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1 19:1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一、填空题
1.2020年春节前后,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蔓延,戴口罩、多通风、勤洗手,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途径。新型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为主,只有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才能防止飞沫传播。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直径约为1×10﹣6~5×10﹣6m,由此可以判断飞沫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小明家经常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喷洒消毒液一段时间后,没有喷洒消毒液的地方也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因为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运动;温度越_____,消毒液的气味传开得越快。
2.两个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同时往两个水杯里各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看到两杯水都变红了,这是____现象.实验中还发现热水先变红,说明____越高,水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夏日荷花飘香,这是分子_____的结果。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_____构成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
4.在制茶过程中,通过加热能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便是制茶工序中的“杀青”,用开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_________越剧烈,夏日荷塘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
5.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其分子__________加剧,以致于表层中有更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气体分子间距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表现为气体没有固定的__________和体积.
6.实验桌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冷水和热水,小明分别在两杯水中滴入一滴相同的红墨水,如图所示,观察两杯水变色快慢。小明探究的问题是:水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是否有关。
7.小明走进正在使用电蚊香的房间,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这是_____现象;如图所示,把两块表面刮净的铅压紧,它们能结合在一起,甚至还能吊起一个大钩码,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8.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_____、原子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_____;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_____(选填“大”或“小”).
9.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水。小明在相同的环境下观察图
1中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_____有关。图2表示的是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说明______。
二、单选题
10.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尘土飞扬
B.茶香四溢
C.树叶纷飞
D.瑞雪飘飘
11.下面对于分子运动论的理解错误的是(

A.物体是由大量的微小分子组成的
B.扩散现象是微观上大量分子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
C.阳光下可以看到漂动的灰尘是分子运动
D.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12.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的;将100
mL的酒精和100
mL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
mL.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13.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14.如图所示,有关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抽掉玻璃板,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乙图中,两个铅柱洗净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图丙中,“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图丁中,模拟的是固体分子,分子间距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
三、多选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只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D.气体分子是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
16.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正确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四、实验题
17.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
(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如果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18.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请回答
(1)图a和图_______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2)图b和图________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
19.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后,小明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
小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人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
(3)做这个实验时,_____(选填“能”或“不能”)搅动杯中的水。
答案
1.不是
无规则

2.扩散
温度
3.无规则运动
原子
斥力
4.汽化
运动
引力
5.无规则运动
形状
6.温度
7.扩散
引力
8.分子
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液体表面积
分子间存在引力
10.B
11.C
12.A
13.D
14.C
15.AB
16.ABD
17.逐渐减小
不能

18.d
e
引力
19.热水杯中水的颜色变化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控制变量法
不能
试卷第4页,总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