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word教案附作业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word教案附作业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1 16: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2、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2、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夜晚吵闹的狗叫,工地上轰鸣的机器声,轰隆的雷声(让学生例举几个声音的例子)……我们对这些声音习以为常,但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
1、声音的产生
老师:这是一把尺子,放在那静止不动,它会不会发出声音?
学生:不会
老师:那怎样让尺子发出声音呢?现在拨动尺子,发现尺子发出声音;我们继续探究,绷紧的皮筋静止不动会发出声音吗?
学生:不会
老师:那怎样让皮筋发出声音呢?
学生:拨动皮筋
老师:对了,拨动皮筋就发现皮筋能产生声音,像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还要很多,比如拨动琴弦,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摸着喉咙,发现说话时喉咙是不是在振动?你还能举出其它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敲击打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吹笛时,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
师生结论(出示幻灯)
2、声波的传播
老师:好,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那发声体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继续探究。(利用PPT和绳子向学生展示)
老师:声波传播需要哪些条件?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这是因为真空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疏密状的声波。师生结论(出示幻灯)
老师:声音不只能在空气中传播,在液体和固体中也能传播(例举生活中的现象),而且在不同的介质中,声波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出示幻灯),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温度低声速就小。
老师: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这就是回声。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不同形状的反射表面对声波的反射效果也不同,举例子。
老师:那生活中的回声有哪些呢?回声的利用和削弱,利用回声制造音箱,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解释现象,例举例子),削弱回声(例举例子)
老师:我们用什么来听声音?
学生:耳朵
老师:那耳朵是怎样接受声音的呢?(幻灯展示并解释)
练习:
1、如图1-1—3所示,探测船上的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以1450米/秒的速度射向海底,海底再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经7.2秒后声呐收到反射超声波,则海底深度为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通常________表面反射声波能力强,___________表面吸收声波能力弱。因此大剧院的后幕应用_______表面制作,而剧院观众席周围的三堵围墙应用______表面制作。
3、将下列物理现象所用到的物理知识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将石头扔进水池,水会发出声音。(
)
(2)宇航员在太空中想要交谈,只要在相互的头盔间接一根棒子即可。(
)
(3)敲击长钢管,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
(A)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B)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C)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4、下雨天打雷时,雷声总是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
)。
(A)声音多次反射
(B)多次打雷
(C)是人耳的错觉
(D)雷声分裂
5、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个平行峭壁间的某一位置鸣枪,经1.00秒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秒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米/秒,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__米。
总结今天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产生定义: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的传播定义: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波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每秒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
作业:
1、
填空题  
1.
音乐会上,打击乐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_____产生的,并经__________传入人耳。
2.
将一台正在播放广播的收音机用塑料袋封装后完全浸没在水缸中,此时人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收音机的声音,此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代人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
4.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
某同学在足够长的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了一下,另外一个同学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则他听到声音的次数是3次,第一声从__________中传来;第二声从__________中传来;第三声从__________中传来。
6.通常人们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声学建筑,声音被多次______,这种现象通常叫做________。
7.图1—1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___。
8.如图1—2,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振动引起的。
图1—1
图1—2
9.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这些都是因为_________也能传声。
10.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是因为
________
.
2、
选择题
1.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
(B)有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声音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D)真空也能够传播声音。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
A.用光将鱼吸引到渔网中
B.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走
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在岸上听到波浪拍击岸上的岩石发出的轰鸣声
3.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
空气
B

C
酒精
D
钢管
4.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
A
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
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了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5.某同学站在教室最前面喊自己的名字,他能听到距他多少米远的墙反射回来的回声(
)
   A.5米  B.10米  C.15米  D.25米
6.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
3、
简答题
1.
把一个鼓平放后,在上面放一些纸屑,然后用木槌敲打鼓面使之发声,这时会看到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2.
平常我们在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总和别人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感觉不一样,比如把自己讲话的声音录到磁带里放出来就感觉不像自己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说说理由。
3.在百米赛跑中,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假如在听到枪声时才计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有多大的误差?(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4.潜水员在沉船上放置了一个能发声的仪器,仪器发出的声音经0.18s被浮在海面上的打捞船接收,求沉船到打捞船间的距离?(海水传声平均速度是1530m/s)
5.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