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视频:长征精神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1930年底—1933年?
(2)国民党反动派连续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四次军事“围剿”?
(3)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2.红军长征
(1)原因:1933年,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没能打破
_________“围剿”?
第五次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推行“左”倾错误主张,导致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形势危急。
战争胜败,不在于力量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方针。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项目
次数
时间
军队人数对比
领导人
反剿结果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人数比例
第一次
1930.10
10万
4万
约2.5:1
毛泽东
胜利
第二次
1931.4
20万
3万
约7:1
第三次
1931.7
30万
3万
约10:1
第四次
1933.2
30万
7万
约4:1
周恩来
朱德
第五次
1933.9
50万
8万
约6:1
博古
李德
失败
红军反“围剿”胜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秦邦宪
1907.6.24~1946.4.8
化名博古(俄语“上帝”音译)
江苏无锡城内中市桥巷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之一
李德[奥托·布劳恩]
1900.9.28~1974.8.15
又名华夫 曾用名李特罗夫
德国慕尼黑人
共产国际派中国红色政权军事顾问
王明
1904.4~1974.3.27
原名陈绍禹(一说玉)
安徽金寨县(今属六安市)人
中共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由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中共中央和___________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3)时间:_______年10月—1936年10月?
(4)目的:进行战略转移,
___________?
(5)经过
中央红军行进路线:1934年10月,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强渡乌江,召开遵义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_,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吴起镇)?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中央红军
1934
北上抗日
四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
长征过程:
瑞金
→
冲破四道封锁线
→
强渡乌江
→
解放遵义城(召开遵义会议)
→
四渡赤水
→
巧渡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翻雪山、过草地
→
陕北吴起镇会师
→
三大主力甘肃会师。
开始: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败仗是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防线。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投食。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到多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城。
强渡乌江
3.
遵义会议
(1)时间:___________?
(2)内容
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
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
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③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935年1月
毛泽东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3)意义
①开始确立以__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_____________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③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__________的转折点?
④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___的标志?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生死攸关
从幼年走向成熟
二?过雪山草地
1.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
2.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__________,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3.挥师北进,____________,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4.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四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
①1935.1.29,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蒋介石急忙调重兵封锁长江,以防中央红军与川陕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合。结果红军立即调头向东。
②1935.2.18~19,二渡赤水河,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蒋介石急忙调兵,妄图把红军消灭在遵义、鸭溪一带狭窄地区。为迷惑和调动敌人,毛泽东率红军突然北进。
③1935.3.16~17,三渡赤水河,再入四川古蔺地区。蒋介石误认为红军主力又要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再次调大军在川南长江沿线布防。
④1935.3.21~22,四渡赤水河,再渡乌江,直逼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前来”保驾“。红军趁云南兵力空虚之际,在贵阳附近突然转向西南,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调头北上,向金沙江挺进。
四渡赤水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金沙江
皎平渡(四川会理县东南)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渡金沙江时住过的山洞
红军渡江纪念碑
中央红军最早渡过金沙江的部队是红军干部团。1935年5月3晚上,在刘伯承率领下赶到皎平渡口,乘一条木船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胜利会师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
命根据地的________,与陕北红军胜利
会师?
(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_____________,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吴起镇
甘肃会宁会师
吴起镇
胜利到达陕北(油画)
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至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历经11省,行程25000里。是红军长征部队经过省份最多、行程最远的部队。
刘志丹
1903.10.4~1936.4.14
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
陕北苏区创建人之一
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会师楼(甘肃会宁)
会宁全貌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在长征胜利后到达陕北时的合影(1936)
1936年10月,红四、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bǔ]会师。标志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2.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3)使中国革命_________?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转危为安
开始:1934.10
瑞金出发
遵义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
过程
意义
“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时间:1935.01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
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
胜利:1936.10,会宁会师,
保存骨干,转危为安。
转折:
课堂总结
转危
为安
开始标志
北伐是高潮
找到正确道路
遵义会议是转折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条曲折的、充满荆棘的道路。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B
A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D
C
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D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