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课件(打包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课件(打包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01 19:49:22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一章
了解生物圈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新课讲解
一、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新课讲解
【森林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新课讲解
【河流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新课讲解
【海洋生态系统】
【沙漠生态系统】
新课讲解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
动物
细菌、真菌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
阳光
、空气、水、温度等
1.植物
职能: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不仅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
角色:生产者
新课讲解
2.动物
职能: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角色:消费者
新课讲解
职能:能够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角色:分解者
注:蚯蚓、秃鹫(秃鹰)、乌鸦等也是分解者。
3.真菌、细菌
新课讲解
4.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等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食物链的表示方法:】
新课讲解
树叶

螳螂
黄雀
生产者
初级
消费者
次级
消费者
三级
消费者
写法要求:
1、从生产者(植物)开始。
2、以消费者(动物)结束。
3、箭头从被吃指向吃。
4、箭头方向代表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
【食物网】
新课讲解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新课讲解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
【分析思考】——
新课讲解
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会有哪些后果?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课堂小结
一、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动物及植物
2、真菌
3、非生物因素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当堂小练
1.
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大米



B.阳光
青草


C.青草



D.营养物质



C
当堂小练
3.
近来,某河中出现了大量死鱼现象,当地村民怀疑与上游工厂排放的难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有关。据此推测,该河“藻类→水蚤→小鱼→大鱼”这一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
 

A.海水温度
B.含盐量
C.含氧量
D.阳光?
D
2.
“牧草
野鼠
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A.鹰
B.蛇
C.野鼠
D.牧草
D
请完成P10~11对应习题
布置作业(共24张PPT)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
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3.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
提高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前我们预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现在老师播放几段歌曲,你猜猜歌曲中唱到了哪个生态系统?
新课导入
新课讲解
一、生物圈的范围
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新课讲解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这里介绍了哪七类生态系统?请简述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新课讲解
讨论
1.森林生态系统
特点: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自动调节能力强。
作用: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新课讲解
讨论
2.草原生态系统
特点: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
作用: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新课讲解
讨论
3.海洋生态系统
特点: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自动调节能力很强。
作用:调节气候,提供丰富的海产品。
新课讲解
讨论
4.淡水生态系统
特点:淡水生态系统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与淡水生物组成。淡水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生态系统结构不如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稳定。
作用:常作为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来源。
新课讲解
讨论
5.湿地生态系统
特点: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作用:净化水源、蓄洪抗旱。
新课讲解
讨论
6.农田生态系统
特点: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新课讲解
讨论
7.城市生态系统
特点: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新课讲解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够共同的家园。
新课讲解


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
淡水、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城市生态系统
森林、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新课讲解
连一连
湿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湿润地区,生物类较多
干旱地区,生物种类较少
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
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
淡水和淡水生物组成
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
消费者主要是人,生物种类较少
新课讲解


“山林多栽树,如同修水库,雨多它能吞,天旱它能吐。”这则谚语说明了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哪些作用?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
新课讲解
生物圈Ⅱ号失败启示
“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更确切的告诉了人们——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同来爱护这仅有的一个家——生物圈。
课堂小结
一、生物圈的范围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森林
2、草原
3、海洋
4、淡水
5、湿地
6、农田
7、城市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当堂小练
1.
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落叶林
D.热带草原
B
当堂小练
2.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C.温室效应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B
当堂小练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森林”和
“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的是(

A.发展畜牧业
B.改善生态环境
C.发展生态旅游
D.增大木材产量
B
4.下列哪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A.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C
当堂小练
请完成P12~13对应习题
布置作业(共31张PPT)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
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新课导入
【想一想,议一议】
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新课讲解
一、生态因素
“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阳光”为什么呢?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讨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
用具:
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等
目的:
明确
要求:
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及时记录
注意:
有计划、有耐心、多问为什么、交流、讨论论
生物的生活环境
阳光
温度

空气
其他的鱼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新课讲解
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小麦正常生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新课讲解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思考:探究实验的不走是怎样的呢?
新课讲解
(一)提出问题
(二)做出假设
(三)制定计划
(四)实施计划
(五)得出结论
(六)表达和交流
新课讲解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一)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土壤湿度、温度、食物……)
(二)作出假设:
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新课讲解
(三)、制定计划:
(1)材料用具:
10
只鼠妇(1
只可以吗?)
湿土、铁(纸、塑料)盒
阴暗
明亮
新课讲解
(1)全班分成
10
个小组;
(2)把
10
只鼠妇放进盒子的中央,静置
10
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阴暗、明亮处鼠妇数目,记录于表格中(共十次)。
(四)、实施计划:
新课讲解
观察、记录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6
7
8
9
9
10
10
10
10
10


4
3
2
1
1
0
0
0
0
0
新课讲解
(五)、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阴暗的地方。
(六)、表达与交流
新课讲解
思考
本次实验采用了什么实验方法?怎么样才能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光照不同引起的?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除了光照,温度、水分、食物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新课讲解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水的影响
雨季草原
雨季草原
新课讲解
2.温度的影响
大雁南飞
晒太阳的蛇
新课讲解
3.阳光的影响
向日葵朝向太阳
鱼:背面浅
新课讲解
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观察这些松树,思考什么因素影响了它们形态的不同?
新课讲解
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
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
新课讲解
植物的垂直分布
新课讲解
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活动。
新课讲解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种内互助(合作)
种内斗争
寄生
竞争
捕食
种间互助(合作)
共生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新课讲解
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新课讲解
思考
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
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
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
你还能说出哪些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实例?
课堂小结
一.生态因素
1.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
3.探究实验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当堂小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2)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3)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4)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
×
×

