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7、58页。
教材分析:
分解质因数是在学习倍数、因数,2、3、5的数的特征,质数、合数等知识后学习的一个概念性知识。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是结合例3的具体数给出的,这样是为了避免抽象的数学概念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结合具体的例子学习数学概念是一个好的方法。分解质因数可将合数直接进行分解,也可用短除法。由于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知识,教科书通过对话框将方法进行叙述,并将分解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提倡算法多样化时要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区解决新的问题固然是好的,但在解决新问题时产生的新方法更需要学生去学习和掌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质因数,知道合数能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把合数分解质因数;了解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技能,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加探究活动,在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相信自己能学会数学,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
认识分解质因数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因数,倍数,质数和合数。说一说1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10以内的合数呢?
2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写了一个数60。看到60,你想到哪些数字?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10、12、15、20、60都是60的因数。 ●60最大的因数是60,最小的因数是1. ●60是合数。
3、 师:把60写成几个因数相乘的形式。你们能行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设计意图: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基础上教学的。选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密切关系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既可以巩固学生的旧知,又可以为今天所学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识质因数:
1、交流学生写出的算式。
师:谁来把你写的算式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60=2×5×6; ●60=3×4×5; ●60=2×3×10; ●60=2×3×2×5; 如果学生没有写出60=2×3×2×5这种形式,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和介绍这种做法。
引导学生将60的因数进行分类
(1)介绍大头蛙的方法。 通过介绍大头蛙的做法,给出学生分解质因数的一种方法,为学生自主分解质因数提供方式方法。
(2)师:大头蛙是这样写的(教师边讲述边板书):它先把60写成6×10的形式,又发现6又可以写成2×3,10可以写成2×5,所以 60=2×3×2×5。 教师板书: 60=2×3×2×5
2、教师介绍质因数的概念。
师:2、3、2、5,这几个因数都是质数,都叫做60的质因数。
今天我们来学习把一个数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的方法。
(设计意图:大头蛙分解法是下一环节的解题方法,在这个环节重点教学大头蛙的分解法。质因数概念是本节课的知识点之一,由于学生已经掌握因数和质数的知识,所以概念的提出很自然。)
三、分解质因数:
1、教师提出:下面哪些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23 35 42 54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认识到:一个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1不是质数,所以23不能。
总结: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设计意图在讨论“23是否可以写成质因数相乘形式”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质因数的含义,明确只有合数才能分解质因数。)
2、 师:你能把它们分解质因数吗?试着在本上写一写。 教师巡视学生写的过程。
师: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分解结果和方法?
教师书写出来,特别示范等式的书写方式。35=5×7 42=2×3×7 54=2×3×3×3 如果学生分解的因数中出现合数,教师加以引导:观察一下写出的乘法算式是不是每个因数都是质数?
3、教师讲解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先用35和42做示范,再让学生把54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教师介绍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还可以用短除法给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先用这个合数的质因数(通常从最小的开始)去除这个数。(教师边讲解边板书)例如:42的最小质因数是2,先用2去除42,得21;得出的商21是合数,再用3去除21,,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7为止,然后把各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的形式:42=2×3×7。 (教师板书: 42=2×3×7)
(2)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短除法把54分解质因数。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
(3)总结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大头蛙的方法学生很好理解,短除法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时为突破这个重点我分3个环节:第一环节我讲解35的短除计算方法;42的短除法由学生回答,老师演示;第三个环节在学生掌握方法后再独立完成54的短除计算方法。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四、课堂练习 :
1、练一练第1题。
(1)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学生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结果。 考查学生是否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2)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学生分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3)组织学生交流,总结: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这个环节设计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样填的。
练一练第3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请大家看看这题,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然后让学生
连一连。交流连法。
五、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质因数,什么是分解质因数?怎样分解质因数?你还有哪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