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2 08:1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商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为“米”、时间单位为“秒”。
  (3)会正确使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二、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的物理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
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使学生
能正确、训练地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他们认真、
细心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使学生乐于参与实验,能够和同学进行合作,测量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
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3)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教学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梅花鹿和蜗牛爬行的场景。
导语二师:请同学们直接对照图,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如何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做一做
取两张纸做成两个老大的圆,分别裁剪两个大小不等的切口,用透明胶做成张角不同的纸锥(a)和(b)。
想一想
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
交流
学生对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交流各自的看法,
  小结归纳(板书)
  1.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称为单位。
阅读
SI制中长度单位及常用单位了解: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和纳米(nm)。它们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
1dm=10-1m1
cm=10-2m1
mm10-3m
1μm=10-6m
1nm=10-9m
  练习
  (1)用估测法对下列数值做出判断:
  ①中学生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m。
  ②你的手指食指的宽度大约是________cm。
  (2)一名男排运动员的身高大约是2013____=2.013______。
  (3)万里长城大约是6.7×103____
点拨
师:同学们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先要明确两单位间的大小及进率关系。然后再利用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观察与思考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长度”的大小关系。
  2.长度的测量
观察
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仔细观察:(1)零刻度;(2)量程(3)分度值。汇报观察结果。
点拨
师:量程是指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间的长度,也叫最小刻度。
猜一猜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与温度计是否相同?又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在观察刻度尺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学生仔细观察刻度尺,汇报观察结果,并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观察与思考
引导学生阅读“方法”--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让学生明辨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由学生归纳同为测量类仪器的温度计和刻度尺的异同点
  学生比较、归纳:
相同点:
1.使用前,须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
  3.记录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不同点: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思考讨论
  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
  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
  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这样有什么好处?
  4.如图,厚木尺在测量时的放法与书本图示不同,为什么?
  老师点拨,纠错
  实验序号一张纸的厚度/mm平均值/mm
体验
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实验序号
一张纸的厚度/mm
平均值/mm
1
2
3
  小结归纳(板书)
  2.长度的测量:
  (1)工具:刻度尺
(2)方法: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放置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2.长度的测量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
  1.上节课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那么什么是测量?
  2.SI制中长度单位是什么?
  3.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交流
在测量纸张厚度的实验过程中,你每次的读数都一样吗?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体会到:由于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不能保证每次读出的数据都完全相同,据此提出误差概念:物体真实长度只有一个,由于测量中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
想一想
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减小误差的举措:
  1.纸的张数要尽可能多一些;
  2.在测量时尽可能将纸压紧;
  3.活动中应多测几次,然后求平均值,以减少测量误差。
三、小结归纳(板书)
  1.误差--测量值勤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2.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②改进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想一想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那么时间的单位是什么?测量工具是什么?
  学生回答:秒、分、时、年等;秒表、电子表、钟…
  师:对照使用说明书,观察桌上的机械秒表,学会使用秒表:
  1.如何给机械秒表上发条?
  2.认识秒表的功能键,并动手试一试。
  3.秒表如何读数?
阅读体验
学生认真阅读说明书,仔细观察秒表,获取大小表盘上的数字、刻度所表达的信息,摸索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
  小结归纳(板书)
  1.时间的测量工具--机械秒表、电子表
  2.时间的国际单位及换算关系:
  ①单位:秒(S)
  ②换算关系:1min=60s1h=60min=3600s
  师:利用自身脉搏的跳动,制作一个随身携带的“生物钟”。
  学生交流制作方法。
  师:既然能制作随身携带的生物钟,那么能否制作自身携带的“人体尺”?
  学生交流制作方法
  师:利用你的“人体尺”能否估测出教室的长和宽?试一试,并交流估测结果。然后请两位同学用皮卷尺精确测量,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自己估测水平,并找出差距大的原因。
  学生交流测量结果,评价自己的估测水平。
阅读体验
学生阅读课本
“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时钟的发展史。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解释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测量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2.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