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1节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1节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8-01 21:3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课时2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1.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比较和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1.经线和纬线特点、纬度和经度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读出经纬度,会判断半球、低中高纬度。
利用经纬网读出经纬度,判读东西半球。
地球真的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够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活动一:认识纬线
活动程序:忆旧知—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
1.忆旧知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一学过的关于如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自主学习、交流探讨
学生活动1:运用地球仪结合图1.6观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3.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4.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纬线的特点
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旧知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纬线的学习一定结合地图,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
活动二:纬度的划分
学生活动2:读图1.6(纬线图),观察思考以下问题: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读图
活动程序: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
1、自主学习、交流探讨:
①纬度数值的起点?纬度数值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
②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在图中标出南北两极点和纬度值)
③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④请同学们描画出0°、
30°、
60°三条纬线,低中高纬度的范围
⑤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图1.8)
2.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3.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纬度的判定方法
活动策略: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纬度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活动三:认识经线
活动程序: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
1.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1:
运用地球仪结合图1.9观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
什么是经线?
②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在地球以上观察)
2.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3.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
归纳经线的特点。
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旧知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经线的学习一定结合地图,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
活动四:经度的划分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读图。
活动程序: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
1.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2:读图1.9(经线和经度),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
2.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3.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经度的判定方法。
活动策略: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经度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目标评价: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经度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活动五:找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活动目的:使学生了解东西半球的划分。
活动程序: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
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完成相应习题。
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组织方法,通过活动的形式变难为易,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重点,解决难点,效果很好。学生自主学习读图描述,通过生生、师生交流,检查、纠正,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据图说出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纬度和经度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纬线的概念和特点
纬度的划分及特殊的纬线
经线的概念和特点
经度的划分及特殊的经线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