当堂小练
2.香蕉在北方地区不能很好的生长,影响它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A.北方降雨少
B.北方温度低
C.土壤酸碱度不适
D.光照强度不够
B
当堂小练
3.
?海洋的上层多绿藻生长,较深处生长许多海带,影响植物如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含盐量
C.含氧量
D.阳光?
B
请完成P6~7对应习题
布置作业(共31张PPT)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一章
认识生物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信你一定认识不少生物。你能说出这些生物共同的特征吗?你又是怎样将这两种不同的生物区分开的?
这都需要进行观察。
新课导入
【思考】
观察有哪些方法?
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观察——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新课讲解
一、科学方法——观察
新课讲解
讨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
用具:
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等
目的:
明确
要求:
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及时记录
注意:
有计划、有耐心、多问为什么、交流、讨论论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
用具:
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等
目的:
明确
要求:
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及时记录
注意:
有计划、有耐心、多问为什么、交流、讨论
新课讲解
二、生物的特征
阅读教材“想一想,议一议”中的素材,结合机器人的精彩表演,请思考: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小组讨论课本P3三个问题。
观察与思考
新课讲解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新课讲解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植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新课讲解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动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捕食大马哈鱼的海豚
2.生物能进行呼吸
新课讲解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新课讲解
小鸟在呼吸
野牛在晨光中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新课讲解
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多种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注意:大便不是!
新课讲解
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新课讲解
有些植物如含羞草,它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新课讲解
动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猎豹在捕捉瞪羚
新课讲解
平静时
受刺激后的河豚身体膨胀成多刺的圆球。
受刺激后
新课讲解
植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平静时
受刺激后
新课讲解
光的刺激——植物的向光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新课讲解
种子的萌发
菜豆的生长
新课讲解
胎儿的发育
9周
12周
16周
20周
25周
29周
38周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新课讲解
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特征——遗传
新课讲解
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变异。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新课讲解
HIV病毒
SARS病毒
课堂小结
一、科学方法——观察
二、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当堂小练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B)
①蝴蝶 ②珊瑚 ③蘑菇 ④智能机器人 
⑤卫星
 
A.①②③  
B.①③  
C.
②④  
D.④⑤
当堂小练
B
2.下列生物的基本特征中,哪一项不是维持生物个体所必需的(  )
A.从外界获得营养    
B.排出体内的各种废物
C.繁殖后代       
D.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当堂小练
C
3.
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请完成P1~3对应习题
布置作业(共22张PPT)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一章
认识生物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
说出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
简述身边生物的生存环境。按一定的特征对身边的生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新课导入
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描写的身边的生物世界。这段文字中说到哪些植物?又提到哪些昆虫和鸟类?它们栖息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讨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
用具:
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等
目的:
明确
要求:
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及时记录
注意:
有计划、有耐心、多问为什么、交流、讨论论
观察法
调查法
收集和分析资料法
实验法
一、科学方法探究的基本方法
新课讲解
怎样调查呢?
这就要制订一个调查计划。
你为什么调查?你要调查什么?
你用什么方式和工具进行调查?
你调查的工作步骤是什么呢?
新课讲解
调查目的:你为什么调查?或你要调查什么?
比如:
我想了解校园的草坪上有哪些生物。
我想知道池塘里有几种颜色的青蛙。
我想知道水中的蛇和山上的蛇有什么不同。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五年清查一次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新课讲解
森林资源调查
人口普查
新课讲解
你用什么方式和工具进行调查——材料和工具
材料和用具需要根据调查的内容而定。
一般先要写一张调查表。
要用笔记录
新课讲解
调查人
班级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天气情况
生物名称
数量
生活环境
调查表
新课讲解
固定内容:调查人、班级、调查地点、调查时间、有的还有调查时的天气情况。
自行设计内容:与具体调查内容有关。
一张调查表必备的栏目有哪些?
新课讲解
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
你调查的工作步骤是什么?——方法步骤
新课讲解
调查要仔细,注意不容易发现的生物种类,详细记录
调查过程——实地调查
新课讲解
注意事项
1.设计调查记录表,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生物。
2.要如实记录观察到的生物,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3.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
环境。
4.注意安全。
(1)集体行动;(2)不攀爬高处;
(3)不下水;
(4)小心触电。
新课讲解
结果整理
统计:调查到的生物种类有多少?
归类:按不同分类标准分。
例如可分为:
1.按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动物、水生动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新课讲解
你会给下面的生物归类吗?
乌贼、蜜蜂、鸡冠花、珊瑚虫、鲤鱼、美人蕉、狗、马、玫瑰、小麦、棉花、玉米、大雁、海带。


二、生物的归类
课堂小结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应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生物的归类
(生物的种类约200多万种,动物约150多万种)
(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三大类。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和空中飞行动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当堂小练
1.2010年我国展开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普查是一种调查方式
B.普查前要制订合理的普查方案
C.普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各项数据
D.由于人口太多,可以根据原有的数据进行估算
D
当堂小练
2.下面是张明设计的“调查河北省色盲发病率”的几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A.选取省内部分农村人口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B.选取省内部分城市人口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C.选取省内色盲患者高发人群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D.选取省内部分农村和部分城市人口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D
当堂小练
3.
??下列各组生物中既属于动物又属于家禽的是(

A.鱼、马、海带、猫
B.鲸、鹅、牛、龟
C.鸡、鸭、鹅
D.猪、猫、狗
C
请完成P4~5对应习题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