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综合评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综合评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1 11:4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18540011404600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四单元综合评价
[范围:第四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标举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B.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化偏向
2.下列报刊中,和北京大学一起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的是(  )
        A      B      C      D
3.下列选项与右图内容相符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一提倡(  )
A.开启了新文化运动
B.使中华传统文明逐渐消失
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5.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这一观点的提出主要体现了新文化运动(  )
A.是近代化探索的起步
B.使民主、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
C.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B.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C.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7.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先生说:“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直接导致了 (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辛亥革命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101年前的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  )
A.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C.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D.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9.1919年6月5日,一个日资纱厂的工人,突破租界巡捕的武装包围,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工人也参加进来,罢工达到高潮时,参加人数达六七万。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在(  )
A.北京 B.长沙 C.上海 D.广州
10.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主要表现在(  )
①被捕的学生获释 
②北洋政府宣布废除“二十一条” 
③曹汝霖等人的职务被罢免 
④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⑤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1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D.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13.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中,最能够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是(  )
A.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推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C.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4.烟雨楼旁有条红船。习近平总书记曾伫立船旁感慨:“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习近平总书记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B.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C.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D.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15.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
A.必须依靠本国政府力量
B.必须依靠帝国主义力量
C.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D.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图所示刊物的创办者是谁?它的创办有什么意义?(6分)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三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李大钊
材料三中的“新纪元”指的是什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迎接“这种潮流”的?(6分)
我们应如何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6分)
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创作于1919年2月,巴黎和会召开之后。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毛泽东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分别是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邓恩铭、李达、何叔衡、陈潭秋、李汉俊、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刘仁静、包惠僧(受陈独秀委派)。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
简析材料一漫画所反映的主要史实。(3分)
材料一所反映的史实与材料二中的五四运动有何关系?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8分)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从材料四中的“50多名”,发展到今天的9000多万,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没有按正常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压迫和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2分)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实现这一主题分别做出了怎样的努力?(4分)
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标志和意义。(6分)
(4)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的这段探索史给了我们什么历史启示?(4分)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C 
2.D
3.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理解能力。观察图片并结合图中文字信息“迷信”“科普”等,可知与图片内容相符的是“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故选B。
4.D 
5.D 
6.C 
7.A 
8.C 
9.C 
10.C
11.B 
12.A
13.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奋斗目标最能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故选D。
14.C 
15.D
16.(1)陈独秀。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2)民主和科学。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3)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创办报刊,建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7.(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向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3)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8.(1)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3)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无法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