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板块的运动(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板块的运动(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8-02 07:2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2节
海陆的变迁
课时2
板块的运动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7
学习目标
1.掌握“板块运动学说”的主要内容。
2.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震、火山和山脉、山系的形成原因。
3.在图中正确填注六大板块的名称和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新课导入
“鱼龙”化石
“鱼龙”复原图
“鱼龙”化石被发现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800米处,这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为何被掩埋在今天的世界屋脊上呢?
一、板块的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根据板块学说,大洋也有生有灭,它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从小到无。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如东非大裂谷)、幼年期(如红海和亚丁湾)、成年期(如目前的大西洋)、衰退期(如太平洋)与终了期(如地中海)。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是相辅相成的。
板块学说要点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地带比较活跃。
  全球共分为哪六大板块?哪些是大陆板块,哪些是大洋板块?板块与大陆是一回事吗?板块的边缘与内部有何差异?




(运动方向不同)
碰撞、挤压
使地表隆起抬升
张裂
使地表发生断裂
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
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不断升高?
提示: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冲撞挤压隆起形成的。
根据卫星影像制成的喜马拉雅山三维立体图
裂谷、海洋
板块张裂
东非大裂谷:板块张裂运动。
红海面积会随着板块张裂运动变的越来越大
地中海面积会越来越小,并最终消失
请你对图中地中海的变化作出预测。
典例分析
【解析】太行山中存在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成为高山,这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故答案选A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的
B.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确定地球
A
二、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喜马拉雅山脉是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
意大利西西里岛
埃特纳火山喷发
东京大地震
结论:板块内部稳定,板块边界处地壳活跃
典例分析
【解析】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烈拉伸处,面积会逐渐扩大,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面积会逐渐缩小,逐渐消失,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张烈之处,面积会逐渐增大,不会消失,故答案选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海正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将会消失
B.地中海在不断扩张,几千万年后将会成为新的海洋
C.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在不断隆起,这条“伤疤”将
会从地球上消失
D.由于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升高
D
课堂小结
板块的运动
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板块构造说
当堂小练
1.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观点是(

A.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印度洋板块属于大洋板块
B.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
C.世界上的火山集中分布在板块内部
D.世界上的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D
当堂小练
2.下列现象或事实与地壳的变动无关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存在森林和古河道遗迹
B.四川长宁发生里氏6.0级地震
C.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火山灾害频发的国家
D.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
D
布置作业
请完成P28~P29对应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