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半学期)第二单元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后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半学期)第二单元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后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1 11: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62050010896600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课后作业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下图所示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陈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
A.背景和人物 B.方式和影响 C.时间和目的 D.方式和人物
2.如下图所示,①处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
A.沙俄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4.向英、俄等六国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的照会,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5.“千古艰难唯一死,他的自杀堪称甲午战争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材料中的“他”是(  )
A.左宗棠 B.关天培 C.丁汝昌 D.邓世昌
6.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望厦条约》
7.引发下表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8.下面是1895年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表明 (  )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9.《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  )
A.清朝阶级矛盾尖锐 B.中国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10.甲午中日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权力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军备废弛
B.观念落后
C.资金短缺
D.制度腐败
11.走进战争,反思战争。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激烈海战】

图(a) 黄海海战 图(b) 威海卫战役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a)与图(b)所示战争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领及战争的结果。
【耻辱之约】
 ◎第2条 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之权及该地城垒、兵器制造所及国有物永远让予日本。
 ◎第4条 中国支付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第6条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2)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耻辱之约”的具体名称。指出“耻辱之约”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败因揭秘】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在鸭绿江上(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塞了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官吏的罪恶。”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的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远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4)通过以上活动与探究,你得到了哪些感悟与认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三国干涉还辽的结果如何? 《时局图》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局面?
(2)结合《时局图》,你认为三国干涉还辽是在维护中国的主权吗? 其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C 
2.B 
3.C 
4.B
5.C [解析] 1895年,在威海卫战役中,丁汝昌拒绝投降,自杀殉国。由此可知,材料中的“他”是丁汝昌。故选C。
6.C [解析] “海东龙泣舰沉波”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上相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指的是清政府战败后,李鸿章远赴日本议和,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故选C。
7.A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894—1900年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选A。
8.D [解析] 由“1895年”“中日战争”等信息可知,该历史事件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此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D项符合题意。A项符合洋务运动,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C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9.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时局图》就是对这一局面的生动反映。故选C。
10.D
11.(1)图(a):邓世昌,日军夺取了制海权。图(b):丁汝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第6条。
(3)清政府的腐败。
(4)落后就要挨打;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等等。
12.(1)日本被迫放弃辽东半岛,但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不是。《时局图》反映了列强侵略扩张的本性,三国干涉还辽表面上是在帮助中国维护主权,实际上是列强在为各自争取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