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把门开开
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门是房屋的出入口。把门打开,门里的人可以看到门外的世界,门外的人可以看到门里面的人与物。本课以门为载体,从感知、认知、思索、设计、制作、应用多层面地拓展学生的学习。
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旨在通过对熟悉的门的观察,引导学生在门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在门的形状、色、功能用途等方面加以大胆想象,运用各种材料,通过画、撕、剪、粘的方法,设计制作一扇能开启、关合的门,添画门里或门外的人物、动物或植物,使之形成一件半立体的生动有趣的儿童艺术作品。
建议本课两课时完成。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门的形状设计及其与房屋的整体关系。
教学难点:门的立意和构思,如何运用材料制作一扇可以打开的门。
突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往往对画房屋之类的建筑物已有定式,如受简笔画影响形成的概念性模式。因此,通过让他们感知、欣赏新型的、具有传统民族韵味的、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的门,来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产生创作的愿望。
有序的教学过程与对学生感知的引导是解决本课重点、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通过演示使学生了解门的制作过程。
工具材料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有关门的示范作品、小兔头饰、狼头饰、硬纸皮、纸杯、纸盒、泡沫塑料板、彩色纸、彩色笔、剪刀、双面胶、胶水等。学生课前准备:硬纸皮、彩色纸、彩色笔、铅笔、纸杯、纸盒、泡沫塑料板、剪刀、双面胶、胶水等。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使学生感受不同的材质,掌握门的设计、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能力目的: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扇可以打开的半立体的门的作
发展目的: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能力。
情感目的:在学习和表现的过程中,领悟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思路用《大鹿》这一学生喜爱的儿歌引入本课题,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让学生欣赏与门相关的图片,增加对门的认识和了解;教师给学生定出有趣的学习目标;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学习,在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完成作业;最后, 活动中展示作品
以儿歌引入课题,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观看动画《大鹿》,让学生说一说,以此引入本课主题《把门开开》
欣赏各种类型的门,不同功能的门,(世界各地各种类型的教师提问:门有什么作用呢?门和具有不同功能的门),让学生对门有多方面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展示漂亮的小房子的制作方法。
教师演示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把纸对折。
b.画出房子和门的形状,按实线剪割,按虚线折叠。
c.粘贴房子。
d.打开房门。
教师向学生展示更多有关门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引导学生认识制作门的知识有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运用,二是门的造型与装饰。
教师提出问题请全体学生讨论,启发学生的开创性思维:你想做哪种类型的门?门的形状像什么?它具有什么功能?用什么材料来做?(例如请所有学生都来给小兔做一个既安全又漂亮的门,让大灰狼进不了小兔的家。)
学生汇报他们的想法。教师表扬对门的外形、装饰和制作有新颖构思的学生,并根据学生所备材料给出合理建议,为学生下一步对门的实际制作提供参考。
教师向学生说明门可以做一扇,也可以做两扇,外形可多样化。
布置学生作业
学生做作业,教师辅导。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制作中的些困难,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在游戏活动中展示学生作业,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学生两人为一组
学生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教师点评。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表扬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可用有关“把门开开”的童话故事导入,使学习气氛轻松、活跃。
本课作业是介于平面与立体直接的造型,教师可启发学生大胆设想,设计一道道有创意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