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们习惯上把东北称为“白山黑水”?
“东北三宝”又是指什么呢?
黑龙江
长白山
人参
貂皮
鹿茸
1.读左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一说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我国的东北地区包括
黑龙江省、
吉林省和
辽宁省。
图7.1
东北地区地形
(2)说出东北地区主要山脉的名称及走向、平原的名称及位置。
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图7.1
东北地区地形
长白山脉
西侧
大兴安岭:东北---西南走向
北部
小兴安岭:西北---东南走向
东侧
长白山脉:东北---西南走向
中部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
(3)流经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有哪些?为什么将其东北角的平原称为三江平原?
辽河
松花江
嫩江
黑龙江
乌苏里江
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由黑龙江、松花江、
乌苏里江三江冲积形成,因此被
称为三江平原。
图7.1东北地区地形
地形: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以山地、平原为主
中国温度带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温带季风气候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植被类型
中国干湿地区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
冷
湿
纬度高
冷
蒸发量小
湿
成因
(1)说一说东北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
(2)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点?
寒冷
东北地区纬高,
冬季太阳高度角小。
中国1月平均气温
在寒冷的天气,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
滴在风中飘荡,当碰到在零度以下的树枝等物时,不断的积
累,冻结,再次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叫做“雾凇”。俗称树挂。
湿地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陆地的水域和沿海滩涂。
湿地的功能:可持续地为本地区提供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在蓄洪防涝、抗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在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江平原上的蓝色横线是什么意思?
东北地区地形
湿地旅游、山区旅游、冬季特色旅游、
出境游……
但冬天去东北旅游要注意哦!
根据刚刚学习的内容,你认为东北地区可以开展哪些特色旅游项目?请感兴趣的同学设计一个旅游开发项目
你认为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下列说法合理吗?
地形?
主要农产品:玉米、春小麦、水稻、大豆和甜菜等
结合所学的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知识,说说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土地面积广阔,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宜农荒地多。
思考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由于其生长期比较长,东北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丰富。
冬季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无害优势,因此品种优良。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
3、与我国东部地区其他地方相比较,东北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气候的不利条件?
不利条件:因热量不足,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在本区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并且只能一年一熟;冬季漫长,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畜牧的防寒问题。
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
土地资源丰富
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
农业
工业、交通、人口等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
工业原料
机械化设备、化肥
工促农牧
农牧兴工
交通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人口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
技术优势
外向型农业
经营规模大,绿色农业,
大农业发展
有利:
不利:
夏季高温多雨;地势平坦广阔,利于机械化生产;
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
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多气象灾害;
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区位因素: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场经营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因地制宜的建立和发展各种产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
每个地区各自着重发展少数几个突出部门或者作物,并成为以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占压倒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区。
玉米: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
小麦: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小麦以春小麦为主
水稻: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1.读表4.2,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人均耕地多,粮食总产量高、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的1/3.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h㎡
0.31
0.21
0.1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人均耕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耕地减少,粮食供应越显紧张。因此,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相比较,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哪些原因造成的?
东北地区提高粮食总量是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加上低温等自然灾害。
荒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北大荒
北大仓
沼泽的生态功能:
蓄水池、水源地
丹顶鹤、天鹅等大型珍禽的栖息地
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湿地——地球之肾
沼泽大量消失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后果?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一批批劳动者来到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开荒种地,使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日的“北大仓”,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开垦也造成了东北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这块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初垦时,这里的黑土层有60-80厘米厚,最深可达1米,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
“攥一把能流出油”。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从广义上讲黑龙江省全部都处于黑土区。而在全省现有的1.4亿亩耕地中,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已高达8000万亩。现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0.5-1厘米的黑土表层,而形成1厘米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黑土区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名副其实的"北大荒"。
材料1:黑土流失触目惊心
代价之一:
黑土流失,肥力降低
●措施:
少耕深松;
注意培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是保
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植树造林,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
材料3:
分析: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保护北大荒,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代价之二:
排干沼泽湿地扩大了耕地面积,短时间内增加了粮食生产,但导致生态破坏,又使农业综合效益降低。
蓄水池和水源地
调节气候保护环境
丹顶鹤等栖息地
沼泽植物资源
盐渍化面积扩大
河川径流量减少
动植物资源减少
地下水位
下降
如何使东北的土地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呢?
不再开垦荒地
对已开垦的荒地要逐渐还林、还草、还湿地
研习要点九:
你觉得应该如何利用和保护三江平原?
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强化农业生产
保证国家粮食需求
重点:
1、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
2、加快产品加工,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
森林面积减少
毁林开荒
过量采伐
重采轻育
滥砍滥伐
森林灾害
居民烧柴
我国东北的林区长期存在着以下现象:
森林覆盖率下降,质量下降,导致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严重
材料3:
代价之三:
3、林业的发展
(2)对策
①营林为主,营造速生丰产林
②合理采伐,以蓄定采
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④对木材进行深加工
首要任务: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
山区林业发展方向
核心:森林资源保护
方法:多元开发农业特色产品
重点:林木、人参、养鹿、食用菌、中草药、
水果、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目的: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
举的转变。
大棚内人工栽培人参
山地人参栽培大棚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①农业结构完整,耕作业占主导
②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
③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农业生产和布局
渤海、黄海
农牧
农林
发展方向
1、农业:
(1)强化种植业,巩固商品粮生产地位。
(2)发展养殖业,搞好农产品的深加工。
2、林业:
(1)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2)林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发展林区副业。
—面积大幅度减少
土壤冲刷表土流失
过度农垦
②工程生物措施
①农业技术措施
培肥、增施有机肥
改良耕作方式、少耕深松
提高植被覆盖率
治理坡面、沟壑
①建立保护区—保护现有湿地
②退田还湿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湿地
—覆盖率下降
重采轻育,毁林开荒,滥伐,火灾
①营造速生丰产林、合理采伐
②建自然保护区
问题
产生原因
主要治理或保护措施
黑土
森林
湿地
读图7.15,东北地区拥有哪些矿产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能够发展什么工业?
图7.15
东北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城市分布
主要分布辽宁省的抚顺、本溪;
黑龙江的鸡西、鹤岗。
辽宁省的鞍山、本溪
黑龙江大庆油田、吉林松原油田、
辽宁的辽河油田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都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设备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区充分利用原有技术力量,加快产业升级的速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南部依托环渤海经济带进行发展,北部加强与俄罗斯的边贸往来,注重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和谐同步,使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重新振兴。
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
不利:
地域广阔;水源较充足;矿产资源丰富;
能源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
工农业基础好;
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部分地区出现资源枯竭现象;
辽中南等地水资源不足;
环境污染严重;
新科技革命的冲击。
加快产业升级的速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
南部依托环渤海经济带进行发展,北部加强与俄罗斯的边贸往来。
注重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和谐同步。
……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