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的初步学习;
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梁启超逸闻趣事
梁启超智斗张之洞
梁启超有一次去见两广总督张之洞,投刺的署款是:“愈弟梁启超顿首拜”。张之洞一见名刺,大为恼火,随即出示一联:“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梁启超见了,不加思索,立刻答对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张之洞见了,不得不出衙门接见。 又有一次,梁启超游江夏(即武汉)时,访坐镇江夏的张之洞,晤见时,张之洞故意出一上联来刁难梁启超,联云: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一;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按:首句“江”字是长江的简称)张之洞的口气,似有江南学者非我莫属之意。 梁启超当时是朱九江的得意门生,头角初露,不甘示弱,片刻想出了下联来: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这个应对,恰到妙处。似自卑为“小子”,但又自负不凡。直叫张之洞不得不为之叹服。
写作背景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给下列红字注音
旁骛( ) 惟其( ) 衔着( ) 佝偻( )( ) 骈进( ) 亵渎( )( )
强聒不舍( )
wù
wéi
xián
ɡōu
lóu
pián
xiè
dú
ɡuō
一、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二、整理文章脉络: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讨论,划分文章段落、总结每
段主要内容,并在文中划出能体现
本段中心的重点句;
三、初步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演讲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第一段(1)用古籍名言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敬业乐业”;
第二段(2~5)论述中心论点之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并论述无业的害处和有业的必要。
第三段(6~8)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
6~7:论述“敬业”的原因及怎样“敬业”;
8:论述“乐业”的原因及怎样“乐业”。
第四段(9)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敬业乐业“的中心论点。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分论点一:论述“要敬业”
分论点二:论述“要乐业”
驳斥做工“苦”,指出“做”不可免
“做“必产生乐趣,陈述四项原因
职业神圣,要做圆满
要做圆满,必须敬业
中心论点:
观点 材 料
有业 2-5段 孔子名言,百丈禅师故事
敬业 6-7段 朱子孔子庄子名言
几组职业比较
乐业 8段 孔子名言
被证明
证明
思考: 作者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举出了哪些名言与事实材料?观点与材料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文章更简洁精炼
含蓄典雅
增强说服力
引用孔子等人的名言说理好处是:
讨论质疑
文章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高下。”;又说:“当木匠的和当政治家的一个价值。” 你怎么看待?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又怎么看待?
参考意见: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充实。
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内容论证方面: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
演讲语言方面:口语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请同学们在写演讲稿的时候特别注意演讲的语言特色】
板书:
《 敬业与乐业》
有业
敬业
乐业
敬
业
与
乐
业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责
任
心
乐
趣
孔子 百丈禅师
( 摆事实)
1什么叫敬业
2为什么该敬业
3怎样敬业
(讲道理)
四个理由
说说下列名言能证明课文中的什么观点
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动
——吴玉章
事业最要紧,名誉是空言 ——冯定
百事之成必在敬也 ——荀子
乐趣就藏在阅读与工作之中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