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包括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以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梳理明朝时政治制度方面发生的变化表现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2)针对郑和下西洋出现的评价分析培养提升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的全面性
。
(3)通过对明王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及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分析,培养并提升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现象的认知能力。
2.核心素养目标
(1)学生学习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了解历史发展的全面性,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
(2)学生学习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欧洲殖民者侵占澳门和台湾岛等史实,将明朝的发展与世界整体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3)通过分析史料,总结、归纳史料,从而得到对历史现象的正确认识,对郑和下西洋等历史史实作出客观评价,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4)教师通过对课堂小结升华,使学生认识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明王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王朝海疆和内陆边疆的问题及治理
措施:(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解读来认识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通过读图学史、史料分析来认识明王朝海疆和内陆边疆的问题及其治理
2.难点:明王朝政治制度变化的认识
措施:通过问题探究形式,分析史料、学生解答、师生讨论来认识明王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教法与学法
1.教法:问题教学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2.学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设计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历史上有一位人有这样的经历:放过牛,做过和尚、起义军首领,最后成了开国皇帝,他是谁呢?(ppt出示朱元璋画像)
【生】朱元璋
【师】朱元璋从一介草根,逆转成为皇帝,建立明朝后,他是如何来巩固统治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二)任务驱动
1.朝堂上的大明——集权与专权
(1)明朝的建立
【自主学习】自学P72页<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目,找出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概况:
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同年,明军北伐,攻占大都,明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知者加速】思考明朝政治制度有哪些变化?
明朝内政改革
①废宰相
【师】出示材料:
其(朱元璋)既从极为卑贱的地位而登九五之尊,他也只有大刀阔斧的行事。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师】在政治制度上,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
【合作探究一】根据材料,找出朱元璋废除宰相的理由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比喻时间极短)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皇帝)总之,所以稳当(稳定)。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师】同学们,从材料中看,朱元璋认为废除宰相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比喻时间极短)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事皆朝廷(皇帝)总之,所以稳当(稳定)。
【师】这个理由充分吗?为什么?
【生】不充分
【师】总结:朱元璋废除宰相出于一家之私,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
②设内阁
【合作探究二】结合材料分析宰相废除后国家政务出现了什么问题?明政府设立了哪些机构(性质、职责、运作程序)
材料一
洪武十七年(1384年),自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生】皇帝政务繁忙,工作压力大
材料二
明太祖置殿阁(华盖殿、英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摘编自《明史·职官志》
【生】新设机构:设内阁
性质:秘书咨询机构(顾问咨询机构,非决策机构)
职责:票拟权(注意权力的演变)
运作程序:阁臣票拟到皇帝批红
③宦官专权
【师】出示图片
明代宦官俑
东厂腰牌
宦官魏忠贤
【师】宰相废除后,有的内阁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相,喻为宰相。比较而言,宦官比内阁更多的得到皇帝的信任,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无论阁臣当政还是宦官弄权,其权力本质仍出自皇权。实质上都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先落实知识点,再对重难点进行探讨、分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明朝集权与专权的理解。
2.世界中的大明——辉煌与危机
(1)辉煌——郑和下西洋
【温故知新】请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并结合教材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时间:15世纪前期
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概况:先后七次出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评价: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但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师】出示习近平主席讲话材料进行升华: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也曾盛赞这一壮举: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到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一直抵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
危机——沿海危机
①倭寇侵扰
【自主探究三】依据教材找出倭寇侵扰我国沿海的概况以及戚继光平倭的史实
概况:日本海盗,“倭寇”,骚扰东部沿海。
戚继光平倭:浙江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州,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师】总结:青年时期的戚继光就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了他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最终他在平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②欧洲殖民者的侵夺
【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
沿海形势的另一大变化是西方殖民者的东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诸国开始向东发展,较早来到东方的是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6世纪中叶,葡萄牙取得在濠镜澳(澳门)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南部和北部,后西班牙退出。
总结: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侵夺,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给沿海人民带来了灾难。
材料二
红毛夷(荷兰)自古不通中国,亦不知其国何名,其地在何所……当此夷初至内地……自此夷通市,遂得彼所用诸炮,因仿其式并方制造,即未能尽传其精奥,已足凭为长城矣。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总结: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中国吸收西方国家技术,模仿制造火炮。
材料三
大一统颂
大明天子驾飞龙,开疆宇,定王封。
江汉远朝宗,庆四海,车书会同。
东夷西旅,北戎南越,都入地图中。
遐迩(xiá
ěr)畅皇风,亿万载,时和岁丰。
——《明太祖实录》
【设计意图】将明朝置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之下,通过地图、史料以活动探究形式来认识世界背景下的郑和下西洋和沿海危机。
一统下的大明——治边与易代
(1)内陆边疆治理
【读图学史】读明朝形势图,结合教材分别指出A、B、C区域的主要民族。并说明明政府是如何经略这些地区的?
A:蒙古族(修筑长城,战争、和议)
B:藏族(封授,行都指挥使司,任用藏族上层人士)
C:女真族(奴儿干都司,封授)
(2)明清易代
【生】根据时间轴提示,归纳明清易代的大事记
【师】课堂小结
【综合提升】
窑洞对:在延安的窑洞中,民主人士黄炎培追问毛泽东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支配的问题。毛泽东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
【设计意图】以自学和自主归纳的形式,结合地图和思维导图,落实知识点,培养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集权与专权
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应天府
2.内政改革:(1)废宰相
(2)设内阁
3.宦官专权
二、辉煌与危机
1.辉煌:郑和下西洋
时间:
目的:
概况:
评价:
2.危机:
(1)倭寇侵扰
(2)欧洲殖民者的侵夺
三、治边与易代
1.内陆边疆治理:
蒙古族
藏族
女真族
2.明清易代:1644年,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