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齐国车马坑遗址
(山东淄博齐国故城发掘)
战国时期齐国历史博物馆
(在山东淄博齐国故城)
新课导入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学习目标
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战国七雄
楚
秦
国名
都城
齐
临淄(今山东淄博)
楚
郢(今湖北荆州)
燕
蓟(今北京)
韩
郑(今河南新郑)
赵
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
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
咸阳(今陕西咸阳)
战国七雄简表
时期
主要战役
交战国家
典故计策
影响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赵、齐
魏、齐
秦、赵
围魏救赵
离间计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 国
魏国遭重创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时期
代表战役
战争规模
时代特征
春秋
战国
争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
城濮之战
兼并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规模大,死伤多
长平之战
商鞅变法
商鞅像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如果战争是“乱”的主要表现的话,那么,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则突出地体现了“变”的特点。这次变法带来秦国根本性的变化,写下中国古代的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章。
商鞅变法的背景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的作用
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经济发展(国富)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加强中央集权
确立封建制度
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秦孝公的支持
取信于民
执法如山,敢于与顽固派作斗争
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内江
外江
分水堰
灌溉
分洪
岷江
原因: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
主持: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地点:四川成都以北灌县
功能:防洪蓄水灌溉
意义: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良田
都江堰
课堂练习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争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B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线,因此每年春耕前的放水节被当地居民视为神圣的节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李冰 D.商鞅
C
谢谢!