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二单元规范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二单元规范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1 11:2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99820011976100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二单元规范检测
[范围:第一、二单元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瑷珲条约》签订后
C.《天津条约》签订后 D.《北京条约》签订后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约谈判期间,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地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表示拒绝。这说明清政府 (  )
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
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4.小兵正在参加电视台《超级小英雄》栏目,在栏目中碰到了这样一道题:“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小兵选择求助现场观众,假如你是观众中的一员,你会选择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沙俄
5.在继续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的同时,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运输困难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洋务派兴办了 (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继昌隆缫丝厂
6.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D.完全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7.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海上实力的较量。当时参战的中国海军是 (  )
A.福建水师 B.北洋舰队 C.南洋舰队 D.广东水师
8.右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中期
9.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
B.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10.“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这些内容的提出者是 (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沙俄
11.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主权丧失、遗患至今”“巨额赔款、口岸设厂”“列强瓜分、山河破碎”,以上三组关键词反映的是 (  )
A.《尼布楚条约》的影响 B.《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
C.《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D.《马关条约》的严重危害
1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一揭帖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是 (  )
A.清政府的统治腐朽 B.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14.“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美、俄、日、法、德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 (  )
A.1840年 B.1856年
C.1900年 D.1911年
15.对下图所示过程解读正确的是 (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D.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舁(yú)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
——引自《贼情汇纂》
材料二 ……上海情形实属万分危急,借师助剿一节,业经总理衙门与英、法驻京使臣商酌。现据薛焕奏,英、法文武各员颇为出力,且法国轮船为我开炮击贼。是其真心和好……上海为通商要地,自宜中外同为保卫……但于剿贼有裨,朕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
——引自《筹办夷务始末》
(1)根据材料一回答,作者站在怎样的立场上?(1分)请说明理由。(1分)
(2)材料一反映出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存在什么问题?(概括两个要点,不得抄袭原文。2分)
(3)材料二表明清政府在对外政策上有什么变化? (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与客观原因。(4分)
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中期)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 (2分)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与“自强运动”相比,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何新的认识?(2分)
(3)哪一运动践行了材料二的思想? (2分)结果如何? (2分)
18.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材料一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3分)
(2)根据材料一,请列举一例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2分)
(3)材料二中“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的哪一不平等条约?(1分)写出该条约对中国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9世纪的中国遭受深重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悟?(1分)
参考答案
1.A 2.A 3.B 4.D
5.C [解析] 依据题干“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运输困难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可知,洋务派兴办的这类企业必须既是民用工业,又能解决运输问题,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故选C。
6.B 7.B
8.C [解析] 根据题干中“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瓜分中国的狂潮发生在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C符合题意。故选C。
9.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马关条约》,这一条款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试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侵略要求。题干中,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列强侵华方式由“贸易+特权”向“投资+特权”的转变,反映了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0.B 11.D 12.A 13.C 14.C 15.B
16.(1)站在清政府的立场上。作者称太平天国的领袖为“伪”“逆”“贼”等。
(2)生活腐化;等级森严;脱离群众。(答出两点即可)
(3)“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走向互相勾结。
(4)根本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17.(1)洋务运动。“自强”和“求富”。
(2)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3)戊戌变法。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戊戌变法最终失败。
18.(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林则徐虎门销烟(或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击“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
(3)《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