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

文档属性

名称 枣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7-10 11:41:44

文档简介

《枣核》
学习目标:
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4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本文精巧的结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的写做手法。
一、由《我的中国心》导入。
教师:七年级下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还记得吗?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的,会唱的同学一起来试试啊(全班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学生回答后强调)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萧乾(1910.1.27--1999.2.11),原名萧秉乾,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主要作品有《矛盾交响乐》《红色的九月》,《伦敦的一周》,《美国点滴》等(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了解作者)
三、整体感知
自学指南
采用三步读书法:
一读课文,圈点勾画,利用页下注和手头资料(包括词典)解决疑难字词 。
二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层次。
三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写汉字
蹊跷 山坳 嫣红
劈头 潜艇 厂甸
种籽 枣核 yīn切
玛nǎo 国jí 乾
2.理解词义
风烛残年:
故弄玄虚:
蹊跷
劈头
嫣红
山坳
泛舟
(二)理清课文线索、结构。
1.教师: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 [学生再默读课文后回答]
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
2.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索枣核 第二部分(2—4)见枣核 第三部分(6—10)话枣核
第四部分(11)议枣核
四.研读课文
1.体悟情感
1.教师: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2.教师: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女生读第7节,男生思考问题。)
明确:第七自然段中“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等词语就集中表达了这种思乡之情。[板书: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枣树]
3.我们看看文中的老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方式 的?(默读7-10自然段,思考问题。)
.教师:(学生回答后归纳)这位老人亲手栽了垂杨柳、种了睡莲、堆叠了假山,还想再种下枣树。[板书:栽杨柳、种睡莲、堆假山、种枣树]
4、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她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明确:(学生回答后归纳)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5.总结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
明确: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五.品味语言(学生合作探究完成这个题目)
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若改为“他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贵重”,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托”用动作写出珍惜的态度,“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把“贵重”的程度具体化,生动表达了美籍华人对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若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就…..”这个句式起强调作用,把游子思乡之情表达得自然深沉。
3、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若“劈头”换成“突然”,句意有什么变化?)
明确:“劈头”有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的意思,表达出朋友急于向“我”倾诉思乡之苦的情态。
六.质疑
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学生合作讨论)
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七..拓展延伸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名句)。
积累游子思乡的千古名句: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却东西门行》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欧阳修《送惠勒归余杭》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崔涤《望韩公堆》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
   -- 班彪《北征赋》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
八.小结(板书)
索枣核 设置悬念
见枣核 如获至宝
加深悬念
海外华人对故土的
依恋和思念之情
话枣核 解开悬念
为解乡愁
点主题 点明主题
爱国情深
九.播放余光中的《乡愁》(学生在音乐声中结束这一课的学习,愉快身心)。
十.综合能力测试题 (学习课文结束后,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下列词语中有五个错别字,找出来并依次加以订正
拾金不昧 争研斗艳 光怪陆离 生机盎然 弱不经风
情不自尽 风烛残年 姹紫嫣红 故弄悬虚 感概良深
二、文中“她托在掌心”,能否把“托”换成“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第7节中“游子的心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节中,“走到‘北海’跟前”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两句表现思乡爱国之情的名言或诗句或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几年,许多在海外学有所成的“游子”纷纷归国,或从事科研工作,或投资办厂,请针对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语段,按文后要求答题
(一)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很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间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1.说说下面加粗的词语表达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
①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这句话中的“家乡味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事业都如意”句中的“如意”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突然,她站起来了,自言自语地说:
“祖国像只琴,像只六弦琴。”蝴蝶在她的脑后飞舞起来。
孩子天真幼稚的话,像股强劲的东风扑进我闷闷的胸怀。这比喻似乎是前人所没有的。我知道好琴不见得奏出好曲子,好琴手拿着好琴才能弹出好曲子。
“你往下怎么写?”
“我要当个好琴手,弹出的曲子全世界的人都爱听。”
吓我一跳,12岁的娃娃能有这样的志向。
“琴手只能有一个。你——”
她不等我说完晃着笔杆说:
“不想当琴手的人,是这个。”她伸了伸小手指。
我惊愕地望着我的女儿,望着她脑后狂飞的蝴蝶,渐渐地,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女儿是用一种新的方式在思维,这种思维比我前进了一步,我和我上代人只想怎样来报效祖国,而未来的一代,在她们童年金子般的心灵上,思考着的是怎样驾驭祖国。女儿的文思给我一个启迪,伴读是相对的,孩子的思想在填补着我头脑中的空白。
1.作者把“孩子天真幼稚的话”比喻成“强劲的东风”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末句说,“孩子的思想在填补着我头脑中的空白。”这里“我头脑中的空白”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心中思考的是如何“报效祖国”,还是如何“驾驭祖国”,还是其他?请写出你的想法并简要谈谈理由。
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23张PPT)
学习目标:
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本文精巧的结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的写做手法。
萧乾(1910.1.27--1999.2.11),原名萧秉乾,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主要作品有《矛盾交响乐》《红色的九月》,《伦敦的一周》,《美国点滴》等       
自学指南
采用三步读书法:
一读课文,圈点勾画,利用页下注和手头资料(包括词典)解决疑难字词 。
二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层次。
三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注音或写汉字:
蹊跷 山坳 嫣红
劈头 潜艇 厂甸
种籽 枣核 yīn切
玛nǎo 国jí 乾
qīqiāo
ào
Yān

qián
diàn





qián
理解词义
风烛残年:
故弄玄虚:
蹊跷
劈头
嫣红
山坳
泛舟
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随时会死去。
故意玩弄花招,使人高深莫测。
奇怪。
开头,起首。
鲜艳的红色。
山间的平地。
坐船游玩。
男生读课文,女生思考下列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情?
2、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带枣核,第二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核,由此可见“枣核”是本文的线索。
第一部分: (1) 枣核
第二部分:(2-4) 枣核
第三部分:(6-10) 枣核
第四部分: (11) 枣核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 (女生读第7节,男生思考问题。)
“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
“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心理)
3.我们看看文中的老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方式 的?(默读7-10自然段,思考问题。)
1、栽杨柳树,种睡莲。
2、亲手建造“北海”。
3、追忆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4、试种家乡的枣树。( 暂未做)
4、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她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总结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
明确: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若改为“他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贵重”,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托”用动作写出珍惜的态度,“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把“贵重”的程度具体化,生动表达了美籍华人对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若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就…..”这个句式起强调作用,把游子思乡之情表达得自然深沉。
3、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若“劈头”换成“突然”,句意有什么变化?)
明确:“劈头”有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的意思,表达出朋友急于向“我”倾诉思乡之苦的情态。
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
积累游子思乡的千古名句: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却东西门行》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欧阳修《送惠勒归余杭》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崔涤《望韩公堆》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
   -- 班彪《北征赋》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
 枣核
_枣核
_枣核
_主题
设置悬念
如获至宝
加深悬念
解开悬念
为解乡愁
点明主题
爱国情深
索  



海外华人对故土的
依恋和思念之情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