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2节
地球的运动
课时2
地球的公转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7
学习目标
1.用电脑课件或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利用图说明五带的名称、范围、界线,并举例说明各带的气候特点。
新课导入
老师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时常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春、夏、秋、冬呢?为什么有的季节冷,有的季节热呢?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
一、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点
1.地球公转定义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2.地球公转的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约365天)
(3)倾斜情况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典例分析
【解析】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约365天),故答案选A
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一年
B.一天
C.12小时
D.一个月
A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的规律:
(1)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2)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3)春、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全球昼夜等长
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正是由于地球在公转的不同位置受到太阳照射的不同,才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四季划分与二十四节气
天文四季
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气象四季
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
太阳高度角
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光直射时,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获得的热量就多,反之,受到太阳光斜射的地方,热量就少。为了区别不同地方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差异,人们用太阳高度角来反映太阳光的照射情况。
3.五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温带,终年炎热的是热带,终年寒冷是寒带。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非
洲
北极熊
典例分析
【解析】地球一天的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故答案选A。
下列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的是(
)
A.一天中的昼夜交替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四季的更替
D.昼极长短的变化
A
课堂小结
地
球
公
转
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年
季节变化:天文四季、气象四季
五带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与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A.春分
B.冬至
C.夏至
D.秋分
当堂小练
B
2.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C
当堂小练
3.地球上太阳直射的最北和最南的界限分别是(
)
A.66.5°N和66.5°S
B.都是0°
C.23.5°N和23.5°S
D.30°N和30°S
C
布置作业
请完成P10~P12对应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