抗日大国、国际地位得以提高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经过三年多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中的历史事件时所采取的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的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和图二判断,“谈判桌上的较量”是指哪一历史事件?(1分)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协定?(1分)在国共双方“三年多的军事较量”中,中国共产党获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和图二的历史事件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2分)解决方式有何相同点?(2分)
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百万雄师过大江
材料二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1)图一中①处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的哪一重大军事行动?(1分)这一重大军事行动有什么重大影响?(1分)
(2)图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发生在哪一年?(1分)此战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请你说出这个城市以及这个政权的名称。(2分)
(3)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三个战役”指的是哪三大战役?(3分)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2分)
1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他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便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让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创办实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4分)
(2)你认为张謇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材料二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从题目中的“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可以得出重庆谈判时,蒋介石的行为是表里不一的。所以选择A。
2.D
3.A [解析] 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了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故选A。
4.A 5.A 6.D 7.C 8.C 9.C
10.C [解析]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摧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的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所以,社会环境没有根本改变,民族工业的发展就没有前途可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发展只能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1.B 12.C 13.D 14.D 15.B
16.(1)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2)事件:重庆谈判。协定:“双十协定”。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将领指挥得当;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3)都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通过和平协商和谈判解决。
17.(1)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1949年。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3)“三个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解析] 第(1)(3)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使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8.(1)缺资金、缺技术;有钱人不愿投资,政府官员态度冷淡。
(2)勤奋学习、爱国、不怕困难等。
(3)发式由长辫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成握手;服装由长衫变为西装(或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答对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