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历史课后作业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历史课后作业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1 13:3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57300012166600部编版九年级(上)历史课后作业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下面哪幅图反映的是两河流域(  )
   A     B     C     D
2.《圣经》里把西亚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埃及 C.古印度 D.中国
3.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有(  )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象形文字
④楔形文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这表明该法典(  )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维护法老的利益 D.维护全体居住者的利益
6.古巴比伦文明是西亚文明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古巴比伦王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B.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D.公元前16世纪初,被外族灭亡
70628650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
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
.某同学在九年级(2)班群里发了一张知识积累卡片(如下),其他同学针对这张卡片纷纷留言。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这是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的
B.它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状况
C.该内容出自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D.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8.下列关于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状况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C.男性家长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
D.汉谟拉比为妻子修建了一座空中花园
9.《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广泛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10.读图,回答问题。
(1)图(a)中的“古巴比伦王国”诞生于何地?该地何时开始出现国家?
(2)图(b)反映的文明成果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人发明的?与它同时期出现的还有哪一种文字?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伊朗古城苏萨遗址发现一根黑色的玄武岩石柱(如图)。石柱上端是浮雕,下端刻满法典条文。法典分前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正文部分共282条,其中有35条已经磨损,但根据在苏萨及其他地方发现的泥版文书上的法典抄本片段,大部分得以补上。石柱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材料二 该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个国家的哪部法典?它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浮雕中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政治观念?石柱和泥版文书上使用的是哪种文字?
(2)材料二中该法典的规定反映了什么问题?
12.通过下面的小品了解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两个古巴比伦王国的自由民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
  国王:“你们两个在干什么?给我住手!”
  两个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
  自由民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疼死我了。我要找他算账。”
  自由民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
  国王:“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B)打伤了他(自由民A)一只眼睛,你就让他把你的一只眼睛也打伤吧!”
  国王说完后,自由民A便向自由民B的眼睛打去。
(1)国王判决所依据的法律与现代法律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2)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D [解析] 两河流域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方。
2.A 
3.C 
4.A 
5.B
6.B 
7.D 
8.D 
9.A
10.(1)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
(2)楔形文字。苏美尔人。象形文字。
11.(1)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君权神授”。楔形文字。
(2)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12.(1)《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2)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一定的合理性,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