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9820010274300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3课 古代印度同步作业
一、选择题
1.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出现的古代印度最早的文明包括( )
①古埃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哈拉帕文明
④摩亨佐·达罗文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建立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等级制度的是( )
A.苏美尔人 B.亚述人
C.巴比伦人 D.雅利安人
3.印度总理莫迪祖上三代都在当地经营一个小杂货铺,家境虽称不上小康,但也算丰衣足食。如果按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他的家族应该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4.《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200帕那;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规定说明了印度四个种姓( )
A.职业世袭不变
B.宗教生活界限分明
C.宗教权利不平等
D.法律地位不平等
5.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6世纪
B.1世纪
C.6世纪
D.7世纪
6.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佛教是经哪一国家或地区传播到中国的 ( )
A.日本 B.东南亚 C.中亚 D.泰国
7.佛陀(释迦牟尼)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这句话表明佛陀( )
A.主张一切皆苦
B.拥护种姓制度
C.主张众生平等
D.主张所有人都可进入极乐世界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表示造物神“梵天”用口创造出A,用手创造出B,用腿创造出C,用脚创造出D。
材料二 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破除种姓的等级界限,因而深得中下层民众的支持。
(1)依据材料一填写下面的表格。
等级名称
成员
职责和义务
A
________
祭司
掌管祭祀
B
________
________、武士、官吏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C
________
农民、牧民、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D
________
被征服者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2)材料一所述内容与哪一古代文明有关?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关系?
(3)阅读材料二后回答,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是不是真正的平等?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B [解析] 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出现的古代印度最早的文明包括③哈拉帕文明和④摩亨佐·达罗文明;①古埃及文明和②古巴比伦文明与古印度文明同属亚非四大古文明。
2.D
3.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姓制度,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国家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吠舍包括农民、牧民、商人;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者。
4.D 5.A 6.C 7.C
8.(1)婆罗门 刹帝利 国王 吠舍 首陀罗
(2)古代印度文明。四个等级地位不平等,界限森严。
(3)不是。这种平等仅仅是精神上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