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将相和 单元 二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上
学习目标 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生自由讨论师:看来,我们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了。古人更知道这个,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板书:将相和)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学生自由讨论,完成老师出示的问题。 用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简介背景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题目,通过题目初步理解课文。把握整体,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让学生快速把握课文。
讲授新课 二、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无价之宝 失信 抵御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三、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四、理清脉络,概括段意。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整理。(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出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初读课文,扫清文中的生字障碍。完成老师黑板上出示的问题。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把这个作为教学重点,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人物,理解主题,还有助于学生的写作。
课堂小结 五、总结、预习。 1.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板书:完璧归赵)2.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3.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总结、预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并为下节课的讲解做准备。
板书 6、将相和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6、将相和
语文部编版 第一课时 五年级上
新知导入
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团结是一个集体取胜的法宝。
约前145年出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
称号: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代表作:《史记》是中国最早的通史。
司马迁
司马迁祠
作者简介
战国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高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壁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背景介绍
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无价之宝 失信 抵御 同心协力 )
初读课文
我会认
宰相 和氏璧 大臣
典礼 强逼 允诺
xiàng bì chén
diǎn qiǎng nuò
生字学习
划归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击缶 上卿 战袍
请罪
huà lián dǐ yù cí
rǔ fǒu qīng páo
zuì
相
宰相
xiàng
蔺相如和廉颇相见了。
多音字
xiāng
[ xiāng ]
1.互相:~像。~识。~距太远。不~上下。
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瞒。好言~劝。
3.姓。
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亲。~中。
[ xiàng ]
1.相貌;外貌:长~。聪明~。可怜~。狼狈~。
2.物体的外观:月~。金~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
强
qiáng
强迫 倔强
qiǎng
jiàng
[ qiáng ]
1.力量大(跟“弱”相对):~国。
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
3.使用强力;强迫:~制。
4.使强大或强壮。
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
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
[ qiǎng ]
勉强:~笑。~辩。~不知以为知。
[ jiàng ]
强硬不屈;固执:倔~。
秦王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划
huá
夜幕降临,赵老爷子划船离开了小岛。
huà
[ huá ]
1.拨水前进:~船。~桨。
2.合算:~得来。~不来。~得着。~不着。
3.用尖锐的东西把别的东西分开或在表面上刻过去、擦过去:~玻璃。~根火柴。手上~了一个口子。
[ huà ]
1.计划:筹~。策~。
召
臣
议
献
我会写
zhào chén yì xiàn nuò diǎn
诺
典
chāo qiè jù páo jīng zuì
抄
怯
拒
荆
罪
袍
献
xiàn
巧记:南边有只犬。
易写错
臣
chén
大臣
君主制国家的中央主要官员。
无价之宝:
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失 信:
答应别人的事没有做到,失去信用。
抵 御:
抵挡,抵抗。
同心协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词语理解
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个人物?
蔺相如
廉 颇
秦 王
赵 王
整体感知
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期,主要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组成。
战国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第一部分( ):写 __________的故事。
第二部分( ):写__________的故事 。
第三部分( ):写 ________的故事。
1-10
完璧归赵
11-12
渑池之会
13-15
负荆请罪
读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听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精读课文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机智)
(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机智)
(机智)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课堂总结
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2)蔺相如帮助秦王拿回了和氏璧。( )
(1)这篇文章是根据《史记》中的故
事改编的。 ( )
(3)廉颇既战功卓著又能言善辩。 ( )
√
×
×
课堂练习
2.近义词我会找。
商议——( )诚意——( )
抵御——( )记录——( )
商量
诚心
抵抗
记载
三、读拼音,写词语。
皇帝zhào jí( )dà chén( )们shāng yì( )chū bīng( )的时间。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价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直气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璧归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兵
商议
大臣
召集
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兵
商议
大臣
召集
五、按先后顺序给下列故事排序。
( )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到到秦国。
( )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 )秦王想要把和氏璧骗到手。
( )秦王只好放了蔺相如。
( )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
3
4
1
5
2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
2、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并且每个抄写两遍在家庭作业本上。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将相和》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一、用“ ”标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将相(xiāng xiàng)和 强(qiáng qiǎng)逼
划(huá huà)归 抵御(yì yù)
二、比一比,再组词。
若( ) 宫( ) 巨( )
诺( ) 官( ) 臣( )
献( ) 炒( ) 仪( )
融( ) 抄( ) 议( )
三、以下哪句话是反问句?( )
A.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B.诸位请想一想,廉颇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C.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价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先后顺序给下列故事排序。
( )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到秦国。
( )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 )秦王想要把和氏璧骗到手。
( )秦王只好放了蔺相如。
( )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
参考答案
一、xiàng qiǎng huà yù
二、假若 诺言 宫殿 官员 巨大 大臣
献给 融化 炒菜 抄写 礼仪 商议
三、C
四、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理直气壮: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主人。
五、3 4 2 5 1
参考